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自心就是摩尼宝


   日期:2016/12/6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摩尼宝,也被称为如意宝,据说是天人所持有的一种宝珠,这种宝珠能如己所愿,变现出种种珍宝。此外,还能去除种种疾病和痛苦。有人想:“我要是拥有这样一颗摩尼宝珠就好了!可惜,这样的如意宝只有遥远的天界才有。”

  事实上,我们不必失望,也不必去祈求天界的那颗神奇的摩尼宝珠。因为,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真正的摩尼宝珠,这颗摩尼宝珠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佛陀说,我们凡夫好比是怀中藏着如意宝珠的乞丐,明明自己就有如意宝,可以求什么得什么,却偏偏要做乞丐,到外面去辛苦地乞讨,吃尽苦头,遭人白眼和呵斥。

  有不少人对佛陀所宣说的“心是如意宝”的道理表示不解:“我们的心真的这么神奇?真的可以求什么得什么?”事实上,“不妄语”是佛陀亲自对所有弟子制定的一条非常严肃的戒律,佛陀早已断尽了一切烦恼,证得了一切智智,并对众生具有无限的慈悲,根本不可能对众生说半句妄语。只是我们很多人智慧微劣,心浮气躁,不愿意仔细观察和思考佛陀对我们所开示的真理。所以,就无法明白这个真理,并因此产生种种疑虑。

  观察世间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就不难发现,他们确实是“乞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的心具有向外境“乞讨”安乐的禀性,不能做到“自食其力”,自己供给自己安乐。离开了外境,他们的心就会“饿死”——也即根本得不到安乐。例如,很多人有钱就安乐,没有钱就痛苦,这就是向外境上的金钱乞讨安乐;也有人有名声和地位就高兴,没有名声和地位就痛苦,这就是向外境上的名声和地位乞讨安乐;有人吃得好就开心,吃得不好就眉头紧锁,这就是向外境上的食物乞讨安乐;有人事情如己所愿就心情愉快,不如意就发火、抱怨,这就是向外境上的事情乞讨安乐;有人身体健康就快乐,身体不健康就悲悲戚戚,这就是向身体乞讨安乐;有些人得到利益就沾沾自喜,失去利益就痛不欲生,这就是向外境上的利益乞讨安乐……。总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安乐都是向外境的“色声香味触”乞讨来的,不是心自己“独立自主”产生的。我们周围的很多人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境疯狂地乞讨着,就像一个贪婪的乞丐,刚在一个地方得到一点布施,可是心里并不满足,立即向一个新的目标又伸出了乞讨之手。当向外境“色声香味触”的乞讨成为习惯时,不少人连乞讨的目的都已经忘记,只剩下“乞讨”这一本能的习惯性动作。

  事实上,面对种种外境,我们的心完全不必选择乞丐的角色。我们完全可以不将自心的苦乐建立于外境之上,而是建立于自心稳固的信念之上,依靠心自己获得安乐。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将自心所拥有的安乐布施和散射给外境。一个通过修行般若智慧证悟了心的本性的人,内在的安乐就会自然拥有。对于没有证悟心性的人来说,如果内心能不断地顽强地发展“安忍”和“向外境布施安乐”的信念,则内心也将拥有暂时的安乐。

  什么叫慈悲?慈悲的本质就是向外境的一切众生布施和散射自心本有的安乐。有人问:“将自己内心的安乐向外境的众生布施和散射的时候,我们自己内心的安乐会不会越来越少?”这是没有真正去实践慈悲之道的人提出的疑问。事实上,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发愿从此不再向外境乞讨安乐,而是布施安乐,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训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内心的安乐和慈悲就会越来越多。心就像如意宝珠一样,其内在的安乐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完,而且越取越多,越用越有,永远不会枯竭。心本身就是一个“安乐藏”。

  所以,作为一个佛教修心者,应当经常训练自心的慈悲,并时时在心里真诚祝愿:“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于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在每一次念诵放生仪轨的时候,我们都要念诵这个四无量心偈,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放生这件事,锻炼自心向众生布施和散射安乐的习惯,去除向外境乞讨安乐的恶习!不仅是放生,在行持其他任何善业的时候,如念经、念咒、念佛,甚至在走路的时候,我们都要在心里默默念诵这个四无量心偈,努力锻炼自心向外境散射和布施安乐的能力。

  心确实是如意宝,一颗慈悲的心不仅可以带给自己安乐,而且可以带给一切众生以安乐。禅宗六祖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安乐,要向内心求——心慈悲,心就安乐;求富足,要向内心求——心布施,心就富足;求尊贵,要向内心求——心不乞讨,心就尊贵;求健康,要向内心求——心无私,心就健康……。心就是福德的宝藏,它可以赐予我们一切安乐,将我们置于天堂;心也是灾难的渊薮,它可以降临一切痛苦,将我们带进地狱。

  纸短话长,短短的两页纸怎能说尽心灵的奥秘?事实上,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还告诉我们,犹如一个人梦境中所梦到的一切都是自心的变现一样,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所面对的一切外境也都是自心通过五根在外境虚空中“放电影”,外境所显现的一切,实际上都是心在过去时的顽强造作。

  所以,我们应当时时牢记世尊的慈悲教导:“自心就是如意宝!”我们要充满信心地不断训练自心,使之停止乞讨,并不断向一切众生布施安乐。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自心)(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自心)  

 仁焕法师:灵感来自心 

 大安法师:修行在于究明自心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药师山·紫虚居士: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药师山·紫虚居士:观察自心与内观 

 药师山·紫虚居士:诸法缘生之用于转化自心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自心是 

 慧光法师:善根、福德皆自心地培植 

 魏德东教授: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 

 体慧法师:严持戒律 观照自心 

 慧光法师:观照自心,密护根门 

 慧光法师:观照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