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什么是佛?


   日期:2017/2/21 12: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于一个学佛的人,了解到底什么是佛是一件很关键的事。如果不知道佛是什么,根本就无法学佛,也永远无法成佛。这就如同一个人想到普陀山去,却不知道普陀山在什么方向一样。显然,除非这个人先弄清楚普陀山在什么方向,否则永远无法到达普陀山。同样,一个人要想学佛乃至成佛,则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而梵语“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由于众生根基的差别,需要从“外义、内义、密义、极密义”这四种层次来逐渐深入地理解什么是佛。

  外义的佛是指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虽然投生为王子,并可继承王位,但由于深切体会到生老病死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于是依然抛弃王宫优越的生活,发心出家修道。经历种种苦行后,大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之后,弘法四十余年,以无比的悲智愿行,为众生三转法轮,开示了无上解脱大道。

  内义的佛是指一颗彻底觉悟了的心。佛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有一颗心,这颗心的本性就是佛。我们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思等,全是因为我们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而心的能知能觉全是因为心的本性是灵明不灭的佛性。我们现在的心,虽然它的本性是佛,但是由于存在五毒等污垢,使得心的本性不能显现出来。当我们通过修行,将自己心上面存在的污垢去除,心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此时的心就是一颗觉悟的心,这颗觉悟的心就是真正的佛。

  古德说:“佛即心兮心即佛”,六祖大师也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所以,要想理解内义的佛,或者寻找真正的佛,就必须向自己的心去寻找,不要向外去寻找。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如果我们离开自己的心向外去找佛,就如同缘木求鱼,或者南辕北辙,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这是如今很多学佛人不能步入学佛正途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理解的佛,只是停留于外义的层次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和众生当下正在活动着的心——其本性是真正的佛。

  如果将凡夫的心和佛陀的心相比,则存在以下两个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世俗现象上的差异。凡夫心生起的时候,是自私自利的、是充满贪嗔等烦恼的、是会危害他人的;而佛心生起的时候,是完全利他的、慈悲的、安详的,不会对任何众生造成任何伤害的,只会利益众生。

  第二个差异是胜义空性上的差异。凡夫心是无明痴暗的,在起用的时候,具有种种执著,不能同时安住于空性光明的实相之中,而佛的心在起用的时候,身心、世界都处在大空性、大光明中。

  所以,所谓学佛,就是要消除自心和佛心的这两种差别。当我们一方面用慈悲代替自心的贪嗔,另一方面用空性和光明代替自心的无明痴暗,则我们的心就会渐渐成佛。所以,整个佛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在“悲智双运”这四个字中。所谓“悲”,就是用慈悲心来代替原来的贪嗔心,并使得慈悲心逐渐增上圆满;所谓“智”,就是“智慧”,也就是用佛性中本有的空性和光明来驱散自心的无明痴暗,并使空性和光明逐渐增上圆满;所谓“双运”,就是“不二”,也即慈悲心生起的时候,慈悲心本身就是空性光明的。当我们始终以“悲智双运”的原则来修炼自心时,我们就走在了成佛的正途上,并且终有一天,我们会如愿以偿。

  密义的佛是心的本性中的光明以及光明中所显现的庄严报身,极密义的佛是心的本性中极其寂灭的法身。密义的报身是登地以上菩萨的所见境界,极密义的法身是佛的所见境。由于密义和极密义的佛主要是密宗所宣说的内容,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解释。总之,密义和极密义的佛是对“心的本性”的进一步的诠释,所以只有亲自证悟了“心的本性”之后,才能有真正的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解内义的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内义的佛,才能真正理解外义的佛,知道外境上的释迦牟尼佛是一颗去除了一切心灵污垢、并且慈悲和空性都已经圆满的心,并对佛陀所具备的功德及其所宣说的佛法真正生起信心;只有理解了内义的佛,才有可能着手修正自心,证悟心的本性,从而进一步真正理解密义和极密义的佛。

  有些学佛人,对纸质的佛像、或者泥塑木雕的佛像极其恭敬,可是刚礼拜完佛像之后,就对面前的某个人大发雷霆,丝毫没有任何的恭敬心,这是全然不知道“佛即是心”的道理所导致的颠倒见解。事实上,我们礼拜佛像,并不是因为做了佛像的泥土和木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福德和智慧资粮不具足的缘故,不能看到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够看到佛的报身和法身,所以需要通过纸质、泥质和木质的佛像来帮助我们忆念真实的佛,需要通过对佛像的恭敬来表达对真正的佛的恭敬和向往。这就如同通过将一个人的照片放在面前,来帮助自己忆念、恭敬、向往一个人一样。理解了内义的佛是心之后,我们自然就会恭敬一切众生。因为在一切众生的体内都有一颗能知能觉的心,这颗心的本性就是真正的佛。佛经云:“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恭敬供养众生等于恭敬供养诸佛”。

  佛即心兮心即佛!去除自心之上的五毒污垢,是自觉;帮助其他众生去除心灵上的五毒污垢,是觉他。让我们不断努力,学会行持自觉觉他的菩萨行!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