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59集


   日期:2016/12/6 21: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五一七页:

  钞【起信论云:是心从本以来,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是故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滞句者迷,承言者丧。然则当如之何,纵饶缄口忘机,依然堕落无记,是之谓不可思议。】

  这是大师引用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上的一段话。《起信论》是学佛入门的一本书,可是它是大乘起信,不是小乘,当然更不是人天乘。这部书里面的境界,是大乘刚刚见性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是圆教初住菩萨,《起信论》是这样的境界,如果在别教那就是初地菩萨的境界,所以这叫真正的大乘,名实相符,《大乘起信》。里面统统都是发明心性不思议的实相、真相。

  『是心』,这个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心,没有法子说,也无法去想像。『离心缘相』,心缘就是起心动念、缘虑分别。真心里面从来没有动过念头,从来没有分别过,像一面镜子,像一池止水,止水里绝对没有波浪,像这个情形,从来没有动过,他对於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楞严》告诉我们「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真心就现前;因为真心是不动的,会动的是妄心。正因为事实是这个样子,所以佛的教学重点就是修定,修定实在讲就是恢复本性。只要恢复本性,本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统统都现前。换句话说,这个东西说不出来。说不出来,佛说了四十九年,佛所说的都是方便说,希望我们从方便里面去体会真实,真实可以心会不能言传,言语没有法子。『是故举心即错』,举心,才动个念头想一想,已经错了。『动念即乖』,念头一动就违背了自性,那就不是自性。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时候是自性现前的境界;动念就错了,就迷了,不动是觉。如果我们把握这个原则,依照这个原则来修学,就有开悟的希望。参禅不能开悟,学教不能圆解,毛病就是出在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拿著经典注疏去研究就错了,这一研究就迷了。这个东西是研究不得的,这就是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决定不能用世间法的方法来研究佛法,这是一定要晓得的。

  『滞句者迷』,「句」就是经典,常言说「死在句下」,就是这个意思,那当然就不能开悟。开悟是在句下活过来,他在这个句下死了。『承言者丧』,听讲执著在言语上也错了。马鸣菩萨教我们,修学的态度要「离言说相」,不执著言语;「离名字相」,不执著名相术语;「离心缘相」,不去分别、思惟、想像。这个态度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心经》里面所讲的「以深般若波罗蜜照见」,那就是照见了。为什么?心地清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看经教是用这个方法,听讲经也是这个方法,修学一切法门都不离开这个方法,乃至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也用这个方法,那就恭喜你,最低限度你已经是圆教菩萨,已经是法身大士,你不是凡夫了,连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也比不上你。大乘佛法要这样才能入门!要这样,祖师写的《疏钞》你就懂了,你一看就明了。如果落在思惟、想像、分别里面,不但佛所讲的经你不懂它的意思,祖师大德这些注解你也不得其门而入。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距离我们远之远矣。这个关键都是在得法不得法,你能不能掌握这个原则?可是祖师实在非常慈悲,又怕你看到《起信论》这几句话错会了意思,听经、读经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像个木头人对著经本一样,这样行不行?这样又不行,这样是落在无明里。起心动念是错,不起心动念也错了,这怎么办?关键就在此地。

  『然则当如之何』,这句是莲池大师的话。莲池大师怕我们看了这几句产生误会,所以他说『纵饶缄口忘机』,缄口就不说了,言语道断,那就不说了,「离言说相」,不说了,「离心缘相」,那也不想了,「忘机」就是不想,不起心、不动念了。『依然堕落无记』,这个麻烦大了!莲池大师这个说法,其实早在唐朝初年,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疏里也是这样说的,他老人家从解行方面来讲,意思跟这里是一样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你仔细听听清凉的讲法,然后跟马鸣菩萨、跟莲池大师他两个人互相对照一下,也许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真实义。佛实在讲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言语跟我们说了这么多话,说了四十九年,佛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佛的那些大菩萨们,这些大弟子也非常高明,他们在世尊座下,「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是诸佛如来的法会、讲席,跟我们这不一样的,我们这是真的有说,大家也真有听,说也说错了,听也误会了,我们搞这个,所以说的人、听的人都不开悟。换句话说,我们说也不会说、听也不会听,关键就在这个地方。怎样不落邪思也不落无明。所以大乘法里显示的是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寂的。寂而照就活泼,照而寂就清净,心是寂静、清净的,用是灵活的,这就是大乘佛法。凡夫用是灵活的,心不清净,不是寂灭的。小乘人心是寂静的,作用不活泼,是呆板的,那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唯有佛与大乘菩萨,那真正是大自在,真正得大受用,邪见、无明二边都不落。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求出路,实在要是没有法子求,你就老实念佛,这个实在讲是唯一的一个妙法。念佛要特别注意「老实」这两个字,真正做到老实,那就决定成功。不老实,念一辈子也枉然。究竟怎么老实法,后面会讲到。

  底下一段经文,是六方佛赞叹。

  ◎二、他佛赞

  玄奘大师的译本是「十方」,罗什大师的译本是「六方」,中国人喜欢简单,自古以来讲求的是简要详明。罗什大师深契中国人的根机,他翻的经中国人特别喜欢念,就是他确实做到契机契理。四方四维上下,四维省掉,只有四方上下,六方佛。六方实际上就是包含十方。请看经文:

  经【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六方佛,古人的介绍各有不同,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介绍得相当详细,我们先看《疏钞》的短文,然后再讨论佛名表法的义趣。『东方』有多少佛?无量无边,『恒河沙数』,数不尽的,佛的名号只略举五个人,正如同世尊当年讲经说法的法会,参与的大众很多,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每会必到,从来不缺席的。常随众之外,还有许多出家、在家的大众,通常都来参加。但是结集经,每部经也会列几个人,像舍利弗、目犍连,列这些人多少不等,列哪几个人也不一样。像《弥陀经》前面,常随众略举十六个人,菩萨众略举四个人,其实在会的菩萨比常随众的人数还多。为什么不列别人,偏偏列这十六个人?他一定有用意。换句话说,这几个人与这个法会、这个法门有特别的关系。从这几个人名当中,我们就能认识这个法会的性质,就是经典的性质、经典的功能。因为佛的这些大弟子每个人都有专长,像舍利弗智慧第一,代表这个法门是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这个法门也是神通第一,表这个意思。既然在序分里面所列的声闻菩萨众都有这样深远表法的意思,世尊为我们介绍六方佛所举的佛名,哪能够例外。十方这么多佛,为什么就举这五个人,为什么不举另外五个人?从惯例上我们要了解,每一尊名号含的意义非常深远,显示法门经典不可思议。

  疏【引诸佛赞者,见此净土法门,乃千佛万佛,无量诸佛,异口同音之所赞叹,当谛信勿疑也。】

  十方就包括三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本经,他怎么赞叹法?为一切众生常常宣讲这部经就是赞叹。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净土三经,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这是释迦佛赞叹。十方一切诸佛也像释迦佛一样,在他自己的教区对他的学生们也宣讲三经,也赞叹西方净土,劝大家念佛往生,『无量诸佛,异口同音』。大师劝勉我们『当谛信勿疑』,要真正相信,不要疑惑。你要是对这个经典疑惑,不相信,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就当面错过,那多可惜。

  疏【唐译具有十方,今缺四隅者,文省也。】

  『唐译』是玄奘大师的译本,这一段经文是十方佛。『今缺四隅』,罗什大师的译本省略。玄奘大师译本是直译,照原文翻过来,所以有十方。罗什大师是意译,没有按照原文,是从它的大意上翻译。

  疏【先东方者,举方常法,亦以东表智故。】

  东南西北这个方位也有表法的意思。

  钞【十方者,奘师译有四隅,则成十方;今止六者,以正摄隅,故文省也。】

  这是解释两个本子不同,一个十方,一个六方。六方跟十方内容是一样的,六方没有少,十方也没多,不增不减,晓得译法不同就好了。

  钞【举方常法者。】

  常法,就是习惯。中国习惯讲东南西北,没有说南北西东,印度人也是这么说,这是一种习惯。

  钞【经中凡举十方,每先东为首。】

  习惯把东方放在第一。

  钞【东者,於时为春,万物生长,有智慧义。以智者,万法之先导。】

  『於时』,配四时,东配在春天。春天万物生长,有智慧的意思,表这个意思。佛法重智慧,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智』是万法之先导。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目标只有一个,全都是求智慧,只是方法门径不相同而已。开智慧,你的修学目标就达到,换句话说,你的方法一定很正确,达到目标了。智慧要是不开,不是法门本身有错,是你用功不得法,或者是不契机,你就不能开悟了。因此,修学选择法门就变成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佛陀在世,你只要遇到世尊,这个好办了,世尊会观机,他能够看到你的过去,过去还有过去世,过去无量劫来你生生世世修的是什么?看你的根性熟了,他介绍你一个法门,那就非常契机。很容易,快,几天;慢,几个月就成功,所谓应机施教,契机!好像生病一样,病因他看得很准,下药的时候药到病除,这病就好了,快。佛陀不在世,还有佛的一些弟子,那些弟子也相当高明,但是观机择法比佛差一等,还有效果,可能慢一点。遇到佛,几天、几个月就成就;遇到佛的弟子,可能要几年或二、三十年才能成就,这在过去。正法、像法、末法,现在末法又过了一千年,现在这些佛弟子比起像法、正法差远了。诸位确实要明白这个事实,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真的。我们看看莲池、蕅益大师,距离我们五百年。我们今天跟他,差远了!蕅益大师写《要解》九天,我们今天花九十天的时间还不了解它的意思,怎么能比?近一点,我们展开印光老法师的《文钞》,跟他比一比也是相差一大截。

  我们的福太薄,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我们修学要想成就,实在是非常的艰难。我常常在讲席里劝勉大众,找哪个老师?找莲池大师,以他为老师就是以《疏钞》为老师;找蕅益大师做老师,就是依《要解》来修学。专攻《阿弥陀经》,这两种注解够了。蕅益大师是莲池的私淑弟子。我们今天也作莲池、蕅益的私淑弟子,我们跟他学。诸位要晓得,世出世间法,除了天才之外,中下根性的人要想成就,一定要一门深入,一定要跟一个老师,有师承会有成就。学得太多、学得太杂,不能成就。

  钞【故首举东方,即舍利文殊首众意也。】

  像我们经的一开端,列上首大众,声闻众里列舍利弗智慧第一,菩萨众里列文殊师利智慧第一,标榜著我们所求的是智慧,我们所修的也是智慧。

  疏【举六方者,释迦处中故。】

  钞【既言上下四方,中央何独不举?盖释迦处娑婆世界,以本所居为中,前之后之,左之右之,仰之俯之,成六方也。】

  『中』,没有定位,是以自己为中。我们住在台北是中,台北的北面是基隆,南面是新竹。如果我们跑到台中,台中是中,我们叫新竹是南,台中叫新竹是北。所以四方四维上下,要看在什么地方讲。佛说法是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为中,不是指这个地球。佛当年在印度讲经,也没有说印度是中,也没有说地球是中。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我们地球的西方。下面为我们介绍五尊佛的德号:

  疏【阿閦鞞者,此云不动。法身不动故,一云,不为二边之所动故。】

  阿閦鞞佛。『阿』翻作无,也就是不,『閦鞞』翻作动,就是无动、不动的意思。

  钞【法身者,不生不灭,无去无来。】

  『法身』,《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就是法身佛,名号是梵语音译的,意思是「遍一切处」,这就是现代哲学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法叫它法身,哲学名词叫本体。宇宙之中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它生出来的,它能生万法,它本身没有生灭,本身是『不生不灭』。遍一切处,哪有来去?像虚空一样,虚空遍一切处,什么时候看到虚空有来去?虚空没有来去。诸位要知道,说「法身」也好,说「本体」也好,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不生不灭,真心没有来去。虚空法界,一切万物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真心是能变,万法是所变,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是自性变的。自性怎么会变?你们晚上睡觉有没有作梦?那个梦不是你自己变的吗?心会变成梦境,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场大梦,是我们真性变出来的梦境。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境界「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没有,梦境真有,你也不能说它真有,为什么?醒了就没有。佛给我们讲,迷了就有,迷的时候,「梦里明明有六趣」,有三千大千世界,有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之后没有了,就像作梦,醒来就没有了。大千世界从哪里来的?自性迷了,就现这个境界;自性要是觉悟,这境界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境界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非有非无,这是给你讲的真相,就像作梦一样,梦中那个境界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说没有,确实有境界现前,醒过来还记得很清楚;你说有,醒过来之后再也找不到。我们实际上这个环境确确实实是一个梦境,所以佛教我们要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能这样看法,你就很自在。为什么?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失。所有一切烦恼从哪里生的?从得失里头生的。你晓得那是梦一场空,有也很好,没有也很好,多快乐、多幸福。所以,妄想分别执著烦恼统统都没有了。由此可知,这些执著分别妄想烦恼实在讲毫无意义,都不是真实的。就像你作梦,梦里生烦恼,梦里有执著,这完全是错误的,没有一法是真实的。这是讲能变的心性,不生不灭,无去无来。

  钞【妙觉地无所增。】

  妙觉是成佛。成了佛,心性是不是光彩一点?没有,还是老样子,绝对没有增加一点点。

  钞【无明地无所减。】

  『无明地』是堕落在阿鼻地狱,你心性里有没有缺少一点点?没有。就好像我们作梦,我们做一个好梦,梦到佛讲经,参加佛的法会,佛给我们摩顶授记,这很好,我们心性有没有增加一点?没有。这又做了一个恶梦,梦到地狱里下油鼎、刀山,地狱去受一些苦罪,醒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性有没有减少一点点?没有,不增不减,确实是这样。成佛也不增加一点,下地狱也没有减少一点,那叫真性,这个才是真的。如果有增减、有来去、有生灭,那都不是真的。心性也叫做「真如」,「真」就不是假的,「如」是永远不变,永远就是这个样子,这叫真如,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

  钞【湛然常住,如如不动故。】

  『湛』是比喻,像水很干净,一尘不染;很静,没有风浪。水是平的,是清净的,从水上面看到水底,清清楚楚叫「湛然」,这是比喻心本来就是这么清净。我们迷了,或者我们讲心水动了,动了就不是真的。真心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染过,现在也不染,纵然堕三途、下地狱还是不染。那些东西究竟是一回什么事?佛跟我们讲,那是妄心的事,不是真心的事,迷了才有那些事,觉了根本没这些事。这个话我们也非常难懂。佛在《楞严》上举个比喻,很有趣味,从比喻当中让我们体会妄境,为什么是虚妄?佛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眼睛害病,我们看到灯上有一个轮相,那个轮相就是妄境,迷了就有这个幻相出来;悟了就没有,灯上决定没有轮相。六道轮回、三千大千世界,迷人看得见,悟的人就没有了。所以《华严经》上说,诸佛菩萨对於八地以上的菩萨是特别照顾,为什么?八地以上他们最后要断的就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一断就超越,大千世界没有了,他就走了,他也不度众生了。诸佛如来对这些大菩萨,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常常劝导他、引导他,希望什么?有能力破这品无明,不破,这叫大慈大悲,留惑润生。最后这品生相无明不破,就是还留在这个迷梦之中去度这些梦中的众生。因为这一品无明破了,就好像做梦醒过来,那个梦境完全没有了。做梦有的时候知道自己做梦,做梦不要醒过来,在梦里面去度梦中众生,就这么回事情,这个叫大慈大悲。他一醒过来就没有了,那就与梦中这些幻境完全脱离了。他有没有能力出来?有能力,有能力而不脱离,来在十法界里度众生,这叫大慈大悲,这叫留惑润生,留一品生相无明,所有一切烦恼都断尽,就是那一品不断,那一品是生相,现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相。现在科学家、哲学家都在追究,宇宙从哪里来的?这些万物从哪来的?佛老早就讲清楚,生相无明变现出来的。有这个东西就变出来,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世间的万象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

  钞【二边者,有无也,有不能使之著相,无不能使之落空。不断不常,二不动故。】

  二边,就是科学家所讲的相对。『有无』是一对,依此类推,动静是一对,大小是一对,长短是一对。总而言之,你能想像、能说得出来都叫相对的;离开相对,那就言语道断,就说不出来,能说得出来的。不动,就是超越相对、超越二边。「有不能使之著相,无不能使之落空」,这就是超越二边,非空非有。『断常』也是相对。

  演【有无断常,皆是妄心计度。】

  计是计较,就是分别;度是度量,就是执著。「计度」就是分别、执著。

  演【若离妄心,自无一切法差别之相也。】

  可见得全都是妄心在作祟,妄心产生许许多多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见解思想错误,我们的言语造作也就跟著错了,后面果报就苦不堪言。惑业苦,迷惑、造业、受报,永远不息,这是轮回的相,这是轮回的因,轮回是这么来的。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然后你才体会到轮回可怕,轮回的相是愈来愈往下面去,不会往上面去,像漩涡一样,愈沈愈往下走,一世不如一世。为什么?你所累积的业,一定是恶业多、善业少,生生世世造作恶业多,你底下一代一生的果报一定不如现在,到来生再作恶业,再底下一生又不如,所以一世比一世苦,一世比一世沈沦,这个不得了!很难向上提升一层。实际上的状况是每况愈下,我们自己本身一世不如一世,这是真相,这才可怕。几个人能像佛法所说的,真正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一生真正去做了,来生这个果报比这一生提升,那真叫少数又少数;大多数,不要说世间人,学佛的人都不行,都不能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何况那些不学佛的人,迷人。

  明白这个事实状况,才知道求生净土重要。因为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除这个法门之外,可以说任何一个法门,虽然在理上没有差别,事实上我们修学可以说都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要断烦恼。要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你生到色界天、生到无色界天都没有用,只是寿命长一点,寿命到了还要堕落,还要轮回。换句话说,出三界是最低的一个底限,你不能超越,麻烦就大了。但是要想超越,谈何容易!不要讲超越这个轮回,超越欲界就不容易,欲界六层天,超越欲界这到初禅,四禅有十八层天,到第一层初禅,你看看有没有本事超越?欲界天人有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有这个欲望,有这个念头,你有没有能力把财色名食睡五欲断掉?没有这个念头了,不要说没有这个事,意念都没有了,那行,你可以到初禅天,你可以超越欲界。假如还有这个念头,还会起心动念,你还是欲界,没有能够超越欲界。你就晓得这个事情多难。一定要知道真难,才会死心塌地念佛,才知道这个法门容易,易行道!唯有这个法门靠得住,唯有这个法门才能得救,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其他法门太难了。你看看佛讲任何一部经,讲任何一个法门,有没有十方佛来赞叹?我们在一切经里面看到十方诸佛赞叹的,只看到两部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这是佛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愿望,希望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快快成佛。下面大师设一个问答:

  钞【问:东属春生,於卦为震。震者,动也。云何佛号不动?】

  东,在四时配春,在八卦配震。震是动相。

  钞【答:以是即动即静,应万变而常寂,故云不动。华严以东方为不动智,正此意也。】

  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圆满,说明佛法里面所讲的动静一如。我们凡夫有分别执著,这就是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不明真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跟我们讲经说法,到底是动还是不动?是动。而且佛到处去讲经说法,我们看佛《本行经》,看《释迦方志》,知道释迦牟尼佛旅游整个印度。从北面,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他出生的地方,一直到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的最南端,恒河流域走遍了。他到处在旅行,到处在讲经说法,他动!身是动的,口是动的,心不动。心里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动中有不动,不动中有动,所以他还是不动。所以佛法用这个标志,用「法轮」表法,法轮是圆。圆周是在动,表示普度众生,像大乘经上常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个心永远不动,圆心是不动的,圆周是在动的。圆周是有,圆心是无,所以圆代表空有不二,动静一如。

  这一段就是说这个意思,『即动即静』,动静是同时的。我们学佛要把握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心要清净,心要空,心里不可以有一点点东西,六祖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我们这个心不空,心就坏了,心本来是空的,你那个心里塞得满满的,牵肠挂肚太多太杂了,心坏掉了。心坏掉,身怎么能好?所以身的病痛就很多,追根究柢就是你心里有了东西。修行人、得道的人,得什么道?实在讲什么也没得到,那才叫得道。得道的人什么都没得到,佛在经上也说得很明白,佛形容一个人成佛了,成佛得到什么?「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所得,他就圆满菩提;有所得,菩提就不圆满。我们几时到无所得,你也就圆满了。心要空,决定不能有牵挂;身要动,身是个机器,不动就生锈,不动就坏了。身要动,心要静,这就是健康长寿之道。现在人最喜欢听的,现在人讲这是现实,其实现代人几个人懂得现实?什么是真正现实?这经上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这是现实,大家把这个疏忽了。佛苦口婆心提醒我们,我们还是把它忽略,只去打妄想要求身体健康长寿,能办得到吗?办不到,他用错了心。这心用对了,问题就解决;错用了心,打妄想是没用的。『应万变而常寂』,诸佛菩萨就给我们做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实在讲也唯有常寂他才能应万变。我们今天没这个能力,为什么?我们的心常动,不是常寂,常动就是妄想、妄念,念头的生灭是妄心在做主、妄心在作祟。所以,我们应付不了现前这个变化无穷的社会。社会变了,人心变了,现在做人真苦。唯一的方法就是求生净土,能不能做得到?决定可以做得到。大师底下举《华严经》,『以东方为不动智』,跟《弥陀经》阿閦鞞佛表法意思相同。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疏钞)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