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55集)


   日期:2016/9/27 19: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一直在谈到礼的本质是恭敬、是饮水思源,受人点滴涌泉相报的精神,而这一分恭敬不可须臾离也。所以《礼记》一开篇,「曲礼」第一就说到,「曲礼曰:毋不敬」,这一分恭敬应该是无时不刻要保持,不管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对人有高下、有比较、有爱憎,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个心都不恭敬、不平等,我们的心性就在堕落,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最可贵的就是灵性不断提升,这是真实的东西。我们的真诚、恭敬、慈悲、觉悟的心有没有不断提升上去?新的一年来了,告别旧的一年,让我们冷静,去年的岁月当中,我们的道德学问有没有提升?恭敬有没有提升?孝心有没有提升?这样我们才没有虚度了那一年的光阴。我们也总结去年整个人生一年的过程,在家庭、在事业还有没有我们需要再不断鞭策、提升自己的地方?自己想得很清楚,就知道怎么样去改正、怎么样去用功。所谓《大学》里面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年要比前一年进步,慢慢努力,每一个月要比上一个月进步,更有觉照力了,每一天要比昨天进步,最后要练到每一念要比上一个念头进步,这就是真正会用功。

  我们刚刚讲到最后一个故事恭敬字纸,因为字纸是记录圣贤的学问,都是得来不易的法宝,当然要恭敬。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每天报纸一大堆,现在又强调环保,能重复利用的东西尽量用。一个人讲话的谨慎态度要比去年进步,显然我这个开春需要加油。那怎么办?圣贤的这些教诲,它是可以权变的,它不是死板的,但我们要抓住它的精神。以前的字纸记载的是什么?圣贤的教诲;现在的报纸记载的是什么?想通了没有?不过,你刚好一翻,上面刚好一篇《论语》,怎么办?发现了当然要恭敬,剪下来,有机会去可以焚烧的地方把它烧掉;至於记杀盗淫妄的,你就尽量废物利用。那这就明理了,自然就知道怎么样去运用。

  纸要珍惜,一切物品都要珍惜,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快被我们榨干了,节俭也是守礼。林放有一天问孔子什么是礼?孔子说:「大哉问」,你问得太好了。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讲「与其奢也,宁俭」,不提倡奢侈要节俭,这就是对物品的恭敬。而对物品恭敬很微妙,你愈恭敬它,它也恭敬你、回应你。你对衣服很爱惜,这衣服你穿可以穿三十年;你糟蹋它,半年就破了。有没有可能?所以问题在哪?在人心。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人的心动了,才会出现这些现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奇怪,我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衣服好像穿得特别久?奇怪,同一个人怎么三十岁以前跟三十岁以后差这么多?那还是心,心是根本,心变了,变善良了、变恭敬了、变勤俭了,身边一切人事物都跟著变。所以从这个真相,我们就体会到《大学》里面讲的那一句核心的教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庶人,希望国家、社会、自己的家庭更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修养提升了。所以心境一转变,跟著人事物也会转。

  以人来看,正己可以化人,因为每一个人是「人之初,性本善」;身边的人不能感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我们对人恭敬,也不会把别人不愿意的事,硬加诸在他人身上,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子治家格言》开篇讲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请问大家,有没有恭敬在里面?恭敬自己在家庭的工作、职责,恭敬时间,不糟蹋时光,把环境整理干净,那也是对环境,还有对自己身体的恭敬。老祖宗这些生活习惯,对每个人、每个家庭影响都很深远。台湾提倡一段教诲非常好,「青年十二守则」。年轻人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十二个守则,大家听过吗?「孝顺为齐家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有几句你们一定知道,「有恒为成功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你们都是在善的频道,一接就通了。「学问为济世之本」,一个人没有智慧、没有学问,说要利人,不可能。其中有一个叫「整洁为强身之本」,一个人生活习惯很差劲,他身体会多好,不可能,乱吃、感染什么东西,身体一定会受损,所以家庭整洁都是爱惜身体。恭敬父母给我们的这个身体,尊重自己的身体就是尊重父母,不糟蹋父母给我们这个宝贵的生命。

  接著,《朱子治家格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不能奢侈。一个人面对现在的大环境、大自然,用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能想著要为地球省下资源,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态度,能给他一生种很大的福田。福田心耕!他是为天下、为整个地球的人在节俭。刚刚我们讲到了,为什么马来西亚华人有福报?他是为民族文化的承传。我们举一怎么样?反三,我们教给孩子的是让他念念能为天下人著想,孩子愈小愈单纯,先入为主,他就为天下人著想。假如我们赚了钱就是要花,花完就好了,这是我们自己赚的,不给别人,那孩子的心量就很小。而且节俭对人的心性影响很深远,父母告诉孩子,省下来我们可以去帮助孤儿、帮助孤苦老人,所以俭而能舍,这个人仁慈心就增长。节俭的人不贪婪,叫俭以养廉。所以俭而寡取,不贪求,道义,这个人守义,有羞耻心。节俭以后,能把省下来的好好奉养父母,是好的家道,这是人懂礼,俭以奉父母。节俭以后,又能够以这样的人生态度成为家道承传下去,这样的父母有智慧!又节俭,又清廉,这样的家风。所以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这俭有大学问。

  记不记得我们曾经讲过「训俭示康」?大家没有还给老祖宗?没有还给司马光先生?大家要了解,学习一定要不断重复,也不是说学一次就全记得,所以大家忘了也叫正常现象。我们有一段很精辟的,复习一下,二百零四页,《德育古鉴》。我们再把司马光先生请出来一下,司马光先生,「司马君实曰:呜呼」,他感叹,「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哪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因为上一段比较长,我们就直接读这一段精华。上一段提到了很多宰相、大臣,他们纵使当到宰相,办公室、家庭都很节俭。因为他们了解,他能当宰相不代表他儿子能当宰相。假如把儿子的生活习惯都养成这么奢侈,那是害死了自己的子孙,看得很深远。所以「御孙曰」,御孙讲到很精彩的一句话,「俭,德之共也」,有德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都是节俭。「侈,恶之大也」,所有造恶之人都有一个特质,都奢侈,而且奢侈到最后控制不了自己,会造很大的业。「共,同也,言有德者皆从俭来也」,所以孔子是温良恭俭让。「夫」,古人他很清净,看很多事情能看得很深远,能推敲得出事物整个变化的规律,「俭则寡愈」,他欲望就淡、就少。「君子寡欲」,他欲望少了,「则不役於物」,他就不会变欲望的奴隶,「可以直道而行」,他做什么事情没有欲求,无欲则刚,他很正直,为公、为众,毫无担忧,毫无畏惧。

  「小人寡欲」,这个小人是指一般平民百姓,假如欲望少,「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他不奢侈,他就不会变欲望的奴隶,不会负一大堆债,那就远罪丰家,谨身节用。「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奢侈欲望就多了。「君子多欲」,这里的君子就是指高位者,甚至是国君,他假如多欲,他手上又有权力,「则贪慕富贵」,贪慕富贵满足不了,欲是深渊,就会挺而走险,所以就「枉道速祸」。现在在全世界当官的人,最后贪污被捕,甚至枪决的,太多太多了。这一篇文章给我们很大的省思。这些人的父母,包含他的另一半、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在把他带到一条死路上?假如都奢侈,最后他就是干这种事。「小人多欲」,一般平民百姓多欲,「则多求妄用」。这个人多求就没有廉耻心,就很会巴结谄媚,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他有这种多欲、奢侈了,「居官必贿」,他当官了一定受贿赂。「居乡必盗」,他满足不了欲望,他就动歪脑筋,偷盗就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诈骗集团很多,都是从这里来。那些诈骗集团的人,说实在的,他也不是饿肚子的人,他是太多欲望不能满足,就动这些歪脑筋,想要去赚很多钱来花。所以司马光在一千多年前都谈到这个根源,「故曰:侈,恶之大也」。

  所以一个人节俭,他能彰显他仁义礼智之德。但是这个俭,可不能变成什么?变吝啬,那就过了。俭而很吝啬,那就不仁。旁边的人很可怜,都不帮助,就变守财奴。在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的一本书非常精辟,叫《保富法》。一个人跟一个家族要保持长久的富贵,怎么做?《大学》告诉我们「财散民聚」,要积德累功,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这个才是保富法。里面提到一个周姓的有钱人,很有钱,开钱庄、开银行,清末民初,清朝结束了,民国,他的财产有三千万银元。一个现大洋不少了,有没有人研究一个现大洋等於我们现在多少?不小了,三千万!大家想想,换做现在他是多少钱的人?少说也有上百亿,这么有钱。但是那时候天灾很多,他都不捐款。有个钱庄的掌柜给他捐了五百两,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说我这么有钱的方法,就是进来就不出去,你还给我捐。你看人愚痴,都觉得自己做得很对,祸延子孙,最后他死了,把三千万分成十份给子孙,每个人分三百万,在短短几十年全部败光。这叫不义之财,留不住的,财聚人散。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跟道义不相应的钱,赚再多都留不住。大家仔细去观察,社会当中很多赚钱很快的行业,几个人留住钱了?而且那些行业有的是不正当的,都留不住钱,经典写的一点都不差。所以他的儿子跟孙子,那十个人分到钱的,全部都败光,还有的沦为乞丐。其中有一、二个,好像聂云台先生还认识,百事不顺,穷困潦倒。所以人节俭,可是不可以不仁不义。一个人节俭,可是却很贪心,这就不义。节俭,连父母都不奉养,叫无礼。吝啬了以后,还告诉子孙,就是要这么吝啬,他没智慧。因为他的儿子学到吝啬,首先对谁吝啬?对我爸。他不是学了,最直接就是对爸妈吝啬,人算不如天算。所以人不要太厉害(闽南语),人不要太聪明,老老实实循著道理做,必有后福。所以这个俭,也是对一切物品的恭敬。

  我们这个礼篇的绪余,我们上一次看的最后,礼包含整个五伦关系,整个伦常关系都含摄在其中。我们读到「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礼行於君臣矣」。这君臣的范围很大,我们离开家庭,每一个人不管走到哪一个领域、哪一个行业团体,都要守君臣之礼;不守君臣之礼,团体就乱了,那造的罪业就大。比方我们教书的教师,不守君臣在学校的礼,可能把学校都搞乱了,或者把老师的形象都破坏了。比方这个君臣它的含义,在学校校长是君,政府也是君,我们领的是政府的薪水,我们教书的人不尽心尽力教,那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我们对不起全国的人民。这也是君臣关系,尽忠。所以对得起政府、人民的信任,我们尽心尽力教好学生,扮演好这个角色。

  这个君也要守礼,尤其君是有权力的人,有权之人假如不时时敬慎,严谨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位置愈高愈容易出事,为什么?没人管得了他。你说古代天子,天子谁管?皇帝谁管?皇太后管,他妈妈管,也对,妈妈要管,对。天子故名思义,老天管他,他是代上天爱护人民。皇帝穿得很整齐,斋戒沐浴去祭天,他是臣,老天爷、真理是君。所以皇帝、高位者特别容易堕落,因为老天看不到,除非他真正至心虔诚顺从老天这些教诲。而很多的先王,他们更难得,他们怕提醒不够,所以时时让底下的臣子可以劝他。大家有没有去过北京故宫?有一个古物叫华表,大家看过没有?一个柱子,然后横著,看起来很像路标,那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古物,叫华表。那怎么来的?尧舜时候,路上的路标,而且人民对於天子的哪些政策觉得不妥当,可以写在那个柱子上面。可贵!那些古圣先王时时都戒慎恐惧在他的位子上,生怕不能造福於民。人民可以给他提意见,所有的这些大臣都可以给他提意见,像唐朝的唐太宗先生很可贵,他不只让臣子给他劝谏,甚至很善巧的引导底下的人敢於给他劝。

  其实位子愈高,做错的事贻害愈大。所以《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讲,引《诗经》讲的,在「诸侯章」,诸侯那是一国之负责人,提到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些古书很可贵,所以中华文化要弘扬到全世界,全世界很多国家、民族没这些东西。你看现在中东乱得不得了,那些有权的,最后实在太夸张了,贪了那么多钱,人民都受不了,反他。所以我们师长高瞻远瞩,这些情况还没出现以前,就已经在印《群书治要》一万套,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是如何成就的理论方法送给全世界。所以汤恩比教授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诸位学长,诸位同胞,师长今年初给我们共同的一个目标、使命,大家记不记得?让我们在马来西亚建汉学院。你们都没记住,难怪我的体重愈来愈轻,你们都耍赖,不行。尤其我们马来西亚华人要有志气,我们全球其他这么多地区的华人都到这里共襄盛举,你们是东道主,你们要身先士卒,杀,这是革命,要把文化复兴。那个杀就是首先要格物,要对治自己的习气才能弘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自己坏习惯跟人一接触,都把别人毒害了,就帮不了人。而且格物当中要革除哪个不好的心态?退缩。这也是格物,不是贪瞋痴而已。退缩叫痴,愚痴,不敢勇於承担,人的潜力、人的气概就出不来,每天就蔫蔫的,好像浩然之气养不出来。我刚刚讲了这么一段,都觉得腰杆子挺了不少,所以常常要讲这些话来勉励自己。

  谁最会养浩然之气?历史当中记载,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当今之势,舍我其谁」。人时时有这个态度就是养浩然之气。所以刚刚我们提到,为君者是特别容易增长欲望习气。所以历代,因为有这些先王的智慧跟榜样,有承传文化、重视文化的这些天子皇帝他懂。以前的天子旁边随时有两个人,叫左使、右使。左使记事,我们看《左传》,记事情的;右使记言。就是这一个皇帝,他做什么事,左使就记起来了;他讲什么话,右使就写了,他能不谨慎吗?我们都说做皇帝好好,要吃什么就有什么,好好。清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皇朝,他们那个太子就不容易,好像是三点多就要起床,然后开始锻炼、读书。请问大家,三点半起床的举手?大家都站著说话不腰疼,都顺著我们自己的认知。假如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个想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做,那个都是亡国之臣,想不亡国,他随时都要战战兢兢。

  而今天我们在任何一个团体拥有一个权力、拥有一个地位的时候,他每一个位置背后是责任,叫名符其实,那是一分职责;既然是职责,我们就尽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去做。尤其我们是在弘扬正法、圣教的团队当中,我们要不忘初心,我们进入这样的因缘,目的是什么?是来看谁不顺眼吗?是来骂人的吗?是来多吃几碗饭的吗?是来增长傲慢的吗?都不是,是来为正法久住,为广大人民的福祉。人能时时保持初心,他的心就比较冷静,他不会被很多境界迷惑贪瞋痴慢就起来了。大家彼此同仁之间要护念,为什么?修学的路上起起浮浮很正常,进进退退每个人都有。假如今天身边的同仁颠倒,你得帮助他提起正念,其中你要提醒他,我们来的初心是什么?大家注意,我刚刚说我们来的初心,这样比较不会太直接。你的初心是什么?他说要你管,这样就太直接了。可是假如你遇到的这个同仁,他是有大志气的,他是下定决心三、五年就要成就他的道德学问的,他跟你们说:我有什么错,你都不用修饰,直接放马过来。这样可以,这样就可以直言不讳对他。有这种心态,这一生不成圣贤都难。

  这不是我乱讲的,都有经典可依据,大禹是闻善言而拜,所以他成圣贤。所以领导者的自我要求、自我的节制,尤其用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到的,出了门见每一件人事物,尤其是见人,要像面对贵宾一样恭敬,不可轻慢。「使民如承大祭」,上位者要安排底下的人做事的时候,那个真诚的态度、恭敬的态度,就像办国家的一个祭祀一样的慎重。因为我们慎重,才能赢得底下人的信任。我们不慎重,今天把他们叫到东,明天把他们叫到西,累到半死,最后根本事情适得其反,或者徒劳无功。这样子不只影响了事情没法成就,甚至於影响团体里面每个人对自己的信心,甚至於是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都受影响,那这个就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事情。

  所以上位者对自己的严格,一定要超过对底下的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且对底下人的严格,他是来自於对他的护念、爱惜,不是发脾气,那这个就不妥当了。领导者我们时时期许自己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要以身做则,身先士卒,要求别人的,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才是符合为领导者、为君者的态度。作之亲,那要爱护、关怀、照顾。作之师,要珍惜每一个,掌握每一个机会点,去提升下属的经验、智慧。有这样的心境,不只自己的德行得以增长,智慧得以增长,我们这样期许自己,身边的人就有福气了。我们也对得起所有身边下属对我们的信任,以至於他们的亲人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才对得住。

  而要求自己,首先公正严明。所以「上则优赐有加」,这一句强调的是上位者要有爱心。我们延伸开来,不只要有爱心,处世待人要公正严明才行。公则无私,正则无偏无邪,公正人家就服气。每次发生什么事摆不平,来,我们去找某某领导。那就是人家信任我们公正。严,严谨,严以律己,当然也有严格要求底下的人,这一分严格是要锻炼出他的能力经验。假如我们不严谨、不严格,底下的人都苟且、散漫,那我们这个慈悲是多祸害,这叫滥慈悲,这不对了。教学者,严师出高徒;领导者严格,下属才学得到东西;父母严格,这个家道才能传承。所以母亲叫家慈,父亲叫家严,一个家的正气,靠父亲来树立。严明,明,领导者看很多事情要看得明白,不能糊里糊涂的,看人看事都能从根本,都能看到来龙去脉,很冷静。

  公正严明,加上爱敬存心,反求诸己。爱心,每一次讲到领导者的爱心就想到在宋朝,北宋开国有一个大将叫曹彬。他的军队里面有一个士兵犯错,被判好像是五十大板,结果一年之后才打。身边的人很纳闷,这个五十大板军棍,明明一年前就已经判了,怎么将军你一年之后才执行。曹彬讲,这个事主那时候刚结婚,刚结婚马上被打五十大板,怕他家里的人想,娶这个是扫把星,不吉利,一年之后就不会牵扯到他的太太。我们听完,佩服!心这么细腻,体恤。一个领导者假如时时能存像曹彬这样的心,那他的团队凝聚力一定很强,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自自然然就感动他身边的人。

  我们再复习一个故事,宽下,八十七页。这个讲过了,「杨诚斋夫人罗氏」。大家感觉好像没看过,因为还没二十一遍。这个杨夫人罗氏,「年七十余」,七十几岁了。「寒月」,大陆天气很冷,我们同仁从广东来,几度呢?三、四度,东北来的同仁,零下二十几度。告诉大家,零下二十几度,古代有没有暖气?当然他们烧柴火,但是那确实是很寒冷。因为我们看每个故事要身历其境,不然印不到心里去。寒夜,「黎明」,凌晨起来了。「诣厨作粥」,这个诣,我们一般说造诣,这个人造诣很深,这个诣是指程度,在这里是另外一个意思,是亲自到达。所以「诣厨」,就是她亲自到了厨房做粥。「令奴婢遍饮」,我们看到这个遍字,都可以看到一幕,这个七十几岁的老人,你喝了没有?赶紧喝、赶紧喝,都要点人头,点到她才放心。「然后使之服役」,才让他去做他本职的工作。

  「其子东山启曰」,这个启曰就是开口,忍不住说话了:妈,天气这么寒冷,「天寒,何自苦如此」,你何必自己找这么苦的活做?「夫人曰」,杨夫人说到,「奴婢亦人子也」。这都是孔子的好学生,是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清晨寒冷」。刚刚跟大家讲说这个杨夫人是孔子好学生,这是实质的好学生,她可能一个字都不认识,我们古文背了二十篇,不见得比得上她,她是真做了,这是实学。当然背也很重要,叫读诵受持。把这些重要的教诲读熟了,时时提得起来,观照自己、要求自己,做出来就跟这些教诲相应,叫为人演说。表演得好,都不用讲话,人家就感动了。而这个清晨寒冷,「须使腹中有火气」,要让他的肚子里吃点温热的东西,他的整个精神、血液循环会更好,不然会伤到身体。「乃堪服役」,这个堪就是才能、才好,让他去干这些事情,他才堪受得了。杨夫人,「生四子三女」,七个孩子,「悉自乳」,都是自己哺乳。她说到,「曰:饥人子以哺吾子,是何心哉」,让保母哺乳了,那她的孩子就没有乳喝了,那就是让别人的孩子挨饿,然后自己的孩子吃饱,这种心是什么心?我不忍这么做。从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老人家的厚道、慈悲。而福田心耕,福田有恩田、悲田、敬田,这一分慈悲心种大福,所以她四个儿子有三个皆登第,考上进士。大家现在看三个登第容不容易?一个家族里面,大家去查祖谱,出一个进士都不得了,她们一家单一代就出了三个,这都是大福之人。这是我们讲到爱心,宽下。

  接著我们讲恭敬,领导者要有恭敬的心。在《中庸》里面强调「天下国家有九经」,治理天下国家有九个重要的原理、原则。首先提到,「曰修身也」。大家注意听,这整个九个原理、原则,离不开爱敬存心。「曰修身也」,曰「尊贤也」,曰「亲亲也」,曰「敬大臣也」,曰「体群臣也」,敬所有的大臣,体恤群臣,都是爱敬;曰「子庶名也」,把老百姓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的照顾,爱心;曰「来百工也」,让各行各业都兴盛,大家都经济无忧;「柔远人也」,对不是自己国家的人也非常关怀,有机会了也尽力照顾;「怀诸侯也」,对一些国家它有为难,甚至已经灭亡了,能够再把它兴复起来,也尽力去做。所以这个天下国家九经,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它的政治哲学。我们看到明朝,在明成祖那个时候,政治国力算强盛。郑和下西洋,有没有柔远人?有没有怀诸侯?很多人民国家有缘的,尽心尽力把这些生活技能,甚至於帮他安定他的国家,都做到。所以汤恩比教授讲,解决二十一世纪靠中华文化,他不是平白讲的,他是纵观整个世界,还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出来的话。

  我们从这九经当中看到,第一个自我的修养,自我修养有没有恭敬在?有没有爱敬存心?爱谁?自爱。恭敬谁?自我尊重自己,自敬而后人敬,自己都不尊敬自己,人家就来糟蹋,人家就来瞧不起。孟子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所以爱护自己的身体跟爱护自己的名节,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在修身的基础之上,所有后面的八个原理、原则才做得到。假如没有修身,有可能尊贤吗?不可能。纵使姜太公来了、伊尹来了,发顿脾气,人家就走人了,谁还跟你在这里堕落、乱发脾气,人家又不是为这个来的。所以要留住真正贤德之人,首先还得要是我们有修养。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与人的因缘,他都是自然的招感,德行到哪就能感召到同样磁场、同样信念志同道合的人群。所以我们凡事看根本,君子务本。

  我们冷静看尧舜三代的历史都因为尊贤,整个朝代兴盛起来,周文王用姜太公。我们看《群书治要》里面有非常多姜太公的教诲,当时候周成王他在做太子的时候,派三个人教育他,叫太保、太师、太傅,找到全国最有智慧、有德行的三个老师来教育。太师专门教他治国的智慧、经验,派谁?姜太公;太傅教他德义、德行,派周公;太保是照顾他的身体。可能都是通《黄帝内经》这些学问,照顾好他的身体,因为你身体是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法办事了。太保、太师、太傅,大家想一想,我们假如小的时候,二、三岁就被这三位圣人带著,你说能不成圣贤吗?而且很严格,除了他们三个教以外,另外派三个人跟太子住一起,叫少保、少师、少傅。他们三个教完了,另外这三个盯著,看有没有做到,每天住在一起,看得清清楚楚,不能马虎的。所以能成就这么好的成王,那都不是偶然的。

  讲完这一段周朝他们培养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关系?培养下一代不就是要这样培养吗?你当父母的也要照顾到他这三个角度。你要让他有德,你要让他身体好,你也要让他有见识、有做事的能力,一站出来就是大将之风,临事不乱,上楼梯不会踩不好。教养自己的孩子如此,我们自己假如在一个团队当中做领导,也要不断的下功夫,从这几个角度去爱护、去照顾底下的人,这就是会用经典的学问。我们这几年体会到,经典没有一句话跟我们现在无关的,你们要不要试看看?大家现在念十三经里面,哪一句根本用不上?你们不要被我吓到了,有的话没关系,讲一句来听听看。所以叫经,亘古不变!我们讲到尊贤,在汉朝的《说苑》里面,有一个章节完全在谈「尊贤」。我们翻到五十七页:

  【禹以夏王。】

  念错一个字差很多,要谨慎。刚刚才提醒自己谨慎,又把一个字念错了。所以我的今年功课,谨慎的态度要不断提升,希望大家护念我,看我哪里讲得不谨慎,一定要给我提出来。『禹以夏王』,这个「王」是王天下,建立了夏朝,然后王天下,其实就是让天下安定过好日子。同样是夏朝的君王,可是:

  【桀以夏亡。】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天子,他亡国了。都是君王,为什么命运差这么多?

  【汤以殷王。】

  商汤,他是商朝的开国天子。

  【纣以殷亡。】

  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天子,他也灭亡了。这个前言就是慢慢引导我们,盛衰兴亡的关键在哪里?我们接著看底下:

  【阖庐以吴战胜无敌於天下。】

  这个『阖庐』是指吴国的阖闾,指同一个人。大家听过「卧薪尝胆」没有?「卧薪尝胆」是勾践,勾践是越国国君。在春秋末年强盛的国家,其中最明显的吴国跟越国,吴越争霸。阖闾他派兵联合其他国家,把楚国给打败。当然那个时候楚王是太不像话了,被人家攻伐。所以吴就称胜无敌於天下,他当时候是春秋末年的霸主。后来这个阖闾,锐不可挡,他也挺得意的,又去伐越。那个时候越王勾践还很年轻,结果阖闾居然被勾践打败了,然后伤重回去就死了。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来就强盛起来,又去打勾践,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然后也很受屈辱,勾践就好像当作下人一样,被吴王夫差使唤。这一段历史大家知道,还去尝夫差的粪便,他是忍辱负重。所以「卧薪尝胆」,句践也不简单,为了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忍辱了二十年,最后一举把国家恢复了,也把吴国给灭了。所以今天吴能称胜於天下,可是短短几十年,吴王夫差又:

  【见禽於越。】

  这个『禽』跟手字旁(擒)一样,就被抓起来了,最后自杀,被勾践抓起来。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命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文公以晋国霸。】

  晋文公他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让晋国强盛起来。但晋国在厉公在位的时候:

  【而厉公以见弑於匠丽之宫。】

  就是被杀在『匠丽』这个宫里。

  【威王以齐强於天下。】

  齐威王强盛於天下:

  【而闵王以弑死於庙梁。】

  这个齐闵王也是乱打仗又不照顾人民,最后被几国联军打得齐国只剩两个城池。这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谁率军?燕将,燕国的将军,乐毅。他带领著好几个国家的军队,短短的时间,打下来齐国几十个城池,只剩两个没有打下来,哪两个?莒成跟即墨。谁守住?田单。你们记这个比较不清楚,我记很清楚。为什么?因为田单用的是火牛阵。火牛阵,因为我属牛,所以比较好记,跟我比较有关系。很快的就把齐国复兴起来,所以只要有贤臣在,国家就复兴起来了。接著讲的是齐国,这有个小故事,齐国被一连攻下了五十几个城池,结果齐国有一位王歜,这个人很有德行,很有意思,燕国的将军打进来,就在他住的这个盖邑,知道这个人很有德行,就在盖邑附近三十里之内,统统不能派兵进去,尊崇他。结果后来,因为整个都被燕国这些军队控制住了,就派人跟王歜讲,要封他为将军,封很大的地方给他,希望他当将军归顺燕国。结果王歜就讲,国家都要灭亡了,我假如再归附你们,我就是不义。结果燕国军队讲,你不答应,我就把盖邑人都杀光。王歜就讲,你们这种行为是寇仇、是强盗,我更不可能答应你们。王歜做到了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果他自己自杀。他自杀的消息传出来,所有那些逃到其他国家的齐国官员,统统生惭愧心,国家有这么大的难,我们这些人长期吃国家俸禄,统统跑到其他国家避难。这一个平民,他没有受国家俸禄,这么高节,居然跟国家共存亡,所以一下子王歜的德行,就感召了齐国的大臣,统统回来共赴国难。我们从这些历史当中都可以感受得到,这些忠臣、贤士是每个时代的栋梁。

  【穆公。】

  指秦穆公,秦国的『穆公』。

  【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於望夷。】

  『二世』是指秦始皇的儿子,叫胡亥。秦国秦穆公是五霸之一,可是传到他后面的子孙,成立了秦国,只十五年就灭亡了。因为秦国是用法、是用武力来治国,它跟天道不相应,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周朝八百多年,秦国只有十五年,差很远。而且很有意思,周朝以德立国,他的后代没有被杀。秦国靠武力征伐、统一,他到第二代就被人家给砍了。所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每个人都有因果报应,每个团体、每个朝代都有。所以大家冷静去看中国历史,很多朝代它衰败的因,都在它前面几个皇帝就种下去了。所以人不谨慎,很多行为都会殃及子孙。「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慎重的德行、行持来利益众生,在家里就是利益你的下一代,在团体当中利益身边的人,在教育界利益下一代,我们在弘扬中华文化就利益所有以后接触弘扬文化的人。愈慎重,慎於开始,开头好,人家后面的人效法;开头不好,后面就上梁不正下梁就歪了。则道风日远,这个道风可以指家道,也可以指每一个行业的风气,甚至於是我们儒道释三教承传的道风。教育界要有师道,医学界要有医道,商业界要有商道,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华人地区这些企业家不简单,在民族文化继绝存亡的时候,尽心尽力来弘扬。

  我们有一位台商,这个故事我一定要讲,因为台商的形象要扭转。他的员工五万人,寒暑假时候,他安排员工的孩子,因为很多员工离乡背井,他暑假的时候,愿意来的员工孩子,就让他住两个月,然后每天可以见到自己的父母;同时给他们的孩子上《弟子规》,教育他们的小孩。这个很仁慈,来照顾他的员工还有他的家属。而且我们相信,这样的心去落实传统文化,三年、五年之后,他的企业是所有企业界中华文化落实的楷模,那他焉有不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多少企业界的,看到他的榜样效法他,也学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人心就愈来愈安定、愈来愈有道义。我所了解所有落实传统文化的企业家,事业都愈做愈兴旺,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你带给员工欢乐,又解除他的担忧、解除他家庭的需要,他就把领导者的喜跟忧放在心上,为领导者分忧解难,尽忠职守,这也是互相的感应。所以「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这也是道义相感,也是很自然的。接著我们看文章里说到:

  【其所以君王者同。】

  他们的身分都是『君王』,都一样。

  【而功迹不等者。】

  他们所产生的结果、功业,或者是灭亡,差异这么大。

  【所任异也。】

  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任用错了。所以接著讲到:

  【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

  『襁褓』都是衣字旁,「襁褓」是指背孩子时候绑的布,延伸为就是孩提,小孩的意思。成王在小孩的年龄,所有的诸侯都来朝见他,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宰相是周公。

  【周公用事也。】

  有这样贤德的大臣。

  【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於沙丘。任李兑故也。】

  『赵武灵王』也是战国时代一时兴盛的一位君王,但他后来也是饿死在『沙丘』宫里面,因为他用错人。

  【桓公得管仲。】

  这个历史上很有名。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九合』是指多次整合诸侯,也是建立共识。「尊王攘夷」,尊周天子,尊自己的君臣之礼,攘夷就是很多外来的这一些戎狄、外族都要侵犯华夏,大家团结起来抵御。这一段孔子在《论语》里面有强调,假如没有管仲,我们就「被发左衽」,就是我们留头发披在左边,就跟戎狄一样,因为被他们统治了。这一句话孔子也是说,管仲也算是民族救星。不过孔子评判人非常公平,好的他说,不好的,他也要交代。后人不能学他,后面也会讲到。

  【失管仲。】

  这里举得又更精彩了,更精彩,所以重点来了。齐桓公在春秋时候那霸业没有人能超过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是管仲不在了,他变成什么?短短的几年,变成死无葬身之地。尸体腐烂了六十七天,尸虫都流出去宫外了才被人家发现。今天回去,这个典故一定要记住,不能犯同样的错。因为他任用了:

  【竖刁。易牙。】

  开方,这几个乱臣,所以:

  【身死不葬。为天下笑。】

  当然也不能只怪这三个人,这三个人对齐桓公来讲是他的一个缘,这个缘分会造成这么大的祸害,其实根源还在自己。请问大家,「安史之乱」谁害的?「安史之乱」,那唐玄宗,唐朝大壁江山差点全部就毁掉了,因为他宠幸杨贵妃。那谁要负责任?杨贵妃,不是,你们不要笑,我还没讲完。杨贵妃是次要的,唐玄宗是主要的,因为他没有德,被她吸引了。假如杨贵妃遇到大舜,她可能就去扫厕所的分了,是不是?圣贤人很敏锐,大禹喝到一瓶酒,这个酒这么好喝,以后一定有人喝这个酒亡国,他高度警觉,不受世间诱惑。我这么比喻不是没有根据的。所以齐桓公为什么用这些人?易牙很会煮饭,连自己的儿子都煮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脑子也有点不清楚了,他问管仲:管仲,他连儿子都煮给我吃,他对我好好。这个叫情执,不理智。管仲说:他连儿子都不爱,他还爱你吗?他说好,那下一个,竖刁是自己自残入宫陪齐桓公,他伤害自己的身体来陪我。管仲说:一个人最爱惜的就是他的身体,他连身体都不爱来爱你,必定有目的。最后开方,他是一国的公子,还跑来照顾我,他父母死掉的时候他都没回去,你看他多爱我。管仲说:他连父母都不爱了,他还爱你吗?齐桓公说,有道理,这三个人走开。等管仲死了,忍不住了,要找人玩,要找人煮给他吃,这三个人又回来了,最后就『身死不葬,为天下笑』。所以:

  【一人之身。】

  一个人的人身。

  【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

  齐桓公一个人荣辱都在他的一身当中出现,重点在哪里?他任用的人不同,造成的结果天壤之别。所以为什么尊贤重要!就在这里。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文言文)(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文言文)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