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自心与外境


   日期:2017/1/3 13: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人要想步入正确的学佛之途,首先必需仔细观察“自心”和“外境”的关系。只有对“自心”和“外境”的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知道“修心”的重要性。

  当外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如果我们内在的心对面前的外境能够做到一念不生、如如不动,则无论这些外境如何善妙或凶险,都不会导致我们的心产生痛苦或快乐。因为痛苦、忧伤、恐惧、快乐、喜悦、美好等等,都是心的一种活动状态,“心动”是这些苦乐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如果一个人不闭眼睡觉,则无论如何也不会做梦;同样,如果我们的心不动,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外境,都不可能产生痛苦或快乐。假如有一万个人在我们面前同时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着我们,但如果我们的心能够保持不动,这些人的咒骂对我们的心将丝毫无损;同样,如果有一万个人在用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赞美着我们,如果我们的心对这些赞美纹丝不动,则这些赞美也不能给我们的心带来什么喜悦。

  心对外境不“打开”,则无论怎样的外境,对心都将无可奈何。当心对某个外境“打开”时,心对该外境的反应模式,才是导致苦乐的根本原因。如果心用诸如接纳、满意、喜悦、慈悲等——这些“善”的反应模式对待外境,心就会处于快乐的状态;如果心用诸如敌对、不满、厌恶、愤恨等——这些“恶”的反应模式对待外境,心就会处于痛苦的状态。譬如,同样是外境的一朵花,如果一个人用喜悦的心态看,另一个人用厌恶的心态看,则他们内心的苦乐将迥然不同。

  犹如一堵无情的墙壁,当我们的手不去碰它,则无论墙壁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都不会主动施加任何作用力在我们的手上,除非我们的手开始主动地接触墙壁。当用手平和地抚摸墙壁,则墙壁对手的作用力也是平和的;当将手捏成拳头,猛击墙壁,则墙壁也将会反弹巨大的作用力,使我们的手感到疼痛。

  外境就好比“一堵墙壁”,自心就好比“手”。无论外境是一堆黄金还是一堆粪土,是赞誉还是诋毁,都不会主动将快乐或痛苦“塞进”我们的心,除非我们的心开始对外境产生“善”的或者“恶”的反应模式。当心对外境产生了“善”的反应,外境就似乎“反弹”快乐和安详给我们;当心对外境产生了“恶”的反应,外境就似乎“反弹”痛苦和悲伤给我们。事实上,外境并没有主动“反弹”快乐和痛苦的能力,外境“反弹”了快乐和痛苦只是心的一种错觉。在本质上,痛苦和快乐仅仅是心自身对外境的反应模式而已。

  所以,痛苦和快乐根本不是外境带给我们的,而是心对外境的不同反应模式造成的。明白了这个真理,就知道了修心的重要性,就会真正明白“一堆黄金”和“心对待这堆黄金的态度”哪个是苦乐的根本、孰重孰轻!

  在此世间,人们习惯于说:“某某外境给我带来了痛苦,某某外境给我带来了快乐。”这实际上是凡夫对“自心”和“外境”关系的一种颠倒认知,是没有进行仔细观察而得出的一个错误结论。外境上的人——无论是主观上想伤害我们还是想利益我们的,外境上的物——不论是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的,相对于我们的心来说,永远是被动的,永远只能是心的对境,而不能成为心本身。心对于外境来说,永远是“主动出击”者,心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全部内涵就是当下正在活动着的心,我们所感知的一切喜怒哀乐等,都是心对外境“主动出击”的结果,而不可能是外境主动赋予我们的。

  《入行论》云:“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怎得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吾应制此心,何劳制其余?”诚然,外境上凶顽的人遍地都是,怎么能够一一制伏他们呢?如果我们能将自心对“顽者”的嗔怒息掉,代之以慈悲和觉悟,就等于制伏了外境上的“顽者”。为了在地上走路,而不弄伤自己的脚,我们怎能奢望用足够的皮革来覆盖整个大地呢?事实上,只要用一小片皮革垫在自己的脚底就行了。同样,我们根本无法完全制伏外境上的种种不如意,我们应该致力于调伏自心,使之始终保持在对外境的慈悲和觉悟之中。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就等效于制伏了外境。

  禅宗六祖大师也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虽然外境上的人可能有种种错误的思想、行为和言论,但是我们自己不要失去正念,对此生起嗔恨心,如果生起了嗔恨等“非心”,我们自己的心也落入了错误的状态。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也谆谆教诫念佛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意思是说,学佛人要只管自心,莫管外境。

  《笃行录》中,一个朴实的农民王树桐,用非常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可惜现在的人,爹爹盼儿子好,丈夫盼妻子好,都不肯从自己身上下手。所以你管我,我管你,管得互相成仇,这叫‘舍本逐末’。人管人,像拿着棍子唤狗似的,越唤越远。所以我才说:‘管人是地狱’。管别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

  让我们牢记佛陀和祖师大德们的慈悲教诲,时刻看好自己的心,无论外境如何,都不要让自心落入对外境的贪嗔状态中,而应让自心始终保持在慈悲和觉悟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修心”!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步入学佛正途!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自心)(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自心)  

 仁焕法师:灵感来自心 

 大安法师:修行在于究明自心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药师山·紫虚居士: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药师山·紫虚居士:观察自心与内观 

 药师山·紫虚居士:诸法缘生之用于转化自心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自心是 

 慧光法师:善根、福德皆自心地培植 

 魏德东教授: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 

 体慧法师:严持戒律 观照自心 

 慧光法师:观照自心,密护根门 

 慧光法师:观照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