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大意[1992年](第一集)


   日期:2010/9/25 17: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量寿经大意  (第一集)  1992/12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02-01

  这一次跟诸位同修用最少的时间,将净宗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介绍给大家。念佛法门是在东晋的时候慧远大师首先提倡的。远公与鸠摩罗什大师是同时代,当时中国还有两位在历史上很负盛名的学者,陶渊明、谢灵运,这都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陶、谢这两位与远公的交情很深厚,他们常常有往来。当初他在江西庐山建立一个念佛堂,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修发愿求生西方,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中国净土宗的起源,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莲社。我们这个道场也叫莲社,我们的名称是「华藏莲社」,我们的招牌是李老师写的,这一块招牌是李老师最后写的字,最后的遗墨,以后他再没有写别的东西就往生了,所以说非常的珍贵。

  远公当年的念佛堂,他的特色是参加的人是一定的,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都成就了。所以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现在这个道场就叫做东林寺,还在庐山,这个道场还在,我听说还有一百多人经常在那边念佛,将来有机会可以去参访祖庭。当年所依据的经典,给诸位说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有好几种版本,我们在《大藏经》目录里面所看到的,在远公的时代,《无量寿经》是相当的流行,《阿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华严》在东晋虽然是译出来了是《六十华严》,没有后面的「普贤行愿品」,没有这一品。这一品到唐朝贞元年间翻出了《四十华严》才有这一章,就是现在我们念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卷。《六十华严》后面没有,《八十华严》后面也没有,这就是经到中国来是残缺的本子,经文不足,后面这样重要的一章居然都缺了。《楞严经》更不必说了,《楞严》是唐朝时候翻译的。这是我们讲净土五经,远公大师那个时代只有一经,就是《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过去跟诸位报告过,这是多次翻译,从后汉一直到宋,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这是黄老居士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得相当详细,诸位可以参考。可是这些本子,在古时候流传是相当不容易,因为在那个时候都是手抄本,没有印刷,所以量也很少。多写一本,这世间就多一部经,散失了,往往就失传了。十二种本子流传到今天,只有五种,当中有七种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原译本只有五种。这五种原译本,在古时候,我们不说很远,民国初年以前说得很近了,这五种本子,我们念佛同修,专修净土的人,一生当中能够统统都看到的很少,为什么?因为这个本子没有单行本流通,单行本流通最普遍的就是康僧铠的译本。所以,大家提到《无量寿经》都知道康僧铠的本子,其余四种译本,甚至许许多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因为单行本你见不到。

  在这种情形之下,所以要想能够得到五种原译本,这是我们可以想像到的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阅藏。但是,民国初年来,藏经数量就不多。因为这书部头太大,成本太高,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买得起的,所以从前《藏经》在哪里?在大的寺庙里面才有。《藏经》是向皇帝那个地方去请的,由皇帝颁赠这个寺院。这个寺院有历史有规模,里面住众也相当之多,在过去总是有一、二千人以上,这样的大道场,皇帝才会送一部《藏经》。所以《藏经》是佛门的法宝,单独要建一个楼收藏叫《藏经楼》。我记得我的家乡安徽,我们家乡有一个庙叫伏虎寺,就是伏虎罗汉伏虎寺,这个寺是相当有历史,是汉朝末年就开始建立的。过去最盛的时候听说有住一千多人,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好像还有三、四百个出家人在里面住,这样的寺庙只有半部藏经。诸位想想,从前这个经典大家看得很珍贵,就是太少、太希有了!

  《大藏经》达到普及是在台湾最近这几年。因为印刷术发达,照相制版,尤其把《大藏经》缩小了,印成小字。从前《大藏经》的字,一个字都是寸楷,一页的本子大,比我们这个本子还要大,本子差不多比我们这个本子还要长一点。那么大的本子,它一面六行,一行十六个字,你想想看,寸楷。所以从前人不要载眼镜,永远不会老花眼,它那个字大,比我们今天报纸头号标题的字还要大。这一部《藏经》,诸位想想要有多大的地方去收藏?这我们可想而知,大概像我们这个房子要两间这么大放一部《大藏经》,做成书架排成一部《大藏经》。现在《藏经》用铅字缩小了,一部《大藏经》,在我们这个书架上大概三格就行了,一部《大藏经》就放完了。

  现在精装一百册,体积缩小、成本低。所以今天在台湾学佛的同修,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大藏经》。这在从前的人,你跟他讲,不可思议、没法子想像!哪个人家里面可以收藏《大藏经》,这还得了,这是从前人决定想不到的事情。所以以前的人要读经书,一定要到寺庙去,到寺庙的藏经楼里面去抄经,你自己想要一部,你抄一部回家去,你想那一种修学多么的辛苦。哪里像现在,现在人有福报,不必要抄写了。

  如果不读《大藏经》,这五种原译本你就没有机会看到。即使现在《大藏经》这样的普遍流通,因为字太小,大概真正想读诵的都是上了年岁的人,看这种小字很吃力、很困难,这也是个原因。所以净宗大德,无论在家、出家能够将五种原译本统统都做认真读诵、研究的人就很少了。就我自己所知道的,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这五种原译本他就没有能够完全看到,大概也只看到一种康僧铠的本子,其他的本子就没有机会看到。

  因为这五种版本内容出入很大,这是梅光羲老居士在我们这个经典序文里面说得很明白,因此就有会集的必要。这个会集本尤其是对现代人,现代整个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变迁,跟古时候完全不一样,这时间分秒必争,所以一切东西都要求精、要求简,要求精简,这会集本就非常非常的需要。提倡会集,就是做会集本第一个人就是王龙舒居士—王日休,他是宋朝时候人,他做这个会集本。在宋朝那个时候《无量寿经》十二种已经只剩下五种,其余的王日休那个时候已经失传,已经找不到了,智者大师那个时候还有。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他老人家提到过,他所提到的本子,现在我们看不到。由此可知,智者大师所见到的本子失传了。

  王日休居士会集,他只见到四种本子,《大宝积经》里面「如来会」这个本子龙舒居士没见到。所以他那个会集本实际上是四种不同本子的会集本,这就是很著名的《大阿弥陀经》,这个本子流通很广,在台湾很普遍,这是会集本流通最广的。至於以后彭际清居士的节本,在台湾没有单行本流通,但是有注解的本子,那也是一样的。譬如华冈文化学院的《中华大典》里面,那是周邦道老居士提供的,他自己收藏有一册,就是彭际清居士作的《无量寿经起信论》,他送给华冈,华冈把它印出来流通。这个《无量寿经》是彭际清的节本,不是会集它是节本,就是康僧铠译本的节本;那么注解(就是起信论)也是他作的,这个不是会集本。以后在清朝咸丰年间(咸丰是慈禧太后的丈夫),这距离我们现在就近很多,魏源居士有鉴於《无量寿经》的弘扬,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发心去作这五种本子的会集本。这个本子作出来之后,他自己认为这是《无量寿经》最完备的本子,这我们在他的序文里面可以看到。

  但是这三种本子都有弊病,后人有指责有批评,尤其是我们近代的净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他对於会集本就很不客气的批评,诸位在《文钞》里面看到。梅光羲老居士序文里面,也很清楚的把这三种会集本的毛病都给我们指出来。这样在民国初年(就是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老居士才发心闭关,专门为《无量寿经》重新做一个会集本,避免前人的毛病,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本子。会集本里面,在台湾可以说王龙舒的《大阿弥陀经》很流行;彭际清的节本,华冈印了之后,以后蔡念生老居士印《丁福保全集》里面有《无量寿经笺注》,他这个《无量寿经笺注》的经就用彭际清的节本。所以彭际清他的本子在台湾有两种注解,这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

  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是律航老法师带到台湾去的,律老亲近过夏莲居居士。律老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军人,他是中将阶级。这个会集本跋文里头,黄念祖老居士提到他,他跟黄念祖很熟。这个本子是他带到台湾,他在台湾出家的,他跟慈航法师出家的。以后在台中由瑞成书局翻印过两次,民国三十九年,李炳南老居士依照这个会集本在台中开讲过一次,我们现在看本子上面写的字,就是民国三十九年写的。李老师到台湾早,他大概三十六年到台湾去的,我们三十八年去的,他比我们早到两年,三十九年他开始在台中讲这部经。所以像李炳南老居士,在九种经里面,五种原译本他看到一种,四种会集本他看到三种,魏源居士的本子他没见到。所以九种本子总共他只见到四种,五种没有看到。在台湾弘扬净土的出家大德,道源老法师他老人家一生,《无量寿经》原译节会这九种本子,他跟李炳老一样,也只看到四种,其余五种没见到。

  我自己读这个经,尤其读这个序文,序文我读了很多遍,看到序文里面梅大士有几句话,他说夏莲公这一个会集本,正是想叫我们修净土的人「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我看到这句话很受感动,所以就天天在想怎样把《无量寿经》现有的九种本子统统搜集起来,我们印在一本里面,让每一位同修都有机会统统看到,所以到处搜集。魏源老居士的本子是最不容易得到的,因为他的年代最近,流通就最少(流通量最少)。去年我到北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我就问他老人家,魏源居士这个本子有没有看过?他说有,我说能不能找到这书?他说我这个地方现在还有一本,这真正难得!一本,我们也不能把它带到台湾去,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说最好你影印给我,所以马上影印,我把影印本带回台湾,这九种本子这样就具足了,我们才编印《净土五经读本》。因为净土五经怕给一般人有个错误观念,五经流通很久了,在台湾非常普遍,我们这个也叫净土五经,只怕人家说混淆不清。所以我后头加了读本两个字。

  我们这里有《读本》、有附本,《读本》是五经一论。从前的《净土五经》是印光大师编的,他老人家编的。他收集的《无量寿经》是康僧铠的本子,今天我们这个《净土五经读本》所收的读本是用夏莲居的会集本。但是五种原译本,另外有三种节校本都在这个本子的附本里面,这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跟梅光羲老居士的意思,使我们修净土的人这些版本统统能够见到,这样我们对於这部经的信心才真正的坚固。一向很少人发心读这些古本,今天这个本子摆在我们面前,读诵不难,这是我们为什么要编印这部书,道理就在此地。书编辑出来之后,我们初版印了三万本,现在正在准备印第二版。二版我们完全印精装,初版精装只有一千五百本,二版全部印精装本。现在我们收的大家印经的款估计可以印一万三仟本,这是这个本子编印流通的缘起。

  在净宗所有经论里面,《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刚才说过远公大师最早创办莲社,就是依据这个本子,而且那么多人个个都成就,这是我们要认清楚的。其次就是近代刚才提示过了有许多人反对会集,认为一定要依原译本,这个话说话最有分量的人,当然是印光大师。印老以后修净土的人受了他老人家这句话的影响很深。可是我们要知道印老为什么反对会集?如果经不可以会集的话,第一个会集王龙舒居士,人家是站著往生的,预知时至站著走的,他是第一个会集的人。从他这个表现使我们感觉到会集没错,会集真有错,他还能站著往生吗?我们净宗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站著往生的人还没有听说过,这一位老居士站著往生的,可见得这给我们证明经是可以会集的。

  印老的批评是会集里面有不当的地方,那就是轻易把原译本的文字改掉了,或者是取舍不当,他是从这个上面来批评,夏莲居老居士就针对印祖所批评的缺点统统改进了。所以我们现在读这个本子,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里面的原文,连文字他也没有改一个。所以梅大士说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里面最善的本子、最好的本子。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印光大师已经圆寂了,他老人家没有看到,如果他老人家看到这个本子,大概也不会再批评这个会集本。所以这点我们要晓得,我们对於这个本子要有信心。

  今天弘扬净土的人很多,弘扬这个本子的人很少,少的原因说老实话,也就是没有能够把这九种本子统统看过,九种本子全看过了,对於这个本子就没有怀疑了。所以我们要弘扬这个本子,诸位想想看,这九种本子不统统印出来,不行!我们说话没分量,统统印出来,你不信,不信你自己看。我们台北华藏讲堂就是基金会的同仁,他们发心校对这个经,统统看完之后,大家佩服得没有话说。确确实实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原译本的原文,没有更动一个字,这大家没话说。所以我们首先对於这个经本要有信心,要有清净的信心,决定不动摇,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

  这五经的内容,我概略的向诸位做一个报告。《无量寿经》可以说是净宗概论,它里面说得最完全,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它的缘起、形成的经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那边人的生活,菩萨品位,九品因果,可以说事理、性相统统都讲到了,没有一样没说到。不仅是净土宗的概论,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概论,真正是难得,这么少的文字能够叙述得这么圆满。诸位同修有不少已经把这个经念过很多遍了,我相信我说的这些话,你们念过很多遍的人都会承认。《阿弥陀经》它的内容是劝信,劝我们相信,劝我们发愿往生,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所以它是劝信、劝愿、劝行。这是我们一般称为三资粮,就是你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统统在《阿弥陀经》里面。《观无量寿经》主要是讲净土往生的理论,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品位的高下,说明品位的因与果。所以它讲理论,它讲方法,用什么方法到那边去?这经上跟我们讲的用观想、有观像、有持名。称之为《观经》,就是它在十六大类方法里面,前面十二类统统是观想,观想讲得最多,第十三类以后讲观像,次之,到最后第十六讲持名,就是执持名号,这是给我们讲修行的方法。

  持名放在最后,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凡是放在最后的就是特别的法门。出世间法跟世间法有些地方是相类的,譬如说世间法唱戏,最好的一出戏、压轴戏放在最后,佛法也是如此,最精华的地方摆在最后。我们在《华严》上看到,《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是压轴戏。你看《楞严》,《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殿后,他们没有按顺序排列。如果按顺序排列,观音菩萨应该排在第二,他是耳根圆通,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就是耳根,二十五个位次他应该排在第二位,结果把观音菩萨摆在最后,这就说明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你看到《观经》里面讲的持名念佛,他把这个放在最后,这是净宗修行的特别方法,最殊胜的方法,排列在最后!所以从排列顺序上,我们知道念阿弥陀佛,持名念佛是净宗修行最殊胜的法门。《无量寿经》所提倡的是持名念佛,《阿弥陀经》里面也是主张持名念佛,执持名号在《观经》里面摆最后。持名念佛是三经都主张,观想、观像只有《观经》一部经主张,持名是三经都主张,这都是我们把三经的内容要搞清楚的。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楞严经》里面的一章。文字少,这一章经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有二百六十个字。它是净土宗的《心经》,文字虽然少,奇妙无穷,真正是不可思议!「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讲十大愿王,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而且是很多次的读到。十大愿王跟《无量寿经》关系非常的密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想上品往生,那一定要修十大愿王,不修十大愿王没有办法把你的品位提高到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要修十大愿王。这是五经内容的概略。这些话交代完了之后,我们就可以介绍这部经。这部经刚才说过是夏莲居老居士精心会集的本子,这个经我介绍我不从头介绍,诸位先翻开第七十二面「如贫得宝第三十七」。我把这个文念一念: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们看这一段文。这一段经文就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天天所期望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要怎样才能够实现?这第一句话就重要了,『佛所行处』。佛所行处怎么讲?就是佛陀教化或者是佛陀教育盛行的处所,正如同我们中国古人治国平天下的想法一致。《礼记》里面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统治老百姓,什么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学为先!这个地方就是教学为先。由此可知,佛化教育的重要。『国』是大而言之一个国家;『邑』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丘聚』就是一个小地方,一个村、一个里,都蒙佛的教化。它的效果是『天下和顺』。李老师用天和、人和、地和。我们中国常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用这三个意思来解释「天下和顺」。

  天和,是讲天然的和合,人与人不会有斗争。今天这个社会是斗争坚固的社会,他为什么会斗争?没有人教化他们。在过去寺院丛林住众都是几百人以上的,普通一个小规模的寺院,那时候在大陆大概都有四、五百人,大的丛林几千人,这样的团体大家能够相处和睦,没有争执,靠什么?靠佛法的教导。我们再看看现代一般寺院,我们从台湾来,了解台湾的情形,无论大庙、小庙,这个庙住个三个人、两个人都常常打架,都常常吵嘴,那要是住个几百人、几千人还得了!靠什么维系?靠教化。所以天下和顺是天然的和顺,为什么?学佛的人每个人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性德流露自然就和顺。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这是佛法里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人心好,天时、地利整个转变了。现在我看美国也不例外,许多人相信风水,讲求风水,这就是讲风水,人心正,心好,风水就转好,风水是随著人心转的。你看到再好的风水,心术不正的人到那个地方去住不了一、二个月,风水变坏了。再不好的风水,你看这很凶的地方,一个心地清净慈悲的人他到那里去住,住上两个月风水变好了,「境随心转」,这是佛法里讲的道理。所以改风水,从哪里改?从我们心地改,不是从外表改。从外表改,那是骗人的,从心地改。所以心地能够做到和顺,外面风水就好了。日月清明,风雨以时,天和,前面「天下和顺」是人和,人和以后才天和,天也随著人和,人不和天就有灾变。灾厉不起,这是时和,时节因缘,整个大自然都随人心在转变。所以这几句就是讲风水,风水有没有?真有,一点都不假,但是风水是随我们自己心去转的。

  下面这就是果报了,你所得的利益就是佛教教学普遍推行,它的功效『国丰民安』,丰是物资丰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富有,老百姓平安。『兵戈无用』,这一句话是讲没有战争,国家用不上军队,不必搞这些武器竞赛,用不著了。『崇德兴仁』,崇是崇尚、推崇,推崇的是道德;兴是提倡,提倡仁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真做到爱人如己,爱国如家。『务修礼让』,务是务必,就是一定要这么做法,做什么?礼让。人与人相处有礼节,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是能够敬重别人,这是礼的精神。所以礼叫曲礼,屈是委屈,自己要受一点委屈,要尊重别人,这是礼。人人都自己可以受委屈,都能尊重别人,这个天下怎么不太平?这个社会怎么不会安定?效果是从这儿来的。

  『国无盗贼』,人人都讲求道德、讲求礼让,所以盗贼在这个地区灭迹了,我们今天讲的治安就好。『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这是说政治上所得的功效,历史上所说的太平盛世。在我们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汉朝有文景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开元在前半期好,前半期的政绩几乎能够跟唐太宗相比,唐明皇把后半期搞坏了,后半期宠爱杨贵妃,几乎把国家搞灭亡。但是没有遇到杨贵妃之前,他的政绩几乎可以跟唐太宗相比,这是讲政风之好。

  这段经说明佛陀教育的重要性,佛陀教育内容包括非常非常的广泛,像这部《大藏经》浩如烟海,我们从哪里学起?尤其今天这个乱世,我们用什么样的经典来学习能够收到眼前迫切需要的效果?这是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能够收到绩效,马上就有用处的,给诸位说就是这一部经。这部经不但是《华严》、《法华》的精髓、精要,可以说它是整个佛法的提要。这个经一展开就是一切经(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纳做一个总结就是这部经。所以这一部经於事、於理、於性、於相,任何一个方面它都讲到。经文不多,面面俱到,所以这是古人称为第一经,它真有道理,能救急。你有时间可以阅读一切大乘经典,你要没有时间,这一本就够用。

  所以我们在序跋里面看到梅光羲老居士提到,满清在初期在最盛的时候,宫廷里面就念这个经。序文在第六页倒数第二行第二句「前清盛时」,清朝最盛的时候。「万善殿常课此经」,课是课诵,皇宫里面万善殿就是每天早晨读经的地方,他们把这个经作为宫廷里面的早课。「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为什么?这里说得很清楚。「由彼时群知因果」,念这个经大家都晓得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廷里面上是皇帝,下面是臣子。「朝野相安」,这是他得到的效果。「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咸是咸丰,同是同治,咸丰、同治以后宫廷里头不念这个经了。诸位就能想像到谁把这个经废掉的?还不是慈禧太后!大概慈禧太后看到经上所讲的,句句都是跟她抵触的,都说到她的毛病,她不欢喜、不高兴,她经不念了。

  这一段事迹跟我们刚才念的这段文对照一下,诸位就晓得,《无量寿经》的的确确能够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给我们自己带来真实的幸福。不仅是将来往生,现在得到幸福,你才晓得这个经的重要,这个经好!其他经虽然好,效果没有这么快,这个经效果太快了,而且文不多,意思不难懂,尤其会集本会得好,念起来很顺口,意思很明显,不深涩,这是会集最大的成功之处。

  这序文里面前面还有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下来,大家对这个就了解。看第六面倒数第七行第二句,我来念一遍,「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这两句话,你不是真正修净土的人你不晓得它妙,不知道它妙在哪里;你不是真正深入经藏,通达大乘,你不晓得这个经的深度。「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你把五种原译本仔细去研究,过去三种会集本你再去仔细去研读,你才晓得夏莲居的会集本,他的选择精到超过前人。这个本子真正是《无量寿经》第一的善本。「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想像得到、所能够理解。

  下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这是梅老居士他的见解。「吾尝谓欲弘佛法於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梅光羲老居士在我们中国大乘佛法里面,他是唯识宗的大德,《相宗纲要》就是他写的、他编的,法相唯识宗到最后归净土。他教搞通了,他才认识净土之好,他要没搞通,他不相信净土!所以晚年的时候说这句话,要想在今日弘法,一定要提倡净土。「欲弘净土,必须先弘大经」。这个大经就是《无量寿经》,要想弘扬净土,非弘扬《无量寿经》不可,因为《无量寿经》讲得详细。「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这四句话是讲效果,从本身讲到世间。

  「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二谛是佛以二谛而说法,一个是真谛,一个是俗谛,真谛就是如来自己的见解,佛之知见;俗谛就是我们众生的程度,众生的常识。一切经,佛都是依这两个原则说的,但是二谛圆融,任何经典没有这个经典美好。所以他这里讲,明是明了,备是具备,就是没有欠缺,样样具足,简单扼要。这四个字对於这个经的批评,实在是非常之恰当。在一切经里面比较,它的确是明备简要。任何一部经典的确用这四个字来做标准的话,那这个经是第一。《华严经》确实也是如此,但是《华严经》明备底下两个字没有,它太多,太繁了,它不是简单、不是扼要,它太繁了。我们念一部《华严经》不容易,讲一部就更难。所以这四个字统统都具足,这个经可以当得起。从这些地方我们真正认识了这部经,认识了之后,自己要生庆幸之心,真正不容易!

  第四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起,当中有「彭二林曰」。彭二林是彭际清,二林是他的别号。「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彭二林居士遇到了《无量寿经》,很感叹说了这一句话,他说这是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遇到这个经,这个经是真正的宝贝,是世出世间无价之宝,你得到。「有智之士,幸勿忽诸」。真正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疏忽世出世间第一法宝。这些都是古人真实的心得。

  在第八页夏莲居老居士有三首偈,这三首偈是他老人家的感想。第八页的第一行「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三偈」,会是会集,校就是五种原译本详细的来校对做这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初稿做成的时候,他是三年的时间初稿做成,夏老居士题了三首偈,这三首偈我们仔细多多去想一想。「传译独多来最先」。这大家知道的十二次的翻译,佛教一传到中国来,《无量寿经》就来了,来得最早,翻译最多。「五年读校亦前缘」。这一句我们要特别注意,夏莲居老居士读《无量寿经》的原译本,这五种本子用了多少时间?五年!五年的时间去念一部《无量寿经》,虽然是五种不同的本子,统统是《无量寿经》,今天五种本子都在《五经读本》里头,五年念一部经,天天念!就这一点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就从这一点,没有下这样功夫的人,你怎么能够批评他?

  「慈尊加被成斯本,遍放神光照大千」。慈尊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如果广泛的说,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加持他才成就这个本子。人家这个本子不居功,不是说我有能力编这个本子,不是!是诸佛加持,众生有福报,这个本子才出现在这世间。遍放神光照大千。这是讲这个本子的流通、宣扬,前面这一句是夏莲居居士作的,后面这一句就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我们要把它流通,要把它弘扬,他末后这一句才能兑现。所以在大陆上,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全心全意来弘扬,就是这一句。我们今天印送的很多,到处赠送,到处去宣讲,劝人修学这也是这一句。

  后面我们再看第二首。「此是净宗第一经」。净土宗的第一经。「详赅圆顿括三乘」。这一句是赞美这一部经的内容。详是详细,赅是包括,详细整个包括,圆是圆教,顿是顿教,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一句话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佛法,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统统包括在这部经里头。由此可知,它不仅仅是净宗第一经,实在讲,它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几个人能认识?这个话我写在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的序文里面。所以我们要认清这部经,它在整个佛法里面是什么样的地位?是什么价值?「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这是真的,如果不是你过去生中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福德,你想在这一生当中就暂时听一次,你也听不到,你也没这个机会。经文有,诸位看八十八面偈颂第四行: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夏莲居这个句子跟经文相应,这个话是真的不是他自己随便说的,有经典做依据。所以《弥陀经》里面说「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要想真正遇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欢喜这个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是过去生中大福报、大福德、大智慧、大因缘。今天我们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我们有了,诸位因缘具足,现在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善根?你有没有福德?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善根是信解,你相不相信?你能不能体会、能不能理解?能够体会这个意思,能够相信,这是你的善根。你能体会多少,你的信心有怎样的深度,这就是你善根的浅深。什么是福德?福德是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把一切放下,老实念佛,这是福德。因缘是你遇到这个经典,你能够听到讲这个经典,这是因缘。这三个条件,如果在你一生当中统统具足了,恭喜你,你一生决定成佛,这是真实的,绝对不是假的,你的一生决定成佛。

  我再告诉诸位,往生是活著往生,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往生怎么是活著去的?你气并没有断,你是活人,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跟阿弥陀佛走了,不是死的走,是走了以后才死的。身死了,实际上他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绝对不是人死了以后才往生,那是大错特错,没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活著去的,走的时候这身体不要了,为什么不要身体?身体肮脏,不干净,这身体不要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的那个身体,经上讲得很清楚,「清净之身,无极之体」。西方极乐这个身体就像琉璃一样透明的、干净的。所以要是以为死了以后才往生,这是对於净宗的事实完全不了解。

  再看末后这首偈子「此事本来也太奇」。此事就是持名念佛这桩事情,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奇特,希奇、特别,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顿教一念越三只」。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佛在一切经上讲的,从凡夫地修行成佛要多少时间?要三个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一个阿僧只劫是多少?我们现在讲的单位,单位是劫,这个劫是大劫。一个大劫有多长?佛经上说法很多,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说法,佛给我们说,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再过一百年又减一岁,这样减到十岁,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十岁是最少的,不会再减了;然后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这个劫是大劫,这个单位是大劫,多少大劫?三个阿僧只大劫。

  一个阿僧只是多少?从前李老师在大专讲座里面略略的计算一下,用我们中国的数字单位,我们中国大数字亿,万万是亿,亿亿是兆,用兆做单位,多少兆?上面一千,下面八个万字,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个阿僧只劫,三个,底下单位是大劫,你们去算算这个时间,一个凡夫修行成佛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告诉诸位,像我们现在修行算数吗?不算数!这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开始?从你证得小乘初果那一天开始算起,你要没有证得小乘初果,不算。就好像我们讲的大学多少时间毕业?四年毕业,你根本就没有报名,没有去考试,你四年能毕得了业吗?四百年也毕不了业,必须考试及格入了学了,就是从上学那一天开始起算,四年可以毕业。

  所以佛门这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小乘初果算起,初果是什么?位不退,从这一天算起,算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如果不是从这一天算起,从我们信佛这天算起,跟诸位说,我们个个都成佛了,为什么?我们无量劫以前,生生世世学佛,不止三大阿僧只劫,实在讲无量劫了。无量劫今天为什么还是这样子?就是生生世世修学都不及格,都没有达到初果的标准,这个才糟糕!这个经上也有,阿闍王子这一段就是讲的这一桩事情,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三十三面第四行「皆愿作佛」,我们把这段经文念念,它这段经文不长。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是前面一段后面这段重要。

  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彼於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这一段话诸位有看到什么苗头吗?『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长者是居士,这些人他们过去世,『彼於前世住菩萨道』,这些人都受过菩萨戒,都在那里修六度万行。无量劫来,他修行了无量劫,不止三个阿僧只劫,修行了无量劫了,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看看供养四百亿佛,现在还做王子、做居士,从菩萨退转下来,为什么会退?就是生生世世修行供养佛,修行都没有达到初果的地位,也就是生生世世修行考试都没有及格,没有达到六十分,都不及格。

  所以李老师在眉批里有三个警惕,他就讲应警三点,警是警觉、警惕:第一是「住菩萨道,供四百亿佛,仍隔阴退转」,就是仍然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因为阿闍王子和五百长者没有神通不知道过去事情,他有隔阴之迷。他过去是菩萨,现在退到居士,退转了,还是有隔阴之迷,还是会退转。第二种警惕,「迟早遇缘,长劫流转」,这佛给他授记,将来这些人都要作佛,「后当作佛」,这是佛给他们授记。后当作佛,不是现在作佛,也不是来世作佛,他还有六道轮回,还要流转,这糟糕不糟糕、这问题严重。所以末后第三个警惕重要!「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特别提出警告。我们要是不发心带业往生,李老师说: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

  所以这个法门希有!顿教一念越三只,就是一念一句阿弥陀佛超过了三大阿僧只劫,这还得了,这真是希奇,太希奇了。「佛云难信诚难信」,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说这个法门难信,难信之法。《弥陀经》上讲、本经上也讲难信之法。万亿人中一二知,不是一亿、二亿,是万亿人中一个、二个知道,哪有那么简单!所以很多人毁谤净土,不相信净土,搞别的法门,这我们看起来正常。万亿人中才一、二个,他是万亿人中这一、二个吗?他不是。不是,那他毁谤、要搞别的法子,理所当然,应当如是,正常现象,这不足为怪,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换句话说,真正的第一法宝,认识的人太少太少了。如果那么容易认识,佛又何必说这是难信之法?

  难信之法是一般人轻视它,一般人不认识它,不了解它。我对於这句话是深深体验到我自己很幸运,我要不是十八年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对这部经始终没有办法肯定,我了解这个经、认识这个经是得力於十八年讲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我看到黄老居士的注解,他引用日本道隐法师的话:《华严》、《法华》不过是本经的导引而已。这个话深深同感。因为我入这个法门,就是《华严》、《法华》把我引进来的。《华严》、《法华》等於是《无量寿经》的序分,这是《华严》、《法华》的正宗分。一下认识、一下明了了,所以《华严》、《法华》丢掉、不要了。从今以后专门念这部经,专门讲这部经,《华严》、《法华》不讲了,入门。始终没有入门,《华严》、《法华》帮助我入门的。今天有几个人真正能深入《华严》、《法华》?不容易,太难太难了!不要说《华严》难,《法华》都不容易,没有这两个指引,指引的都没有,那这个门是一生一世亦入不进来,纵然是念佛往生很难。

  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是对这个法门不认识。他虽然念佛,他不如理、不如法,念了这句佛号不能相应。真正通达明了,声声相应!就跟我们打电报一样,一句佛号,那边佛就回响,声声相应,这里头快乐无比!它有这个效果在里头。诸位如果对这个经不认识、不了解,你对这个经没有兴趣,你真正尝到这个味道的时候,真正是欲罢不能。现在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念《无量寿经》,一天念五遍,念熟了之后,这部经他们告诉我(我都没有他们熟),他们念一遍四十五分钟,一天念五遍。至少一天是念一遍,我劝导他们一天至少要念一遍,至少念一万声佛号,求生净土我们才有把握!

  诸位翻开第十面,我们这一次是用最短的时间把这部经介绍给大家,所以这个经不能细讲。细讲我这一次在新加坡是把这个经全文讲过一遍,一共是六十个小时,此地有录音带。新加坡的录音带送到此地来了,诸位将来可以拷贝去听,虽然不是很详细,但是也相当的详细了。我们看第一章「法会圣众第一」。本经的序、正、流通三分,序文特别长,序品一共是有三章,第一章、第二章是通序,第三章是发起序,就是别序。第四章以下才是本经的正宗分。

  它的序品里面的意义非常之特别,这个特别就在他出席的这些代表的人物,这是值得跟大家介绍的。我们在原译本里面去看,列的出席的上首很多,像魏译本的(就是康僧铠的本子)有三十一个人,还有更多的,声闻中有十六个人。列这么多人他所代表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证明这个法门之殊胜,跟《弥陀经》前面列的上首用意完全相同。但是比《弥陀经》更殊胜、更不可思议的,就是它列的上首第一个人是憍陈如,这一个人摆在第一,这是在一切经典里面很少见到的。他的重要性在哪里?他代表第一,因为憍陈如尊者,是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证果的,第一个证果就是证阿罗汉果。他是如来第一弟子,把他列名摆在此地,又摆在第一个,意思是这个经是如来的第一经,这个法门是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他代表这个意思。这是《弥陀经》上没有的,《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了。所以诸位读经,展开经卷看前面代表的几个人非常重要,因为他不是随便列名的,他是代表这部经的性质。

  那么憍陈如到底是什么人?诸位读《金刚经》,《金刚经》上有,不详细,说了一点点,《大涅盘经》里面讲得详细。《金刚经》大家熟悉,《大涅盘经》也许很多同修没看过。《金刚经》上诸位还记不记得有一位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忍辱仙人,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成佛以前的一段故事。那个忍辱仙人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忍辱仙人在山洞里面修忍辱波罗蜜,歌利王遇到了。歌利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暴君,我们中国人叫无道昏君。这个人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好,你忍辱,我看你能不能忍,拿刀一块一块把肉割下来,你能不能忍?割了之后,还问他你生不生气?忍辱仙人说,我没有瞋恚心,一直到割完都没有瞋恚心。最后忍辱仙人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度的是憍陈如,所以憍陈如就是歌利王的后身,释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的后身。佛讲话兑现的,决定不打妄语,第一个度他,确实就度他。

  忍辱波罗蜜不好修!但是非修不可,不修不能成就,《金刚经》上一再强调「一切法得成於忍」。这很重要,一定要忍,对人要忍,对事要忍,对修行也要忍,不忍不能成就,第一个他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一看到这个人摆在此地,就晓得这部经的重要性,原来是诸佛说法的第一经。所以我前面讲不仅仅是净宗第一经,当然这个经是净土宗,是净宗第一经,实际上是佛所说一切经典里面的第一经。这个话也有证据,虽然夏莲居没有说,确实有证据,为什么?十方一切如来都弘扬这部经,所以它确确实实是一切法门里面的第一法门。

  第二位大智舍利弗代表的,这就是前面偈子里面所说的「若非夙植福兼慧」。大智慧你才能接受,不是大智慧,遇到了也枉然。目犍连代表神通,神通第一,神通是福,福慧;神通是如意、是自在,一切众生所向往的、所羡慕的。神通在哪里?在这部经上。你依这部经修行就得第一神通。迦叶尊者,禅宗的第一代祖师,释迦牟尼佛的禅传给摩诃迦叶,拈花微笑,传给摩诃迦叶。他是禅宗的初祖,阿难是二祖。达摩祖师照西印度承传是第二十八代,从迦叶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二十八代达摩。达摩到中国来,所以在中国的禅宗,达摩是初祖,要从印度一直算下来他是第二十八祖,代表禅宗。阿难尊者代表的是教下,一切经教是阿难集结的,说宗门、说教下就把整个佛法包括了,整个佛法归宿在这部经上,它表这个意思。不仅是宗门教下,现在很多人向往的、羡慕的密宗在里头。

  我们再往下面看「又有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华严》,他排是排在第一,华严长子。文殊庶男,普贤是长子,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排第一,文殊排第二,在这个地方的排列方法也是普贤排第一,文殊排第二,跟《华严》没有两样。所以彭际清说这个经叫中本《华严》,就是《华严经》的浓缩,《华严经》的摘要,《华严经》的精要,这一部经!也可以说这部经是《华严经》的心经。这两位菩萨这里一排,我们就晓得它的性质。普贤菩萨又是密宗的初祖,密宗传的比较晚,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就是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给他,由龙树菩萨再传下来,密是这么来的。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所以普贤菩萨是密宗的初祖,他排在此地代表的是净密不二。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说净土就是密宗的显说,「密者净土之密,净土者密宗之显」,密显明就是净土,净土不显就是密,是一不是二。

  所以一句阿弥陀佛是无上神咒,什么样的神咒也没有这个神咒灵。所以古人才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才是无上神咒!现在大家不懂得,去念咒不肯念佛。换句话说,不知道最好的再求其次,念咒是求其次,最好的、最殊胜的是念佛,这个意义非常之深。所以从这几个人,我们所看到的宗门教下,禅净不二,密净不二。文殊菩萨代表禅宗,因为禅宗里面所追求的是智慧,讲求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文殊代表的。

  「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这个代表的意义就是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个法门,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佛都要念阿弥陀佛,何况其余!弥勒菩萨是本经后半段的当机者,这部经当机者两个人,前半段是阿难尊者,后半段是弥勒菩萨。那么你就想到弥勒菩萨与净土的关系,弥勒菩萨是本经的当机者,我们就能够想像到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成佛,龙华三会里面一定说《无量寿经》,一定讲净土三经,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必然的。「贤劫中一切菩萨」,贤劫是我们现在这一个大劫,这个大劫叫贤劫。佛说在这一个大劫里面,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向下还有九百九十五尊,这九百九十五尊就是此地讲的一切菩萨,他们现在是菩萨,将来一个一个都成佛。这些人都参与这个法会,可见得他们将来成了佛之后,没有一尊佛不讲这部经,没有一尊佛不修这个法门,这是我们在此地看得清清楚楚。

  再过来看第二章里面,一开头「又贤护等十六正士」,一直到「解脱菩萨,而为上首」。这里面一共列了十六位菩萨,这十六位菩萨代表的境界更不可思议!为什么?这十六位菩萨统统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普贤、文殊、弥勒完全相等,平等的,都是等觉。普贤、文殊、弥勒这三个都出家的,此地这十六位统统是在家的,在这里我们就体会到在家得多,出家得少,这个现象很特别,它表什么意思?表这个法门真正是对在家人说的,叫在家人一生成佛。能叫在家人一生成佛,那出家人更不必说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以度在家人为主。十六位菩萨,除了「贤护」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他是印度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出生在王舍城,是一位在家的居士,跟维摩诘居士地位平等,等觉菩萨,其余十五位是他方世界的菩萨,到这来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这表示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统统讲这个经。所以释迦牟尼佛一讲这个经,十方菩萨都来集会,来当影响众,说明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它有这个意思在。下面叹德,它与《华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会的这么多菩萨,在家的、出家的、此界的、他方的。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十大愿王,换句话说,凡是修西方净土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把十大愿王作为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十大愿王是《华严经》的精髓,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本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所以彭际清说这部经是中本《华严》有道理。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这是真正有智慧,不是浅学的人所能够见得到的,他能够见到。称中本《华严》为什么不称小本?还有《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比这个文字少。所以我们就晓得彭际清居士的意思,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把中、小两本提升跟《华严》等量齐观,不仅是等量齐观,实在讲是《华严》的精髓。蕅益大师说得好,「华严奥藏,法华密髓」。我们中国人中国佛教界共同承认的,这两部经是大乘圆教究竟了义,这究竟了义的两部大经,它的精华就在这部经上。这一部经是这两部大经的精髓,这段经文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使我们对这部经、这个法门真正认识,这才肯死心塌地去修学,不会再动摇了。你要是不认识、不清楚,今天听这个人说说,明天听那个人说说,心就动摇了。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到普遍的现象,人心没有归依,没有主宰。最不好的现象就是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劝他不听,骗他听,骗他他还欢喜,这是怪现象,这就是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所以我们要认清眼前的环境,要了解自己的根性,对佛法又能认识清楚,这很难得、很难得!真正是非常非常大的机缘。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温金柯博士:以经显经的《观无量寿经》大意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