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九十九集)


   日期:2016/6/12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一百九十四句,刚刚讲到的,上位者取人才,看中他的口才、才能,还是很重视他的德行?重视德行,比方起用范仲淹先生,读书人就以他为榜样来为国服务,甚至以他的德行来效法。所以底下讲,假如「以行取人」,以德行来选用人才,「人竭其行」,人们就会竭力完善德行。「饰言无庸」,他很好的口才,巧饰的言语,很会逢迎的,这个是没用处的,讨好不了皇帝,讨好不了领导者。「竭行有成」,他竭力提升他的德行必有成果。一来是他的德行有成果,二来是他负责的大众事情,他能办得好,真的建立功业。不只是用官员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他把什么样的人看作成功人士,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比方把一夜致富的人摆到最高,请问下一代心里想什么?我也要有一天麻雀变凤凰,我也要像他这样。大家都是什么?急於求成,好像天上要掉下来黄金给他,这会形成风气。假如都是把道德模范树立起来,人们就不是比钱,比什么?比德行,那风气是截然不同。

  我们当时候在庐江,当地很多人在盖房子。大家知不知道盖房子表示什么意义?我儿子在外面赚不少钱,盖房子变成展现我家赚了不少钱。那会比较!他花十万,我要花十一万;他盖一楼,我要盖二楼;他盖二楼,我要盖三楼。这种攀比会累死人,会打肿脸充胖子。房子也要比,请客要不要比?办丧事要不要比?最后,其实都没钱了,就在那比。所以,古人对风俗特别慎重,因为它影响的面太大了。你说很多国家审查媒体、审查刊物,那个是守住全国人民的清净、全国人民的德行的大官。结果你不守,暴力色情的东西一直在渲染,而且那些电影统统都得到高度的专注,一大堆人都去看,国家都不管,那怎么是爱护人民?青少年污染得太厉害了。所以当父母、当长辈,尤其是当父母官,这些道理不能不体会。所以当时在小镇里面,很多人在盖房子。后来,我们举办了一些活动,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儿、好儿子、好的道德模范。这些一表扬,那些得奖的好媳妇,把那个,才一张纸,把它挂在她们的正厅,裱得非常的工整,那一张变她们家的传家宝。那个比盖房子省很多钱,但是它带动的是大家以德行为一种人生的目标,那个是值得光荣的。所以慢慢的这些活动办多了,大家都是不断的期许自己,是要做一个有德的人。所以这一段话我们很熟悉,经典里面讲「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个所好一定是要跟道德相应的,底下的人青出於蓝胜於蓝。假如好的是错误的,底下就更偏颇掉了。

  接著,我们看一百九十五句,我们一起念一下: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这看起来是用人,事实上,回到我们自身的修身、齐家来看,也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在我们齐家当中,『谄谀不迩乎左右』,我们交的朋友,我们接触的书籍,接触的电视、电脑,不能是不好的这些污染。要能亲仁,亲近这些圣贤人的教诲,这个家道才能传承,家业才能兴盛。而夫妻相处、家族之间相处,也要欣赏人家的长处,包容人家的短处,这样彼此才能互相学习。不然变成人家的好处都不肯定,人家的不好都到处讲,那不就造成彼此之间的对立、误会了吗?这一段话我们从唐朝贞观时候,唐太宗做得很好,他确实是圣明的君主。他在任用人选的时候,他很慎重,逢迎巴结的人不能靠近他。「迩」就是接近他,他还会受影响、受污染,身边都要是正直的人。而事实上我们在思考,人身边都是巴结的人,问题出在哪?自己喜欢听,那就感召来了。

  所以在《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提醒太宗皇帝说,「想谗邪」,假如担心这些进谗言的情况,这些进谗言的人会扰乱朝政的话,「则思」,要思考什么?「正身以黜恶」,自己要正身,有德行来感召好的人,来罢黜恶的人。而正身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弟子规》讲的「闻誉恐,闻过欣」,别人提醒我们,我们欢喜接受,「直谅士,渐相亲」。假如没有这个态度,正直的人也不敢给我们提醒。首先还要回到正身,自己才能感召直谏的这些忠臣。所以,古人为什么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有的事情最终根源还是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德行问题。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态一转,你的整个人事环境就开始变。你喜欢听好话,那就是一种人事环境。你愿意接受别人的劝谏,跟你在一起的人马上变化会满大的。

  『阿党不治乎本朝』。「阿党」就是他会巴结,党就是党私,就是会谋他的私利的、结党营私的,不能让他来做官吏。因为他要谋私,他所负责的那个地方的百姓,铁定要受到他的奴役、受到他的欺压。贞观初期,太宗就对这些身边的臣子说,我看历史当中,这一些会进谗言的人,就是整个国家的蟊贼。这个蟊贼的意思,就是把这些种植的粮食都吃坏了。那些昆虫把根部吃坏,叫「蟊」;把整个枝叶吃掉,这个叫「贼」。这些进谗言的人会动摇国家的根本。或者他们巧言令色,或者结党营私,所以只要不能明察的庸君,一定会被迷惑。所以这个谗邪的人,对於国家的危害很大;而且忠臣可能都会因为他们的陷害,而被误杀、含冤。太宗讲,这一丛的兰花想要愈长愈茂盛,但是秋风把它们都吹落了。这是比喻。所以王者,国君想要把国家治理好,但是这些谗邪的人蒙蔽了他。叙述这一段就是说历史当中有太多这样的事情了。我们看,太宗他在讲这一段话的时候,他在扮演君、亲、师当中的师,他也要教导他底下的人,让他们期许自己要做忠臣,不能徇私利进一些谗言。

  人其实都有良知的,「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为什么每一个朝代还是有奸臣,难道他没有本善吗?那个是牵扯到他的家庭教育,他德行的根基,包含他后来当官所面对到的君王,有没有教导他、引导他,或者是身边所结识的朋友,这些缘分都在影响他。有时候他德行根基不牢,就被拉过去了,那就不能自拔了。所以举了很多例子,像魏晋南北朝,过来是隋唐。南北朝时候,南朝是宋、齐、梁、陈,这南朝四代;在北方就是北周、北齐的国家。北齐有一个良将,叫斛律明月,他的武功威震北周。所以北周每一次到冬天的时候,都要赶紧把汾河的冰,把它砍破。因为斛律明月功夫太高了,他们很怕会被他征服,所以赶紧把那个冰都要打碎,要让他们过不来。这么厉害的一个武将,但是当他被另外一个臣子祖孝征谗言陷害,结果被杀了。最后变什么?本来北周怕北齐,怕得要死,最后没多久,变成北齐把北周给统一了,把这个国家给灭掉了。所以,你看一个臣子,马上把一个国家的形势完全就整个陷下去了,最后亡国;就因为一个忠臣被陷害,就是听了谗言。举了这样的历史。

  包含隋朝,隋文帝用了高熲这样的治国的大才,他管国政二十多年,天下很安宁。结果等到隋文帝听了自己太太的话,然后就不用这个高熲,最后还被他儿子隋炀帝把高熲都杀了,最后隋朝就灭亡。举了几个历史当中的故事。最后太宗就总结,古人说的整个世界为什么会乱,就是有谗言,这些谗人占上风才会造成,所以他觉得他要防微杜渐。但是又怕自己时时不能保持这种高度的警觉,会误了事情,他有这个警觉性。结果魏徵马上就接话,魏徵很会抓住机会教育点,这叫teach point(教育点)。你看,这是太宗在提醒他的下属,魏徵同时又拉回来提醒太宗。而且魏徵提醒的,第一个举出《礼记》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当皇帝的没有看到、没有听到的客观情况还有很多,都要慎重去了解,不能听一下马上就去判断、马上就去执行一些命令,可能会误事。而且诗云,又把《诗经》请出来,讲到「恺悌君子」,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因为谗言假如传播不止息,天下就会大乱。最后还举出孔子讲的,「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特别厌恶这些利口进谗言的人,把整个家庭、国家都给破坏、都给败丧掉了。接著魏徵讲,我常常观察历史当中有国、有家的人,都是受了谗言枉害忠良,最后国家就灭亡了,愿陛下也能够深深的谨慎。举太宗跟臣子的对话,他是真的在奉行《群书治要》里面的道理,「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用人家的长处,不去苛刻、强求他的缺点。孔子的孙子子思,刚好跟魏国的国君魏侯,有一天在交谈的时候,子思就推荐一个人给魏候,这个人叫苟变。这个人可以带领五百辆兵车的干才,他是像这样的将军,有这个能力。结果魏侯就说,他以前当官,在给老百姓徵税的时候,曾经偷吃了人家两颗鸡蛋,所以不能用他。结果子思就讲,他就犯了这个小错误,吃了两颗鸡蛋,你就不用他可以带领五百辆兵车的这样军事领导能力,你就把他放著不用。所以人非完人,谁没有犯错的时候,你不能因为一个小错误,把一个大才晾在一边,那可能对於国家也是很大的一个遗憾、损失。所以愈高位的人严格,要严於律己,要能够容属下的不足,甚至看到属下的不足,是怎么样去扮演君亲师,去让他改善、让他提升。应该是这个态度,而不是一直盯著下属的缺点看。魏侯一听完他的提醒,马上就接受了。

  『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任用人家的强项,不强求他的弱项。『此任人之大略也』,这个就是任用人很重要的原理原则。尤其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的薰习,几代人都比较欠缺,而且能力的锻炼也比不上以前的人。像我父亲那一代,从小吃很多苦。请问大家,你有扛过粪便去浇肥的举手。刚刚看到的都是长辈,我们可以了解到吉隆玻的福报很大,要找到扛过大便的人都很难。包含人事的锻炼,我们从小小家庭,你有多少人事的锻炼?我们几千年来都是大家庭,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三、四百人,从小成长过程当中都不是为自己想,要为几百人著想,那个胸怀跟那个人事、做事的锻炼,跟我们现在差很多。像我这个年龄的,什么锻炼,家事都做得很少,在哪里锻炼?在考试卷上面锻炼,做很多题,做好多遍,做人做事的锻炼相对就很少。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做主管,看到年轻人,有时候他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快要晕倒了。其实不应该昏倒,昏倒的人不正常,不昏倒的人才正常。昏倒是大惊小怪,没有客观分析;昏倒是以自己的标准在看,觉得太夸张了。但是假如以现在二十几岁年轻人,他的整个成长,有七、八成以上都是小家庭,而且都是从小在考试当中,这些锻炼怎么来?有一个大学,有一堂课叫做「人生」。这个大学不错,还开这样的课。我以前念大学,没听过这样的课程,都是学什么可以赚钱,这样的课程比较多。结果这个老师最后一堂课问了他们三个问题,说考试,考三个问题。第一,知道父母生日的举手?结果举手的人不多,大部分是女生举手,男生互相看一看,不知道。大家看这个举手,就知道以后是生男的好,还是生女的好。现在很多人都说,生女儿比较保险,生男的,基础不够,娶了媳妇都忘了娘。

  第二个问题,你们在学校读了这么多年书,帮我们服务的工友、阿姨、叔叔,帮你服务了这么多年,你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的举手?互相看一看,几乎没有人知道。大家想一想,以前二、三百个人住在一起,你看一个孩子,大伯好,二伯好,三叔、四叔好,他对人很自然的,都是很恭敬打招呼。这个状况,这次在斯里兰卡,他们还是这样,他们的家庭里面,辈分最小的人要起床起得最早,因为他所有的人都得问候完他才能出门。你说这样的环境,人哪有不恭敬他人的道理?人哪有不谦退的道理?从小就锻炼出来了。而大家冷静看看,假如一个人为我们服务,我们连跟他说个谢谢,连跟她说「阿姨,请问您尊姓、贵姓?」连问一下人家的尊姓,以后好打招呼,「陈阿姨好!」你看对方多欢喜。连这一些都不用这些心了,到底年轻人现在心都用到哪里去?一种人文上很自然的恭敬、关怀都不见得提得起来。这样的人文关怀都提不起来,他突然到哪一个公司去就会关心别人,我不相信,习惯成自然。

  第三个问题,请问你们有曾经打自己耳光的举手。这些学生说,「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又不是脑袋有问题」,都在那里笑。最后老师说,今天你连父母这么大的恩德,你都不想著回报,不想著记父母的生日,去感恩父母,替父母祝福,你连当个有用的人的基础可能都没有。什么是有用的人?会爱人的人才有用,哪一个行业不是去服务、去爱护人?孝才是爱的原点。你连孝心都没有,你怎么有爱人、服务人的心?你很难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你的人生不可能产生价值。助人为乐,为善最乐,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第二,假如你们连服务你们这么多年的人,都不想著要尊重他,礼貌上要问候、感恩人家,你没有尊重人的心,你要成就一件事太难。人没有尊重人的心,做什么事都得罪人,做什么事都是自我中心,没有体恤别人。所以荀子讲,「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一个人能成就事情,一定是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不敢马虎。恭敬很重要!

  我们现在年轻辈,假如没有这些恭敬长者的态度,很多事情做不好的。所以《了凡四训》说,「敬重尊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你要很恭敬,深爱婉容,柔声下气。我们对长辈讲话,从来没有说很大声的。现在的人对领导讲话也很大声,我们看起来确实是很难想像。但是想一想他们的背景,他连父母都是这么讲话,怎么可能说对领导不大声的道理!比方《弟子规》讲,「出必告,反必面」。这个态度就是他时时能够让父母安心,他能体恤到父母的心。他到工作上去了,他就能时时体恤领导的心,领导会在哪一些地方会担心,他赶紧做一些动作让领导,「这个事我不要操心,事交给你没问题。」因为领导者他已经有很多要去担忧的、要去安排的事,所以我们替他分忧。这个时候做事的态度非常重要,要主动汇报事情做到哪里,主动请示。不主动汇报:「我这事交代了,今天一定要处理,不知道处理了没有,不然我失信於人就麻烦了。」应该是办完以后马上就回报,这样领导的心就没有悬著了,就放下了。假如没有体恤领导的心,我们是做秘书的人,最后不是秘书了,最后领导变成我们的秘书了,因为都要领导来给我们check(检查)、来给我们检查,那不是领导变成我们的秘书了。假如让领导来问我们,「这件事到哪里了?」我们得要能观照到,这些动作自己没有主动。有时候我们被问,「噢,到哪了」,都没有觉得不妥。所以这个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在大家庭锻炼,对做人做事不敏感。

  比方我们跟领导在通Skype,Skype的中文怎么讲?没有用中文,都叫Skype。比方你的领导说,「请问你通话方便吗?」请问大家,你会怎么回?「方便。」然后,等领导打电话来吗?今天你妈妈给你发个短信,「女儿,你现在有空,我想跟你谈个事,方便吗?」你给你妈妈说:「方便。」然后等你妈打电话来。就是对父母、对长辈,一定是我们主动去奉事,怎么可能让父母来迁就我们做事情?所以方便,我打过来,马上打过来。虽然都是生活的小事,其实对於修身来讲,没有一件事是小事,那个都能勘验到我们是恭敬的心,还是不够恭敬、不够慎重,都可以从这些小的地方观察出来。

  看到我们自身还有种种这些目前的情况,突然体会老人家一句话特别深刻。师长老人家讲:对日抗战八年,最大的损失是什么?是把中国的家给打掉了。因为中国这个大家庭,它是整个文化承传最重要的基础,他做人做事完全不是国家教他的,谁教的?家庭。现在不是大家庭教了,是小家庭宠坏了,少成若天性,后面要教不好教了。所以大家慢慢从这一些,目前我们下一代的素质一直在往下降,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是不能随著时代变的,好像都是新的比较好,你一变,很多问题都出来了。我还算幸运,我不是小家庭,我是折中家庭,从小还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整个成长过程,这是我的幸运。我们最起码,从小的一个态度,是要先想到爷爷奶奶,已经比那个先想到几百个人那差多了。所以大家可以发愿,大家族从我开始复兴。真的有人做,甚至於还有人,不简单,找七、八个家庭,没血缘关系的,大家住在一起,财产大家一起用,不计较,完全不分彼此,然后承传传统文化。这个很可贵。

  我们接著来看下一句经文,经文提到:

  【故选不可以不精。任之不可以不信。进不可以不礼。退之不可以权辱。】

  这个是从知人到善任当中很重要的一段话。我们从前面,我们翻到三十页来对照一下,选用臣子怎么来观察,怎么样的人要重用。『选不可以不精』,这里提到「六正」跟「六邪」。什么样的人值得重用?「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臣」。假如你身边的同仁、下属,他一、二次给我们提早提醒的事,我们没有听,最后真的都像他讲的一样应验,这样的臣子你要好好珍惜,不然整个团体还要再多犯很多的错。有时候我们不懂得看出这样好的臣子,还嫌他罗嗦,嫌他:「你都往坏的想。」所以要很冷静来看到身边人他可贵的德行跟能力。其实很多事情耗得最多的,都是因为一开始没有慎重,没有恭敬、谨慎来分析、来判断、来做准备,最后做到一半,问题出来的时候,要改善很难。可能那个准备的功夫一分就可以了,可是没有慎於始,后面要弥补,可能花十分跟百分,都不见得能够真正改善得了,所以,第一个圣臣,很重要。周朝为什么兴盛?姜太公看事情看得很准,都看得很远。第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大臣」。他非常能够辅助整个团队风气,他能扶善除恶,良臣。第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时时都是尽心尽力为团体付出,而且还能选拔人才。大家假如看到特别重视人才、会照顾人才的人,这个很可贵。第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臣」。他在一些危急的时候,都能想出好方法来化解。第五,「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臣」。他非常有为有守,很廉洁奉公。第六,「刚正不阿,敢诤敢谏」,就是很正直的臣子。从这六个特质去选,应该能选出很好的人才。

  第二,「六邪」。「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具臣」。他等於是坐在那个位置,不尽力办事,只是享那个俸禄。「具臣」,就是有一个成语叫滥竽充数。「竽」是一个乐器,乐队里面他拿这个「竽」就跑进去跟人家一起演奏,他在那里晃,其实他根本不会吹,他都没有动,就是在那里做样子,然后领那个俸禄,这叫滥竽充数,没有尽自己的本分。第二,「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臣」。尽讲好听话,谄媚而已。团体都需要有正直的人劝谏,才能改善,不然都讲好听的,粉饰太平,最后反映得愈慢,那个问题愈难处理。就像人生病,很早就发现,当然好治;他已经病入膏肓,同样的病,要治,那花的时间就差太远了。第三,「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为奸臣」。他一定要有欣赏别人、赞叹别人的态度,不能嫉妒。第四,「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臣」。第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臣」。这会贼害国家。「幕后指挥,兴风作浪」,造成整个团体的误会冲突,「此为亡国之臣」。正跟反我们都能够看得清楚,这个才好选,才能够精。

  再来,我们看到《政要论》里面,在选拔臣子有「九虑」、「七恕」,我们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银幕上应该有。

  【故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

  你说这个人很忠,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到他的心,心态。他假如还有自私,他那个忠跟信,其实是要取信於人,但是遇到更大利益的时候,他可能就不见得守信了。你看,王莽还没有篡汉以前,多少人觉得他人很好,可是他有更大的野心在后面。我们看西方人很重诚信,东方人也很重诚信,但是诚信没有入心,那不行。入心的人他宁可死,他都不违背诚信。可是这个诚信,假如是为了自己在社会当中方便,还是为了自己,这个小信真的遇到「这一笔钱我贪污下来,我这一生都不用愁了」,他可以让公司倒,他拿著钱走。这种例子,现在在很多大公司有,那个是『效小信,以成大不信』。所以看人不能凭著自己一个感觉而已,你还要看他跟别人的态度,还要从一些小细节当中,你看到他每一次违背八德的时候,那种痛苦、自责,那是打从心里表现出来,那个人道德有入心。都要从这些地方去观察。第二:

  【臣有貌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

  有的臣子表面上做事看起来很刚强,雷厉风行,但内心其实是很软弱。表面上看很仁义,但是实际上内心或者是私底下做事,而不是在领导面前的时候,反而是跟仁德背道而驰。那怎么可以不考虑,他做这些行为,还是有虚假在。所以观察人不能凭自己的感受,得客观看他的人际关系。有一段话讲得很好,在《五种遗规》当中「从政遗规」里面讲到,「君子之事上也」,这个应该有跟大家交流过,「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君子对领导者很忠也很恭敬,对下面的人谦虚、和睦、爱护;小人对上是谄媚,赢得上面人的信任,但是他对底下的人很严苛。所以不能看他对我们好不好,那判断一定错的,尤其看他怎么对底下的人。甚至对什么?对根本不起眼的人,不是他底下的,不起眼、默默付出的人,他会不会去尊重对方、去感谢对方?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打从内心的爱心跟恭敬心。这些要观察其实不难,因为我们相处的过程有非常多情境,可以观察得到。接著第三个考虑:

  【臣有害同侪以专朝。】

  伤害同僚,把持朝政。

  【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嫉乎。】

  他就是要独揽权利,然后又让下情不能上达,这个情况决定不能用。再来:

  【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奸乎。】

  他进了很多邪说,荒谬的说法,然后那些道理都似是而非,反而伤害了有德的人的这些理念,那得要考虑,他是很有辩才、很狡猾的,这个要谨慎。所以当时候,孔子一上位当大司寇,把少正卯给诛杀了,因为他可以把死的讲成活的。所以大家现在看,一个邪说、邪师,他影响上百万、千万的人的时候,那对国家的损害太大太大,甚至是多少家庭都要遭难。所以这些大贤者、大圣人,他在做事情,他看得远、很广!其实把少正卯杀了,是对少正卯的慈悲,因为他继续造作罪业,他生生世世都要还这个罪业。所以对他慈悲,对所有的百姓都是慈悲,而且他误导了人民的思想,那是很严重的事情,老百姓的慧命都给他破坏掉了。

  【臣有因赏以恩。因罚以佐威。可不虑之以奸乎。】

  观察这个人,他赏给别人东西,都是挑那个跟他关系比较好的,还有他刻意要讨好的,他要经营他的关系的,他不公平,这个要慎重。包含他罚人,好像有一种气势,要树立他的权威,那个态度『可不虑之以奸乎』。他这个态度,其实都有要做大他的势力的一个态势。

  【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谋。事托公而实侠私。可不虑之以欺乎。】

  他内在是勾心斗角,做事好像理由都是为公,但是事实上客观去观察,还是假公济私,那得要考虑,他这个做表面在欺骗,要看得清楚。所以从这几个点,我们都必须很冷静客观去看,甚至要从他的心地去判断。

  【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

  这个人他去讨好君王身边的人,然后等於是主动去攀附这些重臣,然后寻求自己可以被重用,怎么可以不考虑他的虚伪?

  【臣有和同以取谐。苟合以求荐。可不虑之以祸乎。】

  这个臣子他看起来,好像跟人家很和睦,取得表面的和谐,然后一味的迎合人,来求取别人对他的推荐、举荐,可要考虑用这样的人,可能会招来祸害。接著讲到:

  【臣有悦君意以求亲。】

  迎合君王的心意来求得可以亲近他。

  【悦主言以取容。】

  讲一些君王很高兴听的话,来取得自己的容身。

  【可不虑之以佞乎。】

  这个就算是巧言谄媚了。

  【此九虑者。所以防恶也。】

  这九个方面的考虑,目的在防止罪恶的发生。我们读起来,感觉我们应该不会是这样的人,我们身边应该也不会有这样的人。其实不会这么严重,但是可能那个习气是在。除非什么?除非我们内在没有欲望,无欲则刚。不然那个谄媚、讲好听话,也会不知不觉。要跟他攀这个关系,这个已经是一个惯性,有时候自己不见得能够察觉得了。但人内在有欲望的时候,正直的话就不一定讲得出来,他顾虑很多了。但这些欲望又不是要去谋很大的利益。确实不是,但是很可能我们在团体当中就不可能把正直提起来,该讲的话,能够为团体好的话,就不敢挺身而出把它讲出来。所以在公家的单位做事情,我们有一个态度,不以人情做公家的事。

  比方这个领导错误了,我了解到,我把他的问题指出来他会很不高兴,所以我就不讲了。这就是顺著人情,顺著一个人、二个人不高兴,把团体的利益给忽略了,这是人情作佛事了。这也是变成我们,假如没有洞察到,那也是一个习惯。甚至於自己手上有些权力,或者有一些方便、有一些财物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人情给人家,就不一定公平了。所以哪怕领导会很不高兴,该讲的话要讲。讲完了,他不高兴,不要担心,不高兴是假的,是吧?请问大家,你上一次什么时候不高兴?拿来给我看看,不高兴给我看看,假的,没了。你有没有遇过一个人,十年前他对你说的一句话,很不高兴,十年后他还很不高兴,有没有?还是有。那我告诉大家,你要更爱护他,你的一句话让他痛苦十年。所以他那个不高兴是一时间的情绪,会变的,只要你是为公,日久见人心。而且这个事情你让他不高兴了,你赶紧去买榴槤请他吃不就好了吗?那是对事不对人,他慢慢就没有那么不高兴了,二次、三次,是吧?怡保白咖啡泡一杯给他喝。但是你不能就因为人情,把公事、公家的利益都给忽略掉,那不行的,那我们也有罪过。

  接著「七恕」讲,这个臣子:

  【辞拙而意工。】

  他不善於表达,但是提出来一些主意都不错;不大会讲话,讲出的话很直,让人家不舒服,可是有利於事情的发展。

  【可不恕之以直乎。】

  他那个正直我们要欣赏,能够包容他,有言语上的冲撞,不要计较这个。

  【臣有朴呆而辞讷。外疏而内敏。可不恕之以质乎。】

  这个臣子言语比较迟钝,外表看起来也很普通,但是头脑很聪慧,我们就要能体谅他、欣赏他的质朴。

  【臣有犯难以为士。离谤以为国。可不恕之以忠乎。】

  这个臣子,『犯难』就是勇於承担,再困难,甚至要冒险的事,他都不怕,然后为了国家,他可以忍受一切的毁谤,那要体谅他的忠诚。

  【臣有守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可不恕之以公乎。】

  这个臣子恪守正道,然后得罪了很多人,执法严明,没有去随顺一些私人交情,我们得要体谅他一番为公的心。其实一般的人,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跟利益,所以团体里要改革,那个改革者得到的批评一定是最多。但是我们领导者,假如听别人批评他多了,听进去了,可能就不客观判断。所以要做好人谁不愿意做,真正为团体好得要扮黑脸,那是不容易的。接著:

  【臣有不曲己以求合。不耦世以取容。可不恕之以贞乎。】

  有的臣子不愿意违背内心的道德标准,去迎合世俗。『不耦世』,这个「耦」是两个人一起耕作,意思是不迎合众人来求得苟且容身,这样的人要体恤他的忠贞,他很有贞洁。

  【臣有从侧陋而进显言。由卑贱而陈国事。可不恕之以难乎。】

  有的臣子地位不高,但是都能够提供很好的意见。不顾自己身处低位,而能直陈对国家重要的主张。位置愈低,人微言轻,他又这么敢去直言,这都是要相当有气魄的人,所以应该要能够体恤到他难能可贵。

  【臣有孤特而执节。分立而见毁。可不恕之以劲乎。】

  很多人他很有气节,但是他不见得人情事理很敏感,有时候会得罪人,这个我们都要能体恤到。所以他性格可能比较孤特一点,行为比较特别。但是能『执节』,就是他能严守节操,不同流合污。处世比较独立,又惹来别人的毁谤,有时候人家要他赏脸,他不赏脸,我们也要体谅他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刚劲。

  【此七恕者。所以进善接下之理也。】

  这七个分析,七方面的人格特质,我们能够欣赏他好的人格特质,能包容他的不足,这个是进贤、任用善人、接纳下臣意见的道理。有时候看到这些经文,都想自己再读三十年书,分析能力也赶不上古代这些大臣。所以真的这些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承传,进而也让天下人受益。

  第一是说「故选不可以不精」,而选当中我们所谓德才兼备,德为先。而一个领导者,他很重要的,他的人格特质,他要公正,他自我要求要严明、不随便马虎,然后又要有远见。假如一个人要当领导,好恶心很强,不适合当领导;情绪化很严重,不适合当领导。一个领导很情绪化,光是人事在那里折腾,就不知道要耗多少时间。他不只不情绪化,别人情绪的时候,他能稳住对方的情绪,提起他的理智。还有私心太重的人不能做领导,强势傲慢的人不能做领导,只要他有这些不好的处世态度,不能用做领导;一用做领导,那个团体就要遭殃了,那所损害的就是大众的利益。所以用人的人用错了,用人的人要背因果责任。你不能只一句话:我看错了。看错了,用人所形成的因果责任还是要背。而且用人不精准,尤其传统文化的单位,又不愿意跟人结怨,请神容易送神难。

  所以,为什么第一句说「选不可以不精」?就是任何因缘,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要慎於始,不能闪失。你说:可是现在没人用。假如没有人用,我们也不能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多少人做多少事。假如我们觉得一定要做多少事情,然后用了很多我们没把握的人,最后全部都要解决人事问题。最后人事问题又解决不了,都被人家看笑话,这是不是有点攀缘?多少人做多少事,我们两个人见和同解,干两个人的事;五个人见和同解,干五个人的事,没有压力,而且还欢喜。就为了去攀很多缘,一定要做个样子给人家看,缘铺开了,人都用错了,最后反而:「这个学传统文化的团体,怎么出这么多问题?」虽然我们用心是对,但是符不符合做事的重要原则?你看师长说,「有钱就多做,没钱就少做。」我们硬要去做,最后缘铺得很大,没有钱,「师长,没钱了。」教你有钱多做,没钱少做,干嘛自己攀缘,攀到最后烦恼一大堆?

  所以为君者,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我们虽然想要为别人的心,但是为别人也都要从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由利人的心一下子就跳平天下、就跳利益社会国家。那虽有好心,但是没有依照经典这些原理原则,后面会出很多情况,到最后我们自己也很无奈,我是想把事情给做好,也不想这样,进退两难。所以《格言联璧》里面有一段话,叫「度德量力,审势择人」。不能急进,不能快进,不能攀缘,那个攀当中还是急於要做出成绩来给人看,最后还是会有很多没有办法掌控的情况。

  『任之不可以不信』。你真的看准了,你用他,你要信任他,让他放手去做。师长在澳洲促进图文巴宗教团结,而师长用了谁去做宗教团结?用了回教的长老汗尼夫先生。您看,师长是佛教界的高僧,他要促进当地的宗教团结,他用回教,他肚量大,要信任。汗尼夫先生做得很好,「任之不可以不信」,完全信任、完全授权让他去做。所以用人是一种艺术。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宓子贱,楚国国君用他,然后让他去单父这个地方做官,做父母官。结果他观察到,他假如离开国君,可能国君不一定能够信任他,甚至旁边还有人会批评他、毁谤他,不能等那个时候再来处理。所以他就给国君讲,你可不可以派两个你属下的人跟我到单父去做事?就给了他两个文书官,一起到单父去了。结果当地的官员来见宓子贱,就叫这两个副官记录一些事,然后这两个人在写字,宓子贱就抓他们的肘,叫掣肘,抓得让他们字都写不成,大家都在那里笑,说这宓子贱怎么做这样的事情?气得这两个人不干了,回去了。就给鲁国国君讲:「宓子贱太过分了,我们写字都不让我们写,还掣我们的肘,叫掣肘,那么多人在那里,好丢脸。」国君说:「不是宓子贱的错,也不是你们的错,是寡人之错。这是宓子贱在提醒我,要信任他,他才能把他的政治理念能够落实。假如我不信任他,还听信谗言,他最后还是做不成。」所以就马上下令告诉宓子贱:「单父这个地方不是我的了,你全权负责,只要五年给我回报一次就好了。」最后宓子贱在单父就治理得很好。

  『进不可以不礼』。任他们为官也要待之以礼,因为毕竟都是为团体、为公在做事。我们提拔下属是本分,不能在提拔下属的时候,心里面都在想谁是我提拔的、谁是我提拔的,然后心里面还在那有期待别人要对我好;甚至於你提拔的人,跟你意见相左的时候,气得半死。那个是用私心在做公家的事,这样不行的。提拔了,心里面还是清清净净,那是应该做的。这些干部对团体的付出,要放在心上,我们是他的上属,就不会有一种傲慢的态度。你都记得这些干部的恩德,你对他是恭敬的。我们能体恤当领导不容易,自然不会轻视所有的这些干部。

  『退之不可以权辱』。你真的免去他们的官职,善始善终,不要污辱他们。你说,可是他做得很不好。他做得很不好,还是我们自己用他的,自己也有责任。反思,用了他,没有很好的护念他,造成这个结果,不要污辱他,还是善终就好了,绝交不出恶语。有一些同仁、干部他离开,他有可能还是觉得我们做得不妥,这个时候不只不能指责、批评他,甚至於我们不能有一个态度,好像别人不认同我,我就不高兴,我就觉得他不对,这个是没有气量的态度。别人觉得我们不对,别人有跟我们不同的意见,我们要能包容。进而还可以跟这个同仁讲:「你觉得中心有哪些不足,希望你供养。」等他讲出来,他内心的不满、怨讲出来,他好一点了。再来,你有肚量再告诉他:「我们的团体改善之后,欢迎你再回来。」这才是一种气度,而且跟人家结善缘,更督促自己不要对不起这么多好的因缘,赶快提升自己。让大家能够信任我们,再共同胼手胝足,团结来做这些事业。

  我们看一百九十七句,我们一起念一下:

  【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禄者。则欺而浊。知重其禄。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则竭而不足。知少其吏。而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而职阙。】

  这一段话,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领导者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设身处地。这个领导者他提出来的理念都很好,而且都是大家认同的理念,最后都没有办法实施。比方说清廉好不好?没有人说不好的,可是很可能这一个国君提出清廉这个口号,他自己会不会有名闻利养?他自己会不会急於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有好的念头的时候,都有可能会提起一个赶快做到的,一种急於求成的习惯会出来。结果我们没看到自己急功近利,突然又有人做表面,满足了我们的这个急功近利,又称赞了那个其实是虚的,可是做出好像挺有效果的,你又赞叹那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做虚的给你看。所以要让任何好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於求成,这一颗心,「下必甚焉」,底下人就回应你了,做表面,变成什么?欺就出来了。所以只知道提倡清廉,却不知道增加官员的俸禄,这些官员其实穷得要死,你还说清廉,又不重视他们生活家庭的照顾,不给他加薪,他得要撑个清廉。他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好不容易出来为官,整个家族都看著他,结果他腰带束得这么紧,你看他怎么面对家族、家人?所以有一个清廉的好目标,却不能设身处地这些官员实际的生活情况,这也是领导者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先体恤相关人员。

  比方说我们现在为大众服务,做了很多大众的事情。大众都说,「好,很受益!」我们会不会想多做一点?会,赞叹多了,很想多做;底下的人都生病了,我们那一颗想做的心,是爱心吗?这颗爱心应该能表现在哪?爱最近的人!假如最近的人都不能体恤,我们做的都是利益大众的事,是不是这里面已经掺杂了名闻利养在里面,自己没有观察到。不然依爱心来讲,应该最能体现的是自己最近的人。所以这个清廉是好的目标,清廉会不会变成名闻利养?都有可能。只要我们急於求成,好事都会变成名闻利养,最后都做个假给你看,所以变欺了。只要一欺骗,『而浊』,他要撑个样子给你看,他在底下可能就有贪污的情况会出现,因为他生活已经过不下去了,还得要撑个样子。『知重其禄,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则竭而不足』。知道增加官员的俸禄,而不知道减少官吏,就是不要有太多官职,根本就不需要的官职,你设那个官职,他又要领国家的俸禄,「则竭而不足」,财力空虚不足。所以这个领导者做每一个动作,都要通盘考虑,不能只考虑一个角度,牵一发动全身。

  我在这里讲,愈讲愈惭愧。那一天有个很知名的报社来访问,我们跟他讲《群书360》。本来预计九点多,还是十点到十二点,我给他讲到晚上八点半。讲得很高兴,遇到个知己讲讲讲,考虑一个点就没考虑其他,我本来是十二点,变成讲到晚上八点半,多少部门那半天全部都被我给搅乱了。我都是让很远的人高兴,让最近的人痛苦,我这个体恤人的心,根本就还差得远!所以您看,领导者就像《了凡四训》讲,爱敬存心非常重要,你要时时爱护身边的人,你要尊重身边的人,你把他耗到最后体力都没有了,他当然身体会出问题,他干不下去了。那会折损传统文化的栋梁,这个罪过就很大了。

  最后讲『知少其吏』,知道减少官吏,『而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而职阙』。知道减少了官吏,就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但是却没有关照到官吏的培养,你要提高他的一种责任感,提高他为官这些做事的能力、行政的能力,让他能够竭尽全力去把事情办好。这方面你都没有去帮助他、培训他,他能力没有提升,官位又少,他的事情一定办不完,最后办到「事繁」,他干不下去了,他不做了,累死人了,最后又没人干了。所以要考虑很多事情,设身处地、方方面面,才能成就公家的事情。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来自於哪?「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实所有经教的教诲,离不开爱敬两个字。只要我们为官者、为领导者,提醒自己不随顺习惯,不随便,时时守住爱敬。人一随便,就没有尊重下属。比方说这个事都规划好,花了两个礼拜规划好,这个领导者前五分钟,改,人仰马翻。这就太随便、太随意,这个就不恭敬付出两个礼拜人的血汗。所以很多教诲,可能我们不能够马上说都能想起来观照,这两个字我们总记得住!现在这个态度有没有爱护对方?现在这个态度有没有恭敬尊重对方?爱敬算总持的教诲,你就不容易心态偏离经教。

  今天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群书治要360)(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群书治要360)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