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怀瑾:检查自己的贪心 |
||
|
||
“贪欲者,谓于妙五欲,随逐净相,欲见,欲闻,乃至欲触。”贪色声香味触的是妙五欲,不妙的色你不愿意看,不喜欢看。那人对你发脾气是冤家,你看都不看他的,因为他不是“妙五欲”;你看到好看的,喜欢看的,为了戒律的关系不敢看,但站在那里多瞄它一下,那就是“妙五欲”了。声也是如此,好听的声音,一定想听,有的声音听不到,还干脆打坐,心静了好听见。所以“妙五欲”的“妙”,是没有标准的,没有定相的,你认为妙的,我可能认为是不妙的。 追随着五欲“净相”跑,那是你喜欢的那个。像一个艺术家,看到他喜欢画的好风景,“唉!好美呀”,然后手一放,与大自然融合了,那就是艺术家的“净相”。一个音乐家,听到好听的音乐,自然双脚就打起拍子来,手也拍起来了,那是声音的“净相”;听不喜欢的声音就不拍了,因为那不是他的“净相”。所以我们众生总在随逐“净相”,这个“净相”是唯心而定的,是随唯识而转,唯你心意识而转。色、声、香、味、触这“妙五欲”,众生于此“欲见,欲闻”,很想去多看一眼,多听一下,所以难以得定。 以后你们出去弘法要这样讲,而且不能这个、那个,口头、口尾的说话习气和声音,都要注意。 “或随忆念,先所领受,寻伺追恋。”真正的佛法,是大心理学,我们有时候打起坐来,在接近静定的时候,就会恍恍惚惚的,好像做梦一样,看到山呀,水呀,浮起了影像,这是过去生的种子起现行,都是“妙五欲”境。“随忆念”,不是有意去回忆它,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呈现。所以有许多人打坐,坐到好的时候,不管是外道还是学佛的,看到光,看到菩萨,自己认为有了神通,实际上是自己阿赖耶识中种子起的现行。如果自以为是眼通境界,那就是入魔了,是魔通,与鬼打交道。这是阿赖耶识中的五欲盖,过去生到现在生的种性,形成习气的影像,这也就是唯识的道理。 譬如夜里快要进入睡眠时,眼前迷迷糊糊有些境界,有吧?(同学答:有。)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的,这个时候你不是故意想的,因为你已经想睡了,并没有故意去想,这个境界是在将睡未睡之间来的,这个就是“忆念”。了解了这个道理,在打坐快要入定时就要注意了,这个“忆念”不是有主的,说没有主吗?也有主,是过去生阿赖耶识的种性,也就是我们众生欲念的串习所造成的,是阿赖耶识种子起的念。所以有时候静坐,坐到无念,这无念里头正是有念,只是你没有检查出来而已。 定力越高的人,境界来得越奇怪,就是“或随忆念,先所领受”,这一生未去过的地方、未经验过的事都现前了。你懂了这个教理,就晓得这是过去某一生经过的事,不是你这一生经历过的。每人都有上过天堂、下过地狱的经验,过去生的种子在这个时候呈现了,就是现行。“领受”是受蕴,以现在话来讲,是过去经验过的,是我们过去身心长时间领受过的那个境界,所以自己的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由于追念寻伺而呈现出来的。 有一个打坐的笑话。老太太跟老公学打坐以后说:哎呀!打坐真好,三十年前人家欠我十块钱,一打坐我就想起来了。这就是打坐静极时,阿赖耶识中种子的呈现。 透过这个笑话想想看,这是什么力量呢?因为静极了,阿赖耶识的种子翻出来了。有些人本来脾气蛮好的,坐,坐,坐,脾气反而变大,过去的瞋心压制在里面的,一坐一静,都爆发出来了,那个毒发出来了。所以有时候,坐,坐,坐,会哭起来,不是神经,是过去生的那个慈悲心,乃至多生累劫的堕落,现在到了静极时,自己会伤心起来,好像说,唉!我怎么会堕落成这个样子呢?这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被挑动之故。这个“寻伺追恋”不只是这一生的现行行为,还包括了种性里人事上的追恋。 这是讲广义的“贪欲盖”,包括现生及过去生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狭义地来讲更严重,多半都是现生现行里的。什么叫现行?譬如第六代达赖喇嘛的情歌: 动时修止静修观 历历情人挂眼前 若把此心移修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入定修观法眼开 启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这就是现行的“贪欲盖”,这个力量比种性里的粗浅较为容易去除。可是如果没有经过修持,现行的力量就把你障住了,在不知不觉中就入了魔障。就如想念父母,当然没有错,但以修定来讲,这一念眷属之念就障碍了修持,所以要特别注意。现在讲的是广义的“贪欲盖”,对于狭义的更要注意。 ——南怀瑾先生《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