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


   日期:2017/5/1 6: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四章 净土内涵与净土特点

  87、念佛的原理是什么?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如来普令众生缘念于佛,使之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

  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信愿持名。持至一心不乱,即可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41页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88、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含义是什么?

  凡作观持名,通名为作佛。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相,觌体无二。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之作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故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63页 千佛图颂并序)

  凡作观持名,通名为作佛。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14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观想既是作,持诵礼拜岂不是作。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3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9、初学者为什么只能缘想一佛,不能缘境过宽?

  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9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90、为什么说念佛一法取舍皆是?

  参禅一法,属专究自心,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属兼仗佛力,则取舍皆是。

  言取舍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无取无舍,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舍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舍,何不许舍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舍。若参禅一法,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无取舍,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舍,则便成毒药矣。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执。唯取其适宜,则有利无弊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4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91、如何理解念佛一法是阿伽陀药?

  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

  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万四千烦恼,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83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

  92、为什么说信愿念佛法门是药王中之药王?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服之,即凡成圣。然药虽美妙,修合实难。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轮。戒定慧三法,当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897页 募建药王篷序)

  93、为什么说净土法门于在家人更为要紧?

  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性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5页 净土篇序)

  94、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一乘无上之大教?

  十念一念,即登不退。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幸得闻熏,勉力修习。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当逊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历劫修证者,当仰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证大菩提。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如斯大力用,诸佛共宣扬。若此极发挥,诸祖皆如是。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幸得闻熏,勉力修习。恐彼无知狂徒,谓为浅近,故此依教赞述,令其奉行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七第1393页 净土问答并序)

  95、净土法门有没有口传心授之秘?

  念佛一法,是按经典所说而修的,不是有秘密的,绝无口传心授的道理。若有口传心授之秘,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

  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秘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即是舍本逐末。

  所言预锡珍秘,不知净土法门,绝无所秘。若有口传心授之秘,(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秘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即是舍本逐末。)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密宗,则有秘传,然不若净土之为直捷稳当也。汝勿以现身成佛等大话自期,则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欲现身成佛,或恐佛未能成,往生亦不可得,则两头成空,为可虑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28页 复朱南圃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是按经典所说而修的,不是有秘密的,绝无口传心授的道理,何可冒险而来。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216页复赵俊峰居士书)

  96、莲宗诸祖为什么多皆专主持名?

  末世众生,业重障深,依观经修观,尚难成就。是以莲宗诸祖,多皆专主持名。以持名易故,相续即生。

  念佛一法,当依净土经论为准。末世众生,业重障深,依观经修观,尚难成就。是以莲宗诸祖,多皆专主持名。以持名易故,相续即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244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97、什么是专念自佛(实相念佛)?

  深穷实相,以期悟证,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59页 弥陀圣典序)

  98、专念他佛有哪三种念法?

  一观想,二观像,三持名。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二观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59页弥陀圣典序)

  99、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摄机最普,得益最深?

  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故摄机最普,得益最深,尤其最利末法钝根之士。

  此四种念佛,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倘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间,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否则但种来因,难得实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摄机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畅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致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0页 弥陀圣典序)

  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11页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100、什么是自他俱念,禅净双修?

  自他俱念即禅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

  至于自他俱念,即所谓禅净双修者。有以专看念佛是谁,以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既无信愿,莫由仗佛力以带业往生,倘未到业尽情空地位,又不能自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是知禅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1页 弥陀圣典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念佛       念佛)(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念佛       念佛)  

 仁焕法师:信佛念佛的定位 

 仁焕法师:念佛的定位 

 仁焕法师:交命给佛念佛报恩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论念佛与修禅 

 仁焕法师:念佛是生命的关键 

 仁焕法师:念佛的心态——感恩心、快乐心与信心 

 仁焕法师:舍命全交 老实念佛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 

 仁焕法师:舍命全交老实念佛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学佛念佛的定位 

 仁焕法师:念佛要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