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99集)


   日期:2016/1/13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二十三页,从倒数第七行看起:

  「特标一念净信、至心愿生」,念老给我们解释,「亦皆随愿得生之不可思议功德」。这一品经文不多,可是精彩的句子很多,意思深广没有边际。「一念者,《会疏》曰: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这一念得生就在第十八愿,十念一念必定往生净土。这个念,最重要的是一,这个一念不是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不是这个一,这个一念是一心。「《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这个讲得好,「故曰一念」,一心专念,就这个意思,「是名一心」,一念、一心是一个意思。合起来,讲明白一点,讲清楚一点,不至於产生误会,就是一念一心、一心一念,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一心,这是一念。这个一心一念就能往生,为什么?具足信愿持名。第十八愿里面讲的「十念必生」,这是说临命终时,一生没念过佛,在这个时候念十句佛号就能往生。十,是代表圆满,《华严经》用十表圆满,所以一切都是从一到十,这部经里头也不例外。小本《弥陀经》用七代表圆满,这个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这六方,加上当中,叫七,代表圆满,所以它不是数目字。

  「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清净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怎么来的?一心所感的;二心、三心所感是方便有余土;杂心所感的,凡圣同居土。记住,境随心转。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办法把它变成极乐世界?有。用什么办法?一心一念,就是极乐世界,我们这里就变成极乐世界。所以今天我们自己生活所受用的这个依报,国土是依报,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讲自然环境,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这个是真因,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我们今天居在这里乱世,乱世里头也有清净。我心清净,我的报土清净;我心不清净,我的报土就不清净。清净心现报土,清净心住报土,这是一定的道理。真正通达明了不怀疑了,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责怪自己,回过头来注重念头。

  「获得金刚真心者」,金刚是比喻坚固,决定不动摇,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什么?真心没有念头,那是真心,有念头都是妄心,真心离念,不起心动念。真心住在哪里?真心住常寂光土,常寂光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常寂光,一念不生。我们有没有办法做到?我什么念头都不想,我一念不生,能不能证得?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还有个一念不生,这一念不生是个妄念,妄念不是真心,妄念也不是真土。所以获得金刚真心者,「横超五趣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这个语气多么肯定。横超,不是竖超,五趣八难是指六道轮回,横超,脱离轮回了。必定获得现生十种利益,现世,我们在这个世间就得十种利益。

  「一者,冥众护持益」。冥是幽冥,指的是六道,六道里头这些鬼神都护持;他们没有办法用真心,全是用妄心,但是对於用真心的人佩服、赞叹、礼敬、护持。「(乃至)十者」,这个地方我们把它节录出来,在我们参考资料第八百六十七页,一千六百九十三条。诸位手边上有参考资料可以翻开来看,「现生十种益」,这个也对起《科注》七百二十三页倒数第四行,交代得很清楚。「《佛学大辞典》:(名数)日本真宗所立」。「《文类》三末曰」,《文类》第三卷末后说:「获得金刚信心者,横超三涂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

  下面十种益注出来了。十种益第一个,「冥众护持益」。「梵天」,色界天。「帝释」,欲界第二层天,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佛经上用的帝释天王,这是第二层天。第一层,「四天王」。还有「龙神八部」,我们常常讲叫天龙八部,是一个意思,天龙八部。这些都是护法神,这些护法神善护行者,他们护持这些修行人。

  第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发挥名号之至德」。我们念这句名号,不知道这个名号功德多大,随口念著;甚至於很多人念佛,口里念出声音来,心里面还有妄念、还有杂念,这种情形很多。这样的称名,有口无心,没有功德,只可以说比起恶念好、比妄想好,它与功德不相应。功德就是真诚,真诚是真心,就是真心,与真心相应的这个佛号,利益无边。所以信重要,信必定就有愿,有信有愿,这一念力量就太大了。为什么?这一念就帮助你往生,往生的条件信愿行统统具足,一念就具足。这发挥名号之至德,圆满的功德,「尽其功德,圆满具足於我身也」。念佛的人,这句佛号念念相续,一句接著一句,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圆满具足於我身。「《无量寿经》下曰」,这不是我们这个本子,多半用康僧铠的本子,上下两卷,「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康僧铠的本子有这么一段话,说明圆满具足於我身者,有经文做根据,不是随便说的。

  「《净土论》曰」,就是《往生论》,「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说佛的本愿力,本愿就是四十八愿,愿愿功德都不可思议,遇到了,这个遇到是看到经文,或者是听到别人读诵,能够一心听闻,功德无量。你听这句佛号,或者看这段经文,心具足真诚、清净、恭敬,至少像古德所说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就跟阿弥陀佛的种子相应,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后世遇到佛法,这个种子起现行,就起作用。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这一生不是偶然的,还不是过去生生世世听过佛号、念过佛号,只是用心不纯,染污的心、轮回的心,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不能往生。这一生阿赖耶识里这个缘起作用,我们又遇到,恭敬心生起来,那就没有空过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读经,经典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必求解,就一遍一遍念,念到一千遍、念到两千遍,自然就明白、就通了。这一通,你的愿心就发出来了,极乐世界就在面前,那能不去吗?这一得往生,利益无边。所以能令速满足,不是局限的,是圆满的,圆满的功德大宝海。圆满的功德是指什么?必定成佛,大愿里头说必成正觉。善导大师所说的四十八愿五个真实的大愿,第一个就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这是功德大宝海。

  第三,「转恶成善益」。我们想不想转恶成善?每个同修都想,可是怎么转也转不过来,恶还是恶,恶不能变成善。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真正想转,口里想转,心上没有反应,所以转不过来。我曾经问谢居士,你是怎样把恶转成善,而且时间不长,七天之内就转成功,用什么方法?他告诉我,用因果。只要把因果讲清楚、讲明白,而且因果报应这事实真相就在眼前,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在当下。他真正明白、觉悟了,再不敢作恶,再也不愿意作恶,为什么?知道恶有恶报,六道真的有,不是假的,他就转过来了。这很有道理。这个地方所说的,「获一念信心之时,既具足至德」,这个德是性德,你听了能相信,听了不怀疑,听了生感恩的心,所以一念信心之时具足至德,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行现前。「则转三世之重恶,而使尽为菩提之善也」。不是转现前这一世,过去、现在、未来,这叫三世,三世怎么?三世的恶不生,三世的善(善念、善行)都能够生起来。

  我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应,妄心不相应。妄心,恶转恶,行,愈转愈严重。恶转善转不过来,用真心很容易转过来,为什么?真心本善。儒家所讲的「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来的,用真心,它就现前;用妄心,它就不见了。止於至善是谁?佛陀。菩萨还没有达到,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圆满了,圆满的善才叫至善,他还有一点欠缺,不圆满。所以至善是正觉,必成正觉,至善。你能说四书不如佛经吗?不可以说。我眼目当中四书就是佛经,是佛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它里面所讲的话,不是说等一下让我想想看再跟你说,不是,他没有想想看,你一问,他马上就答覆你,没有思考。那是什么?那是自性,从自性流出来的,止於至善。这就说明,只要称之为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称为经,《论语》、《孟子》是独立的,十三经里头独立的,《大学》、《中庸》是《礼记》里面的两篇;十三经,这十三种叫十三部,都称之为经,既然是经,就是自性流露出来的,跟佛陀的经典等量齐观,用平等心看待,真经。注解,那都称之为论。注解里头有圣人说的,那跟经没有两样;有贤人说的,有君子说的,那个就不一样了。

  至诚感通,诚太重要了。《中庸》说理论,理论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字,诚。诚什么意思?经里头有说明,说一个很简单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骗自己,这是诚。人一定是先欺骗自己,再欺骗别人,不欺骗自己的人肯定不会欺骗别人,诚。现在这个世间真诚的人少了,为什么?他在一生当中没有见到过、没有听到过,没人教他。现在社会教什么?都是教你怎么骗人,骗人还不犯罪,高明。世间罪你不犯,你有本事走法律的漏洞,很高明,可是死了之后鬼神不饶你,这就是因果了。还有,阿赖耶不饶你。阿赖耶是你的妄心,你所造的一切恶业,连不善的念头,阿赖耶里面都有记录,好像资料库一样,档案都在那里头,到你命终的时候,这个东西统统现前,证据,你是善还是恶,阎罗王根据这个把你分到六道哪一道去,一点都不会发生错误,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四,「诸佛护念益」,这多难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保护你,你是善人,你有善根,你能够行善,你能够把善发扬光大,利益一切苦难众生,这个事情值得。「十方恒沙之诸佛护念行者也。《选择集》末曰:十方诸佛,护念念佛行者」。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不念阿弥陀佛的,没有不讲净土三经的。佛只要出来讲经,这个净土三经是必说的,佛佛道同;其他的经,一切诸佛有说也有不说的,未必说,净土三经必说,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有缘众生。所以十方诸佛护念,真正念佛求生净土就得诸佛菩萨护念。世间人有多少人求佛菩萨求神求仙保佑自己、保佑自己家亲眷属、保佑自己生命财产,多少上庙烧香为什么?就为这个,他没想到还有一等人没想这个,专想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这个念头感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我们要记住,真的不是假的。不必念那些佛名,只要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行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听到了,真的冥冥当中保佑你。你自己能念,又能劝别人念,这个功德多大,无法想像。

  第五,「诸佛称赞益」,诸佛不但护念,还称赞,更难得了,「诸佛称赞行者也」。赞叹你什么?赞叹你信愿持名,寿命到的时候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到极乐世界,决定成就无上菩提,佛哪有不赞叹的道理?「《无量寿经》下曰」,经里面指《无量寿经》上下卷,大概都是指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上下两卷。日本净土宗很兴旺,净土这一宗在日本分十几个宗派,那十几个宗派都是叫净土宗,都是以善导大师为初祖。让我们想到,他们那些祖师,唐朝时候到中国来留学,都是跟善导大师学,是善导大师的学生,以后回日本,韩国的回韩国,都成为净宗祖师。他们用的《无量寿经》的本子,都是用康僧铠的,所以康僧铠注解的本子在日本有二十多种,在中国只有两种。而日本这些大师的注解,都值得做参考。念老集注,在日本祖师大德的注解里头,好像有四种。

  我在日本讲经,曾经劝导中西法师,我让他把日本净宗大德的注解,二十多种搜集起来,翻印成一套书。书是印出来了,也寄了一套给我,字太小了,看起来很吃力。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成本低。我们将来再翻印,把它放大,看起来就方便了。流通这个本子值得,功德无量。内蒙金教授告诉我,蒙古《大藏经》里头,《无量寿经》有二十多种翻译本子,原译本。我们中国现在只剩下五种原译本,它的原译本有二十多种,可见这个经是释迦牟尼在世常常讲,不止一遍。每一遍里面都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这些东西阿难尊者全都把它结集成经藏。我们学净土,这些资料都非常重要。

  诸佛称赞,《无量寿经》下卷有:「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见是你看见,看见尊敬,「则我善亲友」,你是我的善亲友(善亲、善友)。这个「我」是谁?是诸佛如来,这个「我」字很重要。我们念这句佛的名号,一心称念,得诸佛护念,得诸佛赞叹。《观无量寿经》上还有一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芬陀利花是白莲花,用这个做比喻,称念佛人,能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花。「《如来会》下曰」,下卷,「广大胜解者」。这称什么?称广、大、殊胜,对净土三经解释得很透彻、很清楚、很殊胜,这胜解,广大胜解者。这都是说诸佛称赞的利益。

  第六,「心光照护益,由佛之大慈悲心照触念佛行者之光明,谓之心光」。我们诚心诚意在这里念佛,身心都放光,我们自己看不见,鬼神能看见。「念佛之行者」,就是念佛的人,「为此心光所照护也」,自己的心、自己的身有光。「《观念法门》」,这里头也说这么一句:「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摄是摄受,护是护持、是保护,不会把你舍掉。

  第七,「心多欢喜益,念佛之行者,如初欢喜地菩萨於未来成佛,决定无间违,心常欢喜也」。真正念佛的人得感应,感应最明显的就是欢喜。这个欢喜不是没有缘故的,而是什么?你在念佛心欢喜,诸佛看到欢喜,龙天护法看到加持你;冥冥当中你得到佛菩萨保护、护念,所以有这种现象。比喻里头说得好,念佛人像欢喜地的菩萨,十地菩萨的初地;证得初地,菩萨知道未来一定成佛,所以说决定无间违,决定没有,间是间隔、违是违背,决定没有,他无间,功夫不间断,功夫不会失掉。违背是失掉,念头忘掉了,念佛念佛念念把佛忘掉了,那叫违。所以心常欢喜。你看看我们读的这一句,像不像《论语》的头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常欢喜,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就是决定无间违,他没有间断,他没有违背。这个话说得好!而且你看过去编著《论语》的这些人,把它放在第一句,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要念这个书?不亦悦乎,我念这个书心常欢喜。为什么念佛经?为什么念佛号?心常欢喜。你常常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我天天生欢喜,这就不一样了。忧虑的人多,古人所说的「忧能使人老」,人很容易老化,为什么?忧虑。愈是到晚年忧虑愈多,所以就老化得很快。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老,退休了,没事情做了,就想到我老了、退休了,这个「老」字天天写在头脑里头,他就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衰,烦恼一天比一天多,痛苦一天比一天多。哪有学佛、读书人好,中国读古书的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经是说「常生欢喜心」。

  第八,「知具报德益」。念佛人,「念佛之行者」,念佛人,「即具足至德」。为什么?念念不可思议。念念都获诸佛如来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这为什么?就是你具足至德。所以我们讲积功累德,积大功、累大德,到哪里去做?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念阿弥陀佛名号,信愿持名,就是积大功,就是积大德。想积功累德,不知道怎么做,告诉你念佛就是积功累德,常常忘掉了,这句佛号断了,又打妄想去了,这是经上所说的「可怜悯者」,佛菩萨看到这个现象也很难过、很惋惜,可惜了。什么原因?读经的根不深,信愿不恳切。不能说你没有信、没有愿,有信有愿,可是信愿常常会被烦恼习气障碍住,让你的信愿是断断续续,可能断的时间长,想起来时间很短。这一点不能疏忽,这不是小事,是大事。为什么是大事?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十方世界菩萨都羡慕,你得到了。但是得到了,敌不过烦恼,断断续续,最后不能成就,多可惜,这一生空过了。来生后世,不知道哪一年、哪一劫你才再遇到,你想这个多可惜。怎么补救?补救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念经,经念多了,明白了,真明白就不会断了。断断续续的就是搞不清楚,我这个信里头有怀疑,愿里头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愿不切,信不真,出这个毛病。听经也是好事,天天不断听经。现在讲经都做成光碟、都做成随身听,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不中断。大众之下我们用耳机,我听得到,别人听不到,我不干扰别人,别人也不干扰我。科学工具也有很好的,我们要会用。这也是知具报德益,具足至德。「获得大利,今可为报谢佛恩之身也」。怎么报佛恩?念佛往生是真报佛恩。为什么?佛对我的愿望就这一个,我做到了,满佛的愿望,回到佛的身边,不离开佛学习,决定在佛的这一会之下,定成正觉。

  第九,「常行大悲益」,前面都是自利,这个利益是讲利他。「他力信心之行者,以自信者劝人」。这是说有很多人修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好不好?都好。但是人总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选修法门。法门只能选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能同时修两门。不是专修念佛法门,修其他法门,同参道友当中可以劝他。最好的劝他,平时赞叹,到临终的时候现瑞相给他看,他就明白了,最好的办法。早年,这大概半个世纪以前,香港这个地方,何东爵士的老太太念佛往生,开往生大会,把全家都度了。他们全家是基督教徒,虔诚的基督徒。老太太一生念佛,儿、媳妇都很孝顺,给老太太在家里立了个佛堂,不妨碍。老太太很聪明,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招待新闻记者开往生大会,让她儿子、媳妇一家人亲眼看到老太太坐在那里说走就走了,这么自在,所以往生之后全家都学佛了。这是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度多少人。她这个消息,在当时报纸杂志里头都报导,一时轰动。真的无疾而终,而且预知时至,知道什么时候,把亲朋好友统统请到家里来,让大家来看,亲身经历。这是「为自行佛之大悲之身」,大悲身就是观世音菩萨,这种行持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行持。

  「《安乐集》曰:《大悲经》云:云何名为大悲?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说得好!什么是修行大慈大悲的人?展转相劝,自己修这个法门,身行言教,自己真干,又常常不断劝人。劝人好,为什么?每劝别人一次,也是劝自己一次,自利利他,天天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把佛号忘掉了。一般人讲丢失,不能把佛号丢失,佛号要一句接著一句,念念相续,劝导别人,自行化他,这就是大悲行者。

  末后第十,最后一句,「入正定聚益」。我们在前面这段经文上,在学正定,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入正定聚,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心定在这一处,不再改变了。这里头有个简单的解释,「定成佛之位谓之正定聚」,这个法门,你在这里修行,决定一生成佛,这叫正定聚,「又云不退位」,不退位,你所证得这个位次永远不会退转。「念佛之行者,以信之一念入於此位,而未来必成佛也」,这话说得好。念佛法门最重视信,所以它三个条件:信、愿、行,行就是念佛;信,对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怀疑,对阿弥陀佛没有怀疑,这叫信,信德;发心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求佛来接引,这是愿。有真信,有切愿。六道轮回太苦了,六道轮回的时间太长了,很不容易脱离,这是事实。我们在轮回里头住的时间很久,无量劫来都在轮回里头打滚,生生世世,造多少业,跟多少众生结了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这是我们过的日子。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定了,善缘,好,没有留恋的念头;恶缘也好,报掉了,没有怨恨。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保持一句佛号,善缘,阿弥陀佛,恶缘也是阿弥陀佛,好,这业障就消了。如果善缘生欢喜心,恶缘生瞋恚心,不行,烦恼习气没断,它到临终的时候会障碍你。

  为什么送往生?当助念在送往生那个时候,念佛的人断气那个时候,抓紧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关口,能不能往生就决定在这最后的一念。念的声音要柔和,不要叫他听了生烦恼。他的床铺不要碰,距离远一点,不要碰,为什么?怕碰的时候他感到难过,他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地狱去了;一生烦恼,六道去了。这些非常重要,不能不知道。很忌讳的,就是人念佛往生,去摸摸他的身体哪个地方有温度,去测一下他从哪里走的,这都是找麻烦,这个如果障碍他不能往生,他恨你一辈子,不可以。一定要等,通常经上讲的,十个小时或者十二个小时以后,再去给他穿衣服、洗身体,再去照顾他,最低限度是八个小时。为什么?阿赖耶识没走,八个小时之后,十二个小时大概没有问题,阿赖耶识都走了、离开了,这个时候他身上没有知觉,可以动他的身体,可以碰他的床铺。这种知识很重要,送往生的人不能不知道。

  信愿持名,通情达理,清楚的认知,你就不会退转。你念佛,你这一生当中,有一个方向,西方,有一个目标,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放下,不再放在心上,这个人必定成正觉,就是未来必成佛也。「《净土论注》上」,这个《论注》是昙鸾法师的注解,注得好。里面说,「易行道者」,信愿持名是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这是易行道,「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就是极乐世界,「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这不是邪定、不是不定,决定成就。到这个地方,这十种现前所得的利益,我们介绍完了。

  我们再看下文,下面括弧,「以上明一念」,这上面都是讲一念,「以下明净信」,一念净信。净信里面,念老引《弥陀疏钞》告诉我们,「信即心净」。心净叫真信;心不净,信不纯,不是真信。「《成唯识论》云:信者,谓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成唯识论》里头说了三个字,就是标准,信一定要具足这三个字,第一个真实,它不是假的;第二个,它有大德大能。这三个条件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在哪里?一切佛所说的经教都是真实;德就像前面所讲的十种利益;能是能办事,能帮助我们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我们对它要深忍,忍是有承认的意思、肯定的意思,我真正相信,我这个心就放在这上面;乐欲,乐是爱好、欢喜,欲是欲望,这个欲望是到极乐世界,不是六道轮回的欲望,不是娑婆世界的欲望。心净为性,这个心是体,心地清净是自性。

  我们常常在一起学习,也常常提到清净心是真心,不是很深,阿罗汉就证得,见思烦恼断了。平等比这个深,平等是没有分别,清净是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就更深,菩萨证得的。觉就是圆满。你看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我们修净土,天天展开经本,读诵的时候或者背诵的时候,经题上重要,咱们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我们想得什么?得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清净平等觉是因,修因证果都在经题上。这本书里头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那就是果德,那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用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就能往生,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清净心生的。清净心里头还带著有疑惑是同居土,没有疑惑是方便土;如果是觉,开悟了,那就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觉是开悟。所以,因地上是清净平等觉,我们要重视这个,果是自然成,不必放在心上。所以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

  清净是什么?决定不受外界的诱惑,不能自生烦恼。自己的烦恼染污自己是什么?是贪瞋痴慢疑,这是染污自性。外面是什么?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的境界,眼见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那是智慧的照见,不放在心上。凡夫做不到,凡夫看到了,与自己贪瞋痴慢相应的,他就生欢喜心;不相应的,他就生烦恼,他就讨厌,这就是什么?被外面境界染污了。菩萨怎么样?菩萨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明白,不放在心上。内不生烦恼,外不受影响,这叫真修。内外统统是一句佛号,看什么,阿弥陀佛,听什么,也是阿弥陀佛,喜欢的,阿弥陀佛,讨厌的,也是阿弥陀佛,在这一句阿弥陀佛摆平了,这叫真修。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事也是阿弥陀佛,一切万法统统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全包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一生念佛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是这么念得来的,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何言心净,以心胜故。如水清珠,能清浊水」,这从比喻上来说。为什么说心净?一切法里头,心是真的,除心之外全是假的,所以心叫真心。但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加一个字,妄心。为什么?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这叫妄心。真心现前就叫圣人,还用妄心不能称圣,贤人有。大乘教里头,佛常常提醒我们,修行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起心动念,这叫六尘。凡夫不知道根尘都是假的,以为是真的,所以见色被色染污了,不顺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心,不愿意看;适合自己意思的,实在讲跟自己贪瞋痴相应的,他就生喜欢心;甚至於更进一步,要占有、要得到,愈来愈严重了。佛不是叫我们不看不听,叫我们也看也听,别放在心上。告诉你,能看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所看到的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再告诉你真话,能所都不可得。能所从哪里出来的?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的,是从念头高频率波动下面产生的。

  这个念头生起我们不知道,叫无明,根本就不知道。它的速度多快?一秒钟,我们把经上的话换成科学家的说法,一秒钟做单位,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波动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单位是兆,不是亿、不是万。在这么高的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这个幻相就是念头、就是物质,先有念头,后有物质。所以物质从哪里来的?佛经里常说从心想生,想什么变什么。它存不存在?不存在,它寿命太短,它存在的时间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的时间,所以不可得。这么高的速度,我们连感触都没有,没有感觉到,太快了。我们现在看的电视,电视屏幕现的这个画面,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一百次。这个画面是百分之一秒,我们几乎被它骗过,以为它是真的。实际上这个状况,一秒钟,跟电视比,那真小巫见大巫,电视微不足道。它的频率,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兆就不得了,四十兆还得了,还要加上两百兆,还要加上两千兆。所以我们说它有,它已经走了,已经不见了,一个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跳,就像动画一样,动画的速度之快,一秒钟跑过多少个画面?二千二百四十兆个画面,所以一个画面也找不到,一点概念都没有。这是诸法实相。

  佛在经上说的,现在被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所以现代的科学家对於佛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科学四百多年,累积下的经验才发现,这个发现是最近二十几年,得力於仪器愈来愈先进,才观察到。物质这个现象解决了,科学家得到的结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相,物质是从念头产生的。佛怎么说?佛说「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经上说的话,现在被科学证明,所以佛法是科学,高等科学。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存在世间不是宗教,是科学、是哲学,哲学家承认它。我加了两个字,究竟哲学、究竟科学,究竟是上头再没有了,它到达顶点了。

  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没有科学的仪器,没有这么高深的数学概念,他怎么会知道的?这就让我们相信,世间确实有无师自通,不学而会,这是科学家无法想像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国古老的教学法就是从这个道理上产生的,叫你「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书是不是老师教你的?不是。怎么通的?自己通的。自己虽然通了,经过老师印证,就是老师的学生;他给你印证,证明你说的、悟的没错,真的开悟了,他就是你的老师。没有人证明不知道。现在我们如果学一部经,念上一千遍之后有悟处,找不到人印证,找古人印证,就是什么?找注解,看古人注解里头所说的跟我悟的是不是一样;一样,他印证了,你就是古人的学生。你要是学《华严》,看《华严经》有悟处,清凉大师给你印证,你就是清凉的学生;李长者给你印证,那你是李长者的学生,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中国历史上世世代代出现,有圣人,少;有贤人,贤人不少;君子更多。君子等於阿罗汉,小悟,我们比不上。贤人大悟,等於菩萨,虽然大悟,没有圆满。觉,圆满了,大彻大悟,证得圆满的大觉,这就称佛、圣人。

  我看古圣先贤的典籍,我发现的,跟大乘经佛所说的没有两样。谁教他的?没人教。释迦牟尼佛没人教他,四十九年讲的那个经,他在哪里学来的?自性流出来的。佛佛道同,每个人都有自性,只要你把障碍去掉,自性流出来的就是真经,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跟孔子老子所说的经完全相同,无师自通。我们现在得走这条路,现前没有老师,善知识没有了,走这个路。走这个路用什么?就是用真诚,那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得不到。真诚跟真心相应,不诚跟真心不相应,那造成障碍。所以学佛、学圣人的经教,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用真,决定不能欺骗自己,更不能欺骗别人。诚与诚感应道交,所以「至诚感通」,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之所以能明心见性,就是至诚,诚到极处,通了。古时候老师教书教学生,是要把他引导,让他至诚出来,最后感通。然后叫他把所读的这些书(经书)讲给大家听,讲给同学听,老师也在听。听完之后,同学觉得怎么样?好,讲得对,老师也点头,就毕业了,就通过了。你再做实验,他没学过的,从来没读过的书,你拿给他看,你让他讲给你听,他讲得头头是道,没障碍。

  惠能大师在逃难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学《涅盘经》的,她每天在读。惠能大师在旁边听。念完之后起来了,惠能大师就把刚才她读的那一段讲给她听。她听了非常惊讶,捧著书来请教。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必把书拿来。」她说:不认识字,你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识字不识字没关系。」惠能大师会下,有四十三位善知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里头就有无尽藏比丘尼,她是最早开悟的,能大师逃难途中最早开悟的。还有个惠明,惠明是追他,追著了,也是在他会下开悟的。那几句话一点,惠明就通了。他为什么会通?那心真诚到极处。在黄梅,他不是真心,所以五祖没办法度他,他妄心作祟。能大师逃难了,他还领著大家去追,结果不错,追到了,他开悟了。那个时候,把衣钵找回来、抢回来,他的心专注,只有这个东西拿回来,不能让惠能拿走;就这一念真诚,一句话点醒了。他这一通之后,把后头人都挡了:「这条路没有,我看过了,我们别的路去找。」

  圣人就是圣人,佛就是佛,菩萨就是菩萨,我们对於他们,经上一句话说「不可思议」,不能想像,也不要去探讨。入他的境界就明了;不入他的境界,怎么说只能说个彷佛,没有办法说到那么样的贴切。古印度、东方有真学术,西方没有。西方几千年来一直到现在,用中国的话说,都是心浮气躁,不生智慧,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具足。那用中国文化来判断,他们还没开化,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为什么西方这些汉学家赞叹中国的文明,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救世界?有道理,那些是极少数到中国来学习,开悟了,明白了,很难得。由此可知,悟是个缘分,人人都有开悟的可能,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也就是清净平等觉是你本来有的,不是你没有。你没有,没有办法教你有;你有,只是迷了,迷的程度有浅深不同,迷得深的比较慢,迷得浅的,一说就开悟、就通了。我们讲浅一点,人觉悟了,觉悟得浅是什么现象?对极乐世界真相信,不再怀疑,这是浅。发心到极乐世界这个心恳切,我不想再住娑婆世界,我就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发的是真愿不是假的,真想去,时时刻刻想去,这是烦恼轻的。烦恼重的是什么?一个烦恼迷住了,把这桩事情忘掉了,对极乐世界的信心忘掉了,求生极乐世界的愿也忘掉了。这就很浅显的来说。

  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下面《成唯识论》,我们念一下,这刚才也说到了,「《成唯识论》云:信者,谓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何言心净,以心胜故。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又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这一段意思还很深,我们底下从七二三页倒数第二行最后这一句看起,「何言心净」,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下一堂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大经科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大经科注)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