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清明祭祖,是人生一桩重要的大事 |
||
|
||
诸位同学,大家早晨好。 昨天,我们学了“菩提心”跟“净业三福”,这个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一定要落实!如果不落实,我们这一生的修行全落空。无论出家、在家,一生学佛止于知识,自己没有得到受用,知识学得再好,可以得到世间一点点名闻利养,其他真正的利益永远得不到。 “净业三福”不是理论,是修行方法的总纲领、总原则。从哪里下手?从“孝亲尊师”。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清明祭祖,是人生一桩重要的大事。祭祖是什么?纪念祖先。要怎么纪念?要回忆祖宗在那个时代他们用的是真实智慧,跟我们所学的“菩提心”跟“三福”完全相应。虽然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这也就是说明,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爱?它跟我们老祖宗说的没有两样;比我们老祖宗讲得更好、讲得更深。意思深;讲得更广,广,没有边际;深,没有底线,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后人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文化把佛全容纳进去了,也变成传统文化的一根柱子,三足鼎立。 佛教导我们“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清明祭祖就是“孝亲”具体的表现。“孝亲”是教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的根基建立在“孝亲”上。佛法是师道,师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敬,师道就没有了。今天没有师道了,学生不知道尊敬老师,为什么?他的父母不知道尊敬老师。 祭祀祖先时,教您怎样烧香 烧好香,记住,自己要有好心,好心肠就有感。烧好香,自己心里头没有好心,没有好念头,什么是好心?把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不善的根转过来,就是好心,好心不贪、不瞋、不痴,没有傲慢,没有怀疑。 中国古圣先贤,佛教没传到中国,古圣先贤就教人五常,五常就是善恶的标准。常是永远不变,古今不变,十方不变。第一个是仁,仁爱,凡是人,皆须爱。第二个是义,义是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 第三个是礼,礼是人与人交往的规矩礼节,讲究尊卑高下,家庭社会自然就有秩序,不乱。礼没有了,天下大乱。下面是智,这个智是现在人讲的理智,理智的反面是感情,不能感情用事,要用理智来考量。 最后一个是信,讲信用,要守住信。仁义礼智信,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YIN;智,不饮酒;信,不妄语。 文章恭录—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320集2016/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