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内以清净,外当尽孝


   日期:2016/7/28 17: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出去吃饭,小孩很调皮,不小心把桌子上滚烫的水全部洒在母亲的身上,年轻的母亲瞬间想到的是赶紧照护小孩。怀里的孩子在哭,她一动不敢动地先哄孩子。为什么不敢动?腿上被洒上的热水太多,怕一动的情况下,热水会沾到小孩的身上,她就一直忍着。夏天穿的是裙子,最后到医院处理的时候,她的袜子已经脱不下来,黏在皮肤上了,腿也被烫得蜕皮,最终留下了疤痕。由此可见,母爱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是对儿女从内心流露出的无私且无染的爱,他们为儿女默默地做了很多事。我们生活在世间,没有父母的关爱,我们长不到今天。很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因为我们年少很多都记不得,直到自己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才知道:养个小孩真难啊。然后才可以慢慢感受到在那个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时候,父母养育我们更不容易。所以我们时刻要怀着一颗感恩、报恩的心孝养父母。

  “夫孝德之本也”,孝,就是尽孝道供养父母,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中国是个重视孝道的国家,对过去父母以及宗亲的追思,不论时间经过怎样久远,非特不会忘怀,且历久弥深。《孝子经》讲,亲之生子,怀胎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简短的文字描述了父母生怀我们时候的情景,母亲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父亲亦是紧张怖畏的心情难抑,父母这种对子女的感情是任何语言文字无法描述的。在《父母恩重经》中佛陀详细地讲说了父母对孩子的十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乳哺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为造恶业恩,九、远行忆念恩,十、究竟怜念恩。乌有反哺之情,人岂无报德之心?

  及时行孝

  忙碌,是不少现代为人子女生活的写照,许多人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忙于社交,忙于……却忽略双亲。我们都把精力留给了外在的事物,唯独很少有时间去问候自己的父母。心里总是想,看明天吧,明天了又是看明天吧,明天何其多,但岁月却不会为今天而停留。岁月也不会再让我们的父母变得年轻,留给他们的时间随着每一个明天在减少。小时候我们的全部世界是父母,慢慢长大,我们的世界在扩大,可是我们忘了我们一直是父母的世界。古人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斑斑皱纹,慢慢我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趁着我们的父母还健在,作儿女的我们,及时行孝,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别让亲情在冷漠中渡过,别让我们的父母在每一次期望中再失落,亦莫待双亲离去后给自己留下悔恨。

  世间之孝

  我们应该怎样行孝才是至善圆满的呢?《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养无乏,二者、凡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无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作正业。简单来说就是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

  孝养父母的身是在物质上要尽量地满足父母,让其衣食无忧。这并不是说你要有多富有才能奉养父母衣食,而是尽心供养父母的一颗报恩之心。《心地观经》说:“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自己经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到饭,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这种报恩之心不能不让人感动。“凡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为恭顺无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这些都是讲孝养父母的心,父母对儿女的心始终都是牵挂着,所谓“凡所为先白父母”就是做什么事先告诉父母,我们的行为应该让父母放心,让他们不为儿女出门在外忧虑担心。更应该顺着父母,两代人之间都有隔阂,甚至我们每个人之间都会有各自的行为处事原则,不同的立场。父母也是这样,父母的作为有他们的立场,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行为,对父母的行为恭顺无逆。对父母的“正令”不违背。这里有个前提是“正”,这并不是教我们愚孝,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可能有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来引导。怎样孝养父母的志呢?就是不断父母所作正业,对父母所做的正确的,利益他人的,并不会造业的行为应该支持。

  出世间之孝

  孝又分为世间之孝与出世间之孝,以上讲的这些供给父母衣食等都为世间之孝。那么出世间的孝是怎么样的呢?佛家每将孝道思想与佛教相联结,《毗尼母经卷二》谓: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皈、五戒、十善,然后施与;此盖以出世间之孝方能令父母彻底离苦得乐之故。简单来讲,我们作为佛弟子,在对父母行世间孝的前提下以佛法开导父母为出世间之孝。自佛教立场而言,救渡父母与对祖先报恩实为最大之孝,且强调精神救渡与成佛得道乃孝道之根本,又以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等五戒配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以奉行五常、五戒者为大孝。如‘一人出家,九族升天’之说,即由此产生。子女尽心奉侍父母的道理、德行。儒家道德思想的根本德目,以顺从父母为其内涵。于佛法是以劝导父母成佛之道,并将功德回向父母为孝的根本。因为世间之孝,止于一世,为孝之小者;而出世间之孝,无时而尽,因父母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是为大孝。众生若能孝养敬顺父母,则可招感少病、端正、有大威势、生上种族、多有资生等五种果报。

  洁心净行

  《四天王经》云:佛告诸弟子,慎汝心念,无受五欲,漱情去垢,无求为首。内以清净,外当尽孝。作为我们自己来讲,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外在行为上无差别。王凤仪老善人讲: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惬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清净,说是孝敬,等于骂人。古人讲“光宗耀祖”,孩子行为不如法,则是父母的羞耻;孩子若有所成就,父母会觉得自豪。我们的行为应该是父母及祖先的骄傲,而不能肆意妄为,做恶逆之事为他们抹黑。

  孝道很远,逾越千年,孝道很近,就体现在我们自身。当一个人有了孝道的精神,那么他的行为也会是清净的,让人钦佩的。推而广之,他也定会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言行有这严格的要求,这样的人也是一个值得让人信赖的人。当我们自己的行为清净的时候,我们不仅能更感知父母的深恩,在报恩方面也会更加的圆满清净。同时作为佛弟子来说,也能更好地引导父母进入佛门,也是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传成孝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净       孝道)(五明学佛网:清净       孝道)  

 李尚全教授:护法与尽孝道:房山石经雕刻的原动力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四讲 如何发起本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八、清净梵行—佛升须弥顶品、妙胜殿 

 衍慈法师:佛教与孝道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 

 宽运法师:放下.解脱.清净.自在 

 宽运法师:念念清净念念佛 

 宽运法师:清净供养 无上福田──东林念佛堂斋僧法会 

 宽运法师:断欲修心 自性清净 

 宽运法师:去除五欲 清净修心 

 宽运法师:清净庄严 法喜充满--浴佛节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