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浅释之《法句经》所说的语言规范(二)


   日期:2016/11/6 13: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避免恶言呢?《法句经》中教诫说:“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在这句话中,佛陀教诫了避免恶言而说话的三个原则:一是“逊言顺辞,尊敬于人”,二是“弃结”,三是“忍恶”。

  一、避免恶言的第一个原则“逊言顺辞,尊敬于人”。无论与谁说话都要从内心深处尊敬这个人,这是最重要的原则。有了内心的尊敬之后,为了体现内心的尊敬,在言辞上要注意两个技巧:一是要说“逊言”,二是要说“顺辞”。

  所谓“逊言”,字面上讲就是“谦逊的语言”,也就是言语上不要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例如辱骂他人、批评指责他人、在人前讲述自己的优越之处、盛气凌人地指使他人、言谈中蔑视他人等等。用“逊言”与人交往,不会让他人产生心理负担,不会有压抑感,别人与你相处自信心不会遭受打击。

  所谓“顺辞”,就是随顺他人的言辞,也即在语言的形式上和内容上都随顺对方。所谓在形式上随顺对方,就是在说话之前,要观察对方的语言习惯、职业以及家庭成长背景等等,尽量说符合对方语言习惯的话语。例如,与农民说话不要用很古奥的文学词汇,与知识分子说话也不可用太俗套的词汇,与孩童说话不要用大人的话语,与大人说话不可用孩童的话语,与老人说话不可太快,与年轻人说话也不可太慢,与女性说话不可太阳刚,与男性说话不可太轻柔等等,这些都是在语言形式上随顺对方的例子。所谓在内容上随顺对方,就是说话之前要观察对方的思想、观点以及内心的价值取向,尽管自己可能不太认同对方的思想、观点与价值取向,但也不要出言冒犯,尽量避免说对方暂时还不能接受的话语。对方不接受的话语,可能是很正确的话语,但若对方不接受、甚至很反感,那么说了也没有什么作用,反而会增加彼此的矛盾。

  “逊言”是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而“顺辞”则是把他人的位置放高一点。一个人也只有真诚地把自己放得比别人低,把别人放得比自己高,才能做到尊敬他人。否则,处处把自己放得比别人高,则无论怎样言谈,都会显露出内心的傲慢,如此就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避免恶言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弃结”。所谓“结”,就是指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弃结”,就是绝口不提过去不愉快的事情。例如,过去曾被别人欺负或冤枉等等,现在即使遇到对方,也绝口不提;在家庭生活中,过去曾经吵过架,现在也绝口不提。这些都是“弃结”的例子。因为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若是重新提起,内心就又会受到伤害。

  据说,南非总统曼德拉因为反对种族隔离政策,曾在罗本岛监狱被关押了27年。1991年,出狱后的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就职仪式上,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在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三名狱警也来了;随即,曼德拉邀请他们起身,将他们介绍给大家。后来,有朋友问他,当初他在监狱被关押时,那三名看守没有少虐待他,为何他还对他们如此尊敬呢?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已经很清楚,我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仍旧在狱中。”

  所以,我们要以曼德拉为榜样,将一切的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否则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的心却仍被那件事制造的痛苦所囚禁。

  三、避免恶言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忍恶”。所谓“忍恶”,就是当下虽然有人来辱骂、批评指责,自己要忍住——或者不说话,或者离开,或者随顺对方承认错误。总之,不要与对方发生争执而争吵。例如,布袋和尚有偈语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新约圣经》中也教诫:“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有人疑问:“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与对方斗争呢?这不是太软弱了吗?”内心有这个疑问的人,其实是对因果律有愚昧。

  首先,别人欺负自己,从现在来看是不合理的,但从因果的角度来看,一定是自己过去世曾经欺负对方所致,因此一定要忍住;若不忍,与对方斗争,则又制造了新的怨结,这个新的怨结埋藏在心中,在未来成熟的时候,会让自己和对方感受更大的痛苦。而现在忍住,就了结了过去的恶业,而且还没有种下新的怨结,因此是大智慧的举动。《达摩祖师入道四行观》中说:“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所以,修行人应当知道,我们现在所遭遇的一切非理对待,都是自己过去的恶业成熟的果报,要甘心忍受,内心无怨。

  其次,他人辱骂你,那是他自己的心已经掉在了粪坑中,若我们与他争吵,则自己的心也跟着掉进了粪坑。在他人掉进粪坑的时候,我们有责任保护自己,不让自己也掉进粪坑。此外,佛经中说:“怒火能烧功德林”。人一旦生气,不仅毁坏了自己当下的生命体验,还会把自己过去辛辛苦苦所培植起来的善业摧毁殆尽,真是愚昧之至。所以,我们要躲避生气发火,像躲避瘟疫一样,唯恐自己被传染上。若别人与我们争吵,要么溜之大吉,要么坚决忍住不生气。

  对于一个凡夫,要彻底遮止各种形式的恶言,做到“逊言顺辞,尊敬于人”以及“弃结忍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还要经常静下心来思维恶言的危害。恶言有哪些危害呢?

  一、会发展成为杀身之祸。《法句经》中说:“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口中的恶言犹如一把斧头,不仅会伤害别人的心,还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因此要坚决避免。仔细观察与分析就会知道,人世间的所有仇杀,最初彼此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因为言语不善巧,口出恶言伤害对方使得争吵升级,最后别人一怒之下制造伤害,使自己感召杀身之祸。

  二、失去利益。《法句经》原文说:“诤为少利,如掩失财。”恶言争吵常常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起,但恶言一旦生起,会让我们失去更多的财富,这种损失就像将自己的财富埋葬掉一样。对于这一点,大家要仔细观察,恶言是给自己带来了名声与财富呢?还是减损了名声与财富呢?肯定是减损名声与财富。古人说“和气生财”,只有一团和气,才能获得财富,而争吵是使得财富远离自己的主要原因,因此一定要避免恶言争吵。

  三、使得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恶。《法句经》中说:“从彼致诤,令意向恶。”从身外的一点小事导致彼此恶言争吵,会让自己内心生起更多的恶念。这样,自己就会在恶言与恶念的泥坑中打滚,无法自拔了。人心一旦浸泡在恶念与恶言之中,福报与运气就会越来越差,最后会堕入恶趣而受苦。

  要经常这样思维恶言的危害,然后就会痛下决心远离恶言。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