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现代语境中的净土宗的法门特征及其意义(三)


   日期:2017/5/31 10: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世俗化

  当今教内外人士对净土宗存在许多误解,如有人把净土思想视为典型的出世思想,并把它与庸俗化联系起来而加以呵责。如有位学者认为:净土思想赞美西方极乐世界而厌弃现实人间,舍弃难行的菩萨道而用易行的念佛门,先成就自己而后度众生,强调出世而荒废入世事业。净土宗典型的出世思想是佛教出世思想的重要来源,明清以来禅宗的衰退和净宗的兴盛,对中国佛教越来越走向出世负有重要责任。 笔者认为这样责难净土宗有失公允。

  “出世”思想并非净土宗所独有,而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终极目的,是包括佛教在内的所有宗教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宗教赖以生存的依据。若没有“出世”作为宗教信仰的核心,那么宗教就不成其为宗教,与世事俗物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故“出世”思想不能成为责难佛教或净土宗的理由。至于明清以来禅宗的衰退,这是由禅宗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所导致的,并不能归罪于净土宗的兴盛。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净土宗的兴盛正表明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出现了各宗归净,禅净合流的趋势,这是历史的选择,说明易行的念佛法门更容易被人接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佛教有别于印度原始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原始佛教极端的出世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积极入世的。所以佛教传入中土后,为了能够在中土扎根、开花、结果,不得不向中国传统文化作出妥协和让步。印度原始佛教的出世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入世精神经过长期的磨合与调和终于从最初的相互拒斥而最终达到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出世与入世的统一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中国佛教各宗派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入世精神,但相比之下,净土宗的入世精神更为显著。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佛教各宗派中,净土宗的信徒最多,并且绝大部分信众是在家居士,正是净土宗真正把中国佛教从“寺僧佛教”变为“民众佛教”。第二,净土宗的出世要义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而入世要义则是提倡学佛即学做人,使佛法与世法、学佛与学做人融为一体。第三,现代净土宗的弘传融入了世俗教育理念。如当代净土宗的大德净土法门法师一再提倡,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教也不是迷信,而是智信和正信。净土宗教育理念的世俗化倾向使净土法门更容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同时也使受过科学和唯物主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减少了对宗教思想的排斥。综上所述,可以说净土宗是最具有入世精神的佛教宗派。

  诚然,佛教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出世,但在现代,佛教要求完全出世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传媒、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城乡之间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人们很难脱离群体和社会而独处。佛教徒想完全离群索居、避世清修是不可能的。同样道理,佛教想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和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佛法的所谓出世不是消极避世或弃世,而是教人开启自性智慧,破迷得悟,离苦得乐。这种觉悟不是在避世或弃世中实现的,而应当在入世中实现,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与入世的统一这是现代佛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两者的统一使中国佛教、尤其是使主要流传于民间的净土宗不断地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超越轮回,解脱生死,进入涅槃境界。但世俗的五欲之乐对人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一般的信众信仰佛教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超越轮回,达到涅槃,而是为了获得今生或来生的福报,在轮回圈中取得较好的位置。在民间,一般信众或者希望死后往生天界成仙得道,尽享天国诸乐,或者希望来生再得人身,投胎到富贵人家过衣食无忧的好生活。千余年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信仰在民间流行不衰恐怕与这个因素大有关系。

  涅槃是出世间的境界,对于一般信众而言,涅槃境界不但难于达到,且过于玄虚,很难为普通人所理解。所以一般信众对于涅槃缺乏热情。类似于基督教天国的佛国净土尽管不是人间的住所,但毕竟不象涅槃那么玄虚抽象。净土宗经典所描绘的净土胜境具有世俗化特征,它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的,那里的一切景物和物件都是在人间可以见到的。可以这么说,人间一切良辰美景、稀世珍宝都“堆放”在佛国净土了,净土是一个类似于人间仙境的理想居所,既有世间的特性,又有出世间的特性,是虚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人们可以通过想象理解佛国净土依正庄严的美妙境界,且往生净土比达到涅槃相对容易些,因而净土信仰最合普通民众的心意,这种信仰在民间大受欢迎,广为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体制等的变革,佛教的入世转型势在必行。现代净土宗提倡在出世精神指导下的入世,入世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名闻利养,而是为了弘法利生,济世救人,为众生和社会服务。在净土宗的教义中,出世和入世并不矛盾、对立,出世是目标,入世是手段或途径,入世是为了更好地出世,即让更多的人觉悟、让更多的人得解脱。入世不仅仅指参与政治,而是应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学佛不仅是为了自我解脱,更是为了利益众生、普度众生。因此现代净土宗把关注社会人生提到很高的地位,提倡学佛应不离世事,不离众生,而不能避世净修,只为自度。

  当今,教界和学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佛教的现代化转型。佛教的现代化转型应当立足于现世和人生,把和平、民主、平等、自由等人类的政治理想融入现代佛教思想。而佛教的世俗化则是佛教现代化转型的第一步。佛教想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向世俗化。佛教的世俗化指的是佛教以人间活动为主要目的,重视现世人生,把大乘菩萨道贯彻在人间的各种事业上,以佛教精神教化世间民众,使佛教服务于社会人生,同时仍不否定佛法中出世思想的重大意义,不放弃以修证成佛为终极目的的佛教根本旨趣。简单说,佛教的世俗化是要求佛教把出世与入世、超越性与现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佛教既不失其宗教之本质,又使其具有辅世作用。毋容置疑,净土宗因其修持方法的世俗化成了佛教现代化转型的排头兵,为佛教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生树立了好榜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宗       特征)(五明学佛网:净土宗       特征)  

 杨笑天教授:日本净土宗简介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中国净宗 中国净土宗大事年表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道场胜迹 净土宗道场胜迹鸟瞰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 

 李尚全教授:净土宗在当代台湾传播的四种方式 

 李四龙教授: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 

 大安法师: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华方田教授:中国佛教宗派——净土宗 

 达照法师:净土宗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