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怎么用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看破一切、伏转烦恼?


   日期:2015/11/1 15: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不仅仅是哲学或什么思想理论。学习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丰富知识或者获得某种高深的学问,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是什么提高思想境界的手段。与一切世间哲学或宗教思想相比,佛法是真能救我们命的东西。不管我们的身心摧残到多么严重的程度---它都可以解救我们于苦难之中。当我们悟到了缘起性空,不啻于石破天惊,就是刚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大梦中惊醒!那是一场太长、太黑暗也太残酷的大梦......此时,你才会懂得《心经》里所说的“远离颠倒梦想”到底是什么,从而真正下决心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希望诸君能够耐住性子,细细欣赏此文,得到真正的法益。

  一、般若(缘起性空)的简介

  佛法三藏十二部,浩若烟海,真可谓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说他穷尽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固然众多,而佛法的核心与精髓却只是两个字“缘起”。

  阿含经说,佛于菩提树下所证悟的正是“缘起”法则;般若经说,佛于菩提树下所证悟的正是般若(波罗蜜多)。

  佛祖所证,岂能是两个真理!

  看来,缘起法与般若智慧,完全是一回事。而般若,用文字表达就是缘起性空。

  所以,佛所证悟的“缘起法”即是“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当你悟到了缘起法---这个宇宙人生最根本的法则,你就会得到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这将使你有能力斩断、转化一切烦恼、痛苦。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佛法的核心与精髓就是两个字“般若”---佛说法49年,用了22年谈般若。

  当你证悟了般若,就得到了最根本的智慧,佛法叫“根本智或道种智”。

  在修行上,【般若观照】是解决烦恼乃至开悟证果最快、最直接的法门---即禅宗所谓“不二法门”。【进入此门,就算走上正道了】---无为修道、离相修善---否则就是盲修瞎练。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分别,下手处各有不同,但最终都要殊途同归,进入这个“不二法门”。

  既然如此,又何必辛苦绕远路,直接进门就是了嘛!

  禅宗号称“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不仅仅在于它直接揭示众生的自性、本性---即诸法的共同【本质】,更在于它直接透露了修行佛法最根本、最直接、最快的途径与法门:【般若观照】。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处处谈般若观照,并明确指出:见性之人的修行,就是般若观照;般若观照,就是见性成佛之道!

  六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六祖闭口不谈八万四千法门事相、表面形式上的区别,直奔主题:修行即修心,修心即观照、般若观照、念念般若观照!

  这就是“直指人心”的修行大法与捷径。

  《心经》开篇即说,“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句话就已经把佛法说完了,传法完毕。可惜此理难信啊!非上乘根机,焉能相信?仅仅靠般若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因为信者罕见,到底怎么修行?

  观音菩萨接着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萨毫不绕路,直接开示“不二法门”!】

  色,指缘起的一切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指缘起的一切精神现象。

  【空,指一切现象的本质、本性---空性】。

  被鸠罗莫什大师誉为“秦人解空第一”的僧肇大师把“空”叫做“不真”。不真实、虚幻,就是空、空性。

  【一切现象的存在,本质上与梦一样,都不是真实的,这就叫“空性”】。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此义。《金刚经》接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当你心眼大开,看到一切现象都如梦如幻,根本不是真实的存在,就见到如来(法身)---诸法的法性。

  空性,就是如来(法身)---诸法的法性。

  色不能离开空而存在,空也不能离开色而存在---色不离空,空不离色。

  但这话还不彻底,因为这样会使人感觉:色与空是两个东西---所以有人把色与空比作硬币的两面。

  实际上,色与空完全是一个,是一体,而不仅仅是一体的两面。

  本质上说,因为色与空完全是一个、一体,所以【色与空,根本不是对立的两个东西,根本没有丝毫对立。】

  【没有对立,就是“不二”】。因为,二就是二元对立、相对。

  当你从缘起悟到了空性,即缘起性空,就进入了不二法门。

  空性(缘起性空、不二法门)就是诸法实相,也叫诸法空相。

  所以观音菩萨接着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生灭、垢净与增减都是二元对立的、相对的,这就叫“二”。反之,就是“不二”。

  综上所述,缘起的一切现象都是性空,凡是性空的一切又都是缘起,这就是不二,就是诸法实相、诸法空相---宇宙人生的本质与真相。

  缘起的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空相,都不是真实的!所以菩萨接着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凡夫活在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中,凡夫把这些都当成真实的存在。观音菩萨却开示说:“在空性的本质中,【没有什么真实的】五蕴、六根六尘与十八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二乘圣人中的缘觉乘圣者辟支佛,无师自通,因证悟十二因缘而超凡脱俗。他把十二因缘之法当成绝对真理、真实(不变)之法,观音菩萨却开示说:“在空性的本质中,【没有什么绝对的、真实的】无明、生老病死。”

  二乘圣人中的声闻乘圣者阿罗汉,因证悟苦集灭道四谛,他把苦集灭道四谛当成绝对真理、真实(不变)之法,观音菩萨却开示说:“在空性的本质中,【没有什么绝对的、真实的】苦集灭道四谛。”

  菩萨证悟到了般若智慧,因此把般若当成绝对真理、真实(不变)之法,观音菩萨却开示说:“在空性的本质中,【没有什么绝对的、真实的】般若智慧。”

  通过以上开示,观音菩萨破除了我们的一切执着。

  《心经》开篇就说般若能度一切苦厄,这儿又前后呼应,重复强调:“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菩萨依靠般若成就了圆满的智慧,达到最彻底的解脱。诸佛也是如此:“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音菩萨真是苦口婆心,最后给我们赌咒发誓---你还念什么咒啊,般若就是最厉害的咒,般若就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不敢相信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的厉害,对于这种根机者,菩萨只好说:“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二、缘起

  既然阿含经说佛所证悟的是“缘起”法则,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就是缘起法的概括说明。

  缘,指各种因缘、条件;起,指生起(或出现)。

  佛观察世间万象,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任何现象的生、住、异、灭(即出现、存在、发展、消亡),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换句话,任何现象都不能离开其他条件而独立存在,世界上没有能够独立存在的现象。

  对于阿含经对缘起法的概括,我们从两个角度理解。

  1、因果

  某种现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具备了,该现象自然就出现了;反之,该现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失去了,该现象自然就消亡了。

  各种条件就是“此”,该现象就是“彼”。

  有了各种条件的因,才有某种现象的果。

  其实这指的是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

  任何现象都需要各种条件才能存在,有果必有因:【任何现象的出现、存在与消亡,背后必有其原因】。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就出现、存在的现象。

  唯物主义也说,世上没有什么偶然性,一切偶然性的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这个道理揭示了什么呢?

  (1)在世界观上,它否定了哲学所谓的“第一因”。

  世人根据日常的所见所闻,认为无论什么现象都有个开始,有个结束,即有始有终。开始就是“有”,结束就是“无”;开始就是“生”,结束就是“灭”。

  所以,世人认为宇宙也有始有终、人类也有始有终、人生也有始有终。

  宇宙人生的一切,都是有始有终,有生有灭。

  【这一切,到底是从哪儿开始的?这就是“第一因”思想的由来】。

  然而,缘起法却说:任何现象都需要各种条件才能存在,有果必有因,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就出现、存在的现象。

  如果说有第一因,那么,这个第一因又是怎么来的?

  它不需要各种条件就能出现、存在?它的出现不需要任何原因?它无缘无故就能出现?

  【缘起法告诉我们,世上没有这种现象,就否定了“第一因”】。

  基督教就是把一切归结于上帝这个第一因的,至于上帝怎么出现、存在的,不许你怀疑,相信即可。难道那些先知们超越了上帝?

  龙树菩萨《中论》对此解读说,既然开始就是“生”、结束就是“灭”,世人看什么都是有生有灭。然而,根据缘起法则,所谓的生灭是不能成立的。如果“生”在前、“灭”在后,先有生后有灭,那么就有问题了。根据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没有灭哪有生?所以,这个先有的“生”是不存在的。

  这个问题,就像“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你都没法回答。如果说先有鸡,那么,没有蛋哪来的鸡?难道鸡的出现不需要任何原因?

  所以,本质上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开始与结束。没有什么真实的生灭,生灭只是个假象,仅仅在抽象概念的层面可以成立。故此,佛法说“无始无终”。

  世间的哲学与其他宗教,看宇宙人生,好比一条直线,有始有终;佛法看宇宙人生,好比一个圆圈,哪里都是开始,哪里都是结束。

  这只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唯物主义也说无始无终,但与佛法的不同。佛法认为,没有什么真实的生灭,这叫无始无终。而唯物主义则认为存在真实的开始与终结,只不过凭人类相对的认识是看不到绝对的始与终。

  故此,对于生灭、始终的问题,大乘佛法的答案是:没有真实的生灭、始终。我们也可以说有生灭、始终,因为任何一点都可能是开始或结束;任何一点都可能是生或灭---但这只是在假象上成立。

  禅宗对此的开示的确很精彩,迷与悟、烦恼与解脱、凡与圣只在一念之间。就如《坛经》所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能否把握住当下一念,就是迷悟的关键。

  生死轮回是从何时开始的?每一念都可能是开始;涅槃解脱是从何时开始的?每一念都可能是开始。

  唐代宗时,皇帝向惠忠国师求法。当时的权奸大宦鱼朝恩问国师:什么是无明?

  国师说,这什么世道啊,一个宦官,竟然也问起佛法来了。

  朝恩大怒:好你个和尚,竟敢侮辱我,天下大事没有不听我的,我看你是活到头了!

  国师答:看,这就是无明!

  (2)在人生观上,缘起法给我们的第一个启迪就是因果法则: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A、有果必有因,凡事必有原因

  有果必有因,这个道理容易理解,比如我们人是怎么来的呢?绝大多数人会说,来自于父精母血,来自于受精卵的成长与发育。

  然而,真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吗?

  只要有父精母血的结合,有受精卵的成长与发育,就一定会诞生出人吗?

  如果父母一定能生出孩子,为什么有的妻子一辈子无法怀孕?汉武帝的首任皇后阿娇为了治疗自己的不孕症,竟然花了9000万,整整占了国库岁入的16%,而当时国库岁入是56亿!

  如果父母一定能生出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胎儿夭折在母腹内?

  【可见,一定还需要其他条件,才能顺利生出胎儿】。

  什么条件?

  佛法说十二因缘,“识缘名色”,名色就是母腹内的胎儿,初具物质肉体与细微的精神意识。这一切都需要胎儿此前的“识”--阿赖耶识,即宿世前生、念念变异的心识。

  简单讲,就是胎儿宿世前生、累生多劫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其自身所形成、积累的一种潜在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佛法叫“习气或种子”。这种对心识的影响力,会驱使心识寻找遇到有缘的父母,从而投胎转世。

  20世纪西方三大思想家之一弗洛伊德说,一个人成年后之所以有某种奇特行为,追溯原因的话,就在其童年时代某些人事经历的影响上。这种观点还只是局限于人的此生,虽然追溯得早至童年,但还没有追溯到前生。

  他的学生荣格进一步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思想,“集体潜意识”指人类原始【祖先潜藏记忆】的【储存库】 ,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映的先天遗传倾向 ,是【最深层的无意识】。荣格认为它是一个储藏所 ,是由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 ,但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行为 ,是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在这个层次中 ,人不再有【个体的区分】 ,个人的心灵在这里扩展开来并【融入人类的心灵】,存在着不能加以分割的整体性。

  再比如,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聪慧异常、过目不忘。根据缘起法则,【凡事必有原因】。原因在哪?有人说是遗传,但如果是智力一般的父母,遗传什么呢?既然在这辈子找不到原因,就只能归结于前生宿世了。

  再比如,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某种奇怪的心病,比如特别怕水。经过催眠家的催眠,此人才得知原因,因为某一世他曾溺水死亡,那件事对他的影响至深,以至于到了此生,还有影响。

  B、不常亦不断

  不断---否定“有果必有因,凡事必有原因”就是断灭见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挖掘了佛说缘起法的本有内涵,把缘起的中道思想概括为“八不”,称为“八不中道”。其中之一即是“不常亦不断”。

  我们仅仅根据缘起法则“凡事必有原因、有果必有因”,就能推论出“不常亦不断”。

  还以上文所举例子为证:有人一生下来就聪慧异常过目不忘,世上确有这种现象。如果你认为这种现象纯粹就是一种偶然性,毫无原因,是自然如此的,不但违背了唯物主义“有果必有因”的思想,也违背了缘起法“凡事必有原因”的思想,从而陷入哲学“第一因”的泥潭---因为在此以前没有原因了,【此人的一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这样的错误知见也属于佛法说的“断灭见”】:因为你把此人宿世前生的经历、对心识的影响力等完全断灭了。这样的话,你自然会得出“此人这辈子结束以后就归于无有,什么都没有了”的结论。

  但是,我们用缘起法“凡事必有原因”的简单道理分析,【就会否定断灭思想】。

  《中国西南》1997年1月曾报道,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杨梅山村85岁的老人胡正文,在头部右边太阳穴上部长有一只23厘米长的羊角,并配有清晰图片。此类现象,现代医学尚不能找出其确切原因,但若借助于佛经中揭示的因果缘起规律,则自然会迎刃而解。

  【否定了断灭思想,就能得出“不断”的结论】:没有宿世前生的经历,就没有今生今世的你---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不常---至于“不常”,则容易理解。

  常,即恒常不变,世上没有恒常不变的现象。虽然没有宿世前生的经历,就没有今生今世的你,但毕竟宿世前生的那个人、那些人,与今生今世的你并不相同。有情众生在每一期的五蕴流转中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不是“常”。

  事实上,不要说宿世前生的人与今生今世的你不是一个、不相同,佛法说人是念念变异、刹那生灭的。这也是现代科学的说法,只不过凡夫根本看不到而已。物质世界是如此,物质肉体也是如此。至于精神意识,人们则会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念头的生灭、变异之快。

  用五蕴的说法,凡夫活在五蕴中,但却不能自知。比如物质世界就是在不停地变化的,根本没有一刹那的停顿。这就是五蕴中的“行蕴”,然而凡夫肉眼凡胎,如何得知?只有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才知道佛法的正确。

  C、有因必有果

  根据以上所说,虽然宿世前生与今生今世不尽相同,但宿世前生是没有断灭的,这就说明“有因必有果”。

  也就是说,从“有果必有因”就能推出“有因必有果”。

  196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爵士艾克理说:“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真实描述:“余乡有林清江者,向亦以宰猪为业,历数十年而鳏居。”后来这位屠夫,“寒热交作,卧病月余,临死发狂,落地爬行,口作猪声而气断,邻居见者骇然!”

  作家柏扬先生在《中国时报》曾发表过题为“穿山甲人”的上下两篇专题报导,简短摘要如下:1948年某一天,马来西亚联邦森洲淡边村,已怀孕四个月的彭仙女士,正同三个孩子一道,帮助丈夫张秋潭先生追捕一只已进入洞中的穿山甲。他们在洞口架起柴火燃烧,希望用烟把它熏出来,但仍不见穿山甲的影子,一家人只好失望而归。五个月后彭仙女士分娩,一个可怕的“穿山甲”女孩诞生了,因为怕被村人所害,这个可怜的怪物——张四妹女士被父母隐匿几十年后,才重现人间。马来西亚《新生活报》社长周宝源先生坚持要我多留一天,去看看这可怜的怪人。我无法形容张四妹女士的形象,一定要我形容的话,我同意当地村民的称呼“穿山甲人”。她满身鳞甲,令人看了发抖,《新生活报》社曾邀请皮肤科专家为她诊断,结论是:“无药可治”。

  缘起法的启迪:怎么对待“因”(尚未发生的事实)?

  根据缘起法,有因必有果。如果造了业因,却说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断灭论,是最为浅薄的见解。

  因为,凡事必有因,没有什么现象会【无故消失】。

  造了业因,焉能无故消失?这业因,势必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影响与力量,待机发作。

  有的人自认为“不执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不管做什么都心安理得,照样吃得香睡得着。就像一个平常很健康的人,感冒一次都很难,这种人一旦发病,往往比平常人严重的多。

  遗憾的是,人们一般只重视现成的、既成的、有形的力量,却往往忽略潜在的、无形的力量。

  人们以为现成的、有形的力量是“有(存在)”,以为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无(不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佛法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了。

  众生看到了、遭到了巨大、严重的果报,才开始害怕;菩萨看到微小、轻微的“因(种子)”时,就想到了将来的果报。

  世界难道不是如此吗?多少重大的事件,起因却很微小、足以令人无视?有人只是看了另外一个人一眼,最终竟遭毙命!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一个无关的表情,就能引来血案!

  再如:很多人以为看看黄碟等色情的东西,其实没多大关系。因为只是看看嘛,又没有实际行动。他不知道的是,这“仅仅看看”后,你的心识之流就多了一种力量,这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当时对你没有影响,往后呢?比如我以前,看过一部sex片子,在几个月后的某个晚上,梦中竟重现、重新看到了几个月前看的那部片的情节、女主角,然后梦遗...

  众生就是这样啊,开始时的一颗小小的雨滴,就能把他拖进大海中淹死!

  《无量寿经》说:“从小微起,遂成大恶”,正是对众生的写照。请记住蜀汉后主刘备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世人之所以忽视“因”,放任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看不到因果关系的存在,就是因为没有悟到缘起法。

  悟到缘起法,你才能相信一点:没有什么会【无故消失】---凡事必有因。

  很多时候,我们做习惯了、说习惯了、想习惯了,我们就会堕入“习性”的陷阱。遇到适合的因缘、条件,这内心深处的习性就会自然发作,而你却根本觉察不到!只有在果报形成后,在事实发生后,才追悔莫及。

  所以,请严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个念头。我们一直处在这种生命之流---这个由我们累生多劫的“习惯”所形成的生死之流,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涌动。某个暗流一旦涌上水面形成漩涡,就能把你吸进生死大海的深处!

  D、因果道理的难信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佛法揭示的因果之理,实在是很难相信!【除非你悟到了缘起法,否则是盲目的迷信】。三世因果是佛教最基础的教理,又有多少学佛人是真正“深信因果”?

  你可不要小看“深信因果”。如果你熟悉净土宗经典《观无量寿经》,就应该知道,经典上说的比我说的标准更高!《观经》说:“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

  看到了吗?你如果不能“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不能善解般若空性、中道第一义谛,你是没法“深信因果,不谤大乘”的。自然,你也得不到上品中生利益的。

  其实,即便你“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也只是在理上弄懂了,并非是亲眼看到了缘起法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

  上品中生者在临终真的亲眼看到佛菩萨接引时,他的内心还是有怀疑的。他会想这是不是幻觉啊!哪有这回事呀!这太不可思议了,是不是在做梦啊!所以阿弥陀佛为了使他的这个怀疑排遣,所以特别说我来迎汝。让他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在做梦也不是幻化。可见我们众生对念佛法门那种内心最深层次的怀疑,在临命终时看到阿弥陀佛来了,他都会有怀疑。可是不容易了,【这是上品中生者,还是开悟之人】。从中也看到阿弥陀佛太慈悲了,阿弥陀佛有他心通嘛知道他的【疑根没有断】嘛!所以赶紧说我来接你你不要再怀疑了。那么阿弥陀佛就与,这时候是化佛,与一千化佛同时伸出手来接引他。那么这个行者即蒙佛授手,又见自身已经坐在了紫金莲台上,坐在莲台上他就很感激了,哎呀!还真的是真的佛没有欺骗我,佛真的加持了我。他就合掌仰赞阿弥陀佛和其他的圣众,合掌赞叹诸佛,大恩大德。那么这样莲花就合起来了,是一念顷这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里。---摘自大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讲记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佛恐行者怀疑,故言我来迎汝。”

  对于上品下生者,更是如此。《观经》说上品下生者临终遇佛来迎,佛说:“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看到了吗?通途法门的因果道理已经很难相信、深信,净土宗学人通过信愿行得到往生净土的因果,就更难信了!《无量寿经》称为“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阿弥陀经》:“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可见净土宗信愿行三者中,最关键的“信”关实在难过!你不懂大乘通途教理,人云亦云,高喊“一句佛号就完事”,拿一句佛号、一部经否定了其他经典、否定了其他八万四千法门。难道你的信心就只是通过一句佛号而来的?天生的信心?无缘无故就有信心?

  要善解般若空性、中道第一义谛,除非你悟到了缘起法,因为这一切都是缘起法本有的内涵。

  (3)在人生观上,缘起法给我们的第二个启迪: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切勿怨天尤人。

  既然任何现象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那就没必要大惊小怪、怨天尤人了。

  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横遍十方纵贯三世,没有悟到缘起法的人,是很难悟到“有因必有果”,从而做到心平气和的。

  当然不是说,非得像佛菩萨那样有了神通、宿命通,知道一切的前因后果,才能心平气和。你只要通达了缘起法,只要明白一切背后都有原因,就足以放下了。

  我们不可能发现所有的原因,我们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预防得毫无漏洞。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于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能做的,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哪怕是发生了天大的事,请沉住气,因为事已至此,害怕没有用、后悔没有用、嗔恨没有用。

  哪怕明天早上,太阳不再从东边升起;哪怕地球现在就要爆炸。

  哪怕自己一生行善积德,却命运多舛;哪怕自己遭到最亲爱的人、朋友的抛弃与背叛甚至落井下石。

  请记住: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它不会无缘无故就发生在你身上。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然后再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金刚经》说,如果有人受持读诵此经,还是被人轻贱,处处倒霉,那么,这个人宿世前生的罪业就消失了,未来必将成就圆满的佛果。否则,按照他前世的罪业,就会堕到三恶道中。

  倒霉、挫折,都是好事!就如失败、苦难是好事一样,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有个朋友,一生倒霉。大一结束,暑假回家,家人让他找点事做。他就找了个家教的活。其实工资很低,一小时就三元钱。有一天傍晚突然下起大雨,家里来不及买菜,就没做饭。他就在附近路边摊吃了碗面条。运气很坏,那家店实在不讲卫生,面条上面竟然有一层黑色的锅烟煤。年轻人也不讲究,狼吞虎咽就下了肚,吃完饭就又匆匆去做家教了。

  他说,就是在那次吃饭后,肚子竟然疼痛难忍,仗着年轻身体好一直撑着。

  问题是,他毫无生活常识,居然不知道要开药治病!他竟然以为,只要人这样子,都是硬撑着!这是正常的。

  到了学校后,一直卧床不起,时常肚大如鼓,辗转反侧。胃口也时好时坏,有时一顿饭能吃6、7个馒头花卷,有时却连一个也吃不下。加上他被分到与外班人的宿舍,远离了同班同学,他这样卧床了将近半年多,很多课也没法上,同班同学竟然不知道他病了。因为他也不擅长人际关系,跟班里的同学关系就很一般。至于系里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也不过是一半年才露一次面,自然更无从得知他的情况了。

  结果一年后,由于他缺课很多,还有好几门功课连考试都没参加,就被学校罚款3000元,否则就除名离校。当时是93年,一年的学费才400元!系里的一个教授看他的专业课学得还不错,就自发拿出1000元帮他,让他自筹2000元。他向一个关系要好的外班同学借了1000元,就瞒着父母回家到处借钱了。

  不料他妈妈当年由于劳累过度,偏瘫在床。亲戚们没有一个人借钱,徒劳无功后就又回校。然后学校紧急催款,他就发电报给哥哥,也没明说什么事。虽说是那个年代,但1000元毕竟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因为电报中没说原因,虽然他一连发了三次电报,哥哥却认为可能没什么事,就一直没去学校看他。

  就这样,学校决定要除名。班里的一个能办事的同学给他直招,他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直接送到校长办公室校长秘书那里,又跑到校长家里,见到校长夫人,把一堆罐头送给人家,人家也接受了。后来他又找了系主任等领导,也纷纷送了些薄礼,人家都收下了。

  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最主要的人物,教务处处长,坚决要对他除名。而且,他偏偏没有给该处长送礼!

  最终,教务处还算照顾他,给他发了个肄业证,而不是开除。

  那个年代,还都是国家包分配的。同学们都进入了电力系统,很多都进入电业局,到了现在几乎都是在电力系统管人事大权的处级领导。而他,还只是个普通的打工者。

  这个一碗面条惹祸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人就是各种因果关系、条件的存在】。马克思曾说:人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有缘起的一环套一环的因果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人,不仅仅是当下的身心组合】。所有过往那些导致你当下身心状态的一切因素、条件,都是你的身心的组成部分。

  缘起法告诉我们,【你当下的身心,当下的你,不会无缘无故就这样子的】。

  因为,【你当下的身心,当下的你,有很多复杂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有横的方面的各种人事,有纵的方面的各种人事。

  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是你当下身心的组成部分。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因果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一系列导致他退学事件的条件中,从纵的时间方面讲,最起码可以追溯到那一碗面条;从横的空间、人物结点方面讲,每个结点都具备了有利于他退学的原因、条件。

  比如他自己的因素: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要吃药的。虽说当时公费医疗,学校医务室也不过是给他开了3元多钱的药物,根本没用。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周围几个好友也毫无常识,提不出什么建议。

  比如,那年他妈妈同时也偏瘫了,否则亲戚们即便看在他妈妈的面子上,也会周济一二。毕竟他妈妈在亲戚中还算有一定威信。

  比如,他分的宿舍与同班同学远离,又不擅长人际关系,导致一年中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知道他的情况。

  再比如,系里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根本不负责任。对此,我深有感触。我的另外一个朋友,也是经常不上课,但他运气好。学校曾有两次要开除他,辅导员两次从省会跑到他农村的家里找他,劝他去上课。最终避免了厄运。

  再比如,他偏偏不懂得要给教务处长,这个最终掌握他命运的人送礼。

  ..................

  他也努力了,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不是他能控制的,很多原因他也未必明白。

  关于此例,深层的感悟(缘起性空的“性空”)还在本文后面。

  如果我这个朋友遇到佛法,悟到了缘起法,悟到了缘起性空,他就不会怨天尤人,他就会心平气和地接受发生的一切。否则,他一定会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怨恨那些没帮助他的人,憎恨做那一碗面条的人......这样,他就一直活在过去,活在痛苦中。他会认为,他是他,那些人事是那些人事---他自己是倒霉的,而那些人事则是有害于他的。

  这样,他将看不到事实的真相:那些人事就是他身心的组成部分,【就是他自己】。

  【当他恨那些人事的时候,他就是在恨他自己】。

  看到此处,如果你联想到“无我”或“众生一体”的词汇,你将能看懂以下的内容。

  2、相对

  我们接着对阿含经“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进行解读。

  上文是从因果角度(因果联系性)解读缘起法,其实,因果就是缘起的另一个说法,缘起法则展开的就是一个因果关系相似相续、错综复杂的世界。

  因果角度,主要指“纵”---时间的角度,因在前果在后。

  这里,我们从“横”---空间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1)唯物辩证法的自相矛盾

  恩格斯曾说,辩证法在佛教中达到了极致。唯物主义者所不懂的是,缘起法才是真正的辩证法,没人能驳倒。

  很简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存在。

  所以,唯物辩证法说: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就像数学理论说,没有最大的数字,只有无穷大。

  但是,唯物辩证法是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说“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一方面却说“物质世界有最小组成单位(比如粒子)”。

  唯物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物质世界有最小组成部分”的思想呢?

  因为,如果没有最小组成部分,就没有物质,没有整个物质世界了,就不能“唯物”了。

  为什么这两句话自相矛盾呢?

  如果物质世界有最小组成部分,比如说是“粒子”吧。

  不管其他条件怎么变化,这点是绝对不变的---物质世界必有最小组成单位:粒子。

  粒子绝对不会变的更小,绝对不会变化---粒子是绝对的存在。而整个物质世界,就是由粒子组成的。

  【因为粒子是绝对的存在、真实的存在,所以物质世界才能也是绝对的存在、真实的存在】。

  难道你能说,物质世界只是个假象?

  但是很遗憾,世界上没有什么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单位:粒子。

  因为,即便根据唯物辩证法,也得不出这个结论:物质世界有最小组成单位。

  因为,唯物辩证法明明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相对的存在,【没有绝对的存在】。

  当你认为“粒子是绝对的存在、真实的存在”时,就已经违背了唯物辩证法。

  当你认为“粒子是绝对的存在、真实的存在”时,粒子就成了另一个上帝,成了“第一因”。

  “绝对的存在、真实的存在、不变的存在”说法,不但违背缘起法,也违背了唯物辩证法。

  因为,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切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现象。

  所以,一切世间哲学、其他宗教都是会自相矛盾的。

  (2)真正的辩证法---缘起法

  现在让我们来解读真正的辩证法---缘起法则。

  我们看到,世间任何现象都是【相对存在的】。比如说夫妻:夫妻双方是相对而言的,任何一方都是相对性的存在,没有一方能独立存在。

  一个男人,没有与一个女人结婚,他是不能单独地被称为“丈夫”的;一个女人,没有与一个男人结婚,她是不能单独地被称为“妻子”的。没有丈夫,就没有妻子;没有妻子,就没有丈夫。

  世间的所有现象都是如此:没有富贵,就没有贫贱;没有高,就没有低;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愚痴,就没有智慧;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快乐,就没有痛苦;没有因,就没有果......【这道理很简单】。

  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佛法的立足点就是这么简单,【一切佛法都是源自于这个简单朴素、显而易见的道理】:【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就是从这么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中,佛祖证悟了甚深难见的缘起法,证悟了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超越了二元对立--生死的世界,达到了人类智慧的最高峰。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异,就是离开。色不能离开空,而独立存在;空也不能离开色,而独立存在。

  色与空,都是相对的存在。没有色,就没有空。

  没有“色”这个幻象,我们就不能说它的本质是“空”--不真实。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依据就是缘起法则。

  色不异空---凡夫把缘起的物质世界当成了真实的存在,心经告诉我们:这个貌似真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离不开空性的,是空性的存在。当我们悟到此理,就不会再执着所谓“真实的”物质世界,就破除了对物质的贪着。

  空不异色---二乘圣者悟到了空性,悟到了“人我空”--无我,即有情众生的主体“我”不是真实的存在。圣者否定了有情众生的真实存在性,一切有情众生都如梦如幻,既然如此,何必还要辛苦普度众生呢!心经告诉他们,空不异色。虽然一切有情众生都如梦如幻,都是“无我”的,本质上虽说都是空性,但这空性却不能离开“色”,不能离开缘起的现象。本质上虽是空性,但现象上有其作用。其他众生可没有觉悟,他们的痛苦,对于他们而言,可是真真切切的!所以心经警告圣者不可堕入偏空涅槃,无为深坑,不能仅仅执着空性,而忽视色(现象)。还要努力普度众生!

  《心经》又接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又深了一层,是对菩萨说的。

  这就是禅宗所说“不二法门”。

  二,就是二元对立、相对;【不二,就是根本没有对立】。

  不二,就是大乘所说“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解脱”。

  《圆觉经》说的更透彻:“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凡夫只是看到表面,活在“二(对立、相对)”的世界中,而圣者则看到了本质、真相,活在“不二”的世界中。在他们的世界中,没有任何对立。

  虽然不二法门其意甚深,但还是立足于缘起法。你悟透了缘起法,就悟到了不二法门。

  (3)不二法门

  让我们用缘起法解读不二法门。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生,就没有灭;没有烦恼,就没有解脱;没有生死,就没有涅槃。

  虽然如此,但毕竟痛苦与快乐是两件事啊,是相对、对立的啊!

  生与灭、烦恼与解脱、生死与涅槃、无明与觉悟毕竟是两件事啊,是相对、对立的啊!

  如果你认为凡夫与圣人、烦恼与解脱、生死与涅槃、无明与觉悟是两件事、是两个现象,说明你还没悟缘起法。悟了缘起法,才能明白“众生一体”,才能理解“同体大悲”,才能进入不二法门。

  有的人会说,一切都是空性的存在,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假象,这就是不二法门---诸法的本性都是相同的,都是空性。

  这样说,未尝不可。但是,你怎么解释“烦恼即解脱、生死即涅槃、无明即觉悟”呢?

  难道说,烦恼的本性是空性,解脱的本性也是空性,所以烦恼就是解脱?

  这样讲,不是不行,也不是说错了。这样会使人含糊不清,无法彻底明白。

  让我举例说明。

  比如说,世人之所以会执着自我,“我”的观念牢不可破,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身心组合体”。

  我们把“身心组合体”叫“自体”,因为有自体,所以有“我”。

  这个身心组合体里面包括了很多因素、条件,比如组成物质肉体的四大(色蕴)、组成精神的受想行识,合起来是五蕴。

  【没有五蕴,就没有“我”: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我”不能离开五蕴而独立存在,“我”只是相对的存在。

  套用《心经》的话,就是【“我不异五蕴,五蕴不异我”】。

  四大五蕴组成了“我”,它们都是“我”的组成部分。

  佛法常说“因缘所生法”,就是指缘起法。

  所以换句话说,四大五蕴都是组成“我”的各种因缘(条件)。

  从“四大五蕴都是组成‘我’的各种因缘(条件)、组成部分”的角度讲,【四大五蕴就是“我”】。

  套用《心经》的话,就是【“我即五蕴,五蕴即我”】。

  “我即五蕴,五蕴即我”,就比“我不异五蕴,五蕴不异我”深入了。

  “我即五蕴,五蕴即我”就是不二法门。

  补充一句,以上的“我即五蕴,五蕴即我”是从俗谛即表面现象上说的。这儿套用此话,只是用此理得出“不二法门”的逻辑推论。

  如果再深入讲,我们可以援引上文我那个倒霉朋友的例子说明,每个人当下的五蕴,其实也不能独立存在,而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当下的五蕴(身心状态、境界),其实是离不开现在、过去的那些各种人事、环境等因素的。

  说白了,【每个人当下的五蕴,就是由现在、过去的那些人事、环境等各种因素组成的】。

  【现在、过去的那些人事、环境等各种因素,就是每个人当下的五蕴】。

  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环境等很多因素,这一切都是每个人当下的五蕴。

  【其实,这一切都是你】。

  既然这一切都是你的组成部分,这一切都是你。

  如果那个倒霉朋友有幸遇到佛法,悟到了缘起法,悟到了缘起性空,他必不会怨天尤人。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那些一系列错综复杂、一环套一环的因果关系,他今天就不会觉悟。

  那些人事,根本不是坏事,是好事!其实这样说,还是落在了好坏的对立、相对中。

  究竟而言,【那些人事就是他觉悟的因缘、条件、组成部分】。

  那些人事,那些烦恼、那些痛苦,那些苦难岁月,正是他觉悟的组成部分。

  说白了,【那些烦恼、痛苦就是他的觉悟】。

  这就是不二法门:烦恼即解脱、生死即涅槃、无明即觉悟。

  因为烦恼是解脱的因缘、条件、组成部分,生死是涅槃的因缘、条件、组成部分,无明是觉悟的因缘、条件、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讲,烦恼即解脱、生死即涅槃、无明即觉悟】。

  当你从缘起法悟到了不二法门“烦恼即解脱”,你还会活在烦恼与解脱的二元对立、相对中吗?

  烦恼与解脱,其实是一回事啊!

  你之所以今天能觉悟、解脱,难道不对过往的一切充满感激吗?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事、环境,就是你觉悟、解脱的组成部分!

  他们就是你的觉悟、解脱!

  这样,你还会留恋、后悔、嗔恨,还会执着吗?朋友是你,敌人也是你!

  当你真悟了,就连“烦恼与解脱是一回事”也不执着了。

  因为,一是相对于而二说的,你如果执着“一”,就会执着“二”。这样,你就仍然活在对立中。

  当你超越了二元对立,超越了相对,就进入了不二法门,就见到了法。

  【见法,就是见到法性】。

  3、总结

  通过以上对缘起法大致的介绍,我们都有什么收获呢?

  (1)三世因果思想:这是佛教最基本的教理。缘起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因果关系相续不断的世界。可以说,因果就是缘起的另一个说法;

  (2)缘起法本身就包含了大乘中观“不常不断”的中道思想,当然不仅如此,我们只是以此举例而已;

  (3)缘起法本身就包含了“无我”思想,因为任何现象都是相对的存在,不能独立存在。任何现象都离不开其他横纵各方面条存而存在,所有因素、条件都是该现象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讲,【所有因素、条件就是该现象自身】。因为“无我”,所以法界才能是一体的;

  (4)既然法界一体,就没有什么真实、绝对的对立、相对,烦恼即是解脱、生死即是涅槃,这就是“不二法门”。

  其实,大乘所有思想,都是缘起法本有的内涵,只不过是龙树菩萨通过“缘起性空”学说,把它们充分挖掘了出来。所以,下面我们讲性空学说,深入探讨大乘思想。

  三、性空

  1、性空或空性思想的简介

  缘起讲的是事物表面现象的规律、法则,称为(世)俗谛,是佛教为随顺世人的常识经验,而就表象层面总结出的法则。性空(或空性),则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本性,称为真谛或第一义谛。

  《中论》说,诸佛常以二谛为众生说法,引导众生悟入般若中道、诸法实相。佛说俗谛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众生悟到真谛。

  我们来解读,怎么从缘起到性空?为什么性空是缘起的本有内涵?

  缘起法说明:(1)任何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组成的,都是有某种原因才能出现、存在的。有果必有因,任何现象都不是本来就有、自然而有的。这就否定了事物真实、绝对的“本有性--本来就存在”。

  (2)因为各种条件都在不停的变化中,所以由这些条件组成的任何一种现象也都必然是在不停的变化中,刹那生灭,世上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现象。这就否定了事物有真实、绝对的“恒常(不变)性”。所以原始佛法三法印第一个就是诸行无常。

  (3)因为任何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组成的,离开各种条件、因缘,没有任何现象。故此,任何现象都没有“独存性”,这就是原始佛法第二个法印:诸法无我。这个很难理解,本文会详细的做出专题解读。

  (4)因为任何现象都没有“独存性”,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依靠各种条件,所以没有“主宰性”。

  所以,缘起法说明,任何现象都没有“本有性、恒常性、独存性、主宰性”,即没有自性。诸法本质上都没有自性,佛法把“没有自性”叫“空性”。故此,【任何现象本质上都是空性】,或者说,任何现象的本性都是空(空性)。

  空或空性,不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真实的存在”。

  所以,也可说:任何现象本质上都是空性的存在。

  前文说过,僧肇大师把“不真”叫做“空”。不真实、虚幻,就是空、空性。

  【一切现象的存在,本质上与梦一样,都不是真实的,这就叫“空性”】。

  性空,是缘起法的内涵。从缘起到性空,万法皆空,【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本质上说,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这就是性空、空性的道理】。

  本质上说,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这个道理还容易理解。因为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是相对的。

  【本质上说,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这层含义就难解了】。

  其实,随着对缘起性空的深入解读,你会发现,对于物质世界的解读“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才容易理解一些;而对于精神、理念世界的解读“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这个才是最难解、最难悟到的!

  基于对缘起性空的理解、证悟程度,佛教内出现了三乘教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是彻底圆满证悟缘起性空的圣者,没有了任何我执与法执;菩萨还没有彻底圆满证悟,尚有不同程度的法执;声闻乘、缘觉乘圣者至多证悟了一半,没有了我执但还有法执。

  一般人会以为,事物表面现象的规律---缘起法则容易理解,而事物的本质、本性---性空(或空性)就难以理解了。其实,这是因为你没有悟到缘起法。当你悟到缘起,对于性空思想自然迎刃而解。

  2、解读性空或空性思想: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

  其实,单从缘起法则就可以得出“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结论。因为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是条件性、相对的存在。既然是条件性、相对的存在,就说明一切都是在变化中的、能变化的。

  既然一切都是在变化中的、能变化的,就说明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是假象。

  【因为,真实就意味着不变】。能变化的,能叫真实吗?

  世人在向爱人说“我真的爱你”时,如果这个爱是能变的,今天爱你明天就不爱了,那还能叫“真爱”吗?

  当我在梦中,此时是一个人,彼时变成另一个人,甚至变成好几个不同的人、乃至衣服、形象都各有不同。但是,在梦中时自己却毫无觉察,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以为这几个不同的人都是“我”自己。

  梦醒后才知道:“我”不是真实的,也根本没有“我”!

  天上的那片云彩,一会化成一只狗的形状,一会又化为一头狮子的样子,转瞬又是一个人形...

  但是我知道,狗、狮子、人...都不过是幻象。【它们并非真实的存在,因为变化】。

  白云幻化的狗、狮子、人等等是幻象,白云也是如此。

  【因为,只要是能变化的,就是假象,就不是真实的存在】。

  同理,五蕴组成的人是假象,五蕴也是假象。【因为一切都是能变化的】。

  所以,佛对凡夫开示“诸行无常”,凡夫虽然领悟到“一切都是变化的”,但却执着“一切还是真实的存在”;

  佛对二乘人开示“诸行无常”,二乘人虽然领悟到“五蕴组成的‘我’是假象”、“无我”,但却执着“五蕴是真实的存在”。

  唯有菩萨,在听到佛说诸行无常的时候,就悟到了“一切都是假象”、“无我、无法”,破除了一切执着。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讲的同样一个缘起法,众生根据自己的根性,而有深浅不同的理解。难道这同一个缘起法还有“高下”?还有“了义不了义”之分?还是《坛经》六祖那句话: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诸行无常的法印,本身就包含着“一切都是假象”的道理。

  【一切都是假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存在---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一实相印:“诸法实相”】。

  故此,缘起法就意味着“一切都是假象、不是真实的存在”。

  而我们知道,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没有“本有性、恒常性、独存性、主宰性”,即没有自性。

  所以,【“一切都没有自性”就等于“一切都是假象、不是真实的存在”】。

  【自性,就等于“绝对、真实”】。

  请诸位牢记这两句。

  现在我们来详细解读“一切缘起而无自性,不是绝对、真实的存在”这个甚深之理。

  先说物质世界。

  一般人都会觉得物质世界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眼见为实。明明看到了,你怎么说它是假象?还什么唯心所生?

  大乘佛法却说,当你在梦中时,也会“明明看到事物、听到声音、嗅到气味、尝到、触到”,但你梦醒后,能说那些不是假象?不是唯心所生?

  当然,大乘佛法并不否定这一点:当你在梦中时,自然是认真的,把一切都当做了“真实的存在”。

  佛法最终告诉我们的是:所谓现实中的一切,其实本质上都跟梦是一样的,都是假象。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换句话说,诸法的本质(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是“性空或空性”。

  诸法的本性都是空性,这就是“法性”。

  我们开始详细解读。

  哲学上、科学上分析物质世界,分为四个方面:物质(的存在性)、(物质的)运动、时间、空间。

  物质的存在性:物质到底存在不存在?要么存在,真的有物质;要么不存在,真的什么都没有。

  物质的运动:唯物主义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的存在;有物质的存在,就一定有运动。判断物质存在与否,就要看---有没有运动?运动是否真实存在的?如果运动是真实、绝对存在的,那么,物质就一定也是真实、绝对存在的。

  时间:如果物质是存在的,真的有物质,那么,物质必然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维度内的。物质不可能凭空存在,肯定是存在于时间维度内的,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载体。如果时间是真实、绝对存在的,那么,物质就一定也是真实、绝对存在的。

  空间:与时间的分析相同。

  牛顿以前的科学体系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物质是绝对、真实的存在”的结论---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真实的存在。

  大乘佛法是怎么根据缘起法则,分析物质世界的呢?

  (1)物质的存在性:物质到底存在不存在?真实存在就是“有”,否则就是“无”。

  自古至今,世人都认为物质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是由最小的组成单位(以下简称基本单位)组成的,现代科学对此也历经了很长的研究,从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一直到夸克、量子...

  现在我们假设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真实、绝对的存在,名字就叫“粒子”吧。粒子是真的存在、绝对存在,所以物质也是真的存在、绝对存在。

  果真如此吗?粒子是真实、绝对的存在?

  物质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基本单位。物质世界怎么来的?是因为有基本单位:粒子。

  这就意味着,【物质世界最初的起因---“第一因”】,就是基本单位:粒子。

  然而,不要说缘起法,就连唯物主义也是要否定“第一因”的。因为,唯物主义也承认:凡事必有原因,有果必有因,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就出现、存在的现象。

  如果粒子是物质世界最初的起因,请问,粒子是怎么来的?

  如果你回答,粒子是本来就有、自然而有的,那粒子岂非另一个上帝“自有永有”?这与唯物主义也自相矛盾。

  如果你回答,粒子不是本来就有、自然而有,那就说明:组成粒子的,还有其他更小的单位。还需要其他因缘、条件才会有粒子。这样的话,粒子就不是基本单位。

  这样一直追溯下去,我们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单位”。所谓基本单位,只是世人想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已,佛法称为“名言、遍计所执”。

  结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基本单位,所以就没有什么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世界。

  那么,对于物质存在性的问题,大乘佛法的答案是“物质不存在”?

  不是存在,就是不存在;不是有,就是无。世人就是这样活在二元对立的概念世界的。

  准确的答案是:从本质(本性)上说,没有真实、绝对的基本单位,所以也就没有真实、绝对的物质与物质世界。

  物质到底存在不存在、是有是无?

  佛法的答案是:物质既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物质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因为世人所谓的存在,是指真实的存在;世人所谓的不存在,是指真的什么都没有;

  世人所谓的“有”,是指“实有”;世人所谓的“无”,是指“实无”。总之,世人执着的都是“实法”。

  “实法”,即真实、绝对的存在。

  为什么大乘佛法说,物质既不是(真实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真的什么都没有)”?物质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真实的基本单位,所以就没有什么真实的物质---物质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指的是事物存在的本质】,本性是空性。

  虽然本质上没有真实的存在,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宛然而有,假象是存在的---并非什么都没有---【这指的是事物存在的假象、表象】,表面上是缘起的。

  【合起来,就是缘起性空】。缘起,就是俗谛,事物表面现象的规律;性空,就是真谛,就是事物的本质、本性。

  大乘佛法的答案,超越了世人“存在与不存在、有与无”的二元对立,揭示出了事物存在的真相:缘起性空的中道实相。

  如果你认为事物是真实存在、是“有”,就著了法相;否则就著了非法相。所以,《金刚经》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伟大的大乘佛法祖师【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对“事物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的解释道:“不生亦不灭”】,就是以上的答案。

  生灭,是“(实)有与(实)无”的另外一个说法。

  我们对“物质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的问题继续解读。

  世人认为,基本单位粒子是真实存在的,真有这回事啊!

  如果粒子真实存在,那就意味着:粒子不可能变的更小了,这一点绝对不变,否则就不叫粒子了。绝对不会有比基本单位粒子更小的啦!

  这样就又犯了两个错误,不要说缘起法则,就连唯物辩证法也不会承认。

  第一个错误:唯物辩证法、缘起法既然说,一切都是相对的存在,没有绝对存在的现象。你怎么说“基本单位粒子绝对是最小的”?

  第二个错误:唯物辩证法、缘起法既然说,一切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现象。你怎么说“粒子不可能变的更小了,这一点绝对不变”?

  (2)运动

  上文说明,没有(自性的、绝对的)真实的物质,物质只是一种假象。

  既然物质是假象,那么,运动也是假象。因为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是相对存在的(即缘起):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自身都是假象,它的属性自然也是假象---运动是假象。

  僧肇大师在《物不迁论》中详细阐述了“运动是假象”这一思想,由于内容较多,请参考《理解、贯通大小乘佛法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即般若)》一文中有关内容,或者《史上最通俗易懂、详细深入的物不迁论译本》。

  (3)时间

  物质不是真实存在,故运动也不是真实存在,这道理还容易理解,因为物质与运动,二者是相对的存在(缘起法)。

  但是,对于时间、空间的理解,就困难了。因为世人普遍认为,时空是绝对的存在:离开了其中的物质运动,照样有时空!没有物质世界、没有物质运动,照样有时空的存在!

  时间是真实、绝对(不变的)存在吗?

  世人认为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如果没有时间,就没有所谓“变化”了,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们才看到了事物现象的变化。

  经典物理学创始人牛顿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存在”。什么意思呢?不管空间、物质等等其他因素怎么变化,时间都是不会变的。时间是能离开其他因素而单独、独立存在的。并且,时间是一维的,即只会一直向前,不可能倒退。

  在牛顿看来,时间是有“恒常(不变)性、独存性、主宰性”的---【时间是有“自性”】的。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后说:时间、空间都不过是人们的错觉。

  且不说大乘佛法,就连现代科学也认为【时间是假相】。如果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像现场直播一样,看到过去所发生的事。根据《马哲》原理:如果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坐上超光速的宇宙飞船,一个还在地球上。当坐船的那个兄弟在宇宙中飞行一年后,重新回到地球上,就会发现他那个兄弟已经增加了二十岁,在地球上已经又活了二十年了。而遨游宇宙的这哥们,还像一年前一样年轻。换句话说,以超光速运动的那个兄弟,他的时间【“变”】慢了。

  爱因斯坦用一个比喻解释他的相对论:一对恋人在热恋中,不知不觉过了一夜,而他们俩觉得很短暂。成语黄粱一梦,书生在梦中过了一辈子,醒来后却发现,一顿饭还没熟。现代医学说,一个人感觉做了很长时间的梦,其实至多不过是几秒钟。

  时间真的“变”慢或“变”快了吗?

  其实,哪有时间!只是物质的运动速度变了。

  就这样,世人把“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称作“时间的变化”。

  佛教唯识学把时间空间定义为“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而已,并不是真实的现象(实法)。

  为什么世人认为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一个词:刹那。

  世人、世间哲学比如唯物主义乃至佛教的小乘人,他们分析时间,认为时间之所以是真实存在,就因为有“刹那”。刹那,是时间最小的组成单位。大乘佛法不是也说“即生即灭”吗?没有刹那,何来即生即灭?

  对他们而言,因为有刹那,所以有个极为短暂的“不变”。

  根据缘起法,因为有“不变”,所以有“变化”,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不变”,就没有“变化”。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嘛!

  他们不明白,佛说有说无,说不变说变化,都是方便破执之语,没有什么是绝对真理--绝对不变之理。所以,他们把这些方便破执之语,当做“绝对不变的实法”了。

  他们对“无常(变化)”的执着,原因就在于把“刹那”当做了“实法”---刹那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先不管刹那是否“实法”,只用他们承认的缘起法(则),就可以使他们自相矛盾了。

  你说缘起法、诸行无常是真理,变化是真理。

  根据缘起法则,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所以,必须有“不变”,才有“变化”。

  请问:有“不变”吗?

  你要回答说有,就恰好与缘起法、诸行无常相矛盾;你要回答说没有,那更是自相矛盾。

  【既然没有“不变”,就没有“变化”】!此无故彼无嘛!

  其实是这样:既然没有真实的“不变”,就没有真实的“变化”!

  现在开始解读刹那。刹那是否“实法”?刹那是真实不变的吗?

  二乘人说刹那是时间单位。

  时间的一个特征,就是有前有后,即先后的顺序。既然刹那是时间单位,那么,刹那也有这个特征。

  刹那也有前有后。

  既然刹那也有前有后,就说明刹那是可分的。

  (比如1分钟分为60秒,这60秒有前有后,所以我们说,这1分钟是可分的--可以分割的)。

  既然刹那是可分的,那么,它还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吗?!

  结论:根本就没有什么“最小的时间单位”--刹那。

  没有刹那,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无常。

  我们这里说“没有刹那、时间、变化、无常”,其实是指没有“真实的”刹那、时间、变化、无常。

  【“真实的”刹那,即“自性的”刹那】。

  为什么?

  因为他们说的“刹那”,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刹那已经最小了,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无论其他一切怎么变化,刹那也不能改变。

  这说明刹那是有“恒常(不变)性、独存性”的,是有“自性”的。

  所以,他们所认知的刹那,是“自性的刹那”,并非“缘起的刹那”。

  关于时间、刹那,我们就探讨到此。

  结论:因为“刹那”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真实的刹那。

  【没有真实的刹那,就没有真实的时间】。

  (4)空间

  由于内容较多,请参考《理解、贯通大小乘佛法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即般若)》一文中有关内容。

  最后说精神世界、意识现象。

  就像把物质世界分析到“极微”,二乘人分析“心”,认为“心”是由一个个念头组成的。为什么有念头?就是因为有刹那--所以说“刹那一念”。刹那是实有,所以心也是实有。

  但是,本质上是没有(真实的)刹那的,所以就没有什么(真实的)“心”。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因为没有刹那,故心不可得。

  时间不是真实的,所以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在定中依然看到,所谓“几千年前”的法华会,佛于会上讲法华经,一时说法如雨。

  说这么多,就在于解读“自性与实有”的关系:自性,就是“真实存在(实有)”。

  进一步讲,这个“自性,就是真实存在(实有)”主要从两个角度认识:对于物质现象,说物质没有自性,意思就是“物质不是真实的存在”;对于某种思想理论,说它没有自性,意思就是“该思想理论不是绝对(不变的)真理、不是绝对正确的”,比如《坛经》中六祖通过对志彻“常与无常”问题的开示,解读了二乘人的无常观,指出他们的偏执,说明“无常(变化)也不是绝对真理”。

  破除了“自性见”---对“自性”的错误知见,你就能悟到大乘佛法“诸法实相”之理:诸法都没有自性,本质上都是空性的存在,所以都不是“真实的存在、绝对不变的”。

  四、如何用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伏转烦恼?

  以上所说重点在于“看破”,所谓看破红尘。其实,般若智慧不光是能看破世间、红尘,就连出世间的解脱、涅槃也通通能看破。

  如何对出世间的解脱、涅槃也通通看破,请参考《理解、贯通大小乘佛法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即般若)》一文中有关内容。

  这儿我们重点说明,怎么用以上所说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伏转烦恼?

  因为这才是我们学佛法的目的。

  伏,即伏住,是初步的功夫、有为的修行;转,即转化,无为之行道。佛法有时候讲“断烦恼”,那是针对二乘人的,因为他们认为烦恼是真实的。

  众生之所以不能解脱,是因为两种障碍:所知障与烦恼障。所知障是指知见方面的错误,没有正见,对身心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个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比如上文的内容就主要在于破除我们的所知障:物质世界是真实的,精神世界的“心”、烦恼、快乐与痛苦都是真实的。

  烦恼障是指先天的、我们与生俱来就带着的宿世前生的人性的劣根性,内心深处那种极难改变的东西,佛法用“贪嗔痴”来概括。

  实际不仅仅是贪嗔痴三毒,只是这三种是比较根本性的。

  全面领悟了缘起法,才能悟到缘起性空、一切皆空的空性思想,即中观所谓的“毕竟空,无所(实)有”。

  前文也稍微谈了些伏烦恼的内容,这儿再重复一下。

  1、因果

  缘起法展现了一个因果相续不断的世界,因果其实就是缘起的另一个代名词。缘起法说明,一切现象的出现、存在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因之果。但是,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唯有圣者才能遍知,我们凡夫所能看到的因果联系是极其有限、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所以,无论自己遇到何人何事、何种现象,对于已经发生的,我们能做的不是愤愤不平、自叹倒霉、莫名其妙,而是首先要接受,而不是抗拒、逃避。因为凡事必有因!也许是你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姿态就曾令人怀恨在心,也许是你本意是帮助他人却遭到误解,也许是你说话、行为方式不当,也许仅仅就因为别人看你不顺眼,也许就是家族仇恨、朋友圈的原因......

  无论遇到什么,我们先不要冲动,先以此理观照,心平气和下来再说。然后力所能及的分析原因,找到事故的苗头,以避免再次事件的发生。如果事故的原因已经超出了我们理性思考的范围,怎么想都不明白,那就不必去追究了。因为凡夫终究是搞不清的。

  这是缘起法的第一个启迪:怎么对待“果”(已经发生的事实)?

  缘起法的第二个启迪:怎么对待“因”(尚未发生的事实)?

  这段内容已经在前文中说明。

  缘起法的第三个启迪:无常

  诸行无常法印就是从缘起法则中得出的:一切都是条件性、相对的存在,所以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这说明事物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生的舞台很大,就看你能否开发、利用各种条件了。善于利用,就可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甚至变祸为福;不善于利用,也可能使好事变为坏事,使好人作恶!

  缘起法的第四个启迪:无常故苦

  阿含经说:无常故苦,世界就是这样:苦。

  佛为何说苦谛?人生的本质就是苦?苦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无常。无常就意味着变化、不稳定、难以把握。得到的还可能会失去,今天富贵明天可能就贫穷。如果没有无常规律,就没有苦了。众生的贪欲为何停不下来,永无止境?就是因为无常规律的存在。我们表面上心平气和、闲庭信步,内心深处实则翻江滚浪,欲望并不曾真正的止息。

  在无常规律面前,一切众生本质上其实都跟那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软弱,都是“可怜悯者”啊!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执着、对生命的留恋、对安全的期待、对亲情爱情有情呵护的需要,与婴儿有何两样?

  世上的芸芸众生,没有真正快乐的人,其实都处在无常的大苦大难中。所以,请原谅众生所做的一切吧!每个人都是值得怜悯的。

  圣人会怜悯众生---当甘地遇刺后,对刺客说“原谅他吧”。

  八王之乱中,晋惠帝身旁的人大多都跑了,唯有侍中嵇绍(竹林七贤嵇康之子)一众拼死保卫惠帝。当叛军杀到惠帝面前准备杀嵇绍时,惠帝竟然拉着嵇绍对叛军说:“他是忠臣,不能杀啊!”叛军哪管这个,一刀砍杀了嵇绍,血流撒了惠帝一身。叛乱平息后,惠帝依然穿着那件满是血污的衣服。大臣劝皇帝更换或者洗涤衣服,惠帝说:“这是忠臣嵇侍中的血,不能洗啊!”

  在无常规律面前,众生就是如此的脆弱,即便最位高权重的皇帝,也更期盼稳定与安全。令我感动的是,这位说出“何不食肉糜”的弱智皇帝,感情却是如此的真挚。这样的皇帝,与婴儿何异?

  缘起法说明,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复杂到什么程度?最初的原因在哪儿?佛法说“无始无终”,我们不能说从什么地方开始,也不能说在什么地方结束。有很多时候,我们会相信眼前看到的,实际背后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不要轻易下定性、下结论,不要太相信那些定性的判断。

  缘起法的第五个启迪:一花一世界

  因为所依的因缘、条件各有不同,缘起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世界中的,每个人对他人、社会都有一套自己的成见。在不同的时候、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地方,对于不同的人事,每个人的态度、立场、观念都有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业力。不管任何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其背后的原因,都不是无缘无故就那样的。哪怕他说了多么荒谬、大逆不道的话,做了多么令人侧目、不堪入目的事,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对众生抱有最大的理解。

  比如我二哥看到他的侄子,二十多岁却整天不务正业,吃了睡睡了吃,感觉很荒谬,每次见侄子都是训斥一顿,苦口婆心。侄子有时候想做点什么不靠谱的生意,他就基本不听。所以侄子对他也只是表面上听听话,背地里该干嘛干嘛。但是我比较了解侄子,我说:“他就是这样的境界,不要太拔苗助长了。”哥哥很奇怪我的话,认为对于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劝他努力进取,怎么是拔苗助长呢?

  我说,不能这样盲目与他人相比的。要说年龄,皇帝还有几岁就登基的呢!

  为什么呢?侄子曾给我说过,因为他没受什么教育,初中毕业就进入武术学校,认识的基本都是社会渣滓,现在他认识的那些同龄人,有很多都违法犯罪锒铛入狱了。相比他们,自己还是很不错了!这样已经很好了,不出去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就已经是给家里做贡献了。

  所以,在侄子的认知中,在他的世界里,他已经是很不错的人了!你要是再要求这要求那,他觉得受不了。再加上二哥经常是一副长辈姿态,声色疾利的,他就更不听了。

  这就是缘起法的启迪: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心状态、境界。井底之蛙是很难相信世界的广阔,夏虫是不可能了解秋天的。无论何人,何种认知、状态、境界,都是应该理解的。

  每个人之所以这样说、这样做,自然有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没有人会故意这样说、这样做的】。

  因此,理解众生吧!

  在《超级演讲家》一期节目中,乐嘉与鲁豫争夺一个选手。虽然乐嘉很真诚,好话说尽,但那个选手最终还是投奔了鲁豫。乐嘉问原因,选手对乐嘉说:“您本来就是话多的人,而我也是如此。这样的话,您就不会耐心倾听我的话了。但鲁豫话少,她总是认真地听人说话。”

  有时候,别人其实只需要你的倾听、理解。你比他人更高明、更有能力,人家也不一定听你的,因为人们更需要理解。

  2、性空或空性

  然而,缘起法给我最大的震撼与启迪,却是“性空”,或者说是“空性”的思想!

  领悟到空性思想,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我的整个世界,完全被颠倒过来了。就好像是刚从大梦中惊醒,回顾以前的自己,不得不由衷地承认以前的自己完全活在颠倒中!才明白楞严经说的“以攀援心为自性”到底何意。

  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是相对的、条件性的存在,没有“本有性、恒常性、独存性、主宰性”,即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所以不是绝对的、真实的。

  【一切本质上都是空性啊!都不是绝对的、真实的啊】!

  我们都知道,梦是假的。但我们不知道,宇宙人生、我们整个的身心世界就是一场生死大梦!

  我们总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别人又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我们总是习惯给各种事物贴标签、下结论:这个是这样的,那个是那样的。

  我们总认为自己有思想、有能力,难道不是吗?在人生的每一步,在面临每一次抉择时,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总认为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是在“自由地”选择,好像自己一直在“主宰”自己的命运,甚至也在主宰他人乃至社会的命运!

  (1)一切都有“本有性”吗?一切都是本来如此、自然如此吗?

  我们说,某人是奸臣,某人是忠臣。好像某人天生、本来就是个奸臣,某人本来、自然就是个忠臣。

  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是很难有所谓的忠臣;如果君主不辨是非、昏庸无能,就会有奸臣涌出。

  如果没有察纳雅言的明君唐太宗,也很难有知无不谏的贤臣魏征。如果没有明代宗,也就没有忠臣于谦。

  在汉高祖刘邦时,有个以直言敢谏闻名的忠臣周某,但到了吕后执政时,此人竟闭口不言。

  国乱方显忠臣:如果是太平盛世,郭子仪怎么能够平定叛乱、挽救李唐江山?哪还有“忠臣”郭子仪?如果没有商纣王,焉能有被剖心的“忠臣”比干?

  说某人对我好,某人是“本来、自然”就对我好吗?离开了那些能够使其对我好的因缘条件,某人还能对我好吗?

  柴火柴火,世人认为柴能生火。什么叫柴?能生火的叫柴,柴的自性就是能生火。能够生火,是柴的“本有之性”吗?

  如果柴一定能生出火,你拿一块湿柴试试看?

  如果柴一定能生出火,你潜在水里,拿一块干柴点火试试看?

  如果柴一定能生出火,把柴放在一个没有氧气的密室内,再点火试试看?

  如果柴一定能生出火,把柴放在一个低于其燃点的环境中,再点火试试看?

  眼睛眼睛,世人认为眼睛能看东西。什么叫眼?能看东西的叫眼,眼的自性就是能看东西。能看东西这个“能见之性”,是眼的“本有之性”吗?

  能见之性离不开所见的对象,离开了所见的对象,哪有所谓的能见之性呢?

  当你闭上眼入睡后,眼前即便有东西,你还能看到吗?

  当你心不在焉、神思恍惚时,或者全神贯注于某事时,即便朋友来到你眼前,你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没有对眼前的朋友动心,自然就看不到他。这时,眼睛本有的能见之性在哪呢?离开了心动,哪有什么眼的自性?

  (2)一切都有“恒常性”吗?

  尽管世人表面上承认“一切都在变化”,但内心深处却执着一个没有变化的“自性”。

  说以前曾经遇到某人对你好,就以为此人就是如此,却不料此人后来也会伤害你。反之,以前曾伤害你的人后来却帮助了你。

  我们常常刻舟求剑,听到亲朋好友说某人、某事怎么样,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开始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了。

  再比如,当我们看到眼前的桌子时,总认为桌子是静悄悄的、静止地存在的。其实,桌子一直在变化,微观世界的原子、质子...粒子一直在变化生灭。所谓“桌子是不变的”,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它一直不停地在变。用楞严经的五蕴道理讲,你处在“想蕴”中,不知道想蕴背后更深的“行蕴”。行,就是迁变、不停地生灭。

  桌子如此,万事万物、我们的身心也是如此。我们的物质肉体、精神意识一直处于不停的变化中,这一秒的你已经不是前一秒的你了。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内在的“我”--即自性--表面上在变化着。就是说,在表面变化的背后,并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性--我。

  世人对此的执着是多深啊!

  生死根本---“自性”的执见

  世人的自性见---变化中有个“不变”的

  众生对于自性的执着与见解,真是太深了!累生多劫的生死轮回、见闻觉知,已经使众生习惯了这种“自性见”。

  明明有“我”,明明是“我”在烦恼、轮回,怎么说无我?无轮回?

  明明一切都那么真实,怎么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

  僧肇在《物不迁论》中,举了个例子来说明世人乃至二乘人对于“自性”的执着有多么深重。

  梵志出家,白头而归。邻居见他,问道:你就是以前那个梵志活着回来了吗?梵志说:我好象是当年的梵志,【其实不是当年的梵志】。邻居听后皆感惊讶,认为他在胡言乱语。

  这段话说明什么道理呢?

  世人虽然明知无常(变化)的道理,其实却是执着“常(不变)”的。

  执着“常(不变)”,就是执着“自性”,因为自性就是“恒常不变(常)”。

  有人问:诸行无常,一切现象都是变化的。邻居们认为“梵志也是变化的”---变老了嘛。这话有错吗?

  如果邻居们的话没错,文中的梵志为什么说:我好象是当年的梵志,其实【不是】当年的梵志。

  按照梵志的话,既然他“不是当年的梵志”,那么,是谁在“变化”、谁“变老了”?

  虽然邻居们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变化的,梵志也是变化的”,但前提却是【“同一个梵志”在变化】!

  他们的见解就正如梵志的邻居一样。而按照梵志本人的话,【哪有什么“同一个梵志”呢】?

  在变化的表象下,并没有什么同一个(内在不变)的梵志。

  《物不迁论》还说:“故仲尼曰:回也见新,交臂非故。”

  所以孔子说:颜回能认识到事物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顷刻(交臂)之间,事物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了。

  顷刻之间,事物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了。那么顷刻之间,梵志就不再是原来的梵志了。

  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同一个梵志”】。

  这样的话,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同一个梵志在变化”。

  【世人执着的“同一个梵志(在变化)”,就是我上面说的,他们实质上是执着“常”】。在这儿,这个“常”就是指“(变化中的)同一个梵志”。

  简单讲,说“我在变化”,“我”就是大乘佛法指的“自性”。

  到这儿,我得点破了,世人的这个执着,正是佛法说的“自性见或自性执”,或者“自体、实体”的观念。

  大乘佛法要破除的,正是这种执着“自性、自体或实体”的“法执”。

  有人会说,你是在肯定变化,否定不变?

  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不变”或者“自性”的。

  根据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既然没有“不变”,就没有“变化”。

  【没有真实的不变,就没有真实的变化】。

  说“变或不变”,只是就表面现象而言的---表象上是存在“变化与不变”的;但本质上是没有什么真实的“变或不变”。前者是俗谛,佛随顺世人的常识经验而说有“变化与不变”的表象;后者是真谛,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而佛说俗谛的目的,是让我们超越变与不变的二元对立,超越这些存在的表象,而悟入真谛,悟入诸法实相---空性。

  虽然变与不变的表象都存在,但在事物的本质---空性中,说变与不变其实都是“戏论”,都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真相。

  戏论,就是开玩笑了。正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执着,所以佛才用各种各样的“戏论”破除众生的不同执着。对执着邪常的凡夫说无常、变化之道,目的在于破除凡夫的贪着;对执着无常、认为“无常变化是绝对真理”的二乘人,开示大乘真常之理;对执着真常的大乘人,佛又开示彻底的般若空性、中道思想,使他们超越常与无常的二元对立,体证到“毕竟空、无所有”的诸法实相;对于最上乘人,佛一言不发,迦叶见拈花而破颜微笑,体悟到“道可道,非常道”。

  但是,佛的“戏论”并不同于世人的玩笑话,把不存在的说成存在,完全是愚人节的玩笑。虽然就本质而言,就诸法实相、本来面目而言,一切都是假象,但【假象并不等于不存在】---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

  你悟到了缘起性空,就能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西方极乐世界是存在的。

  因为缘起法说明,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秽土与净土是相对存在的。既然我们承认有娑婆世界的秽土,为何不承认有极乐世界的净土呢?就好像我们只承认有“高、富、贵”,却不承认有“低、贫、贱”!

  只承认有烦恼、生死,却不承认有解脱、涅槃;只承认有凡夫,却不承认有圣人。

  这当然不行,因为违背了缘起法则。

  一切唯心所生,那么,既然你承认唯心所生的娑婆世界之秽土是存在的,为什么却不承认唯心所生的极乐世界也是存在的呢?

  (3)一切都有“独存性”吗?

  “独存性”与“诸法无我”

  一切都是条件性的存在,离开各种条件、因缘,什么都没有。

  五蕴组成了“我”,所以世人执着有“我”,“我”是真实的存在---因为世人执着的“有”就是“真实的存在”。

  上文说,物质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物质肉体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心不是真实存在,所以所谓的精神意识也不是真实存在。

  故此,由物质肉体与精神意识组合成的“我”就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无我”的道理。

  作为有情的人类是这样,一切都是这样---这就是“诸法无我”的道理,无的是“实我--真实的我”,并非无“假象的我”。

  有人说,既然无我,谁在烦恼、生死轮回,谁在生灭?

  其实,没有一个“我”在烦恼、在生死轮回,只有五蕴在不停地交互作用、变迁流转。

  打个比喻:泸定桥上的铁锁链是怎么组成的?答案是,一环套一环就足以组成铁锁链。根本不需要另外多余的一条绳子,来联结每一环才能组成铁锁链。

  每一环,比喻我们每一期的五蕴(精神与肉体);多余的绳子,比喻所谓在烦恼、在轮回的轮回主体“我”;一环套一环就足以组成铁锁链,比喻众生累生多劫的生死轮回。

  再打个比喻:我们说“林”,其实没有“林”。因为,只有一颗颗的树存在,离开这一颗颗树,我们找不到什么叫“林”。

  究竟来说,不但没有(真实的)“我”,就连五蕴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只要是缘起法,就都是假象。

  世上没有一法不是缘起法。

  认为有情轮回主体的“我”是真实存在,这就是我执;认为其他一切也是真实存在,这就是法执。

  当我们听佛说“我”的时候,要明白所谓的“我”只是个概念、假象;

  当我们听佛说“法”的时候,要明白所谓的“法”只是个概念、假象。

  其实,我与法,都是缘起无自性的、不真实的,都是空性的。

  现在你明白佛法对“法”的定义:有自性的叫“法”,即种种现象(物质与精神现象)。佛法这样定义的目的何在?这样是佛法随顺世人的常识经验,世人认为一切都有自性、都是真实的存在,故佛法就如此定义“法”---这叫俗谛。

  但佛说俗谛的目的,在于引导你悟入真谛:一切本质上都没有自性、都是假象。

  所以,佛说极微(物质的基本单位)时,二乘人认为极微是“实有(真实的存在)之法”;佛说刹那(心念的基本单位)时,二乘人认为刹那是“实有(真实的存在)之法”,所以心也是“实法”;佛说五蕴时,二乘人认为五蕴也是“实法”。

  二乘人虽然悟到“我”是假象,但却认为组成“我”的四大五蕴是“实法”---这就叫“偏空”,悟到一半空性。他们不懂,只要是缘起法,其实就都是空性的。所以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缘起)法,我说即是空。”

  一切都没有独存性,说的就是“无我”的道理---诸法无我的法印。

  离开种种因缘、条件,就没有“我”、没有“法”,没有任何现象。用心经的话,这叫“不异”。“异”就是离开。

  其实,“我”就是种种因缘、条件。用心经的话,这叫“即是”。

  “不异、即是”就是不二法门。

  为什么佛法有时候说“心物一元”呢?就是说,心离不开物,物离不开心;心即是物,物即是心。

  陆九渊说: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

  心离不开物,物离不开心:这叫“不异”,说明一切都是相对的存在,就是缘起法。离开物,就没有所谓的心。离开了主观的认知,就没有所谓的客观的物;离开客观的物,也没有所谓的主观认知。

  心即是物,物即是心:离开了主观认知,就没有所谓的物,主观的认知就是组成“物”的因缘、条件,故曰心即是物;离开了物,就没有所谓的主观认知,物就是组成“主观认知(心)”的因缘、条件,故曰物即是心。

  心即是物,物即是心,一切都是自心的组成部分,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当你怨天尤人、仇恨社会时,其实你就是在抱怨你自己、仇恨你自己。当你在打自己的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时,就是在打你自己,因为正是那些部位组成了你;同理,【当你在怨天尤人、仇恨社会时,就是在仇恨你自己,因为他人、社会乃至一切都是组成你的(肉体、心灵的)组成部分。

  佛法说众生一体,就是因为我们身心世界的一切,本质上都跟柴与火的关系一样:离柴无火,离火无柴,柴与火都没有独存性,二者是一体的。因为本质上是众生一体的,所以人皆有恻隐之心,当你看到别人陷于危难中受苦受难时,你也会于心不忍,故儒家讲君子远庖厨。如果众生本质上完全没有关系,各自独立,当我们绝不会有恻隐之心!

  一个真正觉悟、解脱的人,是不会执着什么“觉悟、解脱”的,因为他已经超越了“无明与觉悟、烦恼与解脱”的二元对立,悟入到不二法门。因为他知道,离开过往的那些无明、迷惑与痛苦,就没有今天的觉悟与解脱,这叫“不异”;其实进一步讲,过往的那些无明、迷惑与痛苦就是今天的觉悟与解脱,因为过往的一切都是组成今天觉悟与解脱的因缘、条件,这叫“即是”---烦恼即是解脱、生死即是涅槃。

  当你悟到了这样的不二法门,你还会执著过往的一切吗?你还会贪爱曾经没有得到的?还会憎恨曾伤害过你的人吗?还会像林黛玉那样“见落花而泪下、见飘萍而悲苦”愚痴至极吗?你不但不会执着,反而会更感恩,幸亏有这些人生遭遇,否则哪能一环套一环,发展到今天的觉悟与解脱呢?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好的,没有一件事是可憎的,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

  (4)一切都有“主宰性”吗?

  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是因缘、条件性的、相对的存在,要想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就离不开各种因缘条件,就要对它们善加利用。没有任何现象能离开各种条件而发挥作用,这就是说,一切都没有“主宰性”。

  一切都没有“独存性、主宰性”,就是“诸法无我”。

  俗话说,时事造英雄。离开有利的时代形势与社会环境,离开一步步的因缘际遇,离开众人的支持与拥护,就不会有什么英雄领袖。

  而所谓的英雄领袖人物,在其奋斗过程中,也是历经坎坷的,他们更能从风云际会的境遇中悟到此理。

  文革结束后,在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中,很多人批评毛主席。小平同志说,不能这样单纯的批评老人家啊!没有诸位当时的支持,老人家会那样越来越专制吗?58年大跃进中,难道头脑发热的就只是毛主席一个人吗?不能把脏水都泼到主席一个人头上啊!

  没有众人的支持、纵容,毛在后期也不会犯那么多的错误。毛的错误,岂是他一个人的呢?

  秦始皇荡平天下,功超三皇、德越五帝,好像是天下的“主宰”。其实,始皇的业绩是有“独存性”的吗?就靠他一人统一华夏?就靠他在任的秦朝就能扫平六合?贾谊《过秦论》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别忘了,始皇之所以威震四海,与其前的六代秦王奠定的雄厚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武昌一声枪响,辛亥革命拉开帷幕。而事发突然,群龙无首,无人能指挥大局。此时的黎元洪作为当时官衔最高的清军协统,仓皇无措竟躲到桌子下面。兵卒们拽他出来后,拿枪逼着他就任都督。这位被称为“黎菩萨”的协统大人却哀告求饶道:“莫害我,莫害我!”但是,黎后来还是继袁世凯之后,当任民国大总统。

  黎元洪的“独存性与主宰性”在哪儿呢?

  战国末年,秦横暴天下。大将王翦征伐楚国,一路上却不停派人回朝廷向秦王讨要各种赏赐。秦王始而不解,继而哈哈一笑,遂无求不应。军中人不解,战事还没开始就要这要那?王翦说:秦王多疑,而我一人却手握60万重兵在外,我讨要东西,就是要表明我胸无异志啊!这样秦王就放心了。王翦,是继白起后的秦国著名大将。然而他却很明白,将军的累累功勋是建立在君王的信任基础上的!

  所谓的名将,是离不开皇帝的信任的。

  这个理,却有人不明白。汉景帝时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位列丞相。而周亚夫屡次与景帝不合,帝疑之。有一次景帝大宴群臣,唯独在周亚夫那儿没有摆放餐具。没有餐具总不能手抓着吃吧?周亚夫就开始嚷嚷,责问有司失职。景帝本是以此考察,如果周亚夫是个“明白事的人”,他就应该跪拜称罪。结果令景帝大失所望,训斥他一通,周亚夫才跪拜称罪。

  周亚夫不明白景帝之意:别以为你功高镇主就可以居功自傲,没有我皇帝的信任与支持,你能建功立业吗?当时你拿梁王当诱饵置之险地而不顾,差点牺牲梁王。太后最喜爱梁王,事后非要治你的罪,不是我庇护,你能逃脱罪罚,并且还能当上丞相吗?

  景帝是以此警告周亚夫:没有我的同意,你连一盘肉都吃不了!

  其实,周亚夫未必是景帝想象的那种居功自傲功高镇主、飞扬跋扈胸怀异志之臣。用王立群的分析就是,景帝与周亚夫两个都是“只做不说”的脾气,平常就缺乏有效的沟通,所以就缺乏基本的相互理解。景帝想让周亚夫谢罪,直接说出来表明其心迹,而周亚夫却不是这种“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人!

  所以,我们深层分析一下,就更能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的生活轨迹、习性、性格、禀赋喜好不同,其实我们是很难真正理解一个人的。你理解了,哪怕人家做的事再荒唐,你也能理解;你不理解,哪怕人家做件好事,你还以为人家是沽名钓誉。

  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很难达到相互理解、有效沟通的。有时,我们不经意甚至正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使他人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最后惹来杀身之祸!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肯德基餐厅全能神教案等等,这种事还少吗?

  唐代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以其赫赫战功挽救了李唐王朝。然而郭令公却谨言慎行,有一次卢杞来访,他命仆从侍妾们都避开,交谈后卢杞离去。别人不解令公此举何意,他说:卢杞位卑且形貌丑陋,而心计深沉。如果侍妾们看到他的样子,肯定会大笑。让此人看到,他势必怀恨在心,日后我等必遭报复啊。果然,卢杞当上宰相后,对过去得罪过他的人一一报复,唯独对令公的家人厚待有加。

  【这就更能说明---谁都没有“独存性、主宰性”啊】!

  太监鱼朝恩执政后,嫉妒郭子仪的功绩威望,竟然派人掘了郭家祖墓。令公闻知,不但没有怨恨,反而说:是我的德行不够,才招来此报啊!鱼朝恩听到这话后,竟感动得流泪说:没想到天地下,还有令公这样的人啊!

  郭子仪何曾得罪过鱼朝恩?还不是照样招来祸灾!谁有“独存性、主宰性”呢?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与湖南省委另一特派员于途中被民团抓住。毛以身上的十几块银元贿赂身边的小兵,趁机逃跑。民团追到一处芦苇荡,找不到人就乱放几枪走了。毛平日擅游泳,彼时潜在水中,以一芦苇管吸气,这才侥幸逃过一劫。后来,那个特派员遇害。建国后,主席曾对来访的日本人、西方记者谈过此事。就这样,游泳技能救了毛主席,毛主席救了中国,中国改变了世界。

  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公司中某高管要辞职,对董事长说:这些年我为您立下汗马功劳,公司也发展迅速。而我如今的待遇...说话间愤愤不平。老板说:你的确是给公司创造了很大的业绩,贡献很大。不过平心而论,公司里有几个人的待遇能超过你?没有我的信任支持,没有我给你提供的平台,你不是空有拳脚、无从施展吗?最后,该高管细细想想还是留下了。因为他知道,如果换个地方,就一定还有信任支持他、拿他当人才的老板与平台吗?

  当你悟到“一切都没有独存性、主宰性”的“无我”之理后,内心深处的“我慢(与生俱来的傲慢)”就会大大减少,你不会再执着“我很有能力、我如何如何”。

  当你成功了,能够明白都是缘起法则在起作用,成功自然有成功的因缘、条件。既然成功的条件具足了,自己就会成功。反之,失败也是如此。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自有从东方升起的原因;从西方落下,自有从西方落下的原因---一切都是缘起法,正如自然规律一样。常常以此理观照,我们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成功后不会得意忘形甚至乐极生悲,失败后也不会一蹶不振甚至放任自流,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否则,成功后得意忘形、失败后一蹶不振,这种人就像一看到日出东方就兴奋不已、看到日落西方又怅然若失,面对着如同自然规律一样的缘起法,面对着缘起的一切现象,又何必大惊小怪、自我感觉良好而看不起他人呢!

  一切现象,缘起缘灭,不过就像自然规律,就像每天太阳从东升起,于西落下。既然只是自然规律,还贪什么,嗔什么,痴什么,还有什么放不下?

  (5)没有悟到缘起性空,你就是个梦中人

  A、人生如梦,人生即梦

  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自性,都是空性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一切都不是绝对的、真实的】。

  人生如梦,人生即梦。

  现实中的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一切,本质上与梦中之人毫无二致,你是完全颠倒的!

  缘起法说明,一切都是条件性、相对的存在,所以就都是无常变化的。在这纷纷扰扰的变化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我(自性)”存在---即无我。

  诸行无常,所以诸法无我---阿含经讲:无常故无我。

  我们来看梦中人,是否如此?

  我就经常做这样的梦:在梦中时,自己换了好几个角色,甚至衣服、形象都各有不同。【虽然自己明明知道这一切变化,但还认为这几个角色都是自己,都是同一个人!】总以为,虽然变来变去,但总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自性)”!

  因为,没有“我”,又是谁在变来变去?是同一个人在变来变去啊!这就是世人对“自我(自性)”根深蒂固的执着。

  但梦醒后,细细分析,就知道是“无我”的---没有真实的我、自性的我:同一个人。

  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时刻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中,没有一刹那的停顿。【虽然我们明明知道这一切变化,但与那个梦中人完全一样:认为这些变化中的不同角色,都是同一个人!】

  我们的可笑,完全与梵志的邻居们一样。

  变化中的事物,是无我的。要说有我,哪个是我?如果哪个都是我,如果这些不同的个体都是我,那就叫“我们”了,不叫“我”!

  前生为女人,今生为男人,下辈子可能堕入畜道。哪个是我呢?这个是,那个就不是;那个是,这个就不是。无我嘛!

  请参考《到底什么是“无我”?》、《什么叫无我?无我与明心见性:一看就明白!》。

  现实中的人呢?人们不是一直在更换着角色吗?一直不停地在变着吗?世人却把这变化中的各种角色当真了、执着了。是老师,就经常摆出一副教导人的姿态;是老板,就经常摆出一副掌控他人的模样;是男人,就表现出阳刚之气;是女人,就故意呈现出阴柔之美;是长辈,就经常摆出一副训斥人的样子;是地位高的,就会流露出高高在上、不屑于跟普通人交流的神态......

  世人太执着、著相了,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本性。楞严经说世人“执妄为真”,的确不错!

  比如陈晓旭,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她被主持人提问。陈晓旭本来说自己并不喜欢别人叫她林黛玉,只希望人们能把她当做一个商人。但当主持人问她:“如果只有一个称呼,你更愿意让别人叫你什么?”她沉吟片刻,最终还是说:“还是叫林黛玉吧。”

  明白了吗?她真的把自己当做林黛玉了,她把自己当做了真正的林黛玉了。其实,她一生都没有从“林黛玉”这个角色中走出来!

  明明知道是假的,却偏偏当了真!世人竟是如此荒谬。

  为什么明知是假还当真?因为这样会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幻觉】,说到底,这样会满足自己的贪嗔痴。世人明知是假,也不愿从虚幻中走出来!这样与吸食毒品有何两样?

  这样与梦中人有何两样?不,有时还不如梦中人!梦中人觉察到危险,虽然无力自拔,但也会有隐隐的焦虑不安甚至明显的畏惧,而现实中的人却无知无畏、明知是假象却依然陶醉在自己的幻觉中。

  我们是无法预料我们下一步乃至未来的情况的,与梦中人完全一样。下一分钟、下一秒自己会想什么、做什么?晚上将会做什么梦?由贪嗔痴无明所形成的心识之流完全是无常,不可遏制、滔滔不绝地奔流涌动,心念的变化之快连自己都说不清、不能预测。

  在这无常变化、奔流不息的心识之流中,谁敢自称自己就是一个好人或恶人?善念刚起,转瞬即灭,善恶只在一瞬间。《坛经》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迷悟只在一念。

  有的大好人也能做出大恶事,有的大坏人也能做出大善事;有的行善一生到最后却晚节不保,有的作恶多端却能浪子回头。人心是没办法把握的,我们不必给世人贴上好坏的标签,这样就好似用虚妄的幻想使大河断流。

  我们心怀警惕,防备周围的人事,因为人心有不测、事情可能会变坏;

  我们胸怀开放,期待周围的人事,因为人心在变化、事情可能会变好。

  人心到底在变好还是变坏,事情到底会变好还是变坏,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把握。

  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没有独存性、主宰性呢?就更明显了。

  我常做这样的梦:梦中的自己常常陷入危难之中,面对巨大的危险,我竟然丝毫不知道要躲避、要远离危险!

  比如,因为原来邪淫多年的习性,常常梦见自己在海边、湖边、大河边肮脏的泥泞、深陷的沙滩中。虽然在梦中明明也知道自己身处危险,但却不知道要躲避、要远离危险,只是一步步地在险境中奔走!面对险境,自己虽然害怕,却丝毫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

  后来,又常常梦见自己在一个巨大的粪坑边上,甚至是在粪坑的表面行走。明明知道自己脚步下面、身边就是粪坑,却不知道要赶快离开!只是一步步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甚至有一次,梦见自己已经变成厕所鬼,或者是已经堕入屎尿地狱,上面如厕人的屎尿往下落到自己身上时,内心虽然恶心至极,但自己的脚步却好像定住了,一步也走不开!梦中的自己,根本不会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现实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佛说,人们往往为了贪图刀刃上的蜂蜜,而丝毫不顾被刀刃割伤舌头的危险,而在刀刃上一口口不停地舔舐那蜂蜜。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嗔痴各种欲望,就投入更大的贪嗔痴。人们不但丝毫不顾危险,反而认为这是正常的!如果见到有人清净寡欲,就反而讥笑人家---你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玩女人,还活着干嘛!如果见到有人知足常乐,就讥笑人家不思进取、玩物丧志。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陷入贪嗔痴无明的险境,贪嗔痴的本质是苦、是无尽的苦难,贪嗔痴到头来还是苦;在贪嗔痴的驱使下,是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人们不知道,现实中的自己,同梦中人一样,完全陷入危险之中:贪嗔痴的危险、不明缘起因果的危险、因为心地黑暗、无明而使自己毫无觉察力的危险】。

  而这,才是最大的危险、最严重的危局!

  白居易去见鸟巢禅师,见禅师在树上住,说:“那样不危险吗?”禅师答:“我这样不算危险,你才是真危险啊!”白居易不明所以,禅师就说:“你的心一直活在贪嗔痴中,岂不是更危险吗?”

  曾听电台的广播,一个有名的地产商人的自述,很有感触。那个商人说,自己读高中时,最大的希望就是考上大学。等到考上了大学,最大的希望又是能够分到国家部委工作。等到了部委工作,最大的希望就变成能够像那些地产老板一样有钱。等成了地产老板,家财万贯,又觉得自己实力不够,还要做行业的翘楚,更有钱。结果积劳成疾得了癌症!得病后,才知道一切都靠不住,就希望自己能够恢复健康,别无他求。后来病真的好了,在家休息一段后,却耐不住习性,又驰骋商海,结果癌症复发。

  通过此例,难道不是说明,世人完全与梦中人一样吗?【明明知道面临危险,却不知道远离】!【在贪嗔痴习性的驱使下,在五蕴的生死之流中,谁不是随波逐流,像个木偶一样受业力操纵,随着各种因缘条件而变化着?】

  有人说,梦毕竟是假的,现实是真的。是吗?当你在梦中时,照样有七情六欲、照样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识别。当你在梦中遇到你喜欢、爱的人,照样会高兴;遇到过世的亲人,照样会享受天伦之乐;遇到仇人照样会憎恨,遇到美女照样会行淫。醒来后,梦中的快乐与痛苦并没有消失,依旧存在,而你却发现泪水已经打湿了枕头、欢乐遍布了全身...甚至精液出体...

  你说梦是“假的”,为何那些作用却是“真的”?这与现实中毫无区别啊!

  《坛经》说:一真一切真。梦与现实是相对存在、互相依存的,如果说梦是假的,那么,现实也是假的;反之,如果说梦是真的,那么现实也是真的。本来,一切都是唯心所生,本质上并没什么区别!

  悟到了缘起性空,谁还敢说自己是有“自由意志”、自主抉择一切的?

  其实有时候,梦中人也会“理性思考”,好像是会自由抉择,不完全是没有“主宰性”。但是,即便如此,你还是认错了一切!

  你还是把一切都当真了。【在虚幻的假象中“理性思考、自由抉择”,好不可笑】!

  梦中人无论在梦中遇到什么,都会认为是真实的,梦醒后方知虚幻一场。现实中的人,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人们一直活在梦中,一直没有醒来!

  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丰富多彩、你的事业有多么轰轰烈烈、你的丰功伟绩是多么的流芳百世...别以为你头脑清醒、智商很高、与众不同,别以为你有钱有地位、有名望有福报,别以为你饱经沧桑、通达人情世故,善于观察人心、玩弄他人甚至社会于股掌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

  【如果没有悟道,没有见到缘起法,没有悟入缘起性空,老实说:你与最普通的人并没有两样,说到底都不过是个梦中人】。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方便之道,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想一巴掌把你打醒---醒醒吧,快从梦中出来!

  只要你把一切都当真、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就说明你还活在“自性见”中。因为自性,就等于真实、绝对。

  悟到了缘起性空,才算明白《楞严经》所说的“生死轮回的根源在于以攀援心为自性”。因为累生多劫的习性,致使人们习惯了向外攀援,习惯了执着心内心外的一切有形的物质、无形的精神理念、思想见解,执着一切有形的物质是真实的存在,就会贪著,就有贪嗔痴;执着无形的精神理念、思想见解,就会认为某种思想是真实的、绝对不变的真理。

  攀援心展开来,就是贪嗔痴的世界。而世人恰恰认为,人就是这样的,自私、贪著是人的本性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嗔痴,就自然会投入更大的贪嗔痴。这是正常的嘛!

  世人之所以如此,就是没有看到诸法实相、一切的真相:缘起性空,因此完全活在颠倒中而不自知。

  B、人生有时还不如梦

  进一步讲,【现实中的我们,其实还不如梦中人】!在梦中时,虽然无力自拔,但毕竟有时还能感受到危险的存在。因为梦是人们深层意识的流露,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与想法,而这种欲望与想法是往往会被白天“理智、清醒”的人们所忽视、觉察不到的。只是在梦中,当人们的头脑得到充分放松后,内心深处的念头才会从潜伏状态中公开流露出来。所以在梦中时,人们反而能够觉察到内心深处隐藏的不安、困惑与迷茫甚至痛苦与危险。

  一个修行人是会经常在梦中觉察、感知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的,因为白天戒定慧的功德会将浅层意识的乌云抚去,这样,内心深处的深层意识的各种念头才能最大限度地流露出来。他会在梦中觉知到自己潜在的念头、迷茫与危险,醒来后就会在白天多加提防,防患于未然。

  如果不是修行人,没有戒定慧的功德,你的神识始终处于昏昧中。白天昏聩,晚上做梦也常常是如此。以至于你在梦中也毫无清醒,觉察不到内心深处的想法、觉察不到潜在的危险!对于梦境基本没有记忆,醒来后常常什么都不知道。

  愚痴的人啊!有的人居然还以此自夸,看看,我很少做梦呢,道家不是说“至人无梦”吗?其实他不懂,他的神识已经极度散乱、糊涂、昏聩到毫不自知的程度,以至于对梦境都觉察不到!

  C、没人真的爱你、没人真的伤害你

  表象上讲(俗谛),有人在爱着你、在恨你、在讨好迎合你。而从本质上讲,从空性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人是在【绝对的、真的】爱着你、恨着你;也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真的】在伤害你。

  一切的爱恨情仇、是是非非都是假象。

  就因为,一切都是缘起法,都是条件性的、相对的存在,一切都是在不停的变化中,【变化的就是假象】。

  有人爱你、恨你,是因为有爱你、恨你的因缘、条件,他不会无缘无故地爱你恨你。

  佛法讲,众生都处于五蕴形成的生死之流中,表面上都有一定的自由意志,自己在做出各种选择。【本质上,都不过是业力操纵下的木偶、傀儡而已】。处于生死之流中的芸芸众生,没有一个人是在【真实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一切,都不过是假象!

  芸芸众生都是梦中人。没有人是【故意】要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没有谁的人生是故意设定好的程序。除了只能随波逐流、在五蕴生死之流的汪洋大海中上下起浮,除了身为欲望的奴隶、贪嗔痴操纵下的傀儡以外,人们再也做不出别的事了。

  我们爱别人,其实,我们只是在爱自己的欲望、爱自己的贪嗔痴。只是有人能够满足我们的某种欲望,我们才去爱他。楞严经说:“爱欲为因。”就是此理。

  本质上说,世上没有什么善,也没有什么恶;没有什么好人,也没有什么坏人。

  把贪嗔痴无明当正常的人们,有谁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谁不是在因缘编织的因果大网中苦苦挣扎却根本逃不出去?

  因此,无论人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请放下你的欢喜与仇恨、尊敬与鄙视。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故意】、【真的】喜欢你、爱你、讨厌你、憎恨你,他们根本不能左右自己的感情感受,他们的感情感受完全受制于缘起法、因果规律的制约。

  执着善的人们,请放下你的执着,因为这同样会把你拖进贪嗔痴无明的陷阱里。善恶是相对存在的、互相依存的,当你执着善的时候,你必将会执着恶。你会鄙视恶人恶行,不屑于恶人恶行为伍。你不过是拿善行满足了自己的另一种贪嗔痴而已。从本质上说,你的贪嗔痴与恶人的贪嗔痴没什么两样。为何你允许自己贪嗔痴,却禁止他人贪嗔痴呢?

  这样的话,你岂非连恶人也不如?恶人自己贪嗔痴,也理解、允许他人贪嗔痴!而你这个“善人”却不理解、不允许他人贪嗔痴!

  因此,请理解、原谅世人,理解、原谅你的仇敌吧。比如一个人在睡梦中骂你、甚至打你,你会跟他计较吗?你会真的憎恨他吗?那样的话,你岂不太悲哀可笑了呢?而世人就是这样的梦中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就是梦中的行为啊!

  D、梦醒以后

  当我们悟到空性后,悟到人生如梦、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悟到原来自己以前竟然完全活在梦中、活在颠倒中,就会真正下决心远离贪嗔痴!

  它们不是我的本性,更不是我的朋友。

  它们根本不是来帮助我的,而是来伤害我的敌人!

  我竟然跟这样的敌人结伴同行了一辈子,认贼作父!致使我累生多劫,一直处在无明长夜的漫漫黑暗中,在不停地复制、重复着恩爱情仇的痛苦!

  它们随时随地都在伤害着我,我的身心早已经是伤痕累累,我却视之为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把它们当成了我自己!

  还有什么敌人,比贪嗔痴无明更可怕吗?

  长久以来,我一直把贪嗔痴当做最好的东西,我根本不知道:它们根本是让我受苦受罪的。贪就是受苦,嗔就是受苦,痴就是受苦。

  我不想再白白受苦了,我已经受了太多的苦,受够了!从今以后,我将不再上你的当、受你诱惑了。除了让我辛酸受苦,带给我无尽的苦痛,你什么也不会给我。

  从今天起,我要跟贪嗔痴决裂,生死决战自此开始!不管你势力多么强大,哪怕我伤痕累累,我也将毫不畏惧。

  我宁愿死,也不会再怕你!死算什么!我已经在生死苦海中浸泡太久了,我已经死过了无数次了,我已经在地狱的烈火中被炙烤太久了...我已经死到不怕死了。

  (6)四种颠倒

  佛经说,世人活在颠倒中,有四种颠倒。于无常计常:世上的种种现象都是在不停地变化,没有刹那的停顿,世人却在变化中执着有一个实在、不变的自性(常);于苦计乐:贪嗔痴的本质是苦,世人却以为是乐,到头来觉悟却已经晚了;于无我计有我:本来诸法是“无我”的,都没有自性、都是假象,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世人却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我”;于不净计净:世人从生到死,从肉体到精神,都是不净,都是著相,世人却以为都是净的。

  佛说世间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这样说的目的是用来破除世人对“邪常、乐、我、净”的贪着。然而,二乘人却把这方便说法当做了绝对真理,道本身了,于是二乘人也有四种颠倒。

  于常计无常:诸法本质上是常(不变),二乘人却只执着表象上的“无常(变化)”,认为变化才是绝对真理,是道,否定了真常佛性;

  于乐计苦:众生本质、本性上是超越善恶、染净的二元对立的涅槃,此乐乃无乐之大乐,二乘人却只看到表象,只执着苦;

  于真我计无我:有真如佛性的存在,假名真我;而二乘人却执着涅槃是无我,以本质上的无我否定现象上的有我,认为涅槃是一无所有;

  于净计不净:诸法本性是净,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性是超越“净与不净”二元对立的“净”,二乘人却执着一切是不净。

  (7)以我戒淫的经历,说明缘起性空思想的巨大作用

  A、缘起性空是救命的法宝

  最后谈谈我戒淫的经历,从中感悟一下缘起性空思想的巨大作用。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戒淫最高明的办法:不理,不当真》,其中谈到了缘起性空思想。

  我是邪淫将近二十年的人,可以说,邪淫毁了我一生,往事不堪回首,就不再多说了。

  几年前,我接触到不净观法门。开始时,我就不过是看了几次不净观图片,深感震惊。不用多思维观照,竟然在半个月内几乎不起淫念!这对我简直是奇迹。那时,我庆幸万分,感觉原来真有救命的法宝、解脱的利器!

  可在半个月后,这方法就不奏效了。邪淫的习性又发作,甚至变本加厉!

  从那以后,我的世界又开始黑暗了。我知道,一切都完了,世界就是这样子。我不可能解脱,谁也不会解脱!因为习性太可怕,累生多劫形成的习性,怎么能改变!

  直到三年后,我通过夜以继日的研读大乘经论,深深地领悟到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因为,一切都是假象】,都不是真实、绝对的!无明、贪欲都不是真实的!

  这个理念深深地植入了我的思想中。我想起禅宗的一个词:不迎不拒。换句话说,就是几个字:不当真、不理。

  你越理它,越用各种方法对治它,它反而折腾得越厉害!

  你越理它,就说明你内心深处是在乎、惧怕它的!所以你才会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你没有树立战略思想--一种根本的思维:无明、贪欲不是真实的。从一开始,你就怕了对手,这样戒淫又怎么会成功呢?!

  一开始就走错路了。

  因为你一直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活在“自性、真实、绝对”的虚假世界中。

  因为你没有悟到缘起法、缘起性空,没有走入不二法门。

  树立了缘起性空的正见,从战略上你就高了一筹。战略上要轻视!那都是假的,有什么怕的?

  这样,我的心就开始逐渐远离对有为戒淫方法的执着、对淫念的惧怕。当淫念出现时,我既不躲避也不害怕,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看着它,任由它自生自灭;当淫念消失后,我也不会高兴、庆幸自己又成功了一次;当没有淫念时,还要努力避免能够制造淫念的一切条件,比如远离色情、饮食有节等等,并不因为淫念是空性、不真实的,就可以放纵自己。

  悟到缘起性空后,我就从内心深处正视淫念了:我开始明白了淫念的真相。它是假的,不必如此在意、惧怕;但又不能因为它是假的,就放纵自己,所谓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这样就是断灭论了。

  从此,我开始真正“远离”了淫念。所谓远离,并非是离开,而是在生起淫念时,不执着、不在意、不害怕、不著相。

  当我不搭理它时,它也开始逐渐远离我。以至于到后来,竟然会好几个月内,连淫念都很难生出来!

  你不理人家,人家也不理你了嘛。

  曾经二十年邪淫无度的我,曾经陷入深深的迷茫中的我,如今靠着缘起性空的般若中道思想,从邪淫的迷茫中终于走了出来。

  我终于从梦中走了出来,从二元对立的大梦中走了出来,看到了贪欲、淫念的本质、真相。

  此时,才相信《心经》中的话: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颠倒梦想,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远离颠倒梦想,就进入了缘起性空的般若中道智慧世界,进入到不二法门、真正的平等。

  B、怎么通过“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一切皆有可能”这个道理悟道?

  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在《坛经》中,六祖对志彻开示《涅槃经》“常与无常”的义趣,说:“经典说佛性是常,我却说佛性是无常;经典说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都是无常,我却说它们都是有常。如果说佛性是‘常’、是如如不动、是丝毫不变,那么世间就不会有善恶的变化,也不会有人(从不发菩提心)变到发菩提心,更不会有一个人解脱,但这违背事实。

  难道真常佛性与世间的变化毫无关系吗?佛性是众生的本质、本性,虽然本质上如如不动,但却能随顺各种因缘,呈现出一副变化多端的表象。

  诸法皆有体相用(本质、表象、作用),我说佛性是无常(变化),就是从佛性的“相与用”上说的。所以我说的无常,正是佛说的真常之道。”

  六祖这话什么意思呢?不要把“常(不变)”当做了诸法的自性、本性,不要以为“(本质上的)不变”就是绝对真理!就连被视为“真常”的佛性都具有变化的作用与表象,何况其他。

  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

  六祖这话是来破大乘权教人对“常(真如佛性)”的执着,对“诸法本质上是不变的”这种思想的执著。有了这种执着,就会拿“常(本质上的不变)”来否定“无常(表象上的变化)”。否定了无常、变化,就否定了缘起法、否定了因果相似相续的世界,就否定了世人累功积德的修行,就成了断灭邪见。其实就是拿真谛否定俗谛,拿理否定事,从而不能理事圆融、真俗圆融了。

  以本文讲的缘起法则解释,为什么有“常(真常佛性)”?是因为有“无常(变化、生死)”。所以,【只要你认为有常,那么你就要承认,也有无常】。

  二乘人听了此话却又执着“无常”,误解六祖是在否定“常”,认为“原来无常才是绝对真理,才是诸法的本性、自性”,六祖就又说“无常也不是诸法的本性、自性啊!因为无常就是变化,就是生死轮回。如果诸法是无常,就意味着一切只能接受生死轮回的命运。这样的话,世间难道就不存在真常佛性了吗?世间就没人能依靠真常佛性而解脱了吗?这违背事实。所以,真常佛性是存在于这个无常生死的世间的。故此,我说的“常”,正是佛说无常的真义。”

  六祖这话什么意思呢?不要把“无常(变化、生死)”当做了诸法的自性、本性,不要以为“无常、变化是绝对真理”,不要认为佛说的“诸行无常”就是仅仅指变化之道!无常中有真常啊!就是说,除了无常之外,还有真常。

  以本文讲的缘起法则解释,为什么有“无常”?是因为有“常”。所以,【只要你认为有无常,那么你就要承认,也有常】。

  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才能解脱。没有佛性,你再怎么努力修行,也解脱不了。就像楞严经上说,以沙煮饭,永远成不了饭。

  《圆觉经》说,就像金矿经过提炼成为黄金,根本的原因是,金矿中本就含有黄金。否则,怎么提炼也不会有黄金的。

  六祖这话是来破世人对“无常”的执着,对“诸行无常”这种思想的执著。有了这种执着,就会拿“无常(表象上的变化)”来否定“常(本质上的不变)”。否定了常、不变,就否定了性空、空性。因为性空思想说明,诸法虽然表象上有变化,但本质上是不变的。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本质,只看到了表象。其实就是拿俗谛否定真谛,拿事否定理,从而不能理事圆融、真俗圆融了。

  六祖揭示了什么道理呢?就是诸法实相,般若中道思想。诸法的本性是超越“常与无常”的二元对立的,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抽象概念的。当你说出来真理是什么的时候,执着真理就一定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真理本身。

  之所以用语言文字说常与无常,不过是为了破除众生的不同执着而已,常与无常都是方便说法,不可执为究竟、绝对的真理,二者都不是道本身。因为一个说的是道体,一个说的是道之相用。

  C、“一切都不是绝对”这个道理绝对正确吗?

  从诸法之体(法体)、诸法本性(法性)上说,即【从事物的本质】上说:无常不是绝对真理,常也不是绝对真理。【因为缘起法则已经说明,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

  但是,缘起法则的“一切都不是绝对”就绝对正确吗?如果说这思想绝对正确,那岂不还是违背了“一切都不是绝对”的缘起法?

  因为,世间的确有“绝对”。《无量寿经》上说:“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并且说极乐众生是无量寿,永生不死。

  明明佛说诸行无常、一切都在变化,怎么这儿却说极乐世界是“无衰无变”?这“建立常然”的极乐世界,不就是一种“常”、一种【绝对】吗?这不是违背了缘起法,违背了诸行无常法印吗?

  【你要透过此关,就见法悟道了】。

  为什么呢?

  因为,缘起法所说“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这是从诸法的体(本质)上说的】。正因为“没有绝对”,世界才有无限的可能性,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也可能有绝对);正因为“没有绝对”,所以,在这基础上才会有“绝对”!

  简单说,“没有绝对”本身就包含了“也可能有绝对”,因为“没有绝对”就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从而使“绝对”也成为可能。

  佛说极乐世界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的这种“绝对”,【这是从诸法的相用(表象与作用)上说的】。就是说,世间是可能存在“绝对”的【现象】的。

  一个是从“体(本质)”上说的,一个是从“相用”上说的。两者不但互不矛盾,反而相反相成。体上不变,不影响相上变化;体上没有绝对,不影响相上有绝对。

  因为,相(表象)上的所谓“绝对与相对,有量寿命与无量寿”,其实都不是诸法的本来面目、法性、诸法实相。

  难道极乐世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吗?极乐是,娑婆就不是了?难道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一种分别心?

  其实,我们从缘起法本身就可得出结论:说有相对,是因为有绝对。没有绝对,哪来的相对?

  但是,就究竟而言,就事物的本质、本性而言,无论我们说相对还是绝对,说常还是无常,其实都不是道本身。道本身是离言绝相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禅宗讲,但有言说,皆无实义。就是说,一旦形成语言文字,就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你说一切都是假的,这只是圣者亲证的境界,而世界对于凡夫而言就是真实的;你说一切都是真实的,但在圣者眼中,一切都是假象。说真说假,说常说无常,都不过是破执的方便说法而已,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真理。

  你说佛法才是绝对真理,那么,既然是绝对真理,就应该在一切因缘、条件下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佛法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哲学,对于与佛法无缘的人,如果他们能够学习其他善法也是好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缘起性空       转烦恼)(五明学佛网:缘起性空       转烦恼)  

 界诠法师:缘起性空与净土的建立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六章 缘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六章 缘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  

 其它法师:缘起性空看人生(宽谦法师)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看人生 

 大安法师:宇宙真相 缘起性空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嘎玛仁波切:转烦恼为菩提的最好方式 

 缘起性空 

 达真堪布:生活中的缘起性空 

 慧律法师:转烦恼成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