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金刚经》法句探索 05 |
||
|
||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 「身在此岸是愚妄,愿修清淨登彼岸;此行多遇万重浪,佛法为舟渡迷障。」 众生根性各有差别,为使凡夫转迷为悟,佛开示了三万六千法门,企盼众生随顺各自因缘,契入清淨自在的佛地。 有法才能行,无法行不通。「法」是开展慧命的锁钥,修行人对「法」宜有三阶段的渐次提升。 一、「求法」: 求得正法才能行得正路,行得正路才能迈向清淨彼岸。判别「正法」有三个简要的标准: (一)为大众,不为个人: 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之谓也。 「损人利己」是不可为,也是不可能的。损人是恶因,如何得善果?又今日我损人,他日人损我,冤冤相报,纠葛难了,非但无法利己,更是误己恶业。 利人才能利己,种善因得善果本是自然,人人互利便是吉祥人间。是以「为大众,不为个人」才是正法。 (二)修自己,不修别人 其一、修行者不以外境动心,不论顺逆喜悲,皆能明白箇中自有因缘。处顺不骄慢,更知惜福;处逆无怨尤,自省精进。六祖曾言: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质而言之,真正的修行从自己开始。 其二、修行没有例外,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任何境界的提升,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就算佛也替不来的。从另个方面来说,如果遇着任何一个法门,可以无端赐人功德,或者加持就能解脱,多半不是正法! (三)求智慧,不求名利 名利有尽,智慧无穷。修行者明白名利终了,又是新一轮的纠缠:有可能利慾薰心,蒙蔽了本有清淨;有可能福尽祸来,悲喜萦绕难以自持。 只有探求解脱生死的智慧才是修行的最大意义:不被烦恼绑架,身心恆保自在,还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人生价值吗? 二、「修法」 修法最要紧就是「平常心」,未得之前是平常,既得之后亦平常。高谈阔论仅仅口头功夫,好听好说却未必能有好成就!常言「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就是强调实修才能带来真正的利益。 (一)「用心生活」 生活是道场,每一种境遇都是一门功课,唯有认真面对、积极因应、勇敢放心 ── 用心生活,即是修行。 (二)「老实去做」 修正法──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意、口、身保持清淨,随顺诸缘,不生妄心,再坏的遭遇都不会动摇修行的愿心,再好的境界也不会生起骄慢的邪念,只管老老实实做好该做的事,就是实实在在的修行。 三、「捨法」 「捨」不是「抛弃」,而是「不执着」。 有「捨」才有「得」,捨去执着,得到自在。修行亦如是,安于法中,无执无妄,行住坐卧皆不离于法,不执法与非法,没有分别与对立,自然障销业解,清淨渐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韦驮菩萨 南无伽蓝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