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选择好自心对待外境的态度


   日期:2017/1/4 13: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此世间,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必须面对形形色色的外境。对待同一外境,不同的心态不仅会造成当下截然不同的苦乐感受,而且还会导致未来天壤之别的苦乐果报。因此,如何选择好自心对待各种外境的态度,是每一个学佛者真正要去反复研究、认真琢磨的事情。例如,在《华严经·净行品》中,佛就详细地宣说了菩萨对待各种外境所应持有的态度。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经常读诵《净行品》,并且拿来对照自心,不断校正自心对待外境的错误态度。

  众所周知,在一片土地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对待某个外境,我们的心也是“种喜得喜,种忧得忧,种爱得爱,种恨得恨……”。譬如,面对同样一朵花,如果用喜悦的心态对待,我们就收获喜悦;如果用厌恶的心态对待,我们就收获痛苦;如果用既不喜悦也不厌恶的心态对待,我们就收获“无苦无乐”。非独对待一朵花是如此,对待世界上任何一个外境也是如此——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我们当下和未来就收获什么。

  因此,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比选择好自心对待外境的态度还要重要。如果对待外境的态度错了,我们将从痛苦走向痛苦;如果对待外境的态度正确了,我们将从快乐走向快乐。

  嗔恨是地狱众生对待外境的基本态度;贪婪悭吝是饿鬼对待外境的基本态度;愚痴暗钝是畜生对待外境的基本态度;或善或恶是人道对待外境的基本态度;“善但包含嫉妒”是阿修罗对待外境的态度;“善但包含傲慢”是天人对待外境的基本态度;小乘圣者对待外境的态度可概括于“厌离”和“人无我空性”之中;大乘圣者对待外境的态度可以概括于“慈悲”和“空性”之中;当慈悲和空性的态度臻于圆满,就是“佛”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一贯以嗔恨、不满的心态对待外境,则自心将始终处于痛苦的状态,并且感到外境始终与自己作对、过不去。事实上,这个人自心所感到的外境上的种种不悦,并非在外境上真实存在,而是自心本身在外境上捏造的。在一个人的心和任何外境之间,从来不存在什么“对立”,所谓的“对立”只是心在外境和自心之间妄想出来的一个无形堡垒,愚人就是整天活在自心所虚构的无形堡垒中而不自觉。嗔恨心生起的当下,自心就处于如地狱般的痛苦状态里,这种如地狱般痛苦的来源其实就只是心对待外境态度的选择错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对外境的嗔恨中而不能幡然省悟,并将自心对待的外境的嗔恨态度去掉,这个人来世就会堕入地狱感受无量的嗔恨和斗争之苦。

  贪婪、悭吝的人,对待外境的基本态度是“占有”。如果一个人长期以占有的态度对待外境,死后就会堕于饿鬼道,今生也会过着如饿鬼般的生活。譬如,许多悭吝的人今生并非没有钱,他们常常把钱存在银行里,舍不得花,使得自己和家人在艰苦之中度日;在花钱的时候,也是内心常常为金钱的失去而感到无端难受、刺痛,甚至为了一分钱也会和卖主拼命地讨价还价。事实上,外境上的任何物品从来就不属于任何人,所谓“我的、你的、他的”只是内心在外境上贴的一个“莫须有”的标签而已。即便累积了堆积如山的财富,死了也是带不走的。

  愚痴暗钝的人对外境从来不去认真观察,更不用说观察内心了。他们的内心常常处于昏暗的状态,对五官的享受很执著,而对思考、分析、观察外境和自心,以及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心念没有丝毫兴趣,吃喝玩乐、享受和睡眠是这些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了。事实上,这样的态度只能导致将来堕入更加愚痴暗钝的畜生道。

  “贪嗔痴慢嫉”五毒都属于恶的态度,恶的态度都是由于执著于“自我”而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够舍弃自我,而用利他的慈悲心态对待外境,这就是善的态度。人道、修罗道和天道这“三善道”的众生虽然都知道用善的态度对待外境,但是善的程度却有极大差别。人对待外境善恶参半,参差不齐,所以时苦时乐;阿修罗的善远远多于人,但却夹杂嫉妒;天道的善更加殊胜,但却夹杂傲慢。所以,阿修罗在感知快乐时,还要感知嫉妒所招致的斗争之苦,天道众生享受完快乐之后,要感知傲慢所招致的下堕之苦。

  小乘圣者对六道众生的种种态度进行观察之后,深刻地理解了其痛苦和无常的本性,知道三界无有究竟安乐,因此对生起种种轮回的心念生起了强烈的厌离,在这种态度的驱使下,通过修习小乘的“人无我”禅定,使得心住于有余涅槃的状态。

  大乘菩萨了知一切外境皆是心之幻现,心和外境的对立也是心的“二取执著”在显现上添加的“莫须有”的妄想,心本身也是无有任何自性的空性,无量外境上的“自性众生”都无数次地做过自己的父母,为了救度这些父母出离苦海,大乘菩萨用“慈悲”和“空性”的态度对待外境。

  学佛之初,应当首先观察五毒心的危害,观察利他善心的功德,能够使自心取舍善恶,这是人天乘佛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修学小乘的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再修学大乘的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再修学大乘的空性智慧。“取舍善恶、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这是学佛的四个阶梯,我们应该次第而修学,并在修学的过程中使这个四个方面的心态不断增上、圆满。

  让我们修心——按照“取舍善恶、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的次第认真修正自心对待外境的态度!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自心)(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自心)  

 仁焕法师:灵感来自心 

 大安法师:修行在于究明自心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药师山·紫虚居士: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药师山·紫虚居士:观察自心与内观 

 药师山·紫虚居士:诸法缘生之用于转化自心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自心是 

 慧光法师:善根、福德皆自心地培植 

 魏德东教授: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 

 体慧法师:严持戒律 观照自心 

 慧光法师:观照自心,密护根门 

 慧光法师:观照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