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经告诉我们阿赖耶识是真的存在的


   日期:2017/4/1 13: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赖耶识是大乘唯识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唯识学派区别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其他学派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唯识学派建立三性、转依等其他重要理论的基础。本文试以《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唯识经典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对阿赖耶识成立的原因和理由进行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

  阿赖耶识 成立 摄大乘论 成唯识论 解深密经

  前言

  唯识学派之所以称为“唯识”,源于该学派以“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为其根本的理论宗旨与修学要旨,唯识理论成立的根本依据在于《解深密经》中所说的“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1]此处所说“唯识”之识,通常即指“阿赖耶识”。

  阿赖耶(Alaya)一词,散见于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经典。这一点,由《摄大乘论》所引的《增一阿含经》以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的“契经”中可以证实。如《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说:“汝为因此起欲、起贪、起亲、起爱、起阿赖耶、起尼延底、起贪著不?”[2]而在南传佛教系的《清净道论》中,觉音法师也说过:“因为已至五种欲的执著(阿赖耶)的破灭,故说‘阿赖耶的破灭’” [3]

  然而,对于阿赖耶识成立的原因和理由论证的最为清晰明了的,当推唯识经论的相关章节,如《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中提出“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4]《成唯识论》更是系统的提出了“五教十理”来证明阿赖耶识的存在,以下就“阿赖耶识成立之因由”这个论题,来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佛经中证明阿赖耶识成立的“教证”

  在“共许极成”的条件下,佛法中的问题是可以根据经典中的“圣言量”来证实的,这里所说的“圣言量”是指记载于没有争议的佛教经典中的佛陀宣说的教法,疑伪经典中的记载或者后世高僧大德的著述是不能作为“圣言量”来使用的。当然由于传承的不同,某些奉持原始佛教思想的部派否认大乘经典是佛说,关于这个问题《瑜伽师地论》中曾列举七个理由加以解释,此不详述。

  1.大乘经典中关于“阿赖耶识”成立的论证

  (1)《阿毗达磨大乘经》中的证明

  《阿毗达磨大乘经》并没有汉译本,但据记载,《摄大乘论》即是无著菩萨对《阿毗达磨大乘经》中“摄大乘品”的注解,所以《摄大乘论》中所引用的《阿毗达磨大乘经》中的内容是切实可信的。《摄大乘论》中引《阿毗达磨大乘经》偈语说: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5]

  颂中的“界”是因的意义,指种子识;“依”是缘的意义,指执持识。二者都是指阿赖耶识,分别说明了阿赖耶识的“摄藏”和“执持”的功能。

  《摄大乘论》中还引《阿毗达磨大乘经》偈语说: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6]

  此处所引的是《大乘阿毗达磨经》的另一首颂,该颂已经明确地说明了阿赖耶识的功能,即保藏一切事物的种子;该颂还将阿赖耶识称为一切种子识。因此,第八识的提法是有大乘经的依据的。

  (2)《解深密经》中的证明

  《解深密经》亦作是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7]

  此处“阿陀那识”即是阿赖耶识的异名,吕澂重译的《西藏传本摄大乘论》中译为:“执持识是甚湛深,一切种子如瀑流,勿彼起于我分别,故于诸愚不为说。”[8]

  《解深密经》是佛在报身国土为地上菩萨所说的经典,是究竟了义的教义,所以《解深密经》中的这个偈语也是对阿赖耶识成立的有力证明。

  (3)《入楞伽经》中的证明

  《入楞伽经》亦作是说:“如海遇风缘,起种种波浪,现前作用转,无有间断时。藏识海亦然,境等风所击,恒起诸识浪,现前作用转。”[9]

  《入楞伽经》中此处将阿赖耶识称为“藏识”,比如他象大海一样,能永无间断地生起诸转识的功能,这也是对阿赖耶识成立的经典依据。

  2.小乘经典中关于“阿赖耶识”成立的论证

  虽然小乘的某些部派对大乘的经典持否定态度,但对于以《阿含经》为代表的原始佛教经典,则无论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都是共同许可的,所以小乘经典中对于阿赖耶识成立的证明也是非常有力的。

  《摄大乘论》中引《增一阿含经》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10]

  由于在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找不到这段译文,所以该段引证的可靠性也曾受到质疑。但韩镜清根据藏文翻译的《总摄大乘纲领论》中提及,此段经文出自《增一阿含经》中的《如来出世四行相胜利经》;另据杨郁文《阿含要略》中对南传巴利文经典中的相关段落曾经引用,“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alayasamudita, alayaramaya kho pana pajaya alayarataya alayasamudita duddasamidam thanam,yad idam idapaccayatapaticcasamuppado”(南传相应部第6相应第1经,相应部第4卷136页),[11]此段经文译为中文则是,“又此诸人等,乐阿赖耶,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诸人依于乐阿赖耶,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难明此理。”由此可以证明《摄大乘论》所引经文的可靠性,亦可证明小乘经典中也曾宣说阿赖耶识的真实性。

  至于《摄大乘论》中所引的化地部和大众部的说法,本文不加以论证。

  二.论典中论证阿赖耶识成立的“理证”

  佛法是理性的,即使佛说的“圣言量”,佛陀也倡导我们要经过理性的思考,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如果不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就盲目的相信,即使相信的对象是真理,也可以看做是迷信的表现。关于阿赖耶识成立的问题,在唯识学派的论典里加以推理论证的内容也是很多的。

  1. 由持种心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此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12]

  此处是说,如果仅有前六识而没有阿赖耶识,那经中所说的能保持种子的心也就不应有。这是从保持种子之心的存在来论证第八识存在的必然性。

  2. 由异熟心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有异熟心,善恶业感。’若无此识,彼异熟心不应有故。”[13]

  此处是从存在异熟心论证成立阿赖耶识,首先引用经文,肯定了异熟心的存在。小乘只承认六识,但六识并非真异熟心,仅是异熟生,有间断,不能持续永恒地存在,所以不能成为众生的真正依存之处。故而如果没有第八识,就不存在经中说的真异熟心;要使经中说的真异熟心成立,只有承认存在第八识。

  3.由三界、五趣、四生的主体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彼趣生体不应有故。’谓要实有、恒、遍、无杂,彼法可立正实趣生。非异熟法,趣生杂乱,住此起余趣生法故。”[14]

  此处是说,既然经中说众生有流转五趣、四生等各种生命形态,如果没有这第八阿赖耶识,那么在各种生命形态中流转的主体就不应存在。

  这里说能在三界中轮回的主体,应具备四种性质:一、具有实体;二、在一期生命中持续地存在;三、能在三界九地中普遍存在;四、无杂乱。能够同时具备这四种性质的,只有唯识学所说的第八异熟识,这就证明了阿赖耶识是一定存在的。

  4.由有执受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有色根身,是有执受。’若无此识,彼能执受不应有故。”[15]

  此处是从能执受的主体论证阿赖耶识的成立。经中说众生的身体具有被执受的性质,即身体是被执受的对象,那就应该有能执受的主体。《成唯识论》认为,这能执受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

  5.由寿、暖、识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若无此识,能持寿、暖令久住识,不应有故。”[16]

  此处是从保持寿(寿命)与暖(体温)的识来论证阿赖耶识的成立。如经中所说,寿与暖是依托识而存在,是在一世生命中没有间断的。而前六识有间断,所以,二者不可能是依托前六识而存在,它们必定是依托永恒而无间断的阿赖耶识而存在。

  6. 由生死时心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诸有情类,受生、命终,必住散心,非无心、定。’若无此识,生死时心,不应有故。”[17]

  此处是从出生及临终时存在的心来论证阿赖耶识的成立。众生在出生及临终时,六识活动都不存在,但按理而言此时仍应有心,若此时无心,则众生不能称为众生。因此,此时存在的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

  7. 由缘起依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譬如芦束,俱时而转。’若无此识,彼识自体不应有故。”[18]

  此处是从名色与识的关系论证第八识的存在。经中说,名色与识相互依赖,同时生起。而与名色相对的识,具有始终保持名色的作用,这不是有间断的六识能胜任的,只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符合这种性质。

  8. 由识食之体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19]

  此处是从四食中识食的涵义来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四食经》中说:“一切众生都依赖食物而存在。”如果没有这阿赖耶识,那第四食即“识食“的主体就不能存在了。

  9. 由灭尽定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住灭定者,身语心行,无不皆灭,而寿不灭,亦不离暖,根无变坏,识不离身。’若无此识,住灭定者,不离身识不应有故。”[20]

  此处是从灭尽定有识论证阿赖耶识的存在。经中说,灭尽定中仍有识不离身。但灭尽定中,六识及其相应心所都停止了活动,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不离身的识又是什么呢?所以,灭尽定中必定有识,此识就是阿赖耶识。

  10. 由染净法延续之因证明阿赖耶识的成立

  《成唯识论》中说:“又契经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若无此识,彼染净心,不应有故。”[21]

  此处是从污染或清净的一切事物能得以延续的原因来论证阿赖耶识的存在。污染或清净的事物,在经历了不同的乃至相反的状态后能再次生起,是由于各自的种子;而种子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能受熏和持种的识,这只能是阿赖耶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没有阿赖耶识保持各种事物的种子,那么污染或清净事物的生起,都将是无因而生。因此,只有承认阿赖耶识的存在,才符合佛教的因果理论,才能对一切事物作出充分合理的说明。

  三.结语

  阿赖耶识的成立,对于唯识学派乃至整个大乘佛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解决了无我与轮回的命题,而且也是中国佛教各个宗派形成的基础理论之一。限于篇幅,本文仅依“五教十理”对于阿赖耶识的成立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阿赖耶识       存在)(五明学佛网:阿赖耶识       存在)  

 严耀中教授:从阿赖耶识之染、熏说生命现象——对中土唯识学 

 韩廷杰教授:阿赖耶识探源 

 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一章 天台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池田大作:阿赖耶识—小宇宙第八感 

 其他日籍作者: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原始大乘的存在( 

 张曼涛教授:从佛教看存在哲学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2 我呼吸,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2 阿赖 

 常福法师:六道轮回是不存在的 

 高月明居士:命运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