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浅释:例举因贪吝所造之恶(三)


   日期:2016/6/24 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

  这句话是说,出卖商品时,用来称量商品的尺度、秤砣重量、升的容量都偏小,或者用质量次的伪劣商品混在好的商品之中,用这些方法欺骗顾客,获取不正当的利润。显然,这句话特指贩卖商品的商人用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方法来非法获取钱财。这都是因为对钱财的贪心而导致的欺诈性偷盗行为。有些人认为,只要没有亲自去偷盗而以经商等欺骗手段获取财物是没有罪业的,其实以欺诳手段经营获利与直接偷盗没有本质差别。果报成熟时,会感得受用贫乏的恶报。

  广陵有个王老太,用短尺卖布。死后,托梦告诉她儿子说:“我平生用短尺欺骗别人,冥司罚我投生到西溪浩氏家做牛,腹下有‘王’字。”她的儿子寻找到浩家,果然这个人家刚生了一头牛,腹部有白毛形成的‘王’字。王老太的儿子就将此牛赎买了带回家。给它细食,这头牛不吃,给草料就吃;负重耕田则安详,闲养就会烦躁不安。所以,用欺骗手段获利的商人,看了这个公案后应幡然醒悟。

  明朝万历年间,扬州有一个大的南北货商店,店主将死,对儿子说:“我平生起家,全靠这一杆秤。这杆秤是乌木做的,中间是空的,里面藏有水银。秤出商品时将水银倒在秤头,秤入商品时倒在秤尾,这样秤进来的重,秤出去的轻,所以我就发家致富了。”儿子心里很是责怪父亲,但又敢说,父亲死后,就将秤烧毁,看到烟中有一条龙缓缓升天。不久,这个儿子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他心里很是怨恨:“父亲用心不平,反而能平安。而我想出入公平,不去欺骗他人,反而死了两个二子,天道怎么会是这样呢?”一次睡梦间他被带到一官府,主官教诫他说:“你父亲平日轻出重入,欺人肥己,所得虽多,亦是他命中固有。但他以欺心造业,获罪于天,所以上帝特地派遣了破耗消散二星,做你的儿子,长成之后花费掉你的家产,然后再用火灾,使你家产耗尽而且绝后,以显示你父亲的恶报。现在你能改恶迁善,并且事事公平和善。上帝因此将二星收回,不久将换两个好人,送到你家作你儿子,你应当勉力为善,不要愚昧地怨恨。”他醒来后一一将主官所说的话都记在心里,更加力行善事。三年中,生了两个儿子,后来都中了进士,子孙繁盛。张拱辰说:“我在扬州邗关的时候,与此公的后人交情很好,所以知道这件事很详细,之所以不提这个店主的姓名,是为了保全他人的名节而避讳。”

  六、压良为贱,谩蓦愚人。

  良,是指正常人家的子女;贱,是指奴仆婢妾之类;压良为贱,是指将正常人家的子女强卖为奴仆婢妾,以获得钱财。谩蓦,是指用诡计欺骗;为了自己获利,用诡计去欺骗愚昧的人,叫做谩蓦愚人。压良为贱与谩蓦愚人都是因为贪图钱财而造下的恶业。

  古人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人的子女也是子女,与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离苦得乐的需求,怎么忍心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让他人的子女沦为奴仆婢妾呢?愚人也是人,离苦得乐的需求与聪明人没有两样,怎能用诡计去欺骗他们呢?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获得一点钱财而造这种恶业,可以推测此人内心肯定是没有多少良知的。

  漳州的周祥,与薛纯是好友。薛纯贫穷,只有一个儿子。薛纯死后,儿子就给了周祥抚养,周祥竟然将薛纯的儿子当奴仆使唤,稍不如意,就狠狠地鞭打。一天,周祥在路上居然遇到了薛纯,周祥惊诧地说:“兄已逝世,怎么会来人间呢?”薛纯说:“来看我的儿子,并催你上路。”周祥听了汗如雨下,回家就暴亡了。

  江东一个村落的巫师造了一座神庙,为了招揽信众,他们想出一个坏主意。他们找到一个愚昧的青年,对他说:“你明天早上到庙里咒骂一通,吃些供品,然后假装被拷,趴在地上哀求。如果你这样做了,我们就给你十万钱。”这个愚昧的青年果然这样做了,但趴在地上哀求时,再也没有能够起得来,因为供品中被一个巫师放了毒。这个青年侮辱庙神受惩罚的事被很多观众围观,于是大家都相信这个庙所供奉的神很灵,因此这些巫师得到的钱财越来越多。但最后他们因为彼此分配钱财不公而争吵起来,其中一个巫师向官府告发了另外一个下毒巫师的罪行,于是他们都被官府缉拿归案而斩首。这是谩蓦愚人而得恶报的例子。

  七、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爱吃叫做“婪”,没有满足叫“无厌”,这里的贪婪无厌,特指内心对财富的希求就像爱吃一样,没有满足穷尽的时候。直,是指理直;当受到别人指责时,用诅咒发誓的方式证明自己是理直的,叫“诅咒求直”。贪婪无厌是对钱财的贪心所致,而诅咒求直则是对名声的贪心所导致,这两者一者是贪利,一者是贪名。

  老子说:“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所以贪婪首先毁坏的是自己内心的安乐。世间财富都是聚际必散的,贪婪无厌不仅无益于身心,反而会让自己造下很多严重的恶业。

  甄彬,有高尚的德行。曾经将自己的麻衣拿到当铺换钱,后来赎回麻衣的时候,在衣服中发现有五两金子。甄彬将金子送还当铺,店主要分一半给他,他不接受,并说:“我曾五个月之中穿裘衣为人担柴度日,今天怎么能接受这不明不白的金子呢?”

  明朝天顺年间,嘉兴这个地方有个人叫李铭,得到一个宝壶。推荐给富人曹瑗,曹瑗愿意出二十石米买这把壶,李铭不答应。推荐给怀悦,愿意用四十石米买,他也不卖。推荐给吴汝辉,愿意用一百石米购买,已经谈妥要成交,有个叫刘祝的人对李铭说:“我有一计,可以让你大赚。如果你把这壶推荐给镇守张太监,开价为嘉兴一郡的盐钞,这样就可以得到上百倍的利润了。”李铭答应了,刘祝为他张罗此事,果然得到了所要的盐钞,总计价值有三千余两银子,刘祝分到三分之一。李铭领着这些盐钞回家,过江的时候船翻掉了,盐钞也都因为浸水而毁掉了。嘉兴太守杨继宗,查询盐钞的去处,了解到情况后,将李铭抓进监狱,因为当时法律是禁止私人买卖盐钞的。最后李铭死在了狱中,刘祝的家产也被没收了。

  自己的所作所为,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自有天知且终归有报,不需要我们用诅咒发誓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对的。诅咒求直者,要么是内心不信因果,想欺骗他人,要么是对虚名有极大的贪求心,要么是内心有强烈的傲慢,察觉不到自己身口意的过失,认为自己肯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所以才诅咒发誓。所以,诅咒求直是不信因果、傲慢贪名所致的愚行。

  康熙七年,山东地震,沂州有个商人把百匹布、十千钱寄存在范氏的旅店里。地震结束后,去索要,范氏只给了布,藏起了这个商人的钱。商人再次去要,范氏就指天赌咒:“如果藏匿了你的钱,立刻就被压死。”话还没有说完,房子就倒塌了,只压死了范氏一个人。钱原来就藏在床下,客商叹息一番离开了。

  八、小结。《感应篇》这段话例举了因贪求“钱财、名声、受用、女色”等而造的恶业:施与后悔,假借不还,是对财物的贪心所致;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是对名声钱财以及受用的贪心所致;淫欲过度,是对男女淫欲的贪心所致;心毒貌慈,是由于对名声的贪心所致;秽食喂人,左道惑众,是由于对钱财等利益的贪心所致;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特指商人因贪利润而采用欺诈手段获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是为了获利而压迫、欺骗他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分别是对名利的贪求所致。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感应篇)  

 《感应篇直讲》:正己化人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感应篇直讲》:友悌 

 《感应篇直讲》:孝,是万善的头 

 《感应篇直讲》忠字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感应篇》:祸与福怎么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奉行《感应篇》得到长寿的果报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