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嘴边常挂的没事儿并不是真的没事儿 |
||
|
||
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金身合璧”修复圆满,由星云大师无偿捐献流落海外后辗转抵达台湾的佛首。(图片来源:中新网) 当今社会对佛教的常见理解,多是“消极”,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多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尤为离谱的,是不少人炒夹生饭,不恰当地使用“放下”之类的概念,去将禅宗常用的“关注当下”,偏解成为逃避责任的“避世”与“懈怠”——禅宗真的会是这样的吗? 云门禅寺佛源老和尚住世时,有一日散步至僧舍,见僧舍窗户玻璃已坏,令僧换掉。僧曰: “裂了点没事的,师父您别管了!” 老和尚一听,喝曰: “没事?好啊,我看你有没有事?” 话音甫落,老和尚扬起拐杖——“咣、咣、咣……”一排玻璃被悉数捅破。 次日老和尚路经僧舍,见已然全部装好新玻璃,笑笑曰: “又说没事,鬼来的!” 丘吉尔说: “我从不担心行动,而只担心,从来没有任何行动!” 王阳明先生说: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只担心,嘴边常挂的“没事儿”,并不是真的没事儿,而只是“不知道有事儿”,所以才缺乏了勇猛的行动,去踏实“了事儿”。 若如此,却仍虚浮妄言“没事儿”,则少不得又要吃几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