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天恭迎佛陀涅槃日


   日期:2017/3/11 11: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明天农历二月十五,恭迎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

  佛陀涅槃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高龄,传教已四十九年,佛教已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各地均建立了寺庙,出家的和在家的信徒倍增,这时,释迦牟尼背疾复发,自知将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伽的跋提河边,在两棵婆树间弟子阿难系好绳床,释迦牟尼:头朝北,面朝西,侧卧于绳床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双足并拢,在农历二月十五,进入“涅槃”,从此在人世示现灭度。

  涅槃含义

  涅槃,佛教术语。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无为、圆寂等。涅盘是从佛教传统印度宗教中继承下来的概念,是最易被误解的佛教名词。其本义是熄灭、(被风)吹灭。

  早期佛教认为证得涅盘的人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爱等烦恼已断,但前世留下的果报之身尚存,称有余涅盘;一是命终之时,五蕴离散,不复受生,称无余涅盘。大乘佛教对涅盘的理解更复杂一些,认为以往小乘的涅盘理想是“灰身灭智、捐形绝虑”,而自己的理想是无住涅盘,即为救度众生,既不以生死亦不以涅盘为住处。

  大乘涅盘特征有许多说法:《涅盘经》说有常乐我净的功德;《中论》说实相即是涅盘;中观派说空即涅盘,且世间与涅盘等同;也有说涅盘即法身、法界、如来藏等。在大乘佛教中,涅盘不仅是解脱境界,更成为存在的本体,与经验存在者相对待。

  涅槃的种类

  涅槃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槃(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槃(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槃。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槃(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槃,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槃。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槃。

  (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槃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槃。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槃。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槃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槃,大乘达生死即涅槃,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槃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小乘涅槃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槃,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槃。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槃。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槃。

  总之,二乘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槃,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槃——小涅槃;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槃、无住涅槃,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槃。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槃是凡圣同具;无住涅槃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槃”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槃”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佛陀的遗教和涅槃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初转四谛法轮,度化乔陈如等五比丘,从此开启了他四十九年弘法的历程。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佛陀不辞劳苦四处弘法,足迹遍及恒河两岸,度化众生不计其数。直到八十岁那年,佛陀觉得自己的体力、精力都不如以前,他回顾一生,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该说的法也已经说了,觉得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佛陀在拘尸首那城跋提河中洗了澡,然后从摩竭陀国到毗舍离之后,身体染了疾病,自知将在三个月内涅槃。于是继续前行,途中经过波婆村,接受金匠淳陀的最后供养,病势日益加重,于是走到拘尸首那城外的娑罗双树林,选择在娑罗双树间,作为入灭的地方。佛陀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在北方弘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在佛陀入灭之前,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是外道中很有道德学识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将要涅槃,想到慧灯将熄,法船将沉,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前来向佛陀请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重重跪在地上。当时,阿难在佛陀身边侍奉,见来者是外道,怕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上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夜将要涅槃。”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正法难闻,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阿难再三辞谢,须跋陀罗再三请求。佛陀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对阿难说:“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他来见我,我会去除他的疑惑。”

  须跋陀罗见到佛陀便欢喜地问道:

  “佛陀!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其他是邪教;自己是行解脱,别人是邪路。这样互相非难,究竟如何分别呢?我们应当如何得到解脱?”

  佛陀微笑着回答道:“须跋陀罗!世上无论哪一个修行者,如果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就不能认识诸法根本;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须跋陀罗!唯佛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佛法才是真正的解脱法门。你当依此而行。”须跋陀罗听过佛陀的教诫,疑团顿释,欢喜赞叹,顶礼佛足,成为佛陀最后的弟子。

  佛陀将入涅槃时,众弟子都很难过地围绕在他身边。其中有的弟子还因佛陀的入灭而伤心落泪。佛陀象慈母般地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只要你们能依照着去实行,就是我法身永远在人间了!”佛陀还告诉弟子,你们对我所说的教法有什么疑问或不懂之处,可提出来,我为你们做最后的解说。

  阿难和大众听说佛陀即将入灭,顿时泪流不止,众僧认为佛陀入灭,哭没有用,应当马上就一些令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大家一致推荐阿难向佛陀请教。阿难即向佛请教了四个问题:第一,佛住世时,大众依佛为师,佛涅槃后,大众应当依谁为师?第二,佛陀住世时,大众依佛陀安住,佛入灭之后,大众应当依什么安住?第三,佛陀住世时,凶恶的人由佛陀来调伏,佛陀涅槃之后,凶恶的人应当如何调伏?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众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之后,经典的结集,如何令人起信?

  佛陀分别对这四个问题作了回答。佛说:“在我涅槃之后,大众应当以戒为师,依四念处而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对于恶人,佛陀告诉阿难,应当以默摈的方法来对待;在佛涅槃之后,为了使结集的经典令人起信,应当在一切经首加“如是我闻”四字。

  佛陀在回答完阿难的这四个问题之后,还为大众说了最后的遗教。佛陀遗教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佛陀涅槃之后,大众应当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戒律),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和我住世,没有什么不同。

  二、佛入灭后,大众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三、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交贵人,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四、应该节制六根,不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如管理恶马,要用辔制,不然,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佛子应当谨慎。

  五、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以心为主,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境界。

  六、接受到饮食供养,当作服药之想,好坏都不增减。不起贪瞋之心,饮食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七、如有恶人前来伤害,当自摄心,不起瞋恨念头;更要护口,不说恶毒语言。谨防瞋心之过,以免障道坏名。不要有骄慢的心、谄曲的心、欺诳的心和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八、当知多欲之苦,少欲安稳。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凿石穿山,进入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钻木取火,未热而息,不能得火。

  九、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不能侵入。你们要做勇猛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利剑,知世间生灭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十、生死海中,撑好智慧法船,渡过愚痴、爱执浊流,燃着智慧灯光,走过无明闇冥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进入三摩地。大众当牢记我之说法,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佛陀在为弟子作了最后遗教后,于中夜时分,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泪。此时风息林静,鸟兽无声,树皮出水,百花凋零。一片寂寞萧条的现象。佛陀枕着右手侧身而卧,头朝北,脚朝南,背朝东、面朝西,闭目敛容,安详进入了永恒的涅槃。

  佛陀入灭之后,由弟子大迦叶主持了葬礼,火化荼毗,八国君王均分舍利,归国后各自起塔供养。为了纪念佛陀的涅槃,后人将二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佛涅槃节”。但因南北传佛教说法不一,故在时间上有多种说法。南传上座部佛教认为佛涅槃之年是公元前543年,并以此作为佛历之始,并由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现在的佛历皆依此说。而北传佛教则以公元前485年为佛纪元年。

  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将佛涅槃定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改用为公历二月十五日。每逢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丛林中都要庄严地备好香、花、灯、烛、茶、果等,进行供养,同时还要举行隆重的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法会,追思佛陀的弘法业绩。

  八条通往涅槃的捷径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获得涅槃寂灭的“乐”,这是人生最究竟圆满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为众生开示八种转凡成圣,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别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这是八条通往涅槃的捷径。所谓“正”者,以此八法尽离邪非故;所谓“道”者,因其能通达不生不灭、寂灭最乐之境故。循此八正道,可使众生苦集烦恼永断,证得涅槃的圣贤境界,因此又称“八圣道”。八正道又如船筏,可使众生从“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称为“八道船”、“八筏”。

  八正道为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时所说,其后陆续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等,共为三十七道品。其中以八正道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因此一般以八正道为四圣谛中“道谛”的内容,是为“灭谛”之“因”。实际上八正道与三十七道品也只是详略之分,意义并没有差别。

  八正道中,“正见”居首,“正见”即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透过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教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学佛应该正见因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佛道永恒。有了正见的智慧,对于是非、善恶、真伪才能做正确的思惟判断,发诸于身口意才有正确的行为,而不至造下三涂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轮回之苦。《杂阿含经》卷二十八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正见的重要,由此可见。

  八正道可大分为八,实为一体,其中任何一项的实践,必然使其余七项伴随同时圆满成就,正如《大毗婆沙论》说:“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得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每一法门都不能背离八正道,由此可见八正道的重要性。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八正道归纳起来亦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正见、正思惟属于慧学;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正念、正定属于定学;正精进通于戒、定、慧三学。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说明学佛应当以智慧为前导,才不致迷失方向,这是以修行的次第而言;若以修行的目标来说,“正定”才能离惑证真。要修得“正定”,则须借助“正见”至“正念”等前七支为缘,也就是说,有了正知正见,发乎于身的行为,才能远离杀、盗、邪淫,合于“正业”、“正命”、“正精进”;发乎于口的语言,必然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正语”;发乎于意的正确思想,才能远离贪、瞋、愚痴的无明妄念,而起无瞋恚、无害想的“正思惟”,及忆念正道的“正念”;如此身口意三业清净,自能入于无漏清净的“正定”而获得解脱自在,所以说八正道是正觉解脱的正道。

  八正道也是最平实而生活化的实践法门,日常生活中对因果义理有肯定的认识,就是正见;平日所思所想,念念与佛法真理相契合,就是正思惟;与人交谈说话都是慈颜爱语,令人生起信心、欢喜,就是正语;平时所行所作,都合于道德礼法,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侵犯、伤害别人,这就是正业、正命;进而主动济弱扶倾、乐善好施、行善止恶,这就是正精进、正念;遇到困难挫折,能够沉著、冷静,运用智慧去判断、解决事情,这就是正定。八正道包含了信仰与道德的要目,不仅是出世解脱道的实践法门,也是人间生活中人人皆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迦牟尼佛       涅槃)(五明学佛网:释迦牟尼佛       涅槃)  

 仁焕法师: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仁焕法师: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什么 

 张曼涛教授: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 

 衍慈法师:生死转涅槃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不再另拜药 

 宽运法师:一历耳根 永为道种──宽运法师佛涅槃日过堂开示 

 雪漠:当下的轮回与涅槃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心律法师:佛陀涅槃 佛法永存 

 药师山·紫雲居士:由《金刚顶经》中介绍释迦牟尼佛修成如幻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六)阿弥陀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