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39集)


   日期:2017/5/23 15: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八十七页,从第四行看起,「佛教拔苦获安」。请看经文: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这一段经文一共七句,字字是真实,没有丝毫虚妄。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甚於父母念子』。为什么?只有佛陀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万物完全明白了,看清楚了,原本是一体,现在还是一体,往后永远是一体。菩萨虽然知道,没有佛陀那么彻底。所以佛菩萨的爱是真爱。父母之爱这里头有情,不一样,这个爱不平等,你是他的儿子,他念你爱你,不是他的儿子,他就不念你,也不爱你了。佛知道,整个宇宙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一是说什么?一体,都是真心变现的。佛家讲三身:法身、应身、报身,人人都具足,只是不能现前。六道凡夫法身完全迷了,不知道自己有法身,不知道自己有报身,只知道现在这个身,现在的身是应化身,应身,六道凡夫。我们并没有舍弃。佛陀的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教我们回归法身,佛陀的教育就圆满了。回归法身,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菩萨证得法身不圆满,一定到成佛才究竟圆满。佛家常讲的三身,三身是一体,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所以从法身讲平等。法身是真心,法身是真爱,真爱里头没有情;凡夫爱里头有情,於是这个爱就变质了。这是我们要知道。才晓得经文里头这个「甚」,甚字多么重要!「甚於父母念子」,我们几个人能听懂?真听懂了,我们就会像佛一样的爱一切众生。这个爱超过六道十法界里面的爱、里面的慈悲,超过,为什么?用真心。六道完全用妄心。四圣法界里面用真心不纯,还有妄念夹杂在心里面,唯独到证得究竟圆满报身,跟佛就一样了。

  念老的注解里头告诉我们,「甚於父母念子。《会疏》曰:父母限一世」,父母爱你只一世,一口气不来了,又到六道搞轮回了,这一世就忘掉了;佛无量寿,佛对众生的爱无量劫。「父母不平等,佛常平等」,平等的爱。「父母恶不孝,佛愍恶逆」,佛不会。为什么还有好恶之心?有情执。佛的情执断掉了,所以佛的爱是平等的,是没有掺杂妄想、杂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就平等了。父母的爱不平等。所以说为什么佛超过父母。佛对於造作罪业的众生怜悯他,为什么?佛知道这个造作罪业的众生,甚至於堕落到三途地狱,跟佛是同一个法身。十方三世佛,佛如是,一切万物无不如是,共同一法身。我们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有利根,可以从这里就入门,豁然大悟,他就证果了。我们为什么证不了果?习气太重了,无量劫在六道轮回里头流转,染上严重的习气。佛告诉我们,我们看明白了、听明白了,就是改不过来,原因在此地。改过来了,那就转凡成圣。阿罗汉转过来,功行不够深,虽转过来了,还带著严重的习气。这严重的习气对他有没有造成障碍?有。所以他还要修行,修什么?把这些严重的习气看破放下,他才能提升。阿罗汉提升就是辟支佛,辟支佛再提升就是菩萨,菩萨证得圆满叫成佛。

  「父母养色身」,我们从小长大,在十几岁之前父母养我们。佛养我们内心,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是有思想、有分别、有执著;真心离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心就现前,因为真实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我们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例外的,六根在六尘境界接触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修行。无论用什么手段,通常讲止观,这是一般大乘里面对於用功的一个说法。实在讲就是断恶修善,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不能把修善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迷了,为什么?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因为法身不是物质,不但不是物质,也没有我们平常讲的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著,对外面境界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是自性的本能,就是六祖所说的「本自具足」。他开悟的时候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第一个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我们从哪个地方去看它?从《无量寿经》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讲的,依报十七种庄严,再加上正报,总共是二十九种庄严,这些是本自具足,不是从外来的,只要见性它就会现前。在什么条件之下现前?现前要有缘,所以佛家讲因缘生法。因是自性本有,是性德;缘就是现相,现什么相?现十法界依正庄严之相。虽现,不能说它有;不现,不能说它无。为什么?有无是执著,执著是迷。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就是用真心。我们用真心怎么用法?这用真心,真心充满了智慧,真心里面没有染污、没有造作,一切随顺自然。所以佛菩萨的爱是真爱,「甚於」,甚於父母。这底下讲的,「意谓佛以平等大慈,於无量劫,养我慧命,远非父母所能及,故云甚於父母也」。这真的,这不是假的。

  『此世』,释迦牟尼佛成佛的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年,中国人说三千年,这个世界已经是五浊恶世,这个社会不安定,动荡的社会,人心不正常。正常的标准,古圣先贤给我们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正常的。那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们有没有?当然有。有,为什么遭这个难?虽有,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么?起作用的是妄心,杀盗淫妄,愚痴,善恶没有能力辨别叫痴,愚痴;怀疑,对圣贤的教诲存疑,不相信,当然他更不会去学习。世间讲教育,究竟圆满的教育、无比殊胜的教育,无过於佛陀。佛陀的教育点点滴滴,你只要抓到一点一滴,都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这是真的。哪一点哪一滴?这就是经教里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点一滴,只要掌握住一,一就不夹杂,不夹杂功夫就得力。所以,为什么讲一门深入?我们从房子外面,要进入到里面来,只能从一门进去,从两个门你就进不来了。门再多,也只有一门就入了,二门三门入不进去。这个道理浅显,我们能够理解,那就是一门是真的,门多了,我们的心就乱了。一门心是定的,两门以上就怀疑了,就产生障碍,道理在此地。

  浊恶,「五浊恶世」,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读到这个经文,会感觉得释迦牟尼佛经上说的这些话好像太过分了一点,这世界还不错嘛。可是随著年龄的增长,我学佛六十六年,六十年前那个时候,社会比现在好,在中国讲一甲子,一甲子是六十年,上面六十年比这个六十年好,社会风气好,人与人当中相处得好。现在跟六十年前比,比不上了,现在相信佛说的五浊恶世,好像佛说这个经是对现在人说的,是对我们今天人说的。我们要问,佛怎么知道?我们六十年前、六十年后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有本事知道,三千年前以后的社会,二千五百年前以后的社会,好像他看到了,让我们不能不佩服。

  『以善攻恶』。佛说的都是善法,佛法里头总的来说,简单明了,十善十恶。我们学佛的同学常常看到佛像,特别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头上有个大圆光,通常在圆光的上面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写的,也有藏文写的,中文写的有,不多,这三个字念唵阿吽。这三个字,代表什么?就是十善业,身口意。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讲话不是真的,骗人的)、不恶口(恶口,说话很难听),所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口四善。口业,造口业,六道众生天天在造,无法避免,说了四条。意说了三条,意是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

  十善统摄一切戒律,戒律是帮助人断恶修善的,最简单就是十善十恶,十善的反面是十恶,十恶的反面是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言善,口善;不贪、不瞋、不痴,意善,你的心善。十善到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顶上这三个字意思很深,什么是佛法?唵阿吽就是佛法。所以佛说善法,目的降伏化解众生的恶念恶口恶行,十恶。十善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十恶是烦恼、是迷惑,从无明里头,无明就是愚痴,这里面变现出来的。我们对初学的人,老师教初学的人从哪里教起?就从断十恶学起,好懂。「佛说善法,降化众生之恶,以消五痛」,五痛、五烧前面说的,「以灭五烧」。

  「恶即指五恶。五德指五善。令行五善,去五恶」,这把因果都说出来了。五恶是什么?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叫五戒。五戒,入佛门必须要遵守的。这五桩事情,前面四桩叫性罪,它本身就是罪恶。酒本身不是罪恶,所以它叫遮罪,性质不相同。酒为什么列在这里?酒醉乱性,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佛禁止学生饮酒,不要被酒迷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犯罪的案例,都是酒后造出的恶业。他不饮酒的时候他头脑清醒,有时候他能够把烦恼伏住,可是酒醉伏不住了。有些很小的事情,微不足道的,酒醉之后变成大事,演变成杀人放火,所以佛把酒列入重戒。酒的开缘很多,特别是中药里头,不少的中药是以酒做药引,可不可以用?可以用。用作药引治病行,这个不叫犯戒,这叫开戒。在特殊的状况之下,要用智慧来决断我怎么做法。所以每一条戒都是活的,都不是死板的,不同的状况之下有不同的解释。

  持、犯,什么叫持戒,什么叫犯戒,要搞清楚、搞明白。条条戒都有开缘,开戒不叫犯戒,对自己有利益,对众生有利益,例子很多,经典里头有说,祖师大德在注疏里面引用的也很多。这些对我们初学要有正确的认识,才不至於犯过失。譬如经典上告诉我们,佛经上有这个例子,一个猎人追一个猎物,小动物,小动物跑了,追到三岔路口,不知道它跑哪里去了。正好这里有个人,就问他:我刚才追的小动物看到没有?看到了。跑到哪边去了?持戒的人就随便指一下,它跑那边去了,指相反的方向。这不是打妄语骗他吗?是的,这叫开缘。这时你要引开,如果你讲实话,他把这个小动物捕获,小动物被杀了,他造了杀业,小动物丢了命,结了冤仇,因为你没有妄语,你说真话。这个时候就要骗他,骗他,救了小动物的命,也救了这个猎人不杀生,今天不杀生。这要智慧,不能说这个时候我要持戒,不妄语。你不妄语,你就害了众生的命。所以每一条戒都是活的,持戒也不容易。

  但是,一般同修五戒、十善决定要遵守。五戒跟十善,就是十善里头没有酒,五戒里头有酒,十善加上五戒就圆满了,这是戒律的总纲领,我们要遵守的。学佛从持戒入门,戒定慧三学。为什么要持戒?目的是得定。为什么要得定?定开智慧。学佛是求开智慧,不求其他,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是这么回事情。戒律非常重要。我年轻的时候,闻佛法进入佛门,是方东美先生教我的。他不是居士,他不是出家人,他是一位哲学家。我认识他那个时候,他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的系主任,我跟他学哲学,他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所以他就没有给我讲戒定慧,没有给我讲六波罗蜜。

  戒定慧三学,六度,十波罗蜜,章嘉大师告诉我的。这是个佛门大德,是过去元明清三代藏传的大德。四大喇嘛,大家都晓得达赖、班禅,西藏的,还有蒙古的,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内蒙古章嘉,四大活佛。他教我入门,戒律很重要。我们年轻的时候,重视在学术、在经教,对於戒律往往就疏忽了。他说法有善巧,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过世往生了,我们有一些人,甘珠活佛带头,在火化场搭了两个帐篷,我在帐篷守了三天三夜,甘珠他们是一个星期。我认真的反省,我跟老师三年,老师教我些什么?我学到些什么?这印象最深的就这句话,「戒律很重要」这句话,章嘉大师大概给我说了几十遍。他说话非常有善巧,什么时候说?我每个星期去见他一次,我离开的时候,他老人家会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的时候告诉我一句话,「戒律很重要」,轻描淡写,我们也没把它当作一回事情。这一反省,这句话的印象最深,所以我对戒律上下一点功夫,是大师过世之后。

  戒律是什么?戒律是把经典落实。经教学了,学了没去做,这不行,没用处,一定要做到。从哪里做起?刚才讲的五戒十善,对自己要非常严格,才能产生效果。所以以后我在美国有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是到处流浪,每年总是美国、加拿大要转两圈,十几个城市都有同学同修,跟他们见见面,学习经教,成立净宗学会。当年我在的时候,有三十多个学会,现在可能只剩下十个。我提出戒律五科,我们修净土的人必须要学的。第一科,净业三福。这东西不能太多,太多太杂了记不住,那就用不上。要好好记住,时时刻刻起心动念对照一下有没有违背。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它跟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相同。第一句孝亲,第二句是尊师,尊师则重道,重道才尊师。不能孝顺父母,不能够尊师重道,老师再高明,没有办法教你。为什么?你不能吸收,老师跟你说的,右耳进去左耳出去了,所以老师不教了。真正好老师教什么?孝子,懂得尊重老师,尊师重道,老师就教你。我遇到三个老师,都是这个条件亲近。那时候生活清苦,对老师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老师真正教我,我们感恩。老师不在了,我们上课,我们在一起学习,老师的照片都在上面,没有离开老师,就像老师看著我们一样,跟当年的时候一样。这也是告诉现代的年轻人,要懂得尊师重道,要懂得孝顺父母。孝敬是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没有孝敬两个字,传统文化就灭亡、就没有了,不能不知道。

  经的末后讲这五德,『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常乐我净,这是无为之安。有为,你就有顾虑,就有牵挂。为而无为,断恶我做了,做完了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修善行善我做了,也若无其事,不放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觉,就不迷。心只要有东西,不管是善是恶都扰乱你,都让你得不到清净,得不到平等,那你的智慧就透不出来。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教同学的时候,从净业三福下手。后面六和敬,我们大家共同住在一起修学,家和万事兴。学校亦如此,学校老师、同学,所有的职工人员,都能够和睦相处,这个学校决定兴旺。如果有怀疑,有意见,不同的意见,个个执著不放,彼此互相批评,慢慢变成斗争,这个道场就完了,这个学校不会长久,我们不能不知道,六和重要。六和之后深入三学,戒定慧三学,菩萨的六波罗蜜。三学对自己,六度是对大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要把这个落实,这才能升无为之安。

  不能落实这五科,你学的是佛学的知识,佛学的精华你没有得到,佛法的受用,离苦得乐的受用你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失掉了。要真实的利益,那戒定慧是给你真实利益。这五科重要!这五科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们是精华里头再提取精华,精华之精华。这五科容易!不会忘掉,一切时一切处认真学习,得佛法殊胜的利益,个人一生幸福快乐,就是《大学》里头讲的修身。用佛法帮助儒,用儒帮助佛,儒跟佛所说的,同样的理论,同样的方法。佛法的效果无比殊胜,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科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科注)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