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 第19集


   日期:2016/8/20 1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大家看《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我们这个根本戒是五戒,讲到第四妄语戒,我们先将经文读一下: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渐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於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这一段是讲口业的恶。这一品经文讲浊世恶苦,给我们详列了五恶,五恶的业招感的是五痛、五烧的果报,五痛是现世报,五烧是来世三恶道的苦报。这一大段讲的是「妄语之恶」,妄语就是讲不诚实、虚伪这些话语,这里也包含了两舌、恶口和绮语。

  我们来看黄念老在《大经解》的注解里面说到,「妄语者,《智论》曰: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这是引用《大智度论》里面的说法,说妄语是什么?不净心。心不清净,这个心不好,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些烦恼装在这心里头,所以就想欺骗别人,诳就是欺骗。覆隐实,是把事实真相覆盖著、隐瞒著,说不诚实的话。出异语,就是不诚实的话,造口业,这个口业就是妄语业。「又《大乘义章》曰」,《大乘义章》是隋朝慧远大师所著,说到「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故知心存欺诳,口出不实之言,即名妄语」,言语跟事实真相不相应,而且是有意去说的。如果是无意,或者自己不明白事实真相随口说了,这是有过,但是因为他不是有意去说,所以就没有这么重的罪业,只是有过失。这里讲的妄语是有心说谎话,欺骗人,目的是为了自己名闻利养,或者是各种邪恶的目的,这是妄语,因为妄的心就造作妄的言语,这叫妄语。所以这里特别讲到心存欺诳,口出不实之言,这是有心去造作;如果无心,那就不算是犯了妄语戒,因为五戒里面每一条戒,犯戒都是有心犯的。

  妄语属於口过里面其中之一,口过有四种,底下讲,「口之四过,亦即十恶中口业之四恶,名为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这是经文里面讲到的,把这四条列出来了,这四条都是有不善的心,妄心。所以经文讲『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不念修善那就是恶。你看十善业道里面每一条善都是讲不造那个恶,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如果反过来那就是恶了,有这种恶心,口上的语言就会造作这四种口业,这四种口业合起来也可以通称妄语。因为妄就是虚妄,与真心不相应,造作四种口业都是与真心不相应,所以可以通称为妄语,展开来就可以说是四种。所以这段经文它又特别列出这四条,这是有开也有合。

  刚才讲了妄语是通称,所有以妄心、以不善心所造作的口业。具体,第一是讲『两舌』,两舌在佛经里也译为离间语,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两个人的交往、两个人的和合。在《四分律》里面是这样定义的,「彼此斗乱,令他破也」,破别人的和合,用我们现在话说,破坏别人的团结、破坏别人的和谐。怎么破坏?用两舌,用这个口业,向这个人说那个人不好,向那个人说这个人不好,挑动他们俩的对立、冲突、矛盾,让他们起争端,让他们变成仇人,这就是两舌,所以斗乱两头。天台大师说到,「遘扇彼此,乖和合也」,遘扇也是挑拨煽动,煽动两者之间的这种对立情绪,乖和合的乖就是破坏。《大乘义章》里面讲,「言乖彼此,谓之为两」,这个两就是对立,跟甲说乙的过失,跟乙说甲的过失,这就让他两个人对立起来了,这叫两。「两朋之言依於舌,故曰两舌」,这些意思都是相应的,所以这叫「煽动离间,搬弄是非」。如果是小的,只是离间两个人,让彼此怀疑、彼此失去和睦,这个罪业只是仅对这两个人而言。如果是大的方面挑拨两个国家,让国与国之间产生对立、产生冲突,甚至发生战争,这个罪业就非常重了,煽动战争的人肯定是堕无间地狱,这个念头一发出来,地狱里面的那个猛火就已经开始燃烧,不用等到你去造作。

  譬如说你想煽动两个国家之间打仗,你中间可以渔利,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某一个领土上特别制造事端,说这个领土应该属於你的,你不要给他夺去,就煽动起这样一种对立情绪来,然后这边就可以卖武器给他准备可以打仗。这种念头一生出来,地狱的那个名册都已经报上了,如果这个仗没打起来,罪业还不算特别重,以后在地狱的时间可以少一点;如果仗打起来了,导致很多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个罪业就重了,那是绝对不可以做!懂一点因果,这种事情哪里敢去做?更何况你煽动两者争端,也是你跟他们结了冤仇,有朝一日他们知道事实真相,知道是你在蓄意挑动、离间,两个人的矛头都指向你,这个冤仇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所以真正君子不去听人是非,人家讲两舌、讲是非,我们立刻离开,不去听,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受人的煽动离间。古人讲「是非止於智者」,是非来到我这里,它就停止了,不再往下传,我也不受它的影响,更不会挂在心上。我自己很清楚,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为什么来说是非?你肯定心里有是非,你才会去说,那动机就不好。所以汉朝有一位大将马援,他写了一封家书给他兄长的儿子说,我希望你们听到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可得闻,口不得言。在古代人对父母都孝敬,所以对父母的名字都不敢称呼,称呼、直呼父母名字那是很大不敬,一般讲自己父母都是家父、家慈这么讲,绝不会直呼其名,那别人直呼我们父母的名,耳朵听到了,口不能讲。这是比喻,当我们听到别人讲过失、讲是非,耳听了,不能再口传,不传是非;如果我传是非,那我也跟著造业。口业如山,不知不觉造作的太多太多,自己都不知道,造习惯了,不以为然,到最后下地狱还不知道怎么下的。特别是讲是非,恶语伤人,口中舌头就是一把利剑,用利刃杀人、伤人,他很愤怒;我们用利语伤人,他一样是这样愤怒,怀恨在心,这个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君子绝不去议论人的长短、过失,不去评议人。

  我们现在学佛,往往会亲近道场、亲近善知识。道场,我们是希望要和合,和合僧团如果能在世间出现,这个世间就不会有灾难。为什么?有诸佛护佑、龙天护持,它是正法得以久住的一个殊胜的缘。如果把和合僧团破坏了,这罪业,戒经上讲是堕阿鼻地狱,这属於五逆罪。而破坏和合僧团多半都是两舌,讲这个团体怎么怎么不好,对这个团体里的人互相之间讲是非。当然人无完人,肯定会有过失,你就偏偏在那里讲过失,让彼此之间不和,这个罪业就重。如果这个团体是正法道场,它担负弘法利生的任务,你把它破坏了,弘法利生这种事业也因此而受到损害,你想想这罪业有多重!这是损人的法身慧命的罪业。所以我们自己要练习不说人是非,不讲两舌。

  《无量寿经》上法藏比丘修行,善护三业。三业身口意,他把口业排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的口业要善护,善就是好好的护住,不能随便造。特别是不讲人家的过错,不批评人、不诽谤人、不怨恨人、不议论人,口里只说好话,见到人有优点,我们就赞叹他的优点。见到一个道场,它有值得可取的地方,我们就赞叹那一点,其他的有不如法的不赞叹就好,也不放在心上,口不说人过,心不见人过。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连见都不去见,怎么可能说?这样你心才能够清净。所以古德劝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话愈说少愈好,最好不说话,止语。能止语,这念佛很容易成片。你看深圳的黄忠昌居士,我们师父上人非常赞叹,人家就是两年十个月闭关止语念佛,所以他很快就成就了。

  我们平常跟人交往就要练什么?提起这句佛号,人家跟我们说什么,我们不用去听,我们念阿弥陀佛。特别是他来讲是非的,刘素云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好方法,你就观想,他与你之间有一个垃圾桶放在那里,他讲什么,你就想那些话还没到你的耳朵里,就掉到那个垃圾桶里头。你心里就是念佛,他讲完了,垃圾桶装满了,然后你再观想把这垃圾桶给倒走了,一句都没听进去。这很好,他讲的确实都是垃圾,来污染你的清净心,你可千万不要全部接受。全部清除,心里只装阿弥陀佛,别的什么都不装,从善护口业做起。刘素云老师讲,这中国的中(佛法也特别强调要行中道,儒家讲中庸,这都是圣人的境界),中字是什么?一个口,中间一竖:别说话!你不说话了,容易契入中道。这是讲两舌。

  下面讲『恶口』,恶口也翻译为粗恶语,就是言语非常的粗鲁,很不好听,让人听了之后生烦恼。《法界次第》里头解释说,「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讲那些很不好听的话,或者当面讲,或者背后讲,背后讲就属於两舌,当面讲就是恶语,加给别人,令他生烦恼。《大乘义章》第七卷说,「言辞粗野,目之为恶。恶从口生,故名恶口」,言语很粗野、粗俗,我们讲粗口,不是一个文明人讲话,非常难听,这是恶口。另外他生恶心,恶从口出,心里产生恶念,譬如说瞋恚,譬如说嫉妒,甚至这种杀的念头,杀机都起来了,冲口而出,讲出的话当然都非常难听,恶口。所以这是「以恼他之心,出粗恶之言,令人受恼,名恶口也」,这都是讲有心,又有这个事,恼害别人的心生起来了,讲出粗恶的言语,粗俗、恶劣的语言,包括诅咒的语言,令别人受到烦恼。这种烦恼可能是心上的,也可能是身上遭受的恼害。譬如说诅咒,那诅咒可真会灵,我听说有一个人,有一次因为一个什么事跟人起了冲突,心里很瞋恨,於是就诅咒那个人,你将来出车祸,结果没想到那个人真的出车祸死了,他心里觉得非常不安。还算不错,良心自责。这就是让他受害了,这也属於恶口。

  在《贤愚经》里头,这是佛经,里头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年少比丘,刚刚出家没多久,跟一位老比丘一起修学,这老比丘可能是他的师父。老比丘在念诵早晚课诵的时候,因为年纪老,所以音声就显得很浊,听起来不好听。年少比丘声音很好听,於是他就生了傲慢,看不起这个年老的比丘,有一次竟然对他恶口说,你的声音怎么像狗吠一样。结果这老比丘就对这个年少比丘说,你认识我吗?我已经证得阿罗汉了,你这样来说我,将来要堕地狱的。这个年少比丘听了之后,还算不错,立刻很害怕、很自责,就向这个老比丘忏悔。这老比丘也听许他的忏悔,原谅他。但是这个口业造了,虽然当面发露忏悔,但是还有余业。因为恶口骂一个阿罗汉,那比骂一般人罪可重多了,因为阿罗汉是圣人,毁谤一个圣人,等於你把他的这个声望给打掉,让别人对他失掉信心。或者可能在场没有人,还有鬼神,还有这些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可能有听到你这么一说,他也起了轻慢心,这就等於断了他的法身慧命。本来他可以在这个老师身旁得度的,现在因为对老师生了一念轻慢,不能得度。

  这个年少比丘虽然免於堕地狱,但是这个罪报是五百世受狗身,他骂这个老比丘说是像狗吠,他自己变成狗五百世。等到最后一世,他是做了一群商人的狗,这商人有五百,五百商人要赶路,很大一个商队,狗就跟著。中间休息,狗就很饿,就偷那个肉食,结果被商人发现了,非常气愤,就把狗的四条腿都打断了,然后把狗扔到一个坑里头,丢弃它不要,这个狗奄奄一息。正好这时候,舍利弗尊者(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你看从迦叶佛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他也证得阿罗汉,有一天用天眼来观察世间,就发现这只狗正在这个坑里头,在那里挣扎、颤抖,又饥又饿又痛,快要死了,很可怜。於是舍利弗就用神通变出一钵饭,飞到那个狗的面前,用这个饭来供养那个狗,让它能够活命。这狗很饿,吃饱了就欢喜了,然后舍利弗就跟它说法。

  你看舍利弗也很会做人,他不是先跟它说法,先得满足它的肉体需要,让它能够欢喜,再给它说法,它才能听。要是一开拔就跟它讲法,它不听你的,它饿得已经不行了。这也是告诉我们怎么去接引众生,先得要让他生欢喜心,他生欢喜心之后,你给他说什么他都听。舍利弗很有智慧,给它先布施,让它吃饱了,跟它说法,给它皈依。这个狗很欢喜,七天之后神识就离开身体,超生了,就投胎到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他的名号叫均提。长到七岁的时候,舍利弗看到他的因缘成熟了,於是就上他的门,劝他出家,跟他讲法。这个七岁的孩子因为前生他是那个狗,受了舍利弗的恩惠,这一生虽然他没有宿命通看不到,不知道前生的因缘,舍利弗知道。但是他看到舍利弗,他就非常的欢喜,前世因为受他的恩,所以就很听舍利弗的话,跟舍利弗出家。

  所以我们也懂得,接引众生要多施恩惠,这一生他对你好,那也是前生你对他有恩,要不然他不会无缘无故对你那么好,他那么听你的话,那都是因为前生你对他有布施,你对他有照顾。所以这个孩子跟舍利弗出家之后专听舍利弗教诲,对舍利弗尊重比对佛的尊重还要更尊重,为什么?这就是缘,各人的缘分是不同的,这个缘都是前生结下来的。结果后来在舍利弗的教化之下,他也证得阿罗汉果,等他具足了六通,证得阿罗汉,他就有六种神通,他有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还有漏尽通,漏尽是断了见思烦恼。他用宿命通看到自己前生原来是一只饿狗,那么痛苦,而且五百世都做饿狗,非常的感恩舍利弗的救拔,如果不是舍利弗,这一生不可能得人身,也更不可能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他就发愿尽形寿奉事舍利弗,他不去受大戒,他只受沙弥戒,沙弥是小僧,受了比丘戒是大僧,他只受沙弥戒,来服侍舍利弗。

  从这个案例你们可以看到,当时恶语伤人,虽然他只是开玩笑,跟这个年老的比丘开开玩笑,说你这声音不好听像狗吠,果报都这么惨,所以开玩笑也不能随便开。你要讲话幽默是可以,但是要讲好话,不要讲那些讥毁别人的话,拿别人的缺点来开玩笑,尤其是生理上的缺陷你拿来开玩笑,这都是造业造很重。贤首国师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头讲到,菩萨德行有四种,所谓「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威仪有则是言语、行住坐卧统统都给大家做好的榜样,该说的话才说,不该说的话不说,身口意都要做好样子,这威仪有则。第三是「柔和质直」,心要柔和、柔软,要和谐,要有慈悲,同时质直,质是正直,对人柔和,心里真诚,这是菩萨。还有第四是「代众生苦」,代众生苦表现出来就是持戒,你能持戒,为众生做好样子,这就是代众生苦,你不放逸自己。这是讲到恶口。

  再下来讲『妄言』。妄言,这是讲狭义的妄言,就专门是说的欺诳语,这是新译的意思。虚诳语就是讲话不真实,讲虚话,讲骗人的话,现在有一个词大家挺通用的,叫忽悠人,说话老是忽悠人,这是虚诳语。在《梵网经》里面讲,「不见言见,见言不见」,《梵网菩萨戒》给这个妄言定义,不见言见,没有见到,你说见到了;见到了,明明见到,他又说没见到,这都是属於欺诳语。当然这个见是讲眼根,六根都是这样,耳明明听到,你说没听到,闻,不闻言闻,闻言不闻,这也是属於虚诳;眼耳鼻舌身意跟六尘接触,你所接触的那个情况,你偏偏说相反的,跟这个事实不相应,这都是属於欺诳语。所以「如是违心不实之言」,违背自己的良心讲不诚实的话,这叫妄语。妄语,当然看它的结果严重程度如何,如果是很严重的后果发生,那罪业就大,它是看所造成的后果来定它的罪业。

  最大的妄语就是《楞严经》上讲的「未证言证」,自己没有证得圣人的果位,偏偏说自己已经证得了。譬如说我没证得阿罗汉,我说我证得阿罗汉了,这就属於大妄语。大妄语的罪业都是无间地狱,这是严重的欺诳众生,甚至是误导众生,令众生失菩提路,会跟著你修错,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业是非常重。为什么他会造作这种妄语,大妄语?还不就是为了名闻利养,他说自己证果了,人家就对他恭敬,骗取别人对他的恭敬供养。现在社会非常多,在佛门里面真的什么奇奇怪怪的现象都有,说证得阿罗汉的太小了,有人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菩萨还不够,我是什么佛再来的,不得了!在佛门里面有个规矩,就是如果你身分暴露,你真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必须得走,要是不走就是假的。

  你看在历史上真有这样的记载,过去永明延寿大师是国师,皇上有一次请千僧斋,请一千个出家人来应供,一般说法,请一千个出家人应供,应该都有佛菩萨来。结果当时大家在一起吃饭,要入坐,那个上首的位置大家都不好意思坐,你推我、我推你,都不肯坐。这时候进来一个大耳朵的和尚,走到上面就坐下了,坐到那个主位上。大家一看,这谁,哪来的和尚?又不认识。那千僧斋是属於普供养,谁都可以来,既然他坐了主位,那别人也不好说话,大家於是坐下来吃饭,吃完饭大家就散去了。然后皇上就问永明大师,今天有没有佛菩萨来应供?永明大师说,有。谁?定光古佛来了。定光古佛是谁?今天来的那个大耳朵和尚,坐在主位上的那就是。皇上一听很高兴,马上派人去迎请,赶快去追,上哪去了?一直追追追,追到一个小山,定光古佛已经在那打坐了。这些皇上派来的臣子们就启请,现在我们知道您是定光古佛来的,请您到皇宫去受皇上供养。定光古佛哈哈笑了,说了四个字,「弥陀饶舌」,说完就涅盘了,走了。大家一看真是很可惜,定光古佛本来可以把他请回来,结果已经走了,只好回去报告皇上,见到皇上,说他已经走了。皇上问,他说了些什么话?他说了四个字,叫弥陀饶舌。饶舌就是多嘴,这阿弥陀佛多嘴。谁是阿弥陀佛?这个永明延寿说的,那他就是阿弥陀佛,赶紧去请永明延寿大师。结果出去的人急急的往外走,刚好这时候外面有个人急急往皇上这里要进来,两个人撞到一块了。皇上说你这么急干什么,什么急事?那个进来的人说:报告皇上,永明大师已经圆寂,也走了。你看身分一暴露就走,原来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都是真的,说完,这个身分暴露他就走了。

  像宋朝布袋和尚,那是弥勒菩萨再来的,在世的时候别人不知道他是谁,只看到成天带著个布袋到处游街。人家给他什么,他也不说话,就把它放到布袋里。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也不说话,把那布袋往地下一放,两手一摊,对方就明白了,原来放下就是佛法。他点点头,把布袋又拿起来,又走了,原来放下之后,还要提起,这才是佛法。他就是这样游化世间。等他走的时候说了四句偈,把自己身分说出来,自己就是弥勒菩萨,说完就圆寂了,这都是真的。所以后来,你看现在寺院里面天王殿供的弥勒菩萨,那就是布袋和尚的形相,南宋出现在奉化地区的这么一位高僧大德。假如说这个身分暴露了他没走,那肯定是假的,为什么他要这么说?那是要骗取人的名闻利养,这叫大妄语。所以这个妄语我们要懂。

  当然妄语它有开缘,佛制定的戒律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它不是死呆板,该开的时候就得开;如果该开时候不开,那就也是等同於犯戒,这是我们要懂得。所以学戒一定要把那个精神掌握住,戒律是为了自利利他,大乘的戒律把利他摆在第一位,如果是为了利他,把自利可以放下,自利与利他有冲突了,先是利他。譬如说你这个妄语之戒,假如说我打妄语而利益他人,自己有罪业没关系,我愿意承当,这叫舍己为人,这叫开缘,不叫犯戒,因为你这个心是属於真诚的心,是属於利他的心。如果是自利,明明你开一个缘,讲一个方便妄语,能够帮助对方,而且帮助很大,你偏偏说,我坚守我的妄语戒,说了所谓的老实话,让对方受害,这就等於犯戒了。

  在佛经里就举一个例子说,有猎人追赶一个小兔子,那兔子跑了,你知道那个兔子往东边跑了。猎人来问你有没有看到一只兔子,这时候你要不要说实话?你说是,我看到了,往东边跑了。猎人追到那,把那兔子给杀了,你就等於害了两条命,一个是兔子死了,猎人也是造罪业,将来也得还命债,不等於害了两条命吗?你看你为了不打妄语,结果搞到出了这么严重的后果。这时候要怎么办?这经上教我们挺好,你可以先用缓兵之计说,大哥大哥,您先坐著喝口茶。不行,我要追那兔子。不要紧不要紧,喝口茶再说。缓兵之计。那猎人说不行,你赶快告诉我,有没有见到那个兔子?这时候你怎么回答?你先做一个观想,淡定的说,「兔子是众生,众生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这相上是有,性是空的,它是因缘假合体,哪有什么众生?《金刚经》上讲,所谓众生是名众生,实非众生,哪有众生?佛灭度一切众生,他都没有见一个众生得灭度,无众生相,哪有个众生?」你如是观察,就如是告诉他,「我不见有众生」。到时候猎人听了之后,可能听得一头雾水,然后就走掉了。这就保护那只兔子,也让这个猎人少造业了,这一招很好,这是属於开缘,并没有打妄语。因为打妄语,这里讲,违心不实之言即妄语。违什么心?违反你的良心,违反你的真心,与真心本性不相应,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是妄语;顺著真心本性讲的,你这是出於慈悲、出於保护众生,这样讲的话顺理,没有违心,这就是不属於妄语。

  下面讲到『绮语』,绮语译为「杂秽语」,杂就是闲杂,秽是污秽、污染,这样的话语。《俱舍论》上讲,「一切染心所发诸语,名杂秽语」。染心是什么?就是不清净的心,有自私自利,这心就不清净,这就是染心。心,我们的真心本来清净、本来平等、本来觉悟,现在我们的心里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贪瞋痴慢,这些都是染污,把我们的真心给染污了,所以就不清净、不平等、不觉悟,这属於妄心、染心。用染心造作的语言,当然是杂秽语,有染,不清净了。《大乘义章》定义,「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这是《大乘义章》的解译。邪言,邪恶的这些语言,当然是不正,邪而不正,而这些语言还听起来很动听。譬如说一些艳曲情词,这些让人生起邪欲、让人心智败坏的言语,这些言语听起来都挺好听,这是比喻,用那个绮色,绮色是很绚丽的、多彩的颜色,这些言语就属於绮语,也属於杂秽语。现在文艺的表演,你仔细听一听,这里头就有很多这种所谓的靡靡之音,艳曲情词,能让人增长欲念、增长情执,让人丧失高尚的志向,感情用事;甚至让人生起杀盗淫妄的邪念,生起贪瞋痴慢的恶念,或者是增长不良的情绪,这些统统属於绮语的内容。

  古时候的文艺表演都非常注重对人心教化的效果,孔子删订《诗经》他用什么原则?你看《论语》里面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现在我们看到收录的三百零五篇,那是孔子亲自删订的,他来选的,这些诗歌都是当时大家喜好唱的歌谣。所谓风雅颂,不同的这种歌曲、歌谣,他把它搜集起来,叫《诗经》,诗歌。诗歌他搜集的标准是什么?三个字,一言以蔽之就是三个字,思无邪。就不能让人思想发生邪念,这些文艺的节目、诗歌,能让人生起正念,让人能够生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德。所以孔子之后,中国的很多这些文艺的表演,你看中国的戏剧,各地不同的戏剧,平剧、川剧、京剧、越剧,它们上演的内容是什么?忠孝节义,所以这些节目大家看了,自然受到教化。所以古时候教育虽然并不发达,国家并没有普及教育,民众的这些道德从哪里学来的?很多都是从这些文艺表演学来的。

  现在的文艺表演,我们看到了跟以前是大不一样了,你看看很多现在的这些大片,美国大片,这个内容都有所谓的暴力、色情,人看了这些影片一定受严重的污染。现在还有网路、电视,媒体各种各样的,随著科学工具发达出现的不同的媒体,这些内容充斥著不善,都是属於绮语的内容。所以它对於人不断的薰习,让人薰陶这种不善,人心就坏了;人心坏了,社会当然就不和谐,当然就会有灾难发生。《尚书》上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现在整个地球都遭了殃,我们不能埋怨这是自然灾害,其实哪有自然灾害?自然没有灾害,自然是最美的,是人与自然不相符合,不自然了,邪恶不正招感的灾难,所以都是人为灾难。

  所以要救这个世界,必须要倡导媒体的负责人,让他们播放健康的、道德的、正义的这些节目,使人心回归到正道上,这是挽救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师父讲,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第一种是国家领导人,第二种就是媒体的负责人。国家领导人一个好的政策,譬如说提倡传统文化,这真是救世、救社会。媒体的负责人,他也是掌握著对大众法身慧命的生杀大权,他如果播放好的节目,特别是大的电视台,播这些道德仁义、五戒十善,那他是救世的,他的功德无量无边,将来不去往生极乐世界,也必定是上天堂,否则那肯定是下地狱,所以天堂、地狱就在他一念之间。

  下面是讲,「又《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宝居士注的,说「绮语,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词也。后世骚人积习,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於闺阁者,皆谓之绮语」。丁福宝给绮语定义,比较狭义的,专指含淫意不正的言词,就是让人生起淫欲心这些言语,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流行歌曲都是,情歌,还有色情黄色的影片,统统属於这类。过去这个言论由国家管制,凡是不健康的、会引起社会动乱的言语,不准它在社会上宣讲,包括书籍,不准流通。像古时候有些小说,我们现在讲言情小说,连《红楼梦》、还有《金瓶梅》这些小说都叫禁书,现在都放开了,现在这些小说根本不是什么了。那些非常露骨的,甚至是光碟,那些影片充斥著世间,所以社会焉能不乱?孩子如果接触了这些内容,立刻就走上邪道。

  为什么现在邪淫的风气这么盛?其来有自。我听说现在孩子,小学生都有谈恋爱,都有堕胎的,听说有一个十岁的女孩都堕胎,让我们非常的惊讶。曾经在佛经里面有看到,说在很久之后,末法时期,人的寿命很短,所以女孩子十岁就怀孕生子,那是末法很衰弱的时候。现在真的看到,有十岁的孩子当妈妈,这佛在经里讲的没有错,末法时期现象,这样的受害者都是因为看了不健康的内容,所以绮语之害那真是不亚於其他三种。现在全世界堕胎五千万,一年,就这个杀业不得了,这是杀人,而且杀自己的儿女。根源在哪?就是邪淫。邪淫是怎么来的?绮语。所以,如果不再采取措施控制这些不健康内容的泛滥,后果是不堪设想。古人讲「淫为万恶之首,孝为百善之先」,我们希望社会和谐安定,就要制止邪淫、提倡孝道,这才能够让百善发生、让万恶息灭。

  这些古时候人讲到的骚人积习,骚人就是那些无聊的文人,他们就很喜欢谈论什么美人、香草等等,这些都是有淫意不正的言词。还有关於闺阁之中的,讲男女之事,讲黄色的段子,这些都属於绮语。过去黄庭坚也比较喜欢这些文词,就是讲这些男女情爱的词,写了不少,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警告他,你要不马上停止、忏悔你的罪业,将来你必定是堕地狱,因为你这些言词让多少人生起情执,丧失智慧。黄庭坚当时立刻忏悔,后不再造。

  这使我想到在近代有一位大家都很熟知的诗人,谁?徐志摩。徐志摩就很喜欢写这些男女情感的诗词,以前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喜欢读他的诗词,什么「再别康桥」这些诗,脍炙人口。你看,我们当时年龄哪能够辨别它的是非善恶?现在学佛知道那是绮语,那就是这里讲的,令人导欲生悲,属於荡人心志,让人的志向萎靡不振。所以徐志摩的下场不好,徐志摩三十五岁就死了,怎么死的?飞机坠毁,一九三一年,当时那些飞机可能也质量不够过关。他自己离了婚,本来他父母给他选定的媳妇对他非常好,那是贤妻良母,叫张幼仪,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后来第二次怀孕的时候,徐志摩要跟她离婚,为什么?因为他要追另外一个女子,在英国留学的时候碰上的。逼著她离婚,最后离了,离了之后,结果那个女子也追不上。那个女子有教养,知道徐志摩这个人不可靠,跟另外一人结婚了。徐志摩赔了夫人又折兵,从英国回到北京,那时在北京大学任教,就碰上了另外一位女性,就又跟这位女性结婚,后面的下场都不好,生活很不如意,最后在飞机从上海飞往北京的路上坠毁。所以他这个花报不好,果报肯定是不好。

  「又《十业道章》」讲到,「说染言词,名杂秽语。若不染心,绮饰文辞,歌赞实德,非不善也」,这是特别强调是用染心,说污秽言词,这叫杂秽语。如果不是用染心,而是为了修饰文辞,把文辞写得更庄严、更摄受众生,歌叹实德,用这些歌曲、歌赋、诗词、文艺来赞叹有道德的人,他真有这个道德,你赞叹他没有过分,讲的是真实的,这就不属於绮语。在佛门里面,《沙弥律仪》里面特别讲到,是不准有那种唱歌、歌舞,但是在佛门里面也有梵呗,梵呗就是歌曲,赞佛的歌,这是允许,这是很好的。你看弘一大师他也编了一首歌「三宝歌」,歌曲是他编的,那个词是太虚大师写的,这些都是很好的歌曲和歌词,它不是绮语,它不是让人生染心,而是让人能够生起正念。所以用文艺的形式来表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德,这也是值得推广。孔子编《诗经》也是这个目的,因为他知道这歌曲本身,包括音乐,能够调心,所以通过音乐,把那个歌词义理就直接从人的耳根注入到他的心田,这种方法是很好。所以《孝经》上讲,「移风易俗,莫善於乐」,乐是广义的,包括所有文艺的表演、这些歌曲等等,可以起到移风易俗、教化世道人心的效果。

  下面黄念老又引望西法师的话,是日本的一位大德,「凡此妄语,世人喜犯,不顾来报。如南山云」,南山是南山道宣律祖,终南山,「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业薰积,识种尤多,故随尘境,动便虚构」。这个讲到妄语,世间人很喜欢犯,真的随口就说,没有谨慎注意,没有顾及来生的果报,不知道这种果报实际上也是很惨烈的。所以终南山的道宣律师说,这个戒(妄语戒),人都很喜欢犯,因为什么?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的这些种子也很多,因为喜欢犯,前生就喜欢犯,可能生生世世都喜欢犯,都爱造口业,所以妄业薰积,识种尤多。识种是阿赖耶识里头这些种子,这些业因种子特别多,你以前造得多,所以它留在这个识田里,它就多。所以随著尘境,这是境界现前,有诱惑来了,立刻就会生起恶业。动便虚构,虚构就是讲妄语,很容易发动这些恶习种子。所以我们真正修行,这一条要严加防犯,为什么?因为它最容易犯。

  又说到,「又行基菩萨云:口虎害人,舌剑断命。如口如鼻,死后无咎」。这是讲口像老虎害人,老虎能伤人;舌剑能断命,舌头像把利剑一样能断人的身命。可能你一句话,对他的批评毁谤就断送他的性命,特别是你要身居高位,你一句话讲错了,可能他就得上刑场。历代的这些事情发生很多,有一些奸臣,你看最明显的秦桧,他就诽谤岳飞,用什么?用口业,讲两舌、讲妄语,定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岳飞,岳飞就遭难了。杀的是个民族英雄,那罪业多重!而且国家因之而走向灭亡。所以假如我们的口像鼻子一样,如口如鼻,死后无咎,鼻子是不讲话的,它只有往里头吸味道,它不会表达。口会表达,如果口像鼻子一样没有言语,那死了它没有过咎,咎是罪过。我们很多罪过往往就是这一张口,不得不谨慎。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头告诫我们,「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话说多,不如少」,这都是圣贤教给我们,少说话,慎言。

  还有像《智度论》也这么讲到,「如佛说,妄语有十罪」,妄语有十条大罪,这里的妄语包括四条,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有十种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人喜欢造口业的,那个口里的气味都很难闻。这个我们也真遇到,一张口那气味就很恶心,他自己不知道,什么原因?口业很重。所以自己有这种情况,我们要认真的反省,尤其要防范口业。

  第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善神不愿意接近他,为什么?善神喜欢善人,不喜欢恶人,我们是善人就得到善神的拥护,我们要是造恶,善神就远离。善神远离了,非人得其便,非人是鬼神,恶道的鬼神,心地不善,我们讲冤亲债主,他会来附在你身上。这些事情现在好像挺多的,我现在都常常遇到,全身都有附身的,而且还不止一个,很多。所以附身,身上都觉得很不安宁、很焦躁,全身都好像这里痛、那里痛,去医院检查又没事,但就是受折磨,甚至晚上都睡不著觉,这都是非人来骚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自己要反省,我心行不够善,所以善神没有来护我。如果一个人很有正气,心地慈悲、善良,没有邪念,没有恶念,这个人决定不会遇到这些附身,善神会拥护他,佛菩萨也会照顾他。这些非人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多半都是自己过去生或现在生得罪过的,而得罪过,可能往往是从口上,口业上,可能我过去毁谤他,让他生起怨恨,他来找麻烦。

  你看佛门里有一个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遭了难,唐朝人,做到了国师,多有修行!皇帝送给他一个沉香宝座,封他做国师,他心里生了一念傲慢,结果善神就走了,非人得其便。他的冤亲债主找上身,在他的膝盖上长出一个人面疮,这人面疮很不得了,有眼睛、有鼻子、有嘴,还要吃东西,还能说话,把他痛得死去活来,几乎断送性命。后来遇到了迦诺迦尊者来帮助他,帮他解围,解冤释结,这人面疮才开口说话,说我是汉朝时候的晁错。这是汉景帝时代的大臣晁错,因为被悟达国师的前身,他跟他同朝为官,被他下谗言,皇上一怒之下把晁错给杀了,晁错就怀恨在心。结果这个人后来出家做和尚了,他做了十世高僧,十世都是大修行人,所以晁错这个冤魂找不上他,有善神拥护。到这一世,你看从汉朝到唐朝好几百年,就有七、八百年了,结果晁错这冤魂找到机会了来报复。悟达国师最后修三昧水忏才化解怨恨,三昧水忏这个法本留下来,它的缘起是这么一段故事,这是真实的。所以他跟晁错为什么结了这么深的冤仇?当时就是口业,两舌。所以口业如山,不能够随便造口业,结下的怨恨可能生生世世都解不开。

  第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因为造口业,你即使什么时候再讲老实话,人家不相信你,为什么?你已经说谎说惯了,你有一天说了个老实话,人家不相信,认为还是说谎,人家不信受。在周朝有很著名的例子,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好色之徒,褒姒是个大美女,一天到晚就跟褒姒在一起,褒姒她不太喜欢笑,所以周幽王成天想著怎么让褒姒笑。有人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烽火戏诸侯,让他点起狼烟。狼烟是狼的粪便燃烧,那烟就很直,而且不容易被风吹散,这是古时候一个军事讯号。如果是国家有难,特别是国都遭到入侵,立刻燃起狼烟,在烽火台上燃起狼烟,这个远近的诸侯立刻就带兵来援救,它是一种军事讯号。结果周幽王听了这个主意,於是没事就燃那个狼烟,这时候远近诸侯一看,以为是国都出了事,立刻带兵来援救,急急的跑到城下,就看到周幽王跟褒姒在那城墙之上哈哈大笑。这把诸侯给气得,这不玩弄我们吗?结果后来这诸侯离开了,周朝当时出现犬戎之乱,犬戎造反,这时候真造反了,国都真有难了,再把狼烟燃起来,诸侯一个都不来。因为什么?你言语不实,人家不会信受。最后周幽王死在乱军之下,西周就灭亡了。所以说话一定要诚实,如果是我不了解事实真相,说错了话,那是无心说的,那不要紧,立刻忏悔认错,向人道歉,请人原谅,人家会原谅你,因为你是无心造的。如果是你不肯向人认错,那就变成有心了,你不肯忏悔,就是错上加错;如果还要去辩解,还要给自己解释,那就是更加重了人家对你的反感。所以犯了错误,立刻就要认错,这样你的信用才能够建立起来。孔子讲,「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就不可能在世间立足,所以诚信非常重要。

  第四个罪是,「智人谋议,常不参预」。这是打妄语、造口业,有智慧的人聚会在一起,他们讨论的问题都非常重要的,他们不要你参加,为什么?因为你喜欢造口业。可能他们谋议的问题非常重要,你听了之后,你随便在那里说,或者随便乱传,那就会把事情搞黄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多言者少信」,说话多的人信用就少,人家就很担心你,不能信任你,因为你爱说话。特别你是爱传话、爱打听,道听涂说,这种人,有智慧的人他不会跟你共事,他不会告诉你这些真情,这些重要的事情,怕你把事情搞坏了。

  第五个是,「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这是果报。因为我们经常会批评人、毁谤人,所以也会遭到别人毁谤批评,犯了一点错误,立刻就会被人指责,被人加上罪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要反求诸己,所以别人批评、诽谤我们,我们不要去辩解,即使他是造谣生事,我要存什么心态?要感谢他。他有什么好感谢的?是的,因为他对我有恩,他帮我消业障,我这业障如果不是他这么样诽谤我,我可能消不了。他就是这样侮辱我,甚至陷害我、冤枉我,我还在做好事,结果得到是这样的一个果报,这说明我们的业障很重,这样就能消掉。你看他对方帮你消业障,你是不是应该感恩?怎么能够跟他对立,甚至怨恨他?所以这是菩萨存心,一切都感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师父老人家一生受到多少人的诽谤,他老人家用什么心?感恩的心,感恩那些陷害你的人,感恩那些障碍你的人,感恩那些诽谤你的人,他们统统帮你消业障,帮你断烦恼、增智慧。

  下面第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因为人如果造口业多,你所说的话人家就很难接受,即使你跟他讲的是好听的话,教导他,他也不听。为什么?因为我们讲的话没有信用度,没有摄受力,这都是自己口业造成。所以当别人不敬我,我们自己要反省,为什么他不敬我?是自己在言行上没有注意,所以要反求诸己,这样能够提升自己的德行。第七,「常多忧愁」。造口业多的人一定会很多忧愁,我们讲常常心烦意乱,烦心的事很多,为什么?有业障,业障都是自己造的。古人讲「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都是因为有业障。有业障不怕,要去消业障。怎么消?从自己的过失,消减、消除自己过失做起,把自己的过失改了,业障就消除。第八,「种诽谤业因缘」。这是常常造口业,就会有别人诽谤我们的因缘,所谓业因果报,自作自受。第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这是讲来世报,造口业多,将来要堕拔舌地狱,舌头拔出来,用牛犁来耕,这都是口业造成的。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被人毁谤,那是地狱果报受满了离开了,来人间,因为过去还有一些余业未报尽,这一生继续受人诽谤,这都是前生造作妄语恶业的果报。所以我们如果今生受人诽谤,那我们自己要知道,过去生中肯定造作不善口业,现在我们保持我们的忏悔心,绝不犯口业,绝不会反唇相讥。人家骂我,没关系,我绝不骂人;人家说我过失,我绝不说人过失,反而生感恩的心,这样罪业就消尽了。如果要反唇相讥,要跟人争辩,这是结怨,这个冤业一直结下去没完没了,没有必要。是非不用去争,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真是清白的、无辜的,让时间说明问题,根本不用去辩。

  像有一位高僧,他有一次被人诽谤,被谁诽谤?被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跟人造了邪淫的业,怀孕了,诽谤这个高僧,说他干的,他欺侮我。后来把孩子生下来,让这个孩子到寺院里跟这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一句话都不答辩,你说是就是,把孩子送到寺院就接受,就养著,一直养了十六年,孩子十六岁。有一天,这个女人终於忏悔了,受良心的谴责,跑来向这个高僧认错,向大众承认错误:当时是我自己犯了邪淫,诬赖这个出家人,我知道自己错了。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大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十六年来都误会了他。你想想多不容易,一个出家人,在寺院里面被人诬赖,而且是在男女之事上,那真是很不容易过,人家对他是怎么个看法?那多少讥毁、诽谤,天天肯定都有,他就是如如不动,愿意承受。他知道这是过去生中自己造作的业,现在报了,成就了大德,忍辱波罗蜜。所以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闻谤不辩,听到诽谤,不用辩解,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到时候自然会真相大白,自己也是绝不再造口业了,知道口业果报之可怕。这里讲,「可见妄语之恶业,广生过咎。死堕地狱,慎莫轻忽」,千万要小心谨慎。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这里。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定弘法师       净宗根本戒)(五明学佛网:定弘法师       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如何降伏YIN欲 

 定弘法师:虽YIN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定弘法师:YIN欲伤身 

 定弘法师:想求生净土,要伏YIN欲 

 定弘法师:表哥患脑血管瘤,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定弘法师:佛制不饮酒这条戒,是防止我们犯前面四条根本重 

 定弘法师:酒​有十过 

 定弘法师:深信因果,​求生净土 

 定弘法师:遇到重大问题,念观世音菩​萨是否比 

 定弘法师:用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就得到​ 

 定弘法师:最重​要是心出家 

 定弘法师:早晨一小时念佛、拜佛、想佛,是用念佛机代念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