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正释四念处


   日期:2011/1/13 2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界法师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身念处”和“受念处”,主要是对治我们的爱取烦恼,我们对于身和受会有爱取的情况。“心”和“法”是对治我见的颠倒,我们对于能缘的心跟所缘的法,会有一种我见的分别,我见的颠倒生起。先看“身念处”──观身不净。这观身不净在《智度论》讲到二种观法:
                       

                         观身不净
                                     省庵大师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
                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
                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
                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
                内藏唯臭秽,外饰但衣巾。
                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
                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
                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
                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
                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
                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第一,观自身不净。

  观自己的色身,你不要观别人,要观自己的色身。观身不净当中,分成内相与外相。龙树菩萨讲一个偈颂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我们刚开始观自身不净,先观察内相,就是把我们这一层皮剥开;剥开以后,看到我们色身内在的情况,就是一个骷髅、一个白骨,然后填上很多的血肉、心、肝、脾、胃、肾、脓血、屎尿等等,大约有37种不净物,把这个白骨给包起来,最后再用一张皮包起来。所以当我们剥开内层来观察的时候,“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换句话说,我们在色身当中,找不到一个干净的东西,这种不净物,不是经常在里面保存着,“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它经常利用九孔,二个眼睛、二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经常从九孔当中,流出不净的东西。这是观察你自身的不净。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色身当中,觉悟到我们色身是不净的。其次,观他身不净,就是观别人的色身,实际上是观死尸的腐烂过程。看到别人死掉以后,尸体变成青黑,然后膨胀,啵!破掉。破掉以后,流出脓血,长出虫来咬这个尸体的肉。咬完以后,变成一堆白骨,最后白骨被风一吹就坏散了,连这个人的样子都没有了。这个九想观是观他身不净。龙树菩萨说:这个当中,也可以对调,我们也可以通过观自身的不净来观察他身,观内相、外相不净来观察别人;也可以拿别人的九种观来观自己。不过你刚开始下手的时候,是观你自身的内相、外相,观他身的九想。但是你观熟了以后,你可以对调,来破除我们对自他色身的爱着,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爱着一个不净的东西。所以说,我们会爱着这个色身,是来自于我们的颠倒、我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对这个境界的错误理解。这个是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省庵大师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
                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
                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
                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
                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
                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
                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
                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
                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
                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
                若悟真空理,忧心何处萌?

  第二,观受是苦。

  前面的色身,是一个所受用的果报体。这果报体是谁在受用呢?能受用的是受。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去接触我们果报体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受。这个受,有苦受、乐受、舍受。这个苦受是苦,当我们遇到违背我们心情,果报体会生起苦受,这个是容易理解的。这生起乐受是苦,这件事情不容易明白。在这当中,龙树菩萨讲出一个偈颂,来解释为什么乐受是苦呢?龙树菩萨说:“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说我们对于我们所欢喜的五欲境界,产生了乐受,这个乐受为什么是苦呢?因为你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很痛苦,因为你希望财色名现前,别人也希望财色名,这当中就必须要竞争。人跟人之间的竞争,所以要花很多的精神体力,在这当中有很多辛苦的事情,这个就是苦。好不容易花了几十年的辛苦,白天也工作、晚上也加班,哦,五欲的境界成就了,应该快乐吧!不对,得到这个五欲的境界,“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你会感觉到:你要保存这些五欲快乐的相续,你还不能放松。因为“得时多怖畏”,因为只要你一不注意,别人就会破坏你,因为别人要抢你的五欲。所以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当中,你只要不进步,你马上就被破坏,所以你会有一种很不安全的感觉。你为了要今天受用的五欲、我明天也要受用五欲,这个时候你心中还是不快乐。为什么呢?“弟子心不安”,没有安全感,怖畏,害怕失掉。第三个“失时怀忧恼”,虽然你害怕失掉,但是你害怕是一回事,事实上世间上的事情,有生就有灭,迟早要破坏。这破坏的时候,你内心当中,因为对五欲的执取太重了,内心会有很大的忧恼。所以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这个乐受之所以安立苦,是因为你为了追求乐受,你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就是说你要承受很多苦,而得到一个微小的乐受,所以安立为苦。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出生美味,终得大患。虽然这个美食也的确是甜美,但是因为这当中太多毒药了,你为了吃这个美食,你要同时吃那么多的毒药,所以这个也是苦。龙树菩萨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乐受的苦,是因为你追求这个短暂微小的乐受,但事实上你冷静下来,你背后付出太多的痛苦,你在追求的过程也要痛苦,得到的时候你要担心它失掉,失掉以后你心不甘、情不愿,这整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加起来相对那个微小的乐受来说,苦多乐少,所以安立为苦。所以乐受是苦是从这个角度安立的。这样子我们就来破除我们对于受的一种乐颠倒。我们凡夫的心情,欢喜放纵内心去攀缘六尘的境界,我们就是期待乐受出现,期待我们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乐受出现。说我们喜欢吃这个东西,其实我们不是真正的想吃这个东西,我们是欢喜我这个心跟这个东西接触的时候,那个乐受能出现。因为你如果真的想吃这个东西,你要吃多的时候,你吃厌了,没有乐受了,你就不想吃了,所以我们是期待乐受出现。但是当我们知道乐受是苦的时候,它就能够熄灭你向外攀缘的心,就会让你专心的修学圣道,是这个意思。这两个是在对治爱取的烦恼。
                       
                          观心无常
                                      省庵大师

                 妄心无着处,体相竟何如?
                 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
                 一家门户别,六个兄弟多。
                 扰扰各驰竞,纷纷总不和。
                 青黄俄改换,动静屡迁讹。
                 臭别香随到,甜来淡又过。
                 炎凉易翻覆,好恶每偏颇。
                 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
                 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
                 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罗网。
                 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是一个能;相对应的“法”是一个所;前面的“身”是一个所,所受用;这个“受”是能受用。这个“心”是能分别,这个“法”是所分别,也是一层能所。我们凡夫的心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这一念明了心,有一个“常、一”的颠倒。我们总觉得在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没有差别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是没有差别的!这种我见的颠倒,就使令我们为了爱着这个我,即我爱、我见、我慢、我执,爱着这个我,我们就会创造很多生死的业力。但是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是颠倒的。怎么知道呢?比如说:你今生这一念明了心,你随顺了三宝,是归依三宝的心;但是你下辈子得到大福报,到天上去了,充满骄慢,做转轮圣王,七宝千子,你可能没有遇到佛法了。没有遇到佛法,这怎么办呢?心随境转。你当时的境界,就是大家所恭敬、礼拜、赞叹的境界,那只好是放纵你的五欲、烦恼,去享受五欲的境界。别人敢触犯你,“君王一怒,血流漂杵”。你今生福报享完了以后,又变成一只蚂蚁。我是一只卑贱的小蚂蚁,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个东西,从这个山洞搬到另外一个山洞,遇到大雨来的时候,就把我给冲死了,死掉以后又做一只蚂蚁。你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你的那一念心是如此的骄慢、如此的充满自信;但是你做一只小蚂蚁的时候,你那一念心是如此的自卑。你怎么能够说“心是一样”呢?那心中的我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个常一的我,你的心有很大的转变,就是过去心不可得。你过去那个转轮圣王的心,跑到哪里去了呢?不可得。所以说我们这一念心是随业力,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心识就是这么来的,也就是由业力的熏习而来。善业的熏习,你的心就充满了功德;恶业的熏习,你这一念心就充满了罪业、充满了不安、充满了苦恼。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明了的心,是由业力的熏习而来的。所以说观心无常,来破除我们对于心的一个“常、一”颠倒。我们这一念心是刹那刹那变化的,我们这一念心也可能趋向于圣道、也可能会趋向于三恶道,它是随时在变化当中,有无量无边的可能性,这叫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省庵大师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
                 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
                 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
                 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
                 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
                 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
                 自在方无主,迁流岂是常?
                 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
                 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
                 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
                 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

  “观法无我”,这个“法”,龙树菩萨认为,在宇宙万法当中,除了“心”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是属于“法”所收摄,就是心所受用的境界都叫做“法”。“无我”这个“我”,就是主宰义。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境界,会打很多妄想:我现在要干什么、明年我要干什么、十年以后我要干什么。但事实上,这个“法”的境界,它不是随顺你内心的妄想,所以佛陀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这里,佛陀告诉我们说:这个“法”字“如梦幻泡影”。说你在做梦的时候,这个梦的情节变化,不是你能控制的,完全是业力所显现。过去有一个修仙道的叫汉钟离,汉钟离他学了很多仙道的技术,他年纪大了,希望能够把这个法传下去。找了很久,终于在一家旅馆当中,找到了吕洞宾。吕洞宾十年的寒窗苦读,这一天要去考试,在旅馆里面跟汉钟离接触。汉钟离一看:哎呀!这个是我的弟子。汉钟离就走过去跟他说:你要干什么?他说:我要去考功名。考功名干什么?做官啊,享受荣华富贵啊。汉钟离说:你不要做官了,你来跟我学仙道。吕洞宾说:不行,我这十年寒窗苦读,为了就是这么一天,我一定要去考。汉钟离没办法,好吧,那谈到晚上睡个觉吧。汉钟离就从他的背袋拿出一个枕头:你睡我的枕头好了。睡在这个枕头,睡着了,睡着以后就开始做梦。在梦境当中,他去考试,哎呀!一考果然: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考上了状元,大家又敲锣、又打鼓的报这个信。皇上请去,他长得一表人才,皇上把女儿嫁给他,做驸马爷。哦!有名有利。他的家庭生活很快乐,就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荣华富贵不会持久的,没有多久他的儿子得到一种流行病,就死掉了。死掉以后,他的太太悲伤过度,心情不好,后来也死掉了。吕洞宾悲伤妻子跟儿子的死亡,整天哭,就把眼睛给哭瞎了。这个时候,一个人没有眼睛的时候,你想想看,再好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有什么意思呢?他眼睛打开就是一片的黑暗。这个时候真是后悔,当初要是听汉钟离的话去修行,现在多好!这个时候,内心当中一感伤就醒过来:哦!黄粱一梦。(哈哈)这时候就想:哎呀!人世间啊,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荣华富贵是如此的脆弱,你要去受用快乐的果报,这当中一定要吃下毒药。换句话说,你要受用功德天,你就要同时接受黑暗。这个时候吕洞宾就两个都不要:好,我跟你学仙道去吧。所以“观法无我”,就是要明白一切法,没有主宰性,你可以在心中打很多的妄想,但是这件事情跟你的妄想,是绝对不一样的。就是这一切的境界相,不是你能够主宰的。是谁能够主宰呢?就是业力的因缘在主宰。这当中牵涉到你个人的业力,也牵涉到众生的共业,这当中曲折变化是很多的。所以说,我们观法无我,能破除我们对法的颠倒,一种“我”的颠倒。我们总认为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安排的,我现在要干什么、以后要干什么,事实上我们是没有主宰性的。

  这个“观心”跟“观法”是破除我见的颠倒,“观身”、“观受”是破除爱取的烦恼。这样子是对治我们对身心爱见的烦恼,四念处。这个四念处观,不管是在圣道门、不管是在净土门,都很重要。因为你站在圣道的角度,一个菩萨要在三界流转,你大悲心广度众生,你也是要修四念处来调伏你的爱见,你才“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对这个果报体不能有爱见的颠倒,你才不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龙树菩萨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菩萨如果不修四念处,这个长时间的流转生死,能受得了吗?受不了,就要修四念处的光明来保护自己。站在净土的角度,我们要厌离娑婆,就一定要对我们身心的爱取要调伏,所以这个四念处对净土法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破除我们的四种颠倒,使令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到我们身心世界的真实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界法师       烦恼)(五明学佛网:净界法师       烦恼)  

 沈海燕教授:烦恼即菩提——天台善恶相即的理论 

 仁焕法师:不要上烦恼的当 

 仁焕法师:如何解脱痛苦烦恼 

 仁焕法师:烦恼带来各种障碍 

 仁焕法师:烦恼与健康 

 仁焕法师:断烦恼才能离苦得乐 

 圣旭法师:消除烦恼业障 

 衍慈法师:烦恼转菩提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 如何对治?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如何对治这一烦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烦恼不断,意恶重重,信愿持名能够往生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