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大意[1996年](第二集)


   日期:2010/9/25 17: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量寿经大意    (第二集)  1996/02  澳洲布里斯本市  档名:02-29-02

  各位同修,今天我们将《无量寿经》经文里显示重要的大义,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通常我们一般人读经,往往把经文的开头都疏忽了,以为经文的开头都是佛菩萨的名号,好像没有什么意思,这个意思都在正宗分后面有详细的叙述。其实前面所列的这些人名非常重要,假如你懂得这个意思,后面的经文就可以不必看。实在讲是因为前面列的这些人的意思你看不出来,后面才做详细介绍,意思在这个地方。

  经本一开端,大家都会看到「如是我闻」,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如果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说了些什么?就是开端这四个字,他讲的就是「如是我闻」,这部经讲的也是「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把佛一生所讲的都包括尽了。「如」是什么意思?佛法里面讲的真如本性,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个星球从哪里来的?时间、空间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从真如本性里面生出来的,所以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一个字代表,真如本性。「是」是什么意思?「是」是它所现的相。有体,体会现相,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宇宙人生,宇宙的现象。这两个字就是佛一生当中要为我们说明白的,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在佛经里就用两个字代表。「我闻」是结集经的阿难尊者,我亲自听佛所说的。所以这四个字就把整个佛法包括尽了,里面的意思无限的深广,这是我们常常念念就算了,把它疏忽了,不知道整部经就是讲这四个字,所以这个非常重要。因此开端这一小段经文,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但是很深、很难懂,这是常常被一般人疏忽的。

  其次要跟诸位介绍的就是它里面的代表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佛的常随弟子,换句话说,佛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讲经,这一班学生都是跟著去的,不离开的,就是常随众,佛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常随众的人数不少,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在经典上讲,这些都是佛的常随众。所以当年请佛说法是很不简单的,因为他不是请一个人,佛的随从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你没有这么大的场所,没有这个接待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所以在那个时候请佛都是国王大臣,他们有这个力量来邀请。

  每部经典都会列几个人名,而且每部经上列的名字不一样。诸位要晓得,大家统统来,为什么这部经上列这个人的名字,那部经上列那个人的名字?这个列名不是随便的。佛的学生当中,固然他们的智慧德能几乎都平等,可是为了显示佛法特殊的意义,大家各代表一项专长,譬如舍利弗代表智慧,提到智慧,舍利弗第一;提到神通,目犍连第一。难道目犍连没有智慧,舍利弗没有神通?都有,大家都一样的,都一样的时候,一个人代表一个,取这个意思,然后才表法。就是说这部经如果是智慧第一,就把舍利弗的名字放进去;神通第一,就把目犍连放进去,一看到这些人就知道这部经典的性质。就如同我们一般人开会一样,看看参加会议的那些是什么人,就知道它的内容,假如这个会议我们一看,这是财政部长、经济部长,以及商业的一些代表,我们不必听它的内容,看到这几个人就知道这一定是讨论财政经济问题。所以佛经里面代表的这些人物就是这样的,一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就知道它代表的是些什么,那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的价值,它的义理、趣向,我们就明了。

  本经的代表人物非常特殊,因为它第一个是憍陈如。你们看过很多佛经,哪一部佛经上,名字有憍陈如的?舍利弗跟目犍连我们常看见,你看《金刚经》,大家常读的,须菩提尊者,很少看到憍陈如。憍陈如代表什么?代表第一。因为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是第一次说法,第一次讲经说法,诸位要晓得听众只有五个人,我们这么多人,不得了!比释迦牟尼佛兴旺太多了。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说法的时候在鹿野苑,听众只有五个人,五个人当中,第一个开悟的、第一个成为阿罗汉的就是憍陈如。憍陈如是第一个开悟,第一个证果,如果这部经上摆上他的名字,就表示这部经是第一开悟、第一证果,你才晓得摆上他的大名那这部经典不一样,这是佛度众生第一经,这是一定要懂的。

  他的名字摆在第一,底下把舍利弗、目犍连摆上去,这个意思不一样。这两位尊者,所有大乘经典上差不多都有他们的名字,因为大乘经都是智慧第一,也都是神通第一。神通用现在术语来说就是科学技术,这就是能力,超越一般人的这种能力,我们今天讲的高等科技,它代表这个意思。但是前面加上了憍陈如,所有大乘经都是讲智慧的,本经智慧是第一,在一切大乘经之上。因为憍陈如领头,他这个第一,底下所有的都变成第一,这个意思跟其他经上不一样。这个神通第一也是超越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神通第一。这就是因为憍陈如摆在前面,后面所有的全都是第一,第一当中的第一,它表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这个明了之后,你才晓得这部经在所有一切经当中是第一经。所以我们印这部经本曾经刻了一个小图章,「如来所说第一经」,是释迦牟尼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个法门,第一部经。我这个意思曾经写在黄老居士《无量寿经》注解的序文里。这个注解出来时,他要求我一定要写一篇序文,我在序文上写了这句话。以后黄老居士看到这篇序文时,对这句话特别提出感想,他说「这句话很不容易说得出来,如果不是真正透彻了解,说不出来的」。所以确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成佛道的第一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

  佛是对根熟众生说的,这句话是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讲的,根熟就是成佛的机缘到了,你这一生要成佛了,佛才跟你说这部经。这部经是成佛的经,不是成菩萨,所以不相信的人是应该的,你看他的相貌像要成佛吗?不像成佛,他不相信是应该的。相信这个法门,这个人这一生当中成佛,这是当生成就的佛法,无比的殊胜希有。

  这部经我们印了很多,现在诸位同修拿的这个本子好,统统注音了,重新做版,字体很大,很清晰,读起来很方便。前面很长的一篇序文是梅光羲居士作的,就是介绍这部经、赞叹这部经。这篇序文写得好,实在难得,这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写的,梅光羲写的。梅老居士跟夏老居士在民国初年,中国佛教在家学佛当中知名度很高,在当时人家称他们为「南梅北夏」,南面是梅光羲,北方是夏莲居,「南梅北夏」,有这种称呼,可见得他们两位在佛教里面相当有地位,为一般人所赞叹。梅光羲居士是江西省南昌人,夏莲居是山东人,他们两位也是老同参,同事十几年,这梅老居士序文里面介绍得很详细。那篇序文我们要多读,要深深的了解,我们的信心才坚定,信心坚定是很大的福报(福气),能够接受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一生就办到了。

  所以憍陈如放在经上是很少看到的,这个意义不平凡。舍利弗是代表智慧,这是智慧最高的,诸位想想,成佛的智慧还有谁能比?什么人有这个智慧?你选择这部经,选择这个法门,你就是智慧第一当中的第一。目犍连代表神通,代表能力、技能,你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你在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你是第一,也是第一当中的第一。今天有能力学禅的,有能力学密的,有能力学教的,有能力持戒的,都不如有能力念佛的,念佛超过他们太多了,为什么?种种法门不能一生成佛。密宗所说的一生成佛不是究竟圆满佛,而且未必能成得了,纵然成得了,你去念《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讲得很清楚,它那个佛是天台家所讲的「藏通别圆」里面的藏教佛,念佛法门成的是圆教佛,不一样。佛有很多种,藏教佛只等於小乘阿罗汉(正觉),菩萨都达不到,所以你要懂得即身成佛是成什么佛。我们这个往生不退成佛是成圆教佛,那是无上正等正觉,这要搞清楚。这是目犍连在此地代表的非凡的意义。

  下面是迦叶跟阿难,这两个人把全部的佛法都代表了。在中国,我们常说宗门教下,诸位要晓得中国古时候佛教里称的宗教,跟现在宗教的意义是完全不相同。佛门里面讲宗是禅宗,讲教,除了禅宗之外,还有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为什么要这样分法?因为他们教学的方式不一样。禅宗不用经典,就是没有教科书,这个教学方法很特殊。禅宗是佛门的天才班,不用教科书的,直接用参究的方法。它是开悟之后再读经,再用教科书,没有开悟之前不用经书,所以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个方法非常特殊。其他的九个宗派都要依靠经典,经典是教科书,都离不开教科书的。所以这是佛门教学里两种特别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宗门教下」,简称「宗教」,跟现在一般人的宗教观念完全不相同,这是我们要搞清楚的,所以佛教是教育。

  佛教变成现在一般人称的宗教,那等於说本来我们是一所大学,现在变成一个宗教系,你说糟不糟糕!一所完整的大学变成一个系就完了,这个我们要晓得。佛门里包括所有一切宗教,它是我们的一个学系,一个科目而已,我们的内容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包含尽了,没有一样漏掉的,你才晓得佛法的内涵真正是无量无边,深广,从前用海来做比喻,那只是比喻而已,实在是没有法子相比的。

  迦叶尊者代表禅宗,他是禅宗第一代的祖师,禅宗的初祖,阿难是结集所有经藏的,所以他代表教下,这两个人在此地就是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包括尽了,包括在哪里?就在这部经上,所以这部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的浓缩,精华都在这里。这部经展开来,扩大开来,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一切法的精髓,所以有人说依靠这部经太少了,不够用,这是他对这个完全不了解。他们所学的才真的叫少,他们学的是一部分,我们学的是完全的,一样都没有漏掉,才知道这个经法真正是不可思议。

  本经最早传到中国来,在当时(汉朝时候)除了我们这个本子是支娄迦谶翻译的(叫《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之外,安世高有翻译,安世高是早期很著名的一位翻译家,他所翻译的经名叫《无量寿经》,但是这部经失传了;根据古时候「藏经」目录里面,《开元释教录》有,但是经典没有了,失传了。当年远公大师在庐山建立念佛堂,这是净土宗正式成立为一个宗派,就是慧远大师。慧远大师依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但是他依据的译本是安世高的译本,还是是支娄迦谶的译本,我们就不晓得了,因为在那个时代有两种译本,《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土宗最早依据的就是这个本子,因此这个本子被后人尊称为净宗第一经,就是这个道理。

  远公大师在庐山成立的念佛堂就是现在的庐山「东林寺」,它的遗址就在那个地方。与会的大众有一百二十三人。我说出这些,古来的大道场,人数几乎都是固定的。人数固定有什么好处?心是定的,没有来来去去的。道场人数不必多,人多就杂了,是非就多了,意见就多了,换句话说,道业的成就就相当困难。所以人数实在讲不必多,愈少愈好,大家心清净,真正是志同道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这一生有成就。人多了是搞热闹,热闹里面,烦恼就多,是非就多,你如何能得清净心?如何能够叫你自己烦恼轻、智慧长?这是道业,所以我们不在乎这些。

  至於道场,一般人常常顾虑,道场要开销,道场要生活,不得已不能不拉信徒,信徒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钱,要有信徒,那你的心都往外跑了,这种观念说老实话就是不信佛。佛法头一个讲「信」,「信」字都没有了,不相信佛。如果真正相信佛,「我绝对不找人,我没有饭吃了,佛送饭来,菩萨送饭来」,你要有这种信仰,你的道心就坚固了,就是清净心了。

  早年,那一年是我四十五岁,夏天,结夏安居,基隆大觉寺灵源老和尚邀请我,在结夏安居当中给他们讲《楞严经》。过去很多人给我算命看相,说我活不了四十五岁,那一年是我四十五岁,我讲《楞严经》讲了三分之一,《楞严经》十卷,第三卷讲完,生病了,心里一想,时间到了,所以不必找医生,也不必吃药,就回家老实念佛等往生,念了一个月,病就好了,也就没事了,那一年我记得很清楚。

  大觉寺的那个小讲堂也不太大,大概比我们这个房子大一点,听众四十多人都是出家众,因为结夏安居是为他们讲的。讲堂的旁边就是天王殿,供韦驮菩萨,供四大天王。因为那个道场的经忏佛事很多,所以我就跟他们说,大家应当在家里研究经教,老实念佛,不要搞法会,不要搞经忏佛事,没得吃了,是韦驮菩萨护法的,如果真的我们修行人一心办道没有道粮了,韦驮菩萨要撤职查办的。我那时候讲这个话,他们听了都心惊肉跳的,「你怎么敢讲这个话?」我讲的是句句实话。我们要相信佛,相信护法神,他真的护持我们,所以我们就可以不要去找人,不要去巴结人,看人家的脸色,那个没意思,正法才能够住世。我说你们今天不相信佛菩萨,不相信护法神,你要去相信那些信徒,那有什么办法!那就叫无可奈何,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你看看佛门自古以来的这些高僧大德,感应不可思议,不要说出家人,在家居士一样。唐朝的李通玄居士,这是一位修持很好的人,他想发心替《华严经》作个注解,想找一个清静的环境,在山上就遇到一头老虎,他对老虎讲「我想找个清静环境来写《华严经》注解,你知不知道哪里有地方?」老虎就点头,他说「好,你替我带路」。老虎就带他到一个山洞里,的确非常幽静,那里头住了一窝的老虎。李老居士一看这个环境不错,很理想,老虎就搬家搬走了,那个地方让给他。他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面,谁去伺候他?他是凡夫也要吃饭,三餐饭、生活谁照顾?当时就来了两位年轻的女孩子伺候他,所有一切需要的东西都给他预备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毫缺乏。老居士一心写注解,两个人照顾他,从没有问过她「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从来没问过,没有说过一句话。到他这部书写完之后,完成了,再去想到这两位女子照顾他这么长的时间,想问问她们叫什么名字,结果两个人不见了,以后到山下村庄去打听,没有这个人。佛菩萨示现来照顾,这在李长者传记里有,记得很清楚。佛菩萨会示现,会变化人来伺候你、来照顾你,不要你操一点心。

  以应身来照顾大家的,像当年国清寺中,文殊、普贤在厨房里烧饭,阿弥陀佛化身来舂米给大家吃,佛菩萨来伺候照顾。你只要真的一心去办道,一切有护法神照顾,有诸佛菩萨照顾,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出家人有诸佛护念、龙天护持,在家人修道也得诸佛护念、龙天护持,佛法没有特别照顾出家人,平等的。我们这个道场四众在一起,一心向道,感应不可思议,一定是感应道交的。所以经典,诸位一定要晓得字字句句里头真实的含义,我们信心才会定下来。

  菩萨众里面也是表法的。声闻众是代表一般的,菩萨众是代表特殊的,大乘一类的。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这两位不平常,我们在一般经典上很少看到,文殊菩萨常看到,普贤菩萨少看到。因为文殊代表大乘智慧,舍利弗代表小乘智慧,凡是经典都是以智慧为主,都是世尊从真如本性里面般若智慧里流露出来的,所以这两人我们常见,普贤菩萨不常见。这两个人的顺序,普贤摆前面,文殊摆后面,跟《华严经》完全相同,换句话说,本经跟《华严经》无二无别,所以古人称《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是把经典的地位抬得太高了,事实是不是这样?确实是这样,没错。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浓缩,《华严》称为第一经,这部经是第一里面的第一。我们从人名的排列顺序就清楚了。普贤、文殊是华严三圣,所以他们排在这个地方就说明这部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浓缩,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表这个意思。

  弥勒菩萨,这是很多人有意见,弥勒净土近,就在兜率天,弥陀净土远,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你又何必舍近求远?都劝你往生弥勒净土。这个地方看到,弥勒菩萨摆在这里,弥勒菩萨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尤其是本经的后半部,弥勒菩萨是当机者。这部经有两位当机,前半部阿难当机,你看释迦牟尼佛一说话都要问阿难;后半部是弥勒菩萨,从三十二品以后是弥勒菩萨当机。而且经文里头,明显地,释迦牟尼佛把净土法门嘱咐给弥勒菩萨,要弥勒菩萨弘扬净土,所以弥勒菩萨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家住兜率天,天天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上班。

  你要修弥勒净土,说老实话,很不简单。弥勒菩萨是学唯识的,唯识专家,法相唯识宗的祖师。他的门槛要修唯心识定,唯心识定修成功才有资格往生兜率天,那个就太难了。修那个定,按部就班,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过去李老师跟我们算一算,大概需要二百五十年才能修得成功,「五重唯识观、唯心识定」才能修得成功,才有把握往生弥勒净土,条件很高,虽然他的学校就在家门口,要求太苛刻,不容易进去。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当教授,在我想应该也是在那边教法相唯识的科目,他是在那边当教授的,阿弥陀佛当校长。所以要想到兜率天有方便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天天见到弥勒菩萨,「我到你那儿去观光观光怎么样?」他一定非常欢迎,到那里是客人,不是他的学生。你生兜率天未必有能力到极乐世界去,你想去,他不带你去,你不够条件,老实在家里修学,他不带你去,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学生想到那里去太容易了,随时可以去,这是要到弥勒净土有捷径,不要修「唯心识定」也可以去。事理都要清楚,才不会被人家三言两语,我们就信心动摇,那才叫没善根、没福德,真可惜了。

  弥勒受到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将来下生成佛必定弘扬净宗,必定弘扬《无量寿经》,这是我们在经典里看到的。不但弥勒菩萨要弘扬,要劝大家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法门的。贤劫,这是世尊告诉我们,在这个大劫当中,娑婆世界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贤劫中一切菩萨,现在这些人是菩萨,将来他们成佛就是贤劫的千佛。贤劫千佛统统参加这个法会,这个意思就说明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法门,这就说明这部经、这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所有一切大乘经典里我们没看到这个现象,没有看到一切诸佛都一定要弘扬的,没看到,这样才认识这部经典的殊胜,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世尊讲这部经所现的相貌、精神、体力是阿难一生都没有看过,为什么?得一切诸佛威神的加持。佛本身威神已经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再加持他,所以显示得特别殊胜,这是我们在下面经文上所看到的。

  这个表法到这个地方判成一个段落,实在讲后面「贤护等十六正士」还是属於这一类的,夏老居士为什么在这里把它分割,不把「法会圣众第一」一直说到「解脱菩萨,而为上首」?为什么不把这段经文连在上面算成一个大段落?他把它分开了,放在「德遵普贤第二」,他有用意,什么用意?第二品一开端说出「贤护等十六正士」,这是在家学佛的,换句话说,特别是度在家学佛的,在家人要一生成佛就要依靠这部经典。举出十六位菩萨,这十六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势至平等,不是普通菩萨,全是在家人,这不是出家人。

  这十六位菩萨当中只有「贤护」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当年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贤护是在家弟子,等觉菩萨,其他的十五位是他方世界来参加这个法会的,这个意思就很深了,说明这个法门、这部经典,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宣讲、弘扬,他方世界一切诸佛也弘扬这部经典,所以那些佛的弟子听到释迦牟尼佛要讲这部经了,也来参加这个法会。所以从「善思惟菩萨」一直到「解脱菩萨」都是他方世界来的,这是来给我们做影响众,给我们做证明,十方一切诸佛都讲这部经典,都劝大家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法门是往生不退一生成佛,不是二生。诸位要知道往生的法门是不死的法门,我们这一生生死就了了,因为你往生的时候是活著往生的,不是死了才往生的,这一点诸位要晓得。你没有死,没有断气,看到阿弥陀佛来了,观音、势至来接引你,我们跟阿弥陀佛走了,这个身体不要了,丢了,所以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就不得了,问题就严重了,死了往生太难了,理上可以说,事上太困难了。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是欢欢喜喜去的,所以往生的人面貌都很好看,他欢喜。

  所以我们遇到这个法门,我常常跟大家说,你要真正懂得理论,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行,你不老、不病、不死,这是一切人想求求不到的,但是他不相信这个法门那就没辨法,他要找医生,要找什么补药吃,那个都不行,都是假的,他还是一样照常生病,为什么?业力。怎么样保养,你不能改变你的业力,你该什么时候生病,该什么时候死,统统是业力在支配,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说延年益寿了,这还是你命里头有的寿命,命里头没有的,你说能够延长那是假的,那你把因果律破坏了。诸佛如来都不能违背因果律,谁有能力把因果改变?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唯独净宗法门非常有效,它能够转变,把业力转变成愿力,这是有理论根据的,有理论、有方法,将业力转变成愿力,所以才能够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得一切诸佛威神的加持,不仅是阿弥陀佛一个人,得一切诸佛的加持,真正不可思议。

  这些菩萨的名号,诸位要晓得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都是表法的,都是看临时需要,在这个法会当中大家需要些什么,它表些什么。所以这十六位菩萨的名号代表了这个法门的全知全能,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神通,即使在修学方法、境界上也表示得圆满而没有欠缺,这真实不可思议。我们本地的一位代表,「贤护」,那个名字的含义就很深,「贤」是圣贤,「护」是护法,护自己的法,护众生的法,护持佛法,这里有三个意思。谁能护?如果自己不行,你就没有办法来护持,纵然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贤」里面有智慧、有德能。要是以经典标准来说,像一般大乘经上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贤」字你就得到了。什么叫「受持」?受持是依教奉行。经典里面的理论通达明了,而且真正能够把它做到,把经典里讲的道理、方法变成自己的生活行持,那叫受持。受持不是每天念几遍,那个不行。

  我叫诸位同修每天念三遍、五遍,这是第一个阶段,是入门,为什么?经不熟,谈不上受持。头一个要把经典念熟,花个三年的时间把它念熟,念熟了,经典里面的教训都能记得住,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一门深入,心定下来了,妄想少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叫诸位读一部经,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先求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清净心,《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心经》里面讲的「无智亦无得」,那是根本智,我们先训练这个,先求这个。然后到第二个阶段就「无所不知」,智慧开了,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的时候,统统开智慧。现在我们接触外面生烦恼,接触愈多,烦恼愈多,妄想愈多。心清净了,接触外面的时候,接触愈多,智慧愈多,他不生烦恼,他不打妄想,他生智慧,但是你心不清净的时候,你接触的时候决定生烦恼,决定打妄想,你不可能生智慧的。所以要大家三年、五年把心定下来一门深入,培养这个基础,这是定力的基础跟智慧的基础,非常重要。

  在中国大陆,黄老居士看到我这种教学法,他曾经跟学生谈过,他说「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教学法是别有用心」,确实如此。我们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完成,不用这个方法简直是没有门路可入,所以这个方法很有效果。这个方法也不是我发明的,我的老师过去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所以我今天教别人是把老师的方法搬出来。我觉得老师教我这个方法有收到效果,我用这个方法教别人,别人只要真的相信、肯干,他也能收到效果。实际上这个方法也不是老师发明的,到以后我们晓得这是中国历代祖祖相传的老办法,我们采取传统的老方法,不是现代科学的方法。现在科学方法用在佛法上很不适用,收不到效果,所以还是要用传统的老方法。但是我们传统的老方法把它结合现代科学的新方法,这就显得非常活泼,能够适用於这个时代。这是表法的一点义趣,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疏忽了它。

  详细的《无量寿经》的CD片已经做好了,好像送到这里的有五十套,可能还没有收到,刚从新加坡寄过来的。这一套是过去在「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讲的,一共讲了一0七次,希望诸位多听,听一遍、两遍不够。我过去教「学讲经」的人,我都劝导他,你这部经学会了,会讲了,要讲十遍,到处找地方去讲,要讲十遍,十遍讲下来,你这个根才算扎稳了。你要不讲十遍,过三个月就忘了,印象逐渐淡薄就没有了,过个三年完全没有了,不起作用。锲而不舍,一直讲十遍,根就扎下去了,你才会有受用。如果我们要听,给诸位说,十遍不够,遍数愈多愈好,重复听一部经。古大德,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有很多人的修学,传记上没有,我们不知道)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学戒律的,听这些大德们讲《四分律藏》,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四分律》,他听了二十遍,你才晓得那个艰难。哪个地方有法师讲这个,他就到那里去,绝对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人,二十遍,他要跑二十个地方。每一遍至少要讲几个月,那不是一个月、半个月能讲完的,你才知道他学习的辛苦,成为一代祖师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在「台中慈光图书馆」听李炳南老居士对大专学生讲的「佛学概要十四讲」,我听了十一遍。他每一次办,我都参加,这个课程我是一堂不缺,所以那个「十四讲」我差不多能背得下来,我讲「佛学概要」不需要用讲义,熟透了才得受用。不熟怎么行?一般人听经听个一遍,「这部经我已经听过了」,那个一点用处都没有,李老师讲「他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不起作用。所以诸位要想真正得利益,十遍是少到不能再少了。

  听十遍,你找位法师来跟你讲十遍是不可能的。现在科学技术帮了我们大忙,我们这一代的人比古人的福报大得太多了,古人想听十遍没有机会,我们今天录音带搬到家里,听一百遍也很平常。有没有听一百遍的?有,洛杉矶的赵立本居士,他专门听我两套带子,一个是《金刚经》,一个是《六祖坛经》,他对这个很有兴趣。他告诉我:法师,我一生就听这两部经,学这两部经,我老实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行不行?我说:行,没有问题。他每天念佛,他就听这两部经,这两部经听了一百多遍,所以这两部经他会讲,讲得很好,熟透了,这是在家居士。所以今天在家居士学个一、二部经不困难,你要有耐心,要有方法,明了之后要照做,你做到的时候才有心得,解行相应,你就不会讲错。解了之后,你才会行,才知道怎么行法,行又帮助你深入的理解,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跟行相辅相成,这点非常重要。

  净宗的修学,我们在「净宗缘起」里面列了五个科目,五个科目都是净土三经里面的,「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上的;「六和」,三经都有;「三学」,连经题上都包括了;「六度」,这部经上说得太多了;「十大愿王」,我们这本经里面第二品「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就是十大愿王。所以这五个科目可以说都是从净土三经里面列出来的,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它做到。我们时间很短,不够用,大家要听录音带,我讲得很详细。

  今天我们利用这一点时间把「六度」简单跟大家解释一下,来充实你们的生活。六度里面第一个是「布施」。「十大愿王」是佛教行门里面最高的法门,什么人修的?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修的,普通人做不到。十大愿王里面「广修供养」,你看它就不叫布施,为什么?心地真诚恭敬。我们今天对待佛菩萨供养,对待一般人布施,而普贤菩萨对佛供养,对一般众生也供养,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心是清净的,他看一切众生跟看佛没两样,对佛怎么恭敬,对蚊虫蚂蚁也那样恭敬,没有减一分,没有增一分,那是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普贤大士只有供养没有布施。

  六度里面「布施」列在第一,怎么修法?我们举一个例子,你们做家庭主妇的,每天感觉得家里琐碎事情太麻烦了,天天烧饭、洗衣服,都干著一样的事情,心里很厌烦,不高兴,如果你是菩萨,你就干得很欢喜,为什么?「原来这是修布施波罗蜜,原来这是修供养」,你是在修菩萨道。每天早晨起来,整理家务,供养你一家人,布施你一家人,让你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舒适,你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布施供养。是不是仅仅限於你一家?不是,你这个布施供养的时候,你要晓得范围一扩展的时候是尽虚空遍法界,就进入普贤大士之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效果不可思议。你的家庭做得整整齐齐,你就是左右邻居的榜样,你这个人是一切人的好榜样,你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榜样,这个力量自然就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与普贤大士之德就相应。你每天在修布施波罗蜜,每天在修广修供养,你怎么不法喜充满?

  穿衣吃饭,家里点点滴滴的事情都是广修供养,都是布施波罗蜜。你做事情按部就班,一点都不乱,整整齐齐,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做事情有先后次第,有条不紊,持戒波罗蜜在当中。很有耐心去做,做得一点不厌烦,这是忍辱波罗蜜。不但要做,天天还要求进步,希望明天比今天过得更好,这是精进波罗蜜。心里面有主宰,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动摇,不管人家说什么,我做得很如法,一切境界不动心,这是禅定波罗蜜。家里家外,社会环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般若波罗蜜。菩萨六波罗蜜在哪里修?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不是叫你到寺庙捐一点钱叫修布施波罗蜜,每天把五戒、十戒、菩萨戒念一念,我在修持戒波罗蜜,你完全错了,哪有那么修法的!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这是举一个例子。所以你的道场在哪里?家庭就是道场。「这个道场小。」「不小,尽虚空遍法界,世间所有道场没有比你这个道场大。」道场大小从心量上说,不从形相上说。有人说我们这个道场是小道场,我看不小,我看是世间、出世间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比我们这个道场大的,我这个道场尽虚空遍法界,要认清这一点。

  举一个例子,男同修,你们有事业,你们每天上班,公司行号就是你们的道场。你的事业不仅是你同行事业当中的榜样模范,你的公司是所有公司的榜样模范,你是在行菩萨道,你是菩萨。家庭主妇是菩萨主妇;你是商人,是菩萨商人,佛经里面讲的「商主」;你是工人,是菩萨工人;你在政府机关做事情,你这个公务员是菩萨公务员;你做行政长官,你是菩萨长官。你看看《普门品》里的三十二应,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里都有菩萨,都有佛。

  只要你存的是菩萨心,你做的就是菩萨行;你有菩萨心,你生活里的一切行持自然就是菩萨行。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如法?为什么得不到佛法的利益?我们是轮回心、烦恼心,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变过来。心是轮回心,想做菩萨事业,那你当然烦恼重重,你的心行不相应。一定要把自己的心变成菩萨心,菩萨心是什么?《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就是佛心、菩萨心,所以叫你天天要读,天天去听。最好听了之后,大家互相在一块研究讨论、切磋琢磨,那个效果就非常之大。所以一个星期能有一次、两次在一起讨论《无量寿经》,自己在家里听,就是规定我们这次听第一品、第二品,听完之后,我们在一起来研究讨论。讨论里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我们的理解,对佛的教训,认识的程度,我懂得了多少,第二个重点是如何把它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把它变成我们的工作,如何应用在我们日常交际应酬当中,这样你就了解《华严经》上所讲的事事无碍,交际应酬也不妨碍,交际应酬是自行化他。在交际应酬当中,你在那里学不动心,这是训练禅定,修定;应付得面面都周到那是般若波罗蜜,都能够应付得恰到好处,非常圆融,非常圆满,般若波罗蜜,哪有妨碍?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要把佛法跟世间法分开那就完了,佛法也变成世间法。

  所以你有智慧,没有一法不是佛法,看电影、看电视也是修行。你每天看电视,看到电视画面,你能如如不动,你在修禅定;那个画面里面你样样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般若波罗蜜,你并不糊涂。所以人家在看电视时,心随著它转,他欢喜,你也欢喜;他一苦恼,你也苦恼,你被境界所转,修行人看电视是修定修慧。凡夫逛市场,心被外头勾,「这个东西不错,我想买」,你的钞票都被人骗去了,那些商品都是妖魔鬼怪,让你动心,让你辛苦赚来的钱都飞了。菩萨逛商场是定慧等学,他看了不动心,看得心里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鬻香长者是代表修禅定的,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到哪里去找他?市场,最热闹的地方。他不是在那里盘腿打坐,他在那里逛市场,修最高的禅定。这就是告诉你,五花八门在你面前诱惑不了,心还是清净的,还是不动的,这是真正的禅定。所以盘腿面壁是小定,那一点都不希奇,七天不出定,一个月不出定,都是小定;真正的大定是到市场里面逛,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去逛,都如如不动,那是真正的大定。所以现在人认假不认真,「你看这个出家人,天天搞这些玩意儿」,还毁谤;看到人家盘腿面壁,「这个不得了」,他只看到这个,他不了解。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三学、六波罗蜜都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这五个科目提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不太多,也不少,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足够用了,希望大家能从这里去体会,然后《无量寿经》上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全用得上,你才快乐,不是学了没有用处。经是念给佛听的,佛才不要听。经是念给自己听的,提醒自己,每天念,每天提醒,常常不忘记,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全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这是我们真正契入了,真正入门了,所以得法喜充满。

  入了门,得法喜,有一个现象你会感觉到,你的工作不会疲劳,过去做一点事就累了,现在你做事情不累。为什么不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怎么会累?普贤菩萨每一愿后头都「无有疲厌」,不会疲倦,不会厌倦,永远不会,这是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这点受用都得不到我们还学什么佛?眼前利益得不到,说来生会得到利益,谁能相信?眼前没有得到利益而相信来生会得到利益,那叫迷信,那不是正信。佛经上常常有比喻,眼前是花报,花开得不好,果怎么会结得好?你要想看到果好,花好就能判断到、推想到果一定结得很好。现前的生活是花报。不要去弘扬就已经弘遍十方,为什么?我们表现出来的身体,这个身体就是修行的成绩。你修行什么功夫?什么成绩?你身体表现的就是了,刚才讲了,你不疲劳,不衰老,精神饱满,活活泼泼,叫人看了就生欢喜。

  我们当初到台中的时候,我见到李老师,他大概跟我现在年龄差不多,七十岁、七十一岁的样子,看起来像四十岁的人,那就是证据。工作量那么多,他不厌烦,他不疲倦,叫人一接触就羡慕,「你怎么得到?」「我念阿弥陀佛。」他要想得到我们这个身体,他就得老实念阿弥陀佛,不照这样修你得不到,所以我们这个身相就是弘法利生。我跟这边的市长见面,市长觉得我很年轻,他说:「你很年轻」。我说:「我七十岁了」。「七十岁?」他就讲他的皱纹都好多了。我说:「我学的这个法门就是健康长寿的法门,阿弥陀佛无量寿」。你跟他们介绍健康长寿,他们也想健康长寿,「那你就要跟阿弥陀佛学」。极乐,快乐无比,他也希望快乐。心地清净,清净是因,快乐、长寿是果报。我们介绍这三桩事情,有因有果,他都想学,「那你就学这个法门好了」,所以我送他一张阿弥陀佛的像,特别告诉他,阿弥陀佛的像带著,你将来看到这个,你就会想到。这是真的。

  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三十三岁了解这个法门,那就变成永远三十三岁,这是真的,你们十几岁学佛,你将来永远就是十几岁,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认真的读诵,要听,因为不听,经文的意思很难了解,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你明白了,应用在日常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你在学校读书,你是菩萨学生,不一样。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是那个行业的顶尖人物,第一,没有第二的。这是佛法给我们带来的无量无边的殊胜利益。我们要真正得到才行,不是空口说说而已,要真正得到,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记清楚的,我们在这里弘扬这个法门才有真正的意义。

  你要问我,我喜欢哪个地方?我没有,我随缘,哪里都好,哪里都欢喜,完全看缘分。这个地方有缘,我就来了;没有缘,我就走了,所以一切是缘分。什么是缘分?大家欢喜这个法门,大家认真修学这个法门,这个缘就成熟。最重要是要认识,认识佛教,认识净土,认识阿弥陀佛,这个要紧。对於佛法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各种宗派,我们都认识了解,这样我们才有最好的选择,才不会选错,最佳的选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到此地,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温金柯博士:以经显经的《观无量寿经》大意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