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净宗以念佛,伏YIN欲烦恼


   日期:2017/2/13 14: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楞严经》

  交光大师这个科判就是注解,注得很清楚。这四重戒,他老人家首先为我们说明:“戒是定、慧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开慧的基础,如果没有“净戒”,就没有办法得定发慧。这个净的标准,要依佛在本经所说的。

  我们学佛的同修,在此地是修念佛法门的占多数;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甚至于我们把标准往下面再降一点——工夫成片。

  念这么多年的佛,工夫成片也没有得到;参禅不能得禅定,学教不能得圆解,这原因在什么地方?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古来那些大德,无论出家、在家,似乎修学得这些境界好像都不难,时间也不太长,利根的人三、五年就得到了,钝根的,十年八年成就的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今天得不到?细细的去追究其原因,就不难明白,是我们自己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打好,虽然拼命往上盖,总是盖不成功,道理就在此地。

  尤其是现代人,学佛很时髦,不但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挺时髦的,对于经论很喜欢,谈到戒律就摇头了;而且对于戒律,还有一种误会。什么误会呢?认为戒律是生活的规范。说到戒律就会想到;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不适合现代人。因此,把戒律就舍掉了。纵然留一点形式,也没有认真去体察,当然更没有认真去修行,这是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工夫成片,参禅不能得禅定的根本原因。所以交光大师的注解,一开端就给我们说出:戒是定、慧的基础;“前方便”就是基础。

  通常说到戒律,总是说杀、盗、淫、妄,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五戒它是第一,八戒它也是第一,菩萨戒它还是第一。但在“楞严”会上,佛为我们宣说四重戒,是把“淫戒”摆在第一,它的次第是:淫、杀、盗、妄。为什么排列顺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样呢?交光大师在此地也为我们说明:诸佛菩萨接引一切众生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不杀”是真实的慈悲,所以将不杀生摆在第一条。本经的情形不一样,这部经它的因缘很特殊,教起因缘跟其他经不一样,是阿难启请的,与阿难的修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本经第一卷里面,说得很详细。

  这部《楞严经》怎么来的?发起的因缘是什么?

  阿难,我们知道他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佛诸大弟子当中,他是“多闻”第一,又是佛法的传承之人。我们今天有缘读到许许多多的佛经,这些经典都是阿难尊者集结流传给后世,他对我们后世众生的恩德,实在是非常非常之大。由于多闻,对于修行就疏忽掉了。诸位要晓得,佛法是解门、行门并重,阿难着重在解门,着重在经教,把真正修学疏忽了。

  这个行门修的是什么呢?

  这一点无论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学都是一个定字,无论是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统统修的是禅定。所以大家不要误会禅宗才修禅定;那其他的不叫禅定了吗?都是一桩事情?只是各宗各派,他用的名称不一样;禅宗叫定,净土宗叫一心不乱,教下叫做止观。你看天台宗,有天台摩诃止观、天台小止观;贤首华严宗有法界观,这是名称不一样,其实都是修定,换句话讲,统统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楞严会上我们看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代表着不同的宗派,虽然宗派不同、方法不同,他们所修的都叫做首楞严大定。这个是明白告诉我们,佛法修学的中心是定,戒是帮助我们得定,是重要的手段,舍离戒而得定,绝对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不必对我们这样的强调戒律,不必对我们如此严格的要求;可见得戒是修定惟一的真实基础,我们不能不重视。

  阿难对于理论非常有兴趣,天天在研教,疏忽了修定,于是乎这一次遇到了摩登伽女就遭了难,其实这是他自己工夫不够,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难。世尊知道这个事情,在王宫里面应供之后,来不及说法,赶紧回去帮助阿难,解除他的困难——佛顶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说出五会楞严神咒,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将这个楞严神咒带到阿难处,把阿难救回来。于是阿难尊者这才真正觉悟:有解无行,没用!这才要求世尊教导他真正修行。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当中,淫戒是第一。

  所谓“一切众生”,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你为什么会在六道里面投胎、舍身、受身呢?

  就是这个淫的念头没有断。换句话说,这个念头不断,就出不了三界。诸位要记住,淫的事没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头就不行;粗的念头没有,有细的念头还不行。

  佛在经论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淫欲是色。五欲里面的“色”,跟五蕴里面的“色”不一样;五蕴的色是代表整个物质界,五欲里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众生,不能超越三界轮回,佛跟我们说: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经上有个譬喻说:“头出头没。”把三界比喻做苦海,头出——从海底头升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个时间短;栽一个筋斗又到下面去了,这个时间长。下面是三恶道,上面是人、天二道。这个比喻就是告诉我们,六道众生在人、天二道的时间很短,机会很少,在三恶道时间很长,机会很多。原因在哪里?贪著财、色、名、食、睡,贪着五欲、六尘。

  五欲里面最严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个就把生死的第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为我们提出来了。教导我们: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一生当中,要超越六道轮回,那你就必须要遵守不淫戒。念佛求生净土,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个淫的念头不断,你念佛的工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一条绳索绑在娑婆世界,这个绳索没有解开,阿弥陀佛在招手接你,你去不了啊!这个地方有人拉着你,就是这个念头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说必须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因此,佛在此地,一开端就把生死根本说出来。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的看过。“诸世界”,不只是我们娑婆世界,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情形,都离不开这一个原则。佛讲“其心不淫”,心里头真的把淫欲的念头断干净了,那他就“不随其生死相续”。“生死相续”就是六道轮回;他“不随”,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由此可知,只要这个念头不断,他就决定出不了三界,决定还要受“生死相续”。这是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一语道破。这个事实真相,晓得的人太少太少了。诸位一定要知道,世尊开门见山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是叫着阿难,同时也是叫着我们。我们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叫做念佛三昧;实在讲工夫浅的——工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以工夫浅深来分,通常分为三等,最浅的是工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乱,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乱。

  我们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尘劳”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词。“尘”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们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个尘来做代表;“劳”是烦恼,我们晓得三界之内,充满了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就出不了三界。我们晓得小乘阿罗汉超越三界了,《楞严经》上讲,他们的定功很深——九次第定;世间禅定(四禅八定),那个定功虽然是很深,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见思烦恼断掉了,这才超越三界。也就是本经里面讲杀、盗、淫、妄,他连念头都没有了,真的这个妄想断掉了,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

  或许有同修要问,这个事太难啦!

  是难。

  净土宗讲的带业往生;我这个念头没有断,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实告诉诸位:断有二种,一种叫灭断,一种叫伏断。伏是把它伏住,虽有这个念头,它不起作用。灭断难,伏断容易,这部经上讲的是灭断。为什么呢?这部经不是专门对净土宗讲的。换句话说,修其他的法门要灭断,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灭断也行,只要伏断。

  伏断是什么呢?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头压草;其他法门斩草除根,那当然是很彻底;净宗不必斩草除根,用石头把草压住就行了,看不见了,它不起作用了,这样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门真的来的容易。我们说老实话,这个净戒,我们一生当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尘这个妄念要断是真难;但是这一句佛号,念得工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这是净宗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古德讲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明白事实的真相,努力在断除这些烦恼,你断得愈干净,当然愈殊胜。我们把烦恼伏住,带业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我们能将烦恼断掉,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到实报庄严土。这不一样,修学其他法门,将妄念断掉了,像经上讲的真正清净了,灭性亦无了,他的境界才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我们净宗要有了这个境界就到实报庄严土的境界,这个不能相互为比的,这就显示出净宗修学是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门来说——容易、稳当、快速,一生圆满成就。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这五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多念几遍,牢牢地记住,这是佛对于这一生当中,想圆成佛道的人,提出他的要求。不但是“淫机”,“机”就是动机、念头。不但身要断,心也没有,身心俱断;如果真的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念佛“事一心”决定可以证得;如果达到下一句的境界——断性亦无——那就证得“理一心不乱”了。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纵然不能做到“断性亦无”,一定要做到“身心俱断”。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淫欲,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不好,很想把它断除,它偏偏断不了,偏偏有这种意念现前,这就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在作祟,不是自己的能力能控制得住的;但是它危害有这样的深,怎么办呢?净宗,佛教我们念佛,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佛号有力量能够把这个烦恼伏住。何况大经里头常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我想弥陀,弥陀想我。”自自然然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无始劫的烦恼自然不生。这都是真心专念,必然得到的感应。感应的大小,感应的明显与否,是在自己信愿的坚定恳切。如果一心要离开娑婆世界,一心求愿往生净土,那这个感应的力量就大了,就显著了。能符合这个标准,那于佛菩提我们就有希望了。“斯可希冀”就是有希望、有指望;用在净宗里头,就是“决定得生”。至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呢?那是你自己修持工夫的浅深。所谓“工夫的浅深”,实在说就是你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工夫就愈深,品位就愈高,这个事实是如此。

  交光大师向阿弥陀佛请假,注解《楞严》,

  倡导“舍识用根”

  老法师 开示

  1、《楞严经》传到中国,一直到明朝,一般人依照古大德的注解。古大德的注解以长水为代表,宗天台的止观,也就是依照天台止观来修《楞严经》上所说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修这个东西,这是《楞严经》的修行宗旨。交光大师他老人家提出一个新的看法,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舍识用根,那我们用天台止观是错误的,因为天台止观还是用的识,还是用的八识,没有转过来。这个见解正确吗?我们在交光大师《楞严经》注解,他的注解名称叫《楞严正脉》,前面的序文我们看到了。这序文是他自己写的,他为什么要做这个注解,他把这个缘起在序文里写出来。他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也非常欢喜。他跟阿弥陀佛说,他还有一桩事情没有做完成,什么事情?《楞严经》传到中国来,一般注解上都有了误会,不是佛真的意思,佛教我们舍识用根,也就是佛教我们用见闻觉知,不要我们用受想行识。所以他想给《楞严经》作个注解,向阿弥陀佛请假,注解注完之后再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就同意,就走了。我相信他这些话不是骗人的。所以《楞严经》到明朝以后,解释《楞严经》的有两派,新派的就是宗正脉,主张舍识用根,旧派就是宗长水,用天台止观来解释《楞严经》,就有这两派。——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三集)  2010/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3

  2、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讲,菩萨舍识用根,菩萨不用六识,为什么?六识是迷,转六识为六根的根性。我们凡夫见色,马上就分别执著,那是什么?分别第六意识,执著末那识,末那识里有贪瞋痴慢疑,就跟著起来。菩萨不用六识,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什么样子?根性是清净平等觉。菩萨用见性见色,那不是色尘,是见色性,明心见性;用耳根闻,闻性闻,用耳根是闻性闻,闻声性。这六根这样一交替,六根全是见性了,见性成佛。所以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大声疾呼,学《楞严经》的要懂得舍识用根,他话讲得没错,楞严会上佛是这么说的。可是自古以来,这些注《楞严经》的大德们都没有说这个话,而是用天台智者大师的止观来解释《楞严》。天台的止观没有离识心,就是说他还是用阿赖耶。交光大师指出来是正确的,不可以用止观来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应当依据经教,舍识用根,那就见性,见性成佛。——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一集)  2011/2/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1

  3、念法之实性,念一切法真实的自性,离一切法的分别执著的那些相、现象,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的实性,这叫正念。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教给我们「舍识用根」。识是什么?识就是此地讲的邪分别。用根是什么?用根中之实性。我们用眼,用眼根里面的见性见一切法,用耳根里的闻性闻一切音声,如果你会用这个你就成佛了。圣凡之分就在会不会用,用真的就成佛了,用假的那你是凡夫。假的是什么?六识,我们今天用眼识见色尘,眼见色。诸佛菩萨一样也用眼,他用眼里面的根性,就是用见性见外面色,就不叫色尘,叫色性,这见性了。用耳不是用耳识去闻声尘,他是用耳根里面的根性,闻性闻外面的声性。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你看大乘经上讲的,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娑婆世界众生六根的根性,是耳根最利,所以跟观音菩萨特别有缘。楞严会上文殊菩萨给我们选择修学的法门,在二十五种不同的法门当中,文殊菩萨拣选的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选的是耳根。所以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众生,看,有的时候不容易看清楚,他能听清楚,就是说耳的作用比眼更厉害。心到清净的时候,极其微细的音声,他都能够觉察出来。念法的实性,就是念六根的根性,这正念。——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0集)  2011/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60

  4、交光大师讲《楞严经》,他有个注解叫《正脉》,写得很好。因为在这之前,交光大师是明朝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在这之前解释《楞严经》多半都用天台家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里面的奢摩他、三摩、禅那。交光大师提出他的新的看法,他说《楞严经》里面的舍识用根跟天台不一样,为什么?天台没有离心意识,《楞严经》上是讲舍识用根,所以跟天台家的讲法思想上不相同,所以他重新做个注解叫《正脉》。

  你们在序文上看得到。他有一段因缘,他的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跟阿弥陀佛请假,他说《楞严经》注解得不圆满,他要给它做个新注,向阿弥陀佛告假,等我把注解注完之后再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同意了,就走了。他不会说假话的,序文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所以《楞严》是舍识用根,教我们修行怎么样?你看不要用眼识看,用见性看;听不要用耳识去听,用闻性去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说得是不错,可是不容易!舍识用根可不容易。

  舍识用根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你所用的全是见闻觉知,六根的根性,不是六识了。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叫解悟,我们没做到,没做到是没放下;放下了,那就是真的,那叫证悟。明白,而没有做到,解悟。这个解悟也是经教薰习的遍数多了,长时薰习,慢慢就明白,明白叫看破,知道事实真相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佛在楞严会上就是教我们,你尽量去用六根的根性,不要用六识。我再说一遍,识是什么?识是执著,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第六意识是分别,阿赖耶是落印象。前面的五识,那是受阿赖耶三细相的影响,它跟它们走了,所以眼耳鼻舌身就造业,前五识造业了。如果跟著自性走,跟著见闻觉知走,前五识叫成所作智,成就如来度化一切众生,变成度众生的工具,无量功德。舍识,实在讲,舍第六意识,就是不要分别;舍第七识,不执著;舍阿赖耶识,不落痕迹,那是什么境界?《无量寿经》上的清净平等觉。不执著,心就清净;不分别,心就平等;不迷惑,就开悟了。

  交光大师注得好,所以《楞严经》,交光之前都叫旧注;交光之后,很多人学他的,它叫新注。

  旧注也很难得,为什么?一般人学习比较容易。新注是注得好,可是初学的人不容易达到。这就提醒我们,生灭这个色身里头,真的有不生不灭的在,不生不灭的这个性,除见闻觉知之外,没有办法显示出来。讲见闻觉知也得大乘法有点基础,没有基础,很难讲得清楚,很不容易体会。……

  《楞严经》里面交光大师讲舍识用根,就是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见闻觉知,不是受想行识。也就是受想行识是妄心,见闻觉知是真性。迷了的时候,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觉悟的时候,能把受想行识放下,让见闻觉知现前,那叫转识成智。换句话说,见色闻声不要执著,你就不用末那;不要分别,不用意识;不要起心动念,不用阿赖耶识。

  禅宗里面参禅,什么叫参?离心意识叫参。心意识,知道了吧!阿赖耶是起心动念,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叫参。所以研究教,不用心意识叫参究,用心意识叫研究,研究跟参究不一样,参究会见性,研究不能见性。用研究,佛法就变成哲学,变成佛学;离心意识,那就是学佛,真能成佛。用心意识不能成佛,这个一定要知道。用心意识,实在讲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因为六道轮回是心意识变现出来的。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八集) 档名:02-039-0018

  5、所以交光大师注《楞严经》,有很多同修对《楞严》很有兴趣,这部经的分量太大,讲一遍也相当不容易。交光大师批注的书叫做《楞严经正脉》,他老人家的观点跟古来祖师的看法不相同,他完全根据经义,教我们「舍识用根」,这很了不起。"舍识"是什么?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色闻声不要用八识,要用真性。我们凡夫眼睛见是用眼识见,耳朵听是用耳识听,用六识,他教我们不要用这个,那用什么见?用见性见,用闻性闻,这样一转过来,马上就成佛了。舍识用根,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的不是虚妄的。这个提倡得非常好,确实是世尊讲《楞严经》的本意,他没有曲解,因此这个批注对于后人的贡献非常大。

  交光大师在《正脉》的序文里面说出一段故事,这段故事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值得我们学习。交光大师生了一场大病,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他念佛的功夫不错,佛来接引他往生。他忽然想到《楞严经》自古以来的批注都没有把佛真正的意思说出来,所以他就向阿弥陀佛告假,"阿弥陀佛,我现在可不可以不去?我留在这个世间把《楞严经》重新做一个批注,等批注做好了我再去,行不行?"阿弥陀佛点点头就准他的假,他的病也好了,回头来注经。这也是生死自在,来去自由,他可以向阿弥陀佛告假,阿弥陀佛也就批准答应。当然这个事情交光大师决定不是骗我们的,决定是真实的事情。

  所以称赞的音声能不能周遍法界,看我们用的是什么心。古大德告诉我们学佛的两大原则。第一个,听经,他不是叫听经,他叫听教,我们讲听教也许大家就搞胡涂了,还是讲听经容易懂,听经不会想错。听经要怎么听?要知道"消归自性",这是会听的。什么叫"消归自性"?听了之后要能与自性相应,决不是一面听一面胡思乱想,那就错了。所以听经真的开悟了,真正有悟处,这是消归自性。修行,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随便用哪个方法,要在"转识成智",最重要的是要你会转识成智,也就是不用八识,不用三心二意,用真性,用六根的根性,就跟交光大师所讲的一样,那个人会修行,真正会修行,真正会听经。古德教给我们这两个原则要牢牢的记住。

  6、《楞严经》里面交光大师讲的‘舍识用根’,就这个意思,那就是参,不要用六识,要用六根,根中之性。用见,用什么见?见性见。听呢?听用闻性听,用闻性去听。不要用耳识,不要用眼识,眼识有分别,耳识有分别。见性没有分别,闻性没有分别,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没有分别,那是六根的根性。用这个方法就跟诸佛菩萨没两样,诸佛菩萨他们用根中之性,六根的根性,他不用六识。

  舍识用根,到底用什么方法来修?没有别的,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应酬,做不到舍识用根,你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来代替舍识用根,就成功了。吃饭的时候,不要去挑剔这个好吃、那个好吃,你有这个念头起来,你不就用识了吗?又在造业了。把一切都看成平等法,没有好丑、没有喜爱、没有厌恶,法法平等,看的、听的、接触的都欢欢喜喜,不分别、不执着,统统归阿弥陀佛,皈依,一切都回归到阿弥陀佛。这个办法跟《楞严经》上舍识用根没有两样,这是我们能做得到。

  7、净土法门法师答疑:如何对待藕益大师与交光大师,关于“舍识用根”的争辩?

  问:第十八题,最近听人提到,交光法师在《楞严经正脉》中的「舍识用根」,这个说法曾受到蕅益大师、幽溪大师和憨山大师的异议。而净空老法师在其诸多讲经当中,都引用过交光法师这个观点。末学因不明究理,现在不知所从,请师父开示。

  答:你不知所从,你就不要从,你认为哪种注解好你跟那个学,你就会有成就。《楞严经》的注解古今大概将近有一百多种,学东西最重要的是跟一个人学,为什么?你才能得定。学了很多东西,每个人说法不一样,你就起怀疑,怀疑就把你的功力全都破坏了。所以这叫师承,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走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你就无从走起了,这是最大的忌讳,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交光法师这个注解有他的道理,这个不必细说,讲起来是费很多的时间。我们现在是专学念佛求生净土,这些东西统统都放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