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6年](第一集)


   日期:2010/9/30 16: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量寿经菁华  (第一集)  1996/9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32-01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今天是本会今年秋季的佛七,同修们要我在佛七当中,跟诸位将《无量寿经》的重点,利用这个机会来做研究讨论,这也是很难得希有的因缘。《大乘无量寿经》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们曾经讲过九遍,我深深相信来参加这一次法会的同修应当都听过这个录音带,最近《无量寿经》的讲记也印出来了,我想不久都可以流通到此地。

  佛法的修学,说难也不是很难,说容易也确实不容易,正是大乘法里面常说的非难非易,这是事实的真相。同修们学佛这么久了,无论是此地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地区,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似乎也很认真努力在修学,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很显著,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成绩可言,没有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这个原因在哪里?实在讲我们在信、解、行,依旧是三桩事情。信解行没有能够融合成一个,这是我们修学功夫不得力的原因。不仅是大乘,小乘也包括,一切佛法若不得实用,在这一生当中只跟佛法结一个善缘而已,不能成就,这个不能成就就是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因此,在过去已经讲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还要讲同样的经,我们应当换一个方法来讲,用什么方法?我们著重在行,著重在怎样把信、解、行融合成一体,这是佛门当中所说的「入不二法门」,这是往后我们中心的课题:「怎样入不二法门?」真的入不二那就恭喜诸位,你们就不是凡人了,在经上讲的,不是凡人,你们是菩萨,也不是普通的菩萨,入不二法门就是法身大士。这是把往后我们共同研究讨论的一个中心课题先说出来。

  我们看《无量寿经》的节要,诸位拿到这个讲义,这里面全都是经文,第一段也是全经很重要的几句话: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这一段话是世尊为我们说的,简单扼要、清楚明了,说明佛教的真实功德,也就是真实的利益。『佛所行处』就是佛教普遍推行的处所,也是我们常讲正法弘扬的地区。『国邑』,「国」在此地讲就是都城、首都,「邑」是城市,『丘聚』是乡镇。从大都会到小乡村,如果有佛教教化的地方,都蒙到佛教育的利益。『化』是讲成绩,佛教推行成绩是什么?就是这一个字。「化」是变化,中国古人的教学目的是令人变化气质,佛法也不例外,而把变化气质的标准提高了,要转凡成圣,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那么什么叫凡?凡人懵懂愚痴。什么是圣?圣人明了,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人就称之为圣人,所以圣人不是神仙,神仙说实在话,对宇宙人生真相也搞不清楚。佛教我们成圣贤,不叫我们做神仙,你要做神仙就坏了。所以这个「化」就是教学的成就。

  下面的经文就是说佛化之后的这个世界的现象,这个现象实在是非常令人羡慕、向往。『天下和顺』,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世界太平,现在所谓是世界和平。「顺」好,顺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更现实,完全落实在事相当中。和平,平是心,心平等,心平等才能对一切众生和顺、和睦,恒顺众生。这一句放在最前面,用意很深,他不把这一句放在后面,他把这一句放在前面;天下人,人心不和,人心不顺,这个顺的意思很深很长。顺乎法性,顺乎人情,然后我们的生活环境自然就转变了,正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大环境(自然环境)是随著人心转的。人心和睦,人心能够顺理,顺乎法度人情,这大自然的环境就『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不是像现在我们在新闻广播电视里面所看的,这个世界灾难频繁,一年比一年要来得严重。这个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头一句,现在天下人不和,人心不顺,招来的这些灾难。

  现在这个世间,说得好听一点是崇尚科学,要说真话是迷信科学,科学不是正信,是迷信。学科学的人对於佛这一句话不同意,怎么大自然的环境是与人心有关系?他们认为这与人的思想意志决定没有关系,而不晓得确确实实与人心有关系。人心不善,贪瞋痴慢天天在增长,而且是加速度的在增长,你要想大自然环境,现在所说的环境要不至於破坏,几乎不可能。就是自然生态的不平衡,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这真正的原因都是从人心。所以这三句就是说的自然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

  下面说的是我们的人事环境。『国丰民安』,「国丰」就是现在所讲的经济、文化发达,老百姓安居乐业。『兵戈无用』是说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一桩事情,没有一个人愿意遇到战争,但是这个世界上,战火从来就没有熄灭过,这真正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一般人所讲利害冲突,利害冲突是什么原因?天下不和不顺,如果和顺了,哪有利害冲突?这一句是讲没有战争。

  底下是『崇德兴仁,务修礼让』。这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政府、领袖(领导人),他们干些什么事情?也就是他们政治的目标方针是崇尚道德,兴起仁义,「务修礼让」,如果每一个政府都以此为施政方针,天下就和顺了。『国无盗贼』,这是国家地区,这个社会上没有作乱的人,人人都守礼守法,没有作恶的人。『无有怨枉』,这一句是讲司法的公平,公正廉明没有冤枉好人的。『强不凌弱,各得其所』,这个「强」的意思很深很广,或者你地位高,你不会欺负弱小的人,你有财富,你有权力,都包括在「强」这个字里面,都能够与弱小和平共处。「各得其所」,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深了。

  佛告诉我们,不但是我们人的一生,十法界,六道之外有声闻、缘觉、菩萨、佛,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我们展开《华严经》,这是佛法自古以来诸大德公认的,佛门里面的根本大法,根本法轮,清凉大师在注解判释这部经里面,「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了义经典,「一乘因果」,说明从佛法界到三恶道都离不开因果。我们这一生得的身体,佛告诉我们这叫业报身。业有两种,一种叫「引业」,牵引你到哪一道去受生,我们这一次到人道来受生了,大家都得的是人身,人身这个引业是相同的,我们都得到人身。虽得到人身,我们这一生的享受不相同,我们的面貌不相同,我们的体质不相同(有人身体很健康,有人身体比较衰弱),我们的生活不一样,这里面有富贵贫贱,这叫「满业」。所以引业得人身,满业是这一生的受用。如果能够明了因果,就「各得其所」,我们在一生当中就心安理得,理明白了,我的心就安了。富贵人安於富贵,贫贱人安於贫贱,不怨天尤人,知道我这一生的受用是前世所造的业,正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过去世我造的是什么因,我这一生当中享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来生果报怎么样,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的。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善、都良,你来生的业报一定非常殊胜,种善因得善果。我们一生的受用是自作自受,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就各得其所。所以佛的教化的确能够达到世界和平的境界,真可以做到。我们把世尊这几句话放在第一段,让我们了解修学佛法有真实的功德利益。

  下面是世尊在本经开导我们应当怎样去修学,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选的这些经文要把它做到。假如我们做不到,经是天天念,一句也做不到,这个念了没用处,刚才说过了,只是跟佛教结个缘而已,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你只是口善,你的心不善。心不但是自己一生的主宰,一生命运的主宰,也是我们整个生活环境的主宰,存心太重要了,所以修行要从心地上下手,要做心地功夫。好,请看第二段:

  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这是世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从上上品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他修的是什么?就是这一条里面所说的。由此可知,净宗法门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行愿的大道场,是华严最极殊胜之处。华严,普贤的世界,或者我们说普贤菩萨的社会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完美的生活环境,没有丝毫缺陷,我们向往,我们也想到那个地方去,那现在就要做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什么?要趣向普贤行愿,虽然我们做得不圆满,但是总得要做,完全废弃而不做,念阿弥陀佛也不能往生,这古人常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什么原因?只念阿弥陀佛,没有去学阿弥陀佛。学佛,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待人接物,佛是怎样,我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普贤菩萨慈悲,他将佛的大行,就是在生活行为,归纳为十大纲领传授给我们,『普贤大士之德』,希望我们一生当中向这个目标方向努力。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修学,也就是真干,这个东西不能作假。作假事情,我们在这个世间自欺欺人,已经罪过就不小了,你还欺骗佛菩萨,那个罪过就大了,所以要真干、真修。

  第一个要修礼敬,刚才讲了,用真诚心、平等心修礼敬。「礼敬诸佛」,谁是佛?除自己之外都是诸佛,这才平等。《华严经》在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表演给我们看。你看善财童子待人接物,善财童子没有同学,我们要找个同参,找个同学,找个同学麻烦就来了,为什么?礼敬就做不圆满。他是我的同学,没有什么,我对他的恭敬心就没有了。没有同学,都是老师,都是诸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你的恭敬心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也许有人问了,这个世间有善人、有恶人,恶人也要恭敬吗?你的念头里头还有善与恶,善恶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这不是佛法,佛是觉悟,不是佛法,这你没有觉悟。觉悟之后,万法归一。觉悟之后是一心,是不二法门,那是觉悟了。你还有二三,你没有觉。不是佛法,这意思就是你没觉悟。觉悟了,万法是一法,所以诸佛如来的眼中,一切众生皆是诸佛,那是真的,一点不假。那佛为什么在这部经上又说有佛有众生?这句话是随顺众生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

  所以佛说法的原则是依「二谛」说法,「二谛」就是「真谛、俗谛」。真谛是他自己的境界,俗谛是我们凡夫境界,随顺凡夫说法你好懂,如果随顺他的境界,我们听了不懂。所以给我们讲六道、说十法界,说这些相对的都是随众生说法,不是真实说,叫方便说,真实说那就是不二法。因此礼敬要平等,决不能有高下之分,实在讲以这个心态,礼敬诸佛就圆满了。礼敬不是碰到人就磕头作揖,不是这个意思,那个形式无关紧要。对待一切众生用清净平等心,礼敬就圆满了,这非常重要。

  第二,「称赞如来」。诸佛跟如来是不是一样的?给诸位说,不一样,一样何必换名词?礼敬诸佛,称赞诸佛就好了。礼敬要平等恭敬,称赞不行,为什么?凡夫迷惑程度不同。诸佛菩萨帮助众生,教化众生,的确他有许多善巧方便。因此这个称赞在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称赞一定称赞善的一面,恶的一面不称赞,希望一切众生从这些事里面觉悟过来,断恶修善。普贤菩萨这一愿实在就是中国儒家古时候教人隐恶扬善的意思。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的这些圣贤教人,也是赞叹别人的善心、善行、善事,对於别人的过恶我们不说,隐藏,所以称赞如来是这个意思。如来是性德,是从心性上说的。称诸佛是从事相上讲的,事上要平等恭敬,但是趣向性德,与性德相应的,我们要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我们不称赞,纵然是好事也不称赞,为什么?与性德不相应。这是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意思很深很广。

  在善财五十三参里面,我们所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有礼敬,五十三位善知识他见到都有礼敬,表现跟佛没有两样,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恭敬合掌,我们在经上都看到的。但是称赞,有三位善知识他没有称赞,其余的都有称赞,唯独这三个人没称赞。这三个人也是菩萨,他们所行的也是真正的善行,但是形象不善。他的心善,就是他的手段不善,他的目的善。第一位,胜热婆罗门,愚痴,他的手段用愚痴,甘露火王的手段是瞋恚,伐苏蜜多女的手段是贪爱,你看这三样,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烦恼,他用这个作手段,目的是非常善,他行菩萨道,但是佛怕我们,「他都可以用贪瞋痴,我们也搞贪瞋痴」,我们搞贪瞋痴要堕三恶道的,学不得,所以这三个人善财童子不赞叹。形象上不善的时候就不赞叹,目的好,效果也好,那是另当别论,这个不赞叹,所以是菩萨我们也不学他。现在录影带流通得很广泛,「济公传」也许你们都看过,济公的目的很善,效果也很善,但手段不善,手段是天天喝烧酒、吃狗肉,你们也跟他学吗?所以我们要遇到济公,我们礼敬不赞叹,为什么?他所表现的方式违背了性德,也就是说那个行持我们凡夫学不得,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这是五十三参里表演给我们看,用意很深很广。

  第三,「广修供养」,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供养。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我们曾经讲过一部《金刚般若经》,这一次讲得很详细,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金刚经》上重重较量,就是财布施跟法布施的比较,这部经经文不长,而做这两种比较差不多有七八次之多,说明财供养,无量无边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一个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乃至四句偈的功德。佛用了这么多次的说法,一层一层来为我们开导,可以说是苦口婆心,希望我们在这个地方觉悟,重视法施。这不是说财施不要,财施随缘就好,不要全心全力去投注,把法布施忘了,那就坏了。

  最近我们印了一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部经是《大宝积经》第二十五会(唐译的《无量寿经》是《大宝积经》里第五会),这部经里面所说的全是我们现前在家、出家学佛人的毛病,佛在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的毛病一桩一桩讲得清清楚楚,说明你的修学一生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这些毛病如果犯了不能够悔改,将来还要堕地狱。这部经我要找个时间详细讲一遍给诸位同修做参考,非常重要。经里面有一段讲财布施,佛举了一个例子,造七宝塔,一般人称这功德很大,造七宝塔供佛,也就是现在讲的建道场。佛说了,即使你造的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我见了也不喜欢,这个人不是恭敬我,也不是供养我。最后又说了,如果有一个人在大乘经里面以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人是真正恭敬我,真正供养我。可见得佛这些话常常说,哪一部经里头都有,我们不可以轻易的看过。

  所以当年梁武帝在世的时候,梁武帝喜欢建道场,他以他的地位,以国家的财力,寺院建了四百八十座,那都很有规模的。建四百八十座的寺院(我们今天讲道场),度僧十多万人,这劝人出家,他供养,度僧十几万人。刚好遇到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达摩跟梁武帝见了面,梁武帝夸耀他的功德,你看我建了多少道场,度了几十万人出家,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下来,梁武帝就很不高兴,不护持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这没法子,跑到少林寺面壁去了。如果达摩祖师说,你的功德很大,那达摩祖师是国师了,那全心全力护持了。达摩祖师说老实话得罪梁武帝。这就是修财供养,不知道法供养。

  我们再想一想本经里面讲的世饶王,这是阿弥陀佛的前生,他闻经说法,跟梁武帝的态度不一样,他舍弃王位,发心出家修道,想作佛。他的志向大,不但想作佛,而且他作佛要超过一切诸佛,他果然满愿了,以后成佛就是阿弥陀佛。梁武帝跟世饶王不能相比。我们要学世饶王,不能学梁武帝。诸位细细在这个里面去揣摩,世饶王修法供养,梁武帝修财供养。梁武帝劝那么多人出家,度那么多人,自己不肯出家,你们想想看,他这个世间功名富贵没放下。大概听说佛门里面修福报,将来的时候是舍一得万报,他大概是看在这个生意很好做,这个利润很大,拼命盖庙拼命搞这个,殊不知错了,大错特错。我们要认识清楚,知道自己修学应该走哪一条路。

  法供养里面,菩萨在「行愿品」给我们举了七条,无论是财供是法供,实在讲是无量无边,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七条。第一条,「如说修行」,这一条最重要,意思是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老老实实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决定不要做,这就叫「如说修行供养」。也许同修问题就来了,佛在这部经上叫我们应当要做,在那部经上又叫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这个问题你们会常常发现,为什么佛说经这个说法?

  我最早年学佛的时候,大概那个时候刚刚接触佛法,还没有皈依,我认识一位台大很有名的教授,严一平先生。我那个时候正在接触佛法,看佛经,他跟我讲他念过《金刚经》,他说「释迦牟尼佛头脑不太清楚」,我听了很奇怪,「为什么?」「《金刚经》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大学教授!读《金刚经》,正是佛在《华严》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不能解佛所说义。

  实在讲,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这是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了解的,不但没有定法,佛实在讲无有法可说,所以佛说他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谤佛,这在《金刚经》上都有明文。佛之说法是对治众生的毛病,破众生执著而已。遇到这个人,这个人执著有,佛就讲空,讲空是破你有的执著。你这个有的执著放下了,目的达到了,你心得到清净了。遇到另外一个人执著空,佛就跟他讲有,有破空。你不要说佛对这个人说有,对那个人说空,我到底是执空还是执有?正如同大夫一样,大夫给众人治病开的处方是看你得什么病给你用什么处方,你药吃了病就好了,病好了处方也不要了,药也没有了,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都不能执著,然后你才晓得怎样读经,怎样修学。

  这就说明我们修学,在一切经里面只能选一部经,那就没有冲突了。依照一部经如说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你要搞个两部、三部经,问题来了,你的疑惑就生起来了,佛在这部经上这么说,那部经上那么说,那到底怎么办?自古以来犯这个毛病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自以为很能干,广学多闻,学了满肚子佛法,释迦牟尼佛一生没说一句佛法,不知道他哪里来的一肚子佛法,这一肚子佛法把他害死了。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如说修行。

  在一切经里面,我们到底选哪一部经对自己合适?古时候高僧大德实在讲有很多是证果的再来人,他能观机,他一看你,知道你前世,知道你多生多劫的事情,所以替你选择一个法门,你就很有受用。就好像那个大夫很高明,一观察你,晓得你病从什么地方得的,真的是药到病除。现在出家人都是凡夫僧,没有这个本事,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别人吗?你要请他给你选经典,他随便乱给你选,不一定契机,他不负责任,所以这个麻烦就大了。幸好世尊非常慈悲,知道我们现前佛门的状况,他在世的时候就替我们选择好了。《大集经》上世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时候依照戒律如说修行,你就能证果,这一点都不错。「像法时期,禅定成就」,像法是去佛灭度一千年以后,众生的烦恼习气已经愈来愈重了,持戒已经得不到利益,修定还行。「末法时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两千年以后,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净土成就」。在这个时代我们修净土法门,选择《无量寿经》,那就是遵守释迦牟尼佛的选择,这是佛为我们选择的。净土现在有五部经、一部论,这六样随便依一样都能成功,都可以保证你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搞乱了,不能搞杂了,搞乱搞杂了,麻烦就大。或者我一生专依《无量寿经》,或者专依《弥陀经》,都可以,一部经就能成就。

  学佛同修当中也有不少人怀疑,看到我们只受持一部经,遇到这些人,你们修净土一部经就行吗?听了他的话,他们都学很多,我只学一部大概我不如人,再多学几部,多学几部就完了,就杂了,乱了。所以你要有信心,一部经就成功。愈是高的法门,愈是妙的法门,愈简单容易。凡是搞得太杂太麻烦的那都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有一些人喜欢麻烦,放不下的,还让他慢慢来。真正善根深厚、聪明伶俐的,佛教他最高的法门,就是最简单的法门,他很容易就成就。所以如说修行,选择《无量寿经》好,《无量寿经》非常圆满,古人把它看作小本的《华严经》。特别是我们节录下来,这里总共有六十段经文,我们把这六十条都做到了,那你是真正阿弥陀佛的弟子,决定往生西方。这一条是为自己,「如说修行」。

  法供养第二条,「利益众生」,我们常常要存这个心,要帮助众生,令众生得到最殊胜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是什么?是在这一生当中脱离生死轮回,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如果说得明显一点的,这一生当中我们就可以做到了生死,也就是不死。我们这一生不死,这是最殊胜的利益,没有比这个利益更大。不死能做得到吗?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不死的法门,你们以为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人死了,那你完全错了。往生的人看到阿弥陀佛来,看到观音势至来接引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没死,他是活著看到的,看到之后非常欢喜跟他去了,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跟他走了,这哪里是死?活著去的,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功夫好的,走的时候不生病。什么叫功夫好?心地清净善良。就是我们平常,学佛了,从今天起决定不造一个恶业,依教奉行。不造一个恶业求什么?求往生的时候是很健康的去,不生病,晓得哪一天走,预知时至,知道佛哪一天来接引我,我到哪里去,非常快乐,非常喜欢,没有一点恐惧心。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利益不可思议,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不是普通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我们是凡夫,一下就做了七地菩萨,谁相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一般修学其他大乘法门修得辛辛苦苦,真的修得好辛苦,很长的时间,《华严经》讲无量劫,才能够修到七地,我们在一生当中几年、几个月就拿到七地菩萨的果位,这是靠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的加持,我们才能得到。说了这么多,现在能不能得到?现在果真照做,现在就得到。现在得到的是什么?我在讲席里讲得很多,现在所得到的,第一个,你不老,你二十岁学佛,学到一百岁,你的相貌还是二十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你们同学要问我,我怎么样?我没有完全做到,我为什么没有完全做到?当时我的老师没有这么清楚的告诉我,他要像我这么清楚告诉我,我老早就干了。他讲的没有我讲的清楚,所以我差不多摸了三十年的时候才搞清楚,一点都不假。

  第二个,身体健康。你身体原来有的些病痛统统会没有,不要找医生,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进补,念阿弥陀佛身心清净,那是无上的补品。身心健康,百病不生,这是你现在得到的利益。你的生活即使不很富有,绝不缺乏,这就很自在了。不缺少就很自在,何必要多余?样样不缺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利益,念《无量寿经》就都明白了。所以时时刻刻要存著利益众生的心,我们得到这个殊胜利益要把这个利益说给别人听,真正的好处,真正的利益。不管他学不学佛,不管他信什么宗教,你告诉他「不会老,不会生病,不会死」,没有一个不希求。常存这个心,常存这个念头。

  第三,「摄受众生」,摄受就是接引众生,所谓接引的意思就是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利益众生是你存的心,摄受是要在事上去做,要以善巧方便劝他学佛,劝他修净土。第四,「代众生苦」,代苦怎么个代法?众生苦是他的业报,佛都代不了,我们怎么代?我们代众生苦就是发心。以我们的劳力、财力、智慧,无希求的去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代众生苦。我的生活节俭一点,减少一点,我拿多余的去帮助一切众生,看他有缺乏的我们就帮助他。菩萨四摄法里面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跟他结善缘,对他有恩惠,然后他才相信你说的话,他知道你是个好人,知道你不会骗他,不会害他,他能够接受你,到这个层次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绍给他,所以这是代众生苦的做法。

  第五,「勤修善根」,自己要做个榜样给别人看。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於佛法,於世间法,远离贪瞋痴,如说修行,就是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去看。个人是个人的好榜样,家庭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如果你开一个小店,你这个店是所有这个开店的好榜样。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的好样子。这就是勤修善根。第六,「不舍菩萨业」,菩萨事业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求佛道,度众生。最后,「不离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菩提心。普贤菩萨给我们说了这七条,要牢牢的记住,要认真去实行。

  十愿里面的第四愿是「忏悔业障」。忏除的方法,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这个人就叫开悟了,觉悟了。一般人只看到别人过失,不知道自己过失,那是迷惑,造业。学佛的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都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这个人开悟了,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是自己修行基本的态度。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都是不知道修忏悔法。忏悔是大小乘行门里面的总纲领。

  第五,「随喜功德」,我们中国人常讲成人之美,看到别人有好事就跟我们自己做的一样,尽心尽力帮助他,使他的好事能够圆满,这个好事必定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好事情。第六,「请转法轮」,这是佛弟子必须要做的,就是请善知识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广度众生,这里面要有高度的智慧。假如我们在这里立了一个道场,凡是从这边经过的法师、善知识我们统统都邀请,好不好?不但不好,这一边修行人的道心全部被破坏了,为什么?请到净宗的法师来,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请到禅宗的法师来,请你们参禅不要念佛,那问题来了,你请十位法师到这里来讲经,十条门路十个不同的方向,到最后讲的时候,你听了的时候,脑子里头一团浆糊,乱七八糟,无所适从,这就坏了。所以「请转法轮」这一条要注意,要请与我们修学相应的善知识,我们才能够得利益。譬如我们净宗道场,我们请来讲经说法的都要赞叹净土,劝修净土,对我们才有利益。如果跟我们修学的不相应,我们可以恭敬他,他到这里来,我们可以接待他,请他吃饭,不可以请他讲开示,这不是没有礼貌,这是真正懂规矩。

  我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十年,海内外的大法师到台中访问都会到台中莲社去看看,李老师招待他们吃饭,请莲友们来向法师顶礼,供养红包,不请法师讲开示。我在那里时间很长,我看到老师的做法,这是正确的。为什么?他在那里苦口婆心劝大家劝了几十年,来一个人叫大家不要念佛,念佛不能往生,那完了,所以请转法轮要注意。但是真正的善知识不一样,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他没有门户之见,他赞叹,那样的善知识可以请,没有问题。这是我们要记住,要学习的。样子就在《华严经》五十三参,你看那些善知识,那叫真正善知识,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我们在这里学。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那一次去的时间很长,在蓝塘道光明讲堂住了四个月,寿冶老和尚的道场。我在那边讲经,圣一法师是参禅的,他来听了几次,听了很欢喜,劝他的信徒来听我讲经,我一生当中遇到有法师劝他们的信徒来听经就碰到这一次,他参禅的。他邀请我到他道场里面去参访,我答应了。到大屿山宝林寺,宝莲寺的后面,他那个地方没有路,车子不能开,要从那里走路走三十分钟才能走到他那个庙里去。他不开路,他说这样的时候,旅游的人不来,道场非常清静。在那边还有四十多人每天坐香参禅,禅宗道场。他请我吃饭,请我到禅堂里面讲开示。他在那个地方也经营了二十多年,我总不能说参禅不能成就,念佛才好,那不是糟了!那就变成罪过了,我就破坏人家道场,俗话常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他请我去讲开示,幸亏我还有一点口头禅,我过去讲过《六祖坛经》、《金刚经》、《心经》,禅宗的语录我还讲过几遍。所以我到那里,第一个赞叹圣一法师,赞叹他们的老师,第二赞叹他们的道场,第三赞叹他们所修学的禅宗的方法,帮助他们增长对於他老师领导的信心,我们成就他,我都说禅宗好。我离开的时候,走在路上还有几个人陪著我,就问我,「法师,禅既然这么好,你老人家为什么念佛?」我也是说的真实话,「禅是上上根成就,我是下下根,我知道它好,我没有办法学」,这就对了。

  所以到别人的道场一定要知道他修什么法门,决定赞叹这个法门,不可以破坏这个法门。所以我到新加坡,演培法师请我去讲开示,演培法师是修弥勒净土的,他不是修弥陀净土的,我到那里去就极力赞扬弥勒净土,弥陀净土一字不提,这对他有利益,对他的信徒,信徒对他的老师产生信心,成就他而不破坏他,但是现在像我这样的人不多。一般来的时候就是请他讲净土,他也是不甘心、不情愿,讲个什么净土?唯心净土,搞得大家头昏脑胀。不错,他也讲的是净土,他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你说麻不麻烦!讲完之后,我还要用好长的时间跟大家解释,把大家的信心再拉回来,麻烦大了。所以李老师聪明,不请讲开示,这个方法高明极了。所以请转法轮,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

  第七,「请佛住世」。真正是好的善知识要请他长住在此地,我们才能得到利益,因为毕竟是凡夫,不可能听一次经、两次经就开悟了,要长时间的薰修,那就要请他住世住在这个地方。第八,「常随佛学」,这部经上我们所选的都是佛的行持,佛的存心,佛的待人接物,我们要认真学习。第九,「恒顺众生」。众生行善造恶,我们都随顺,这里面有高度的智慧,有善巧方便。随顺当中去影响他,慢慢的转变他。所以没有智慧,没有巧妙的方法,就没有办法帮助众生回头,不能帮助众生真正学佛得佛法的殊胜利益。

  最后一条叫「普皆回向」,这是叫你把心量扩大,所有一切修积不要为自己,所修的与一切众生共享,这就好。我有福,我不独享,我的福与一切众生共享;我有功德,我也不愿意我的功德独享,愿意与一切众生共享,所以佛教给我们「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回向众生」。菩提是智慧,我们所求的就是高度圆满的智慧。回向实际,实际是真理,现在的话讲真理,我们求这个。而落实在事相上,那是一切大众,心里所想的点点滴滴所作所为都是为一切大众。能把这十条做到就具足无量行愿,所以这十条是无量行愿的总纲领,心中常存这十法。在生活当中实践这十法就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都从这十愿所生。这一条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用的时间比较长。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温金柯博士:以经显经的《观无量寿经》大意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