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经典


   日期:2016/7/2 7: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呗。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妪,几乎都是五官缩蹙、须稀发疏、雌雄难辨。更常常遗东忘西、耳聋口拙、问南言北,上厕所忘拉裤子,出门不认儿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童是老圣?

  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发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二十不悔:中国人喜欢讲自古英雄出少年。纵览历史少年才俊代代辈出,他们或为国为民血战沙场,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为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无怪乎伟人感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世界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十”无暇?当然不是。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赌资雄厚,学性方勃,顽劣尚存,自谓热血,确有不少摇摆于正邪之间。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会一言蔽之:无悔。

  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苦。青春的赌资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那些老时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人,几乎都是把有限的青春,作为无限的赌资,任意透支而糟蹋了。

  三十而立:自2000多年前老夫子,说他三十即建功立业后,三十就成了中国人,特别是父辈衡量子孙,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是否能养活自己。

  在孔夫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众多的儒家学究们,把它演化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背负着祖宗、下牵引着儿女的,男人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又要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标杆。

  古时的男人,一定比今天的男人,成家立业的早,他们十五六岁即可婚娶,二十来岁即儿女绕膝,不到四十不乏儿孙满堂。三十而立也是应当之事。

  今日青年略略有些麻烦,即便二十多岁读完大学,依然为找工作奔波,为买房子蜗居。为减轻生活负担丁克,为躲避人世纷争偶居。漂泊不定的事业,确定了他们漂泊不定的人生。

  四十不惑:人生四十多喜欢说,半辈子过去了,听的多了见的也多了,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看不透的了。此语很有点北方谚语:年过中秋月过半,意即这一年这一月过了,中秋过了十五,一眨眼剩下的岁月也就过去了,大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有感慨一定有感悟的,四十多年的岁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和心灵上,会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之痕。就像西方心理学家,把记忆描述成痕迹线段,于是,这些线段记忆帮助,四十年阅历的人参悟人生,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四十成业稳家对大多数人,已是最后的界限。四十业未成家未稳实,乃妻儿的悲伤。成业稳家其实就是不落时代之伍,不被社会边缘化。也就是能给妻儿,创造一个富足安全的生活环境。不惑之年不有困惑之举,母不捶胸、妻不夜泣、儿不惊厥,维斯如斯,老不桀撅。

  五十知天命:五十的人一定会,常常感悟人生。在感悟中会发现,自己今天走过的人生路,其实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从小到大,老天还是公正的,它尽可能公平的给与,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只是有些机会,我们意识到并抓住了它。

  而有些机会,从我们手中滑失过后,很久我们才意识到,那些机会的宝贵,特别是当和我们当初条件相当的同伴,在同样的机会面前,因把握和掌控不同,而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后,这时的感悟,一定会痛彻入腑。于是人生就走成五十岁时,回头看的那条路,这里的必然和偶然,常常会交织成“性格决定命运”的认同。

  六十耳顺:六十岁的人还有: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已是甚少甚少,那些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雄心壮志的人更非常人,不是伟人就是努力做伟人的人。

  六十了,只想以寻常之心,做寻常之事,安度晚年颐享天年,况且他又在六十年的风尘中,洞悉了人生。你说,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世间的凡夫俗语,能让他耳红面躁。不易。故耳顺不悖,万事都应入耳心平。

  准确地说,五六十岁的人,大抵以安命为主导,享受乐居,规劝儿女,饴弄子孙。其实中国的儒家士大夫们,很早就意识到:在中国文化圈内,这个年龄层的人是,社会最稳定的基石,故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七十古稀:杜甫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中国老百姓更多的则认同,七十古稀是源于,孔圣人73仙逝,孟圣人84灯枯。故国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你想两位圣人,也就活了七八十岁,我们平头老百姓还想能有多高寿。这种千年传承的情愫,既有安慰也有超越的好胜。其实到古稀之年。更应该想想自己年轻时。是否学业有成,中年时是否事业有成,老年时是否儿女成长有成。做到这三点,于天于地于己安然。没做到这三点,人生会有些些许的遗憾。

  年逾七十,孔夫子的遗训,也是不能忘的。老先生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先生是圣人,又到了修炼成贤的境界,自然会在各种法度的界定内,从心所欲的做事,为儒学正统思想竖起了历史的丰碑。

  可普通老百姓就另论了,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似乎有点难。俗话说:老有三宝:贪财、怕死、瞌睡少。时代不一样了,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活着就好,尽所能为社会,为众生多做些有益的事。

  八十耄耋:很佩服创造耄耋两字的先哲。这两字像幅画,形象极了,即便不知读音,看看字形,脑海里也能浮现,老者头发蓬乱的具象。耄耋一定不是仓颉所创,它是一个典型的,由组合字构成的双音节词组,应该是汉字很成熟时期,采用形声组字方式创造的哦。

  在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也见过宋元明清的水墨画幅,也仔细地端详过,台湾故宫藏品的临摹画展,非常敬佩古代画家,惊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他们用简约的笔法,聊聊数笔就勾勒出河川垂钓、芭蕉叶下博弈的老翁,短疏杂乱像插了,几根稻草的头发,极好地表现了,翁头部的年轮特征。耄耋的耄本意是指:古稀之人白杂黑的稀发。古人对人体的部位分得很细,同样的东西,在顶为发、在下为毛。头发不能称为头毛,下面的就统称为毛。

  中国的老人,即便闯过七十三,对八十四依然是负担重重。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老人,在这道坎前阖然长逝,有些看起来病病怏怏的老人,闯过这道坎,倒是一天天精神起来,顽强地奔九十而去,人生真的是很奇怪的噢!但从佛法角度来讲,这里面其实有很深的因果哦!

图片

  百岁人仙:人活百岁已和神仙,无太大差异,活着是段活历史,走了是个记录。家有百老,儿孙有宝。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出生       死亡)(五明学佛网:出生       死亡)  

 吕凯文博士:与死亡为友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活出生命的光彩与价值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14 对死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五章 第四节 善后事宜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五章 第三节 法物利益亡者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五章 第二节 密宗迁识往生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五章 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四章 第三节 智慧与慈悲的关怀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四章 第二节 真情与爱心的关怀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四章 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 第二节 临终关怀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