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资料选读

星云法师:金刚经说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金刚经》灵异录系列之五:免罪放还 眉放白光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一相无相分第九)

沈家桢: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61

如何背诵金刚经?背诵《金刚经》的好处

大安法师:怎样圆融《金刚经》的“无”与《佛说无量寿经》的“有”?

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释人题

仁清法师:金刚经的偈语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三天】

读金刚经的好处及作用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五:往生净土篇

圣严法师:法鼓全集第七辑第二册之一金刚经讲记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讲记第016集

沈家桢讲金刚经研究:(二十一)《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关於「四相」之02:《金刚经》中四相的真义(二)

背诵《金刚经》,贵在坚持,任他世事纷扰

梦参长老:《金刚经》之无诤三昧

沈家桢居士: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金刚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广超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目录 序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讲于新加坡大众学佛研究会—

  广超法师主讲

  果逸居士笔录

  目录

  序言

  金刚经的流传

  现代的金刚经讲记

  释经题

  译者

  金刚经的宗旨

  总释经文上篇

  总释经文下篇

  总结

  感谢与回向

  序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一共讲过四次《金刚经》,一次为老居士们讲,一次为佛学院的学生们讲,另两次公开为居士们讲。因为学员的程度不同,随缘讲解的内容深浅也不一样。每一次的讲演都没有笔记,由果逸居士发心把在大众学佛研究会的开示录音进行了笔录,整理成这个讲稿。

  因为是一个星期一次的开示,常常在下一次开示时重复上一次的部分内容,加上讲解时过于口语化,所以由果逸居士进行修饰及整理,再加上我修改及增补不足的资料而成此讲记。此讲记能得以完成,我要感谢果逸居士以及几位协助改稿者与录入者的发心。

  释广超

  二00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写于翠岩精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经的流传

  我们现今所见到的佛经,都是从印度传译过来的,《金刚经》当然也不例外。佛陀所遗留下浩瀚如海的教法,全部经论都被后人分门别类编辑成《大藏经》。在《大藏经》中,《金刚经》是属于大乘经典的般若部。般若部有很多经典,其中有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这部经卷帙繁多,文义广博,是诠释般若(智慧)的重要经典。《金刚经》是在《大般若经》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后人把它摘录出来,印成单行本流通。

  《大般若经》中记载,佛在以下的四个地点讲有关般若的大乘经典:一、王舍城灵鹫山:佛在灵鹫山多数讲大乘经典,《大般若经》大约一半是在此处讲。根据经文的记载,一些经典是在灵鹫山山顶说的,一些却是在灵鹫山的其他角落,如王舍城讲的;二、舍卫城;三、灵鹫山下的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四、他化自在天。

  佛讲般若经典的时候,有时在人间讲,其对象多数是比丘;有时不在人间讲。而《金刚经》就是佛在人间的舍卫城所讲的大乘经典。

  金刚经的译本

  此经共有六种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译,

  二、北魏菩提流支译,

  三、陈真谛译,以上三译经名皆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四、隋达摩笈多译,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五、唐玄奘译,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第九会,名《能断金刚分》;摘出别行,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六、唐义净译,亦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经的注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此经在中国佛教界,流行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解。传说六祖惠能大师在家时,听到有人念诵此经,有所领悟而去拜访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五祖为惠能讲解《金刚经》,当惠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就开悟了。因此,禅宗与本经结有深厚的因缘。

  在现今的《大藏经》中共有五十三家不同的《金刚经》注解,那真是太多太多了!当我们参阅这些注解时,要注意注经者是站在哪个宗派来讲解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高僧大德注解经典,都有宗派的偏见思想。如果是天台宗的法师,就专门以天台宗的方式来注解;三论宗则有三论宗的注解方式;各个宗派都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这部《金刚经》。所以当我们看此经的注解时,首先要知道作者是谁,他是用什么宗派的观点来注解的,千万别以为其他的法师也认可他的见解。

  现代的金刚经讲记

  现在我特地向各位介绍几本:

  一、《金刚经讲义》,这是近代最庞大、最详细注解《金刚经》的著作,是民国时期的江味农居士所作,看得懂文言文的居士可以请来看。

  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作者智谕法师,是台湾的讲经大师,他讲解很多经,此讲记是作一般性的注解,没有参杂宗派的概念。以上两本注解,可在长青佛教文化服务社请到。

  三、《能断金刚经了义疏》是韩清净居士注解的。韩清净是近代与欧阳竟无居士齐名的唯识大师,他所注解的《金刚经》就有浓厚的唯识色彩。

  四、《六译金刚经》,此经中个别列出六种译本的《金刚经》,如果要对照翻译的差别,可参阅此书。

  五、《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篡释》,作者罗时宪,是香港的一位居士,专讲唯识,他所讲解的《金刚经》主要是根据韩清净的注释。

  以上《金刚经》的近代注解,各家有各家的见地,我之所以为诸位介绍,用意是提醒大家,对同一部经的注解虽合佛法,但不一定契合当时佛说法的本意。而且,不同讲解者本身对经文的了解、讲解时的对象(听众),都影响讲述内容的深度。当你听了我的讲解,应以你的智慧来了解本经,希望你对此经有更深的领悟,不要只是跟随我的知见。

  释经题

  一、金刚:本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有三义:一、指世间宝物,即金刚石之类的矿物,它属于炭质的化合物,其特性是非常坚硬,能破坏一切固体物,而铁石等却不能摧坏它;二、指金刚力士或护法。三、指金刚力士手中所拿的降伏一切魔的金刚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金刚,就含有断除、降伏和不可摧坏这两种意思。

  二、般若:即觉悟而解脱生死的智慧。大乘佛法把般若分为三类: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凡是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般若道理,称为文字般若;通过思惟观察而确定的般若道理,称为观照般若;通过修行悟道而证悟实相的般若,称为实相般若。这三种般若也称为:闻慧、思慧和修慧。

  根据佛法说,众生在生死的流转中,要从生死的此岸度到解脱的彼岸,就要修种种法门,而这种种法门可归纳成“六度”。六度中的“智慧度”,即所谓般若波罗蜜。所以在讲般若之前,让我先为诸位解释波罗蜜。

  三、波罗蜜:梵语Paramita,译为到彼岸,简译为度。在古印度,波罗蜜是表示事情圆满完成,已经成就了的意思;佛教延伸其意为“到彼岸”,即修行者修学而能从生死的此岸,到解脱生死的彼岸。到彼岸的方法归纳成六种,称为六波罗蜜,简称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六度中的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智慧度,此智慧是专指解脱生死的智慧,并非指一般的智慧。此经题《金刚般若波罗蜜》,有人解释成能够摧断一切烦恼,解脱到生死彼岸的智慧。然而,唯有声闻人求断烦恼,菩萨不说诸法断灭相,所以本经不曾提到断烦恼是菩萨的金刚智慧。

  四、经:梵语Sutra,汉文音译为修多罗,或为素怛缆;意译为经,或契经,即是上契真理下契群机。“经”有经过、通过,又有贯串的意思。如来随机说法,后由结集者把它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现在;如线贯花,使其不散一样,所以名为经。

  刚才我说过了,金刚含有断除、降伏和不可摧坏的意思。在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题中,没有“能断”这两个字,但是玄奘法师的翻译有“能断”这两个字,即把经题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那些喜欢考究的人,就认为鸠摩罗什法师把“能断”省掉,如此翻译不能取信于人。也因为这样,韩清净居士认为玄奘法师的翻译,比较能够得到原来梵本经文的概念。

  般若智慧有深浅之分,迷执心外有法之因缘有无的有相智慧为浅,见心法不二之法性平等的无相智慧为深。有惑可断而有能断的有相般若,是声闻与初发心菩萨的浅慧;无惑可断而无能断的无相般若,是果位菩萨的深慧。本经的问法者问如何降伏心,佛不说降伏,只说无相与无住生心;问者有相问,答者无相答。因为本经是最上乘法,全部经文只讲般若、讲心、讲无相,并无能断与所断之意。而且在所有译本中佛回答此经名时,唯有玄奘法师的翻译出现“能断”,所以我个人认为奘译有误,原因是他遵从无著菩萨的见解。可是,以般若断烦恼并非大乘正宗,亦非最上乘。

  我个人认为鸠摩罗什法师并没有把经题中的“能断”省掉,而是本来此经内容没有能断之意,全经重点讲无相法、无住行,实相智,所以本经的经题之金刚般若表示菩萨不可破坏的实相无相般若智。

  译者

  本经的译者,是姚秦时来华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三藏,即经、律、论,能通达三藏的出家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为童寿。父亲是印度人,后移居龟兹国;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母亲生他不久,即出家做比丘尼,鸠摩罗什后来也跟着出家。幼年,到北印度的迦湿弥罗,修学声闻三藏。回龟兹时,经过莎车国,遇到大乘学者须利耶苏摩,于是回小向大。回到龟兹,已是饱学的法师了。秦王苻坚,派吕光攻打龟兹,迎接鸠摩罗什法师来华。吕光攻破龟兹,护送法师回国,在半途中,听说苻坚在淝水战败,吕光即宣告独立,国号西凉,在今甘肃西部。等到姚秦兴起,国王姚兴,信奉佛法,特派大兵攻西凉,这才迎接鸠摩罗什法师到长安。当时,佛教的优秀学者,都集中到长安,向法师学习大乘佛法。法师一面从事翻译,一面讲学。所翻译的大乘经论很多,如《般若经》、《法华经》、《弥陀经》等,《大智度论》、《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等。鸠摩罗什法师的文笔优美,所翻译的经论信实而能达意,在翻译界可说是第一流的最成功译品。所以鸠摩罗什法师的译典,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得到普遍的弘扬。

  金刚经的宗旨

  佛陀常自称为“大医王”,专门医治众生的烦恼。众生有种种烦恼、种种迷惑,佛就得用不同的佛法医治众生的烦恼。因此,佛针对一些菩萨而说的《金刚经》,主要的宗旨是为菩萨阐述一切法的实相——无相,心要无住一切相,即无所住而生心,此心即金刚般若智。在其他的大乘经典,如《大般若经》,也经常讲到菩萨在行道的时候,要如何观察心,如何观察世间,心要如何不迷失地入世间,《金刚经》正是讲菩萨以“无住生心”来入世间,进一步觉悟实相。

  菩萨的道行可以分为十个等级,有些是即将成佛的等觉菩萨,有些是刚刚发心的菩萨,有些是证到菩萨果位——初地到十地等菩萨。佛为菩萨阐述“无住生心”的主要目的是:菩萨要来世间度化众生,要跟众生在一起,就要看清楚世间的真相,要知道实相无相;菩萨要度化众生,要运用自心,就要无住生心。如果一个修行者只顾达到个人的解脱,那他的出离心是非常强烈的,什么都不要了,还要生种种心来做什么?反之,修菩萨道的行者,就要了解《金刚经》中所诠释的无住生心,并且要做得到,然后才能在生死轮回中自由自在地无住生心,继续完成其佛道,最后证悟诸法如义。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