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50集)


   日期:2016/9/22 20: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好!我们接著看「绪余」第三段:

  【信者。所以立世也。】

  诚信是所以立身处世重要的德行、重要的基础。

  【一片真诚。无一可假。】

  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言行都要真诚,不是假的,不是虚伪的。

  【无一可伪。】

  没有一个动作是应付的,都是发自真诚的心流露出来。

  【人参三才而立。】

  人跟天地并列三才,是非常尊贵的,我们可不能不诚信,做出羞辱自己人格的事情,那就变成自取其辱,自甘堕落。所以:

  【伦常最重。】

  我们说到「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真正能通达五伦之道,进而落实力行,那人生就会幸福,人与人会和谐。而伦常很重要:

  【五常。信居其末。】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信』摆在末。

  【而仁义礼智。实皆不可假。】

  这个都是性德,都是从真心做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实皆不可假』。

  【故信贯五常。】

  信贯穿五常每一个德行的精神,仁义礼智没有信就没有真正落实仁义礼智。

  【五伦。信属朋友。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实皆不可伪。】

  刚刚举了这个信,就是一片真诚,无一可假,无一可伪。所以五常都不可假,五伦都不可伪,我们面对父子君臣夫妇兄弟都要真诚相待。我们看君臣关系真诚相待、至诚相待,想到了之前我们学习的「出师表」,我们看到孔明的一分赤诚的心,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中。大家看他出来帮刘备的时候,那是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他出来帮忙。所以操心操了二十多年,而且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有辱刘备。「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他就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二十多年来不敢丝毫的懈怠。所以这个君臣里面都是从至诚心做出来的,这「出师表」我们感受到了。范仲淹范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Hello,你们不要背完就放下,刚刚我已经跟大家沟通过了,该放下的放下,该提起来的要提起来。放下罣碍,提起责任;放下烦恼,提起正知正见,提起这些千古的教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公对国家、对君王的那种赤诚都流露出来了。

  父子,这个父子关系也『实皆不可伪』,完全至诚去做。我们看二十四孝很多故事,都是把古人对父母的至孝,把它点出来,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看子路「百里负米」,就是那分想到父母能吃好,他就高兴,哪怕是百里扛这么重的米,他都欢喜!那分心可贵,那分心境是我们的学处。「黔娄尝粪」,黔娄尝粪不只尝粪当下那一念至诚的孝心我们值得学习,他当了官,有俸禄了,还不确定父亲是不是真病了,他马上就把利禄给放下,辞掉工作,不干了,先回来看父亲有没有真的病了,家里是不是真有事。因为那个时候出去当官,可能隔的都是几千里。所以当下那分心,他的孝心没有被任何外在的条件、外在的名利所污染,可贵在这里。包含「陆绩怀橘」。大家要想,以前的人很穷,能吃到橘子不错了。诸位学长,你看到你最想吃的,好不容易可以吃了,我们的念头是什么?学处就在这一念心上面,可贵!

  也包含「实夫拜虎」。一个人面对老虎来了,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父亲、母亲不能奉养;而不是啊!我没命了。他假如啊!没命了,他就被吃掉了。他当下那分至孝感通,连最凶猛的动物都感觉到了。古人选这些德育故事,表现出来是什么?「实皆不可伪」,都是至诚的心展现出来感通了。我们看汉文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三年服侍他的母亲,常常都是根本连衣服都没有脱掉,帽子也没有脱掉,不敢!怕刚好母亲需要的时候来不及,随时等待母亲有情况的时候赶紧处理。我们有同事,他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奶奶身体比较不好,他父亲真的就守在他奶奶身边,然后牵一条绳子绑在自己身上,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舒服,拉绳子他就赶紧起来处理。大家看他的孩子,半年、一年看在眼里,哪有不动容的道理!哪有不感动的道理!

  而且这分信,不只是父母跟子女之间。在汉朝有一位女士她嫁给了陈姓,她十六岁嫁到陈家,没隔多久,她先生去打仗。她才十六岁,她先生托付她,我这么一去,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能不能请您奉养好我的母亲?就是她的婆婆,她答应了。结果她先生一去就战死了,没有回来,她就侍奉她的婆婆。她婆婆也很厚道,她婆婆看她这么年轻就守寡,就催她改嫁。结果她就自杀,她说我不能改嫁,要我改嫁,我自杀。她婆婆就很紧张。她说「弃托不信,背死不义」,不能够完成给人家的承诺,弃托了,就不守信,而且丈夫已经死了,我违背给他的承诺,背死就不义。古人在这一些心境上特别让人动容,就是他们把道德良知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宁可守住道德而死,也不愿违背道德而活著。后来她的婆婆活到八十四岁。我们估计一下,她婆婆应该三、四十岁那个时候她嫁过来,到八十四岁,照顾最少超过四十年。后来把她婆婆的后事办好了,因为没钱连住的房子都卖掉了。古人在奉行信义的时候,毫无为己,没想到自己,只想著如何把婆婆的后事办好。我们看到这个德育故事,古人真的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而这个事情汉文帝知道了,汉朝以孝治天下,赐她四十斤的黄金,佩服她,表扬她。我觉得这个皇帝很有智慧,这么有德行的人表扬起来,全国向她效法。这是对婆婆的奉养。

  再来,夫妻之间。我们之前不知道跟大家有没有讲到刘廷式的例子?这个守信不得了,不是结完婚守信,还没结婚就守信。我们翻到《德育古鉴》六十二页,讲过吗?没有是吧?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可能点头的人是上辈子听过。「刘廷式,定邻女为婚」,这个才订而已,还没有下聘,这个还不算过门。「俄入太学」,之后他就入了太学读书。「越五年登第」,考上进士。考上进士以后就飞黄腾达,进士都是当比较大的官。「及归,则定婚女双瞽矣」,回来的时候,订婚的这个女子她双眼失明了。我看有些资料说到,但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个情况,就是说这个女子因为父亲去世了,伤心哭瞎了眼睛。假如是这样,这个女子也是至孝。「家又不振」,不只眼睛瞎了,家庭又中落,又很穷困。「廷式涓日成礼」,就选了日子要跟她成婚。

  「女家辞曰」,女的家族推辞。这里我们都看出来,古人真的是厚道,不想占人家一点便宜,推辞。「女子已为废人」,我们家族这个女子已经废了,眼睛瞎了。「何可奉箕帚」,怎么还可以当你的妻子?结果刘廷式坚持。这户人家最后还提出了一个想法,要不这样,她妹妹嫁给你,因为她妹妹没有瞎。刘廷式还是坚持,不能已经要娶她了,最后又反悔。可能刘廷式很仁慈,会想到,假如他不娶这个女子,这个女子以后的日子不知道要怎么活!古人让他遇到的事情,他不愿意违背道义去做,他觉得一生心里不安,见义勇为。「廷式竟娶之」,娶了太太。「生二子。及倅高密」,这个倅就是在高密这个地方当副守,他那个时候的官职叫通守,是太守的下属。「盲女得疾死」,他在高密当官的时候,他的妻子去世了,疾就是病。「廷式哭之哀」,他很伤心,失掉了自己的妻子。

  「时苏轼为守」,刚好那个时候苏轼是太守。「慰之曰」,安慰他说。「予闻哀生於爱」,我听说人的这个哀痛是因为有爱产生哀痛。「爱生於色」,爱从哪里来?就是因为有美色,然后爱这个色,最后失去了,才会产生哀。「子娶盲女,爱从何生」?你娶的太太是瞎了眼的,长得又不是很美丽,那你这个爱从哪里来?「廷式曰:某知所亡者妻」,大家看这句话很有力道,古人他记的就是这个情义,我只知道去世的是我的妻子,没有谈什么漂亮不漂亮的。这一生有缘结为夫妻,就是这一分情义,「所哭者妻而已」,跟什么漂亮不漂亮没有关系。「不知有盲」,所以这个是爱就是接受她的一切。夫妻如此,父母对子女如此,子女对父母亦如此,延伸到所有人与人的五伦关系亦如此。「若缘色生爱」,因为是这个色而生起了爱,「缘爱生哀」,因为有爱才生哀痛,色衰了,爱不就没有了吗?爱就绝了。「於义何有」,对於情义,那怎么说?那不是毫无情义了吗?「今之扬袂倚市」,这个袂就是袖子。「目挑心招者」,就是在街上一些风尘女子在那里招唤,这些女子也长得都挺漂亮的。「皆可使为妻耶」,这些都有色,都可以娶做妻子吗?所以不能是说因色而生爱。「苏为叹服」,苏轼听完非常的佩服。

  我感觉苏轼问这个问题,挺故意问的。你们可不要说,这个苏东坡怎么搞的,怎么讲这种这么肤浅的话?告诉大家苏东坡很有修养,他很有道义。曾经他积攒了不知道几十年,买了一间房子。告诉大家,公务员买房子容不容易?这个我知道,我们家是公务员,赚了一辈子才买栋房,很不容易!买好了,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哭得死去活来。他当官,对人民很有爱心,老人家你怎么了?我们好几代祖先传下来的房子,到我们这一代手上没办法卖掉了,我们太对不起祖先了,就一直哭。你们家在哪?老人说哪里哪里。一听,跟他买的这栋房子一样。当场撕掉,老人,你回去住吧!这在我们《德育故事.义篇》。大家想一想,你撕得下去吗?一栋房子!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这些,头皮发麻,古人那种心境,我们实在是差得太远,很惭愧。所以这是举夫妻之间的「实皆不可伪」。

  男人有修养,女人也很有修养。林应麒的女儿许配给钱灼的儿子,还没结婚,结果钱灼的儿子突然手脚痉挛得了个怪病。这些读书人都很厚道,看自己儿子这样,就跟林家讲,我儿子变这样,反正还没娶,你让你女儿改嫁吧!结果林应麒他自己也是读古书,觉得不忍心,人家一这样了,马上之前的信诺就完全不管了,所以他也观察。十年过去了,这个钱家又来,我儿子病没好,你赶紧让你女儿找个人嫁。结果林应麒也动心了,他之前觉得不能这样违背,但是已经十年了,而且亲家也已经这么多次让我们赶紧找个人家嫁,结果林应麒就去找他女儿商量这个事情。他女儿给父亲讲,人最珍贵的就是这一颗心,人之所贵者心也,心亦许之,当时候已经心许给他了,不能违背。他爸爸听完,我感觉不只他女儿值得佩服,他爸爸也很值得佩服,她父亲成全他女儿的这分信义,结果就嫁过去。嫁过去没多久,病就好了。所以告诉大家,浩然之气可以治病,那种情义、道义可以治病,打通任督二脉。

  不相信,我再举一个例子给你们看。大家接著看《德育古鉴》旁边这一则,你看「文绍祖,福州人。有子,聘柴氏女。寻柴女中风」,这个寻就是不久,不久之后,还没娶过来,只是下聘,结果中风了。「绍祖欲更之」,他想不然换一下。「其妻怒曰」,他的太太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守住仁义不违背。「我有儿,当使顺天理,自然长久;悖礼伤义,是为速祸」,违背礼义,是自己感召来灾祸,不可以这么做。「即娶柴女为妇」,娶了柴氏女当媳妇。「次年,子即登第」,隔年他儿子就考上了。「柴氏风疾竟痊」,痊愈了。「生三子,皆登第」,两代人出四个进士,我看也没几户人家找得到。那不是会考试、会读书,是什么?在这些境界当中都守住道德的标准,守住良心不违背。所以你看这个女子一定感动得不行,我都这样了,我先生还是把我娶过去,每天感动感动,然后就打通血脉了,这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刚刚忘了讲一个重点,刘廷式他太太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盲女所生二子皆登第。这个不只可以治病,生出来的孩子都很优秀,为什么?胎教好!这个母亲怀孕的时候,统统都是感激先生、感激夫家的道义,这个胎教怎么可能不好?这是跟大家举到女子都是还没结婚就守信义,不简单!我们现在是结了婚,百般不守信义,都想著要怎么离婚,这个差太远了。但是问题在没有教育,这个要怪小学老师,我难辞其咎,要怪家庭学校,要教这些做人。

  兄弟,这就是悌这一伦。我们有没有想起我们悌学「祭十二郎文」,韩愈也是守信义,他在十二郎的灵柩前面跟他讲,以后你的孩子这些统统交给我,后来也给他的孩子教得考上进士,也是很有发展。而我们看到很多古人,有些女子,父母很早走了,留下几个弟弟,为了照顾弟弟,终身就没有嫁;甚至还有哥哥嫂嫂走了,留下侄儿,也终身没嫁就为了照顾兄弟的后代。这个真正都是「实皆不可伪」,都是至诚去做的。

  【故信又贯五伦。其为德也。】

  这个信成就人的道德,表现出来的风范:

  【心口如一。】

  讲了一定做到,心口一致。

  【言行相顾。】

  意思也是说了一定做到。

  【历始终而弗贰。】

  自始至终,这个心都没有变,没有二心。就是再怎么辛苦,都不会有二心,都不会违背道义。其实我们刚刚举的这些例子,他们在人生的日子当中轻松吗?虽不轻松,但是他的心踏实,他的心无愧。其实我们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孟子讲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所有道义应该做的事都尽到了,没有对不起良心,那是大乐,那躺下去五分钟就睡著了。要吃安眠药的,除了身体不是很好之外,从心上来讲,一定心里面觉得对良心有愧的事情,常常在那里想。好,别吃安眠药了,赶紧去做,「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我们以前听司马光先生讲到,「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司马光先生说他这一生所做的事,没有一件见不得人的。我自己一听完,没机会了。都有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从今天开始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能像司马光先生一样,那我们就对得起司马光先生给我们的表演、给我们的榜样。所以『历始终而弗贰』:

  【处常变而不移。】

  这个『常变』也是指人世间的际遇、因缘变化也是非常大,但不管遇到任何人生的境界、困难,也不会改变这个信念。其实,一个人信义的力量非常强。我们看,我们上一代、上两代的妇女,妈妈很辛苦,养那么多孩子,而且还是大家庭,公公婆婆甚至小姑小叔都得照顾,没有喊苦,没有喊累,她力量从哪里来?忠信、信义的力量。现在小家庭了,物质也比较丰富了,结果现在的妈妈不是没喊苦,一天可以喊好几次苦。为什么?她那种信义的力量愈来愈弱,自我的念头愈来愈强。所以人愈自我心量愈小,能力就愈来愈小。信义愈强,心量愈大,潜力就愈来愈大。所以有句话叫「为母则强」,一个母亲对家庭有责任的时候,那个力量愈来愈强。本来弱不禁风,孩子一生,左手抱一个,右手拉一个;甚至发生火灾的时候连冰箱都抬出来了,真有。那存了多久才买到的东西,拿出来了,结果拿出来以后,三个男人把它放回去,抬不动。

  【大信不约。】

  你看古人的诚信,没有任何纸上的约定,但终身不变。所以:

  【岂仅在然诺盟誓间乎。】

  这种信义岂止只是在这些盟誓、写契约这些而已?这些是形式。古人是没有这些形式,都终身不违背,而且多做少说。这种山盟海誓不挂在嘴上,但是是真正每天尽心尽力去尽到他的道义。我们现在是说很多,每次没做到,因为这个这个,因为那个那个,又找一大堆藉口。

  【女子之信。】

  女子的这个信:

  【尤以守贞为主。】

  坚守贞洁。这从女子的心境来讲,首先女子她的感情很专一,当她很专一的时候,她先生去世了,她在情感当中,她继续专一,因为「事死者,如事生」。我们也有看过长辈,先生先走了,看她常常在自己的先生牌位前面,「孩子现在表现怎么样、什么情况,你不要担心」,就是那种心境,就好像先生就在他的身边一样,用情很专。让她再去跟一个男子结合,她在心理上,她不愿意。这是从夫妻的这种用情的专来看。再来,因为人她是有感情的,她嫁过去之后,她跟公公婆婆有感情。所以假如她先生走了,公婆又没人照顾,或者那个情感就像父母一样,那在情感当中她也会觉得要专。所以人有时候现在在思考这些问题,只会觉得,她少受点苦,她过点好日子。古人在感受、思考事情,她不是以自利为出发点,她会从这种道、义当中去思考,还有那分情感,还有责任。

  很多女子她不改嫁,是她一改嫁,孩子她就没办法照顾。有时候她嫁的时候夫家不接受,这孩子有可能又放给爷爷奶奶,她不忍心这么做,孩子是她亲生的,她觉得应该尽力的把这个孩子带大。有一些男子,妻子去世了,终身没有娶,也有。为什么?他怕太太娶回来了又生了孩子之后,会对前妻的孩子有分别心,他宁可不娶,好好的把孩子带大。不管怎么做,可能每个人他面临当下的家庭状况是不一样,可是古人在思考这些事的时候,那分心都是把义摆前面、把信摆前面,而不是把自己好不好摆在前面。所以接著提到:

  【故大易言坤之体曰利永贞。】

  《易经》里面提到坤卦,『坤』是表女子之德,表阴柔。『利永贞』,这个「利」就是吉祥、有利,而且可得永远贞正。这个「贞」也是跟「正」常常放在一起。因为女子有德,她自己包含她的家庭一定都会吉祥。而且女子重贞洁,不只是她的家吉祥,应该说是整个社会的吉祥。我们看老祖宗讲「万恶淫为首」,现在社会为什么这么乱?绝对跟淫乱离不开关系。年轻人还没结婚,淫乱把他这一生的福报统统都折完了。结婚以后的淫乱,不只是两个人受伤害,甚至两个家族都有可能抬不起头来,甚至造成杀害。因为忍不下这口气,怒火控制不了,造成这个伤害的情况很多很多。而且只要淫乱,下一代绝对出不了好的人才。所以男女能守道义,能守德行、贞洁,这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

  我们看现在离婚的这么多,第三者的这么多。所以现在一个班上,单亲家庭都快一半了,有些地区还超过一半。所以夫妇男女不正,整个五伦都乱了。所以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视女子、重节操,不是没有原因的。西方东进,把这些放纵的风气带过来了,连我们东方有这么好的文化地区,现在也是兵败如山倒,得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且男女不同,男子比较容易冲动。诸位男同胞,我这么讲,大家应该不会不同意吧?讲得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我是一般来讲,不包括你们,因为你们是学了传统文化有定力,可以不为境所转,这个另当别论。但是没有这个定功,一般男子比较容易冲动。可是女子假如有威严、有威仪,他就不敢造次,不敢乱来。可是假如女子随便轻浮了,那就兵败如山倒。所以女子有威仪、有德行,可以镇住男人的邪气、邪念。所以为什么说教女人很重要,女人要教育下一代,女人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是很重要的一个稳定力量。接著坤卦里面又说到:

  【坤。至柔而动也刚。】

  『至柔』,可是她动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刚强。我们看母亲很柔软,可是她扛的责任很重,她从不退缩,从不沮丧、逃避,勇於承担,『至柔而动也刚』。所以真正的柔,柔中有刚才是真柔。假如柔到最后,什么事都没原则,那叫烂好人,那不叫真柔。至刚,刚中有柔。你看男人很有情义,他在外面风风雨雨,他都忍下来、都扛下来,回到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很温柔、很体贴,刚中有柔才是真刚。假如一个男人很刚,面对谁都凶巴巴的,那个叫暴力,那不叫真正的刚,刚中有柔的才是真正的刚。我们看很多忠臣,他虽然很刚直,但是为了大局,他都能屈能伸。

  【至静而德方。】

  这个就是说女子她的举止形态,非常的安静、柔和、柔美,而她这样的风范、德行,很自然的却可以布於四方。这个『德方』就是她至静至柔的这些德行传开来了,传到四方去,让天下人学习。尤其假如是国家领导者的太太,她母仪天下。或者是这些忠臣、当时候读书人的妻子,她们有德了,影响当地的风气。因为以前的人常常很关注这些有德行的人,打听他们家的事,就会以他们为榜样。所以这些圣贤人去世的时候,老百姓都是哭成一片,连菜市场都好几天不做生意。所以以前的人可贵,专门打听有德的事情,我们现在是八卦常常打听。以前的人是耻闻小人之恶,不想听到人家的不好。所以我们转一下,从我们转起,这个社会风气才能改。

  【贞一不二。】

  情感忠贞不变心。

  【信守靡他。】

  这个字念米,三声。『靡』是无他,就没有其他的人,对她的先生忠贞不二。这个「靡」,它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意思,这里是当无,有无的无。我们还读过「所向披靡」,那个靡就是顺势倒下来的意思。所向披靡,那个靡是顺势倒下。还有一个「萎靡不振」,这个成语大家听过吧?就是一个人垂头丧气,叫萎靡不振,这个靡就是衰弱。所以在读古文的时候,大家可以去参照《形音义大字典》,你查这个字,这个字在其他不同经典、不同的解释,它都会列出来。『信守靡他』:

  【则得矣。】

  这个『则得矣』,就是她能做到「贞一不二,信守靡他」,那就是做到坤卦讲的这些「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接著我们看《信篇.绪余》第四篇。

  【女子之信。不惟从一而永终。】

  不只『从一而永终』,表女子之信。

  【抑且刚方而正始。】

  这个『抑且』就是况且。『刚方而正始』,这个「刚方」,我们刚刚读到的,「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这个刚方就是指我们刚刚坤卦里面的这两句。她至柔而刚,至静而德方,所以这个刚方就能「正始」。她很有正气,而且这个始就是慎於始,她很谨慎。因为这个信不只是所谓的从一而终这种信,包含这个德方,自己的德行,要让人信任,不能让人误会,更不能让人玷污了。所以在坤卦里面还有讲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时时都是用恭敬来要求自己,不能做出违礼之事,不能动邪念,敬以直内。对外,都是情义道义,方外,立榜样,然后影响身边的人。

  【所谓守贞也。】

  守好自己的贞洁、自己的德行。

  【如持玉卮。】

  而且这个守不是结婚守,从小就守,女子就有这个态度。这个『玉卮』是古代的酒器,用玉做的酒器。玉做的东西,你一不小心滑下去它就摔破了。所以持身就好像端著贵重的玉卮,不敢丝毫松懈、放纵。

  【如捧盈水。】

  那种对自己的要求,好像捧著那个水已经满的了,你扛著这个水已经是满的,你假如走得很匆忙,这个水就溢出来了。就是很慎重、谨慎,一步一步的那种心境来要求自己,『如捧盈水』。

  【心不欲为耳目所变。】

  自己的这颗心不会因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产生欲望之后,而改变自己的这颗心,不被这些耳目、这些境界所转。现在可能有人就立不住了,有很好的这些物质享受,就有可能变心了,男女都有可能。所以这个德要扎,要从小扎义,不能扎自私自利,不然人这一生不知要做错多少事,不知道要伤多少人的心。

  【迹不欲为中外所疑。】

  这个『迹』就是她的行迹、行为,『不欲』,不能、不愿让家人,甚至让他人,对她的德行产生怀疑,这是她非常战战兢兢的地方,不能行为让人怀疑。所以古人在处世当中,还强调避嫌,自己没有这么做,但怕人家怀疑。其实避嫌现代还是很重要,不避嫌,一些误会,甚至於一些闲言闲语传出来,就不好了。一切时都要敬慎,恭敬、谨慎来处世。

  【然后可以成清洁之身。全坚贞之信。】

  因为有这样的定力,这样的谨慎,「心不欲为耳目所变,迹不欲为中外所疑」,然后可以成她『清洁之身,全坚贞之信』。

  【何则。】

  这是什么规范?什么道理?因为:

  【男子事业在六合。】

  志在四方。这『六和』是上下东西南北,志在天下。

  【苟非渎伦。】

  『苟非』就是假如,不是因为,『渎伦』就是逆伦,逆伦这个错就没有办法挽回,这个就要遗臭万年。男子没有到逆伦、没有犯这么大的错:

  【小节犹足自赎。】

  犯了一些小节,不妥当,他痛改前非,浪子回头,还可以。这个『赎』就是赎罪。但是:

  【女子名节在一身。稍有微玷。】

  这个『玷』,就是白玉上的污点。这个「微玷」就是她的行为有亏、做错,有损她的德行。

  【万善不能掩瑕。】

  这个『瑕』是玉上的斑点,玉上的斑点叫「瑕」。就是她德行假如有损,纵使她做很多善事,他人对她的观点还是很难释怀她德行上的缺点,因为在人心上会对女子的坚贞、节操会比较要求。刚刚也跟大家谈过,女子稳定社会是大关键。所以这个不是说对女子比较苛刻,因为在两性阴阳这样的社会当下,只要女子这一点贞操不能够重视,然后去信守的时候,整个社会崩的速度会吓死人。可能女同胞又觉得,这么不公平,对我们要求都比较高。告诉大家,天底下没有吃亏的事情,你愈有德,你愈有福报,愈受人尊敬。所以大家看,男人有成就了,最感激的人,大部分都是他的母亲。所以真正能为后代、为整个社会著想,这一念心是无量的福报。

  这个心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跟几千年的华人不同的地方。我们现在的思考,就是我要这么做,我又不影响人,想自己。我们几千年受的传统文化,是我这个行为有没有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都有大局的观念。为什么?因为以前是大家庭,他一不好了,「德有伤,贻亲羞」,我让我整个家族都蒙羞了。他有这样的态度,很自然的,他也会用这样的心去对社会、对国家,我不能用我的行为污辱我的国家。但是现在的小家庭,现在功利主义强,都只想到,我要这样做,要你管,你管不了。以前的人,小朋友做错事,路人看到了,不认识的长辈看到了,教训他。为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的下一代。当小孩的父母看到了,赶紧感谢这个路人。现在你管管看,待会他爸爸妈妈跟你吵架,你麻烦了。所以这个社会会乱,乱在人不明事理,这个心偏掉了,心看得太狭隘了,只顾自己,而都没有想到自己到底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接著提到:

  【然居常处顺。】

  就是这个女子,她的人生是比较顺利的,比较没有风波的。『居常』,都很平顺的。

  【十女九贞。】

  就是女子都能做到忠贞。

  【惟当困苦颠连之际。】

  假如遇到的是战乱、乱世,她困苦颠连,非常的困难,情势非常紧急,这些境界现前:

  【金久炼而愈精。】

  就是遇到这些很难的境界的时候,反而这些女子愈突显她的德行,所以『金久炼而愈精』。

  【滓泥污秽之中,莲含香而自洁。】

  这一段我们就想到,莲花含香是出淤泥而不染,它长在淤泥当中却开出清净的莲花。这个也是比喻女子遇到乱世的时候,却能以德行来立身处世,然后精神长存在这个天地之间。我们德育故事里面很多女子都是遇到这些境界,都能守贞,都能守节。

  【则守节死节者。亦什九也。】

  这个就是十还是有九,还是能做得到。古人都有女子的教化,纵使面对这么难的境界,这个『守节』、『死节』,就是面对这些境界,必须杀身成仁、舍身取义,面对必须以死来全自己的贞洁的时候,也能做得到。

  【然皆为妇德。】

  刚刚讲的这个守节跟死节,它是指两种状况,有的是守一生不变,有的是面对这个情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是死节。而守节跟死节,都是表现妇女的德行,『然皆为妇德』。

  【能死者未必不能守。能守者未必不能死。或死或守。亦各全其信耳。】

  都是这分守信、守节,都能做得到。我们念到这里,我们来个推论,能死者决定能守,能守者决定能死。为什么?坚定的意志,只是她遇到的境界不同而已。那大家觉得守比较难还是死比较难?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们不要掉入我的问句,你们可以回答,都难。但是这个守不简单,那守是多少?有的几十年。死,当下那个意志非常坚定,死了,她升天去了,她过好日子去了。这样的德行连天神都尊敬,鬼神都尊敬。所以接著讲:

  【碎玉一朝。】

  这舍身取义。

  【与茹荼百岁。】

  我们念过含辛茹苦,父母养育我们含辛茹苦。这个『茹』就是受尽吃尽苦难,这个『荼』本来的意思是苦菜,一种会苦的菜。『茹荼百岁』,这个「百岁」就是比喻她一生为了守这个信义,吃了一辈子的苦。

  【无所轩轾。】

  『无所轩轾』就是不分高下,不分轩轾,都值得人佩服,守节跟死节都值得佩服。

  【苟非势迫无奈。】

  『苟非』就是假如不是因为形势太逼迫,没有办法了。

  【固无庸强践旧迹尔。】

  假如不是到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不必一定要照著古人那种自杀、那个行迹去走。就是没到万不得已,也不一定是要这样做。这是《信篇.绪余》,跟大家交流。

  我们再翻到《古文读本》十九页,《论语》里面论忠孝的句子。《论语》里面我们节了几个句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个『文』就是经典。从尧舜禹汤这些圣王承传下来这些教诲,经典。为什么要教这个?让他明理。所以这是属於学习当中解行相应的解这个部分,叫发其蒙。蒙以养正,把这些经典、天地这些道里教育他,让他明理,当然这个包含相信、理解在其中。『行』,「行」就是去做,就是积他的德,积德行善。他懂这些道理了,他接著要把这些道理完全落实,这个行包含所有的善行在其中。而在解行相应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在哪?就是『忠信』。所以人成就道德学问,他的动力在「忠信」;他的准绳、标准在礼义。他时时以礼义要求自己,但他的心中都是尽忠、诚信为他的动力。所以这个忠很重要的是立住他的节操。当然,在学校忠於师长,在单位工作,忠於他的单位跟领导,这都是立其节。

  信,信是诚实不欺。而且尤其离开家之后,出外靠朋友,朋友之间,「与国人交,止於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且这个信是什么?全其终。人一生坚持守信,他就善终,盖棺论定,这个人真有德行。孔子曾经讲到,「君子义以为质」,以道义为做人的本质、标准,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我们刚刚说的礼义是标准。「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这分诚信的态度,对家、对国、对民族,他这分信念都会坚持,最后就立德立功,然后留名青史,立言。或者是自己成就德行写下来的文章,也能够利益后代。所以这个诚、忠都跟信有关系。一言一行符合礼,而且非常的谦恭、谦退。这个孙就是谦退。他在社会当中,出社会了,都能守住礼让、忍让、谦让的态度。接著我们看:

  【曾子曰。】

  『曾子』是宗圣,传孔子之道,我们看他提的都离不开忠信。「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他们都学得这么好,很不简单。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说到,这个『三省吾身』,第一个以下面的三件事来反省自己,第二是这个「三」可以是再三反省,都讲得通。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人做事情,有没有尽心尽力,尽到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你看忠信,做人的动力。

  【传不习乎。】

  这个『传不习乎』是有没有忠於师父?师父教给他了,他有没有好好的去学习、去落实,叫「传不习乎」。另外,假如他自己教书,那他会提醒的是,我教的东西,我有没有熟练、有没有落实,这是他自己要自我的要求。假如教了,自己都没有做到,那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了都做不到,那就变成骗人。所以这个传不习乎,除了对师长教的东西要好好的,因为这个习,它不只是温习,这个习字很重要的,它是去做、去练习、去落实。所以当学生的有没有好好的学了之后落实,或者自己在教学了,我们自己有没有认真的来教学,然后教的时候时时观照自己,讲了,自己有没有做。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又有一句话讲,「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好,大家回去想,我们下次再说,我们下次来讨论一下。大家学习过程可能会发现一个情况,这两句话好像矛盾,大家有没有遇过这个情况?比方「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是不是?又有另外一句「作不请之友」,这两句有没有矛盾?两个问题就好,再问第三个怕大家负担太大,我们回去想一想。

  下一句,你看这一句忠信是真正的学问,而且这个忠信也贯五伦的精神。而「传不习乎」是很重要的,人要深入学习才有真智慧、真德行去尽他的本分,去爱他人。下一句讲到: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事君能致其身』,忠!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一个人能做到孝又能做到忠信,假如说他没有学问,子夏说,我不承认,这样的人才是真有学问的人,做到的人是真有学问。当然,这些道理,这些孝忠信能做彻底,也都来自於他有学习。「人不学,不知道」,可能他不一定识字,但是一定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系。他不是用文字教下来的,是用德行,上一代的身教影响到下一代,这也有可能。下一句讲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段话对学习成败关键很大。我们好像讲过了?我从大家的表情看到,这句话挺有感觉。这个『不重』,可以讲不稳重,就没有威严。也可以讲,没有看重自己,没有看重自己有明德、有本善,可以成圣贤,反而自暴自弃了,那也是『不重则不威』。真正看重自己,时时守住忠信,而且交的朋友都很有德行,向他们学习,自己有过失,『过则勿惮改』,就赶紧把它改掉。下一句讲到:

  【子张问行。】

  这个『行』就是处世待人,怎么处处行得通?孔子告诉他: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语能够忠诚信实,行为能够笃厚恭敬,这样的修养,纵使到了没有开化的地方,『蛮』是指南方,『貊』是指北方,没有开化的民族,都能跟人家处得好,行得通。但是: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在自己的乡里,这个『州』是指二千五百家,自己的州里都行不通。

  【立。】

  孔子期许学生,站著的时候:

  【则见其参於前也。】

  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就好像站在他的前面一样,立在他的前面。

  【在舆。】

  在车上:

  【则见其倚於衡也。】

  就看到这句「言忠信,行笃敬」,就在他车子的横木上面,时时不离开它。

  【夫然后行。】

  时时不忘「言忠信,行笃敬」,他就处处行得通。结果:

  【子张书诸绅。】

  把这句话,「言忠信,行笃敬」,写在之於,这个『诸』是之於,写在他的衣带上面,常常看著它不敢忘。这么样学习孔子的教诲,子张一定会很有成就。

  好,今天就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大家背哪一篇?男人背男人的,女人背女人的,好不好?男同胞背前两篇,女同胞背后两篇,OK。好!我们男同胞人比较少,要加油。放心,我也是男同胞,我们到时候一起念,互相切磋学习。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文言文)(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文言文)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