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资料选读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15集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3 唯有见性才能出离生死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般若品第二

六祖坛经:般若品 第二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九)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9 祖师代代相传的是见性的思想

《六祖坛经》各品要旨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六 忏悔品 经文.注释

六祖坛经 不假外求

慧普法师:从“六祖坛经”的“忏悔品”谈个人的忏悔经验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十 付嘱品 译文

六祖坛经 顿渐品 第八卷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讲座第二天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七、《六祖坛经》眉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 六祖大师的开宗明义和得法经过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62集

净土法门法师-六祖坛经讲记下载MP3音频慧律海涛宣化上人等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4)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70集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机缘品第七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明奘法师:功德与福德  

  功德与福德

  【经文】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这一品中,韦刺史是请法主。有一天,韦刺史为六祖“设大会斋”。

  设会斋在寺院里面是一件很隆重的佛事。

  佛陀在世的时代,如果在家信徒家里面有婚丧嫁娶、开工上梁之类的事情,不是像现在这样,要做什么水忏、梁皇忏、大悲忏、地藏忏。在佛陀时代,都是直接把僧人请到家里来供斋。供完斋之后,如果家里有去世的人,僧人就给他祝福,念诵一些很简短的三皈依。如果是祈福的,一般就是念诵极短的《吉祥经》。那个时候都是用这样简单的形式,不像现在越发展越隆重。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吃完饭了,“刺史请师升座”,这是很隆重的,不是随便在餐桌上就讲开示。

  在这里就要讲到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说佛法是平等的,那么如果向僧人或者向自己的师父请教问题,是不是简单直接地问就好了呢?在这一品的后边“法不相待”会讲到这个问题。儒家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地提出这些问题,你自己的心态不是很澄净,虽然说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但他不会让你觉得这个东西像做传销似的,特地推到你的面前去。佛法的传道者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无所谓、无所求的态度——你来了,你问我,我给你讲;你不求,你不问,那我们就对面呵呵,一笑了之。

  韦刺史很懂得这些规矩,“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经文】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