六祖坛经资料选读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护法品第九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三)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五)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85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24集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三)

德光法师:《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66集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十二)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疑问品第三

六祖坛经简介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六 忏悔品 问题讲解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54集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九 护法品 问题讲解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八)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9集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直讲 序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6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29集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明奘法师:缘起的因果  

  缘起的因果

  一般的劝善书上讲的是狭隘的机械的因果,作善得善报,作恶就得恶报,那是不对头的。作善得乐受,作恶得苦受,这才是佛法的因果。受,是自己的认知。行善的快乐不是佛给你的奖赏,而作恶,是你自己的心不安,也不是阎王给你的惩罚。

  经常会有人责难我们,为什么有些人做好事不得好报,而有些人行恶事却有那么多好东西呢?这往往是我们解释不了的。就是因为我们是拿其他宗教的机械的、唯物的因果来解释这些,但佛法的缘起性空的因果是完全以自己的心为衡量标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人行善得到的乐受,完全是自证法、自受法,别人感知不到。因此拿外在的事相上去讲,就堕入了外道的因果,根本不能解决修行上的问题,相反成为法缚和执取。

  很多人说,我业力重,现在我所有的一切就因为我的业。如果你前世是国王、银行家,那个业力有谁给你证明呢?没有人!所以这是推辞和借口。最重要的是当下是否有对生命的承担,是在完全了知缘起性空的基础上,对未来,也对原有的作为反映在现今身心行为上的不好情况,负责地承担。那就是面对当下,承担当下。解决将来的问题也是以当下为基础和出发点,这样才是修行,不是把修行推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禅。

  “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这样问题就严重了,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慎思明辨。自己错了,“更劝他人”,以盲引盲,“自迷不见,又谤佛经”,问题就大了!

  “所以立无念为宗。”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