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


   日期:2017/5/31 16: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

  富楼那问:“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陀用了一个比喻来回答富楼那:“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城中演若达多的事情吗?有一日早晨,演若达多照镜子,他非常喜爱镜中的头面,眉目清晰可见,觉得非常可爱。又生气地想:我能看见镜子里的头,却为何看不见自己的头呢?我能看见镜子里的眉目,却为何看不到自己的眉目呢?他以为是魑魅作怪,把自己的头给弄掉了,惊吓得无故发狂乱跑。富楼那,你看这事如何?此人是什么原因而无故发狂乱跑呢?”

  富楼那回答说:“这人是自心发狂,再没什么其他原因。”

  这里其实暗含着另一场对话,我们可以把它假想出来,就是佛陀和疯子间的对话。

  佛陀见到满城找头的演若达多,会问他:“演若达多,你原来有头吗?”

  演若达多:“有啊。”

  佛陀:“那你现在的头呢?”

  演若达多“不知道去哪了呀。我看不到自己的头和自己的眉眼了。”

  佛陀笑了,问:“那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头没有了呢?”

  注意,关键点出现了。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佛陀这是在明知故问,在逗疯子玩儿。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疯子的头一直都在嘛,怎么会没有呢。那么,这难道不就是富楼那问佛的问题吗:“众生本来是佛,是圆觉,但现在却成为了众生,那么妙觉明性是何时失去的呢?”

  佛陀问疯子的问题和富楼那问佛的问题,是一个,但佛陀是假问,富楼那是真问。因为佛陀知道:头一直都在,根本没失去;而富楼那却认为妙觉明性失去了。

  是的,我们每一个修行人都会问“我本来是佛,为何现在成了众生了”这个问题,然后苦苦思索!可你却不知道,当你苦苦思索时,觉得自己在探究真理时,你自己没想到,现在的你其实就是演若达多——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就等同于演若达多问“我的头怎么没了”,证明你还是个精神病疯子。

  是这样吗?

  我们接着佛陀上边的问话。佛陀笑着问:“演若达多,你认为原来有头,现在却没有头了。那么你的头到底是何时没有的呢?”

  我们现在都是吃瓜群众,都在看演若达多的笑话,都在看这个傻子怎么回答。他一定支支吾吾地说:“啊……这个……什么时候失去……我也说不清吧……反正今天早上照镜子,我就看不到了。”

  围观群众一定开怀大笑。觉得演若达多不但疯了,还是傻子。

  可你不知道的是,佛陀故意问演若达多这个问题,其实正是给围观群众看的,当然,富楼那和你我,这时都在其中。佛陀的潜台词是:“富楼那,看到了吗?明白了吗?你如果还问‘我原本具有真妙净心,现在为何却失去了呢?原因到底在哪呢?’这个问题,你就是眼前的这位演若达多。”

  根本没失去,你却到处找,还问为什么?还问第一念无明从哪来?就像演若达多问“我的头从哪个时间点上失去的呢?”

  【公案:骑驴找驴

  一日,慧海禅师参马祖。马祖问:“从何处来?”

  慧海禅师道:“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道:“来此拟须何事(到这里打算求什么)?”

  慧海禅师道:“来求佛法。”

  马祖道:“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

  慧海禅师道:“阿那个是慧海宝藏?”

  马祖道:“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慧海禅师一听,当即“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身心踊跃,礼谢马祖。】

  “第一念无明从哪儿来”是个伪问题,当我们问出这个问题时,说明我们在无明中;而当我们回归本觉妙心时,发现无明是虚幻的,根本不存在,又何必问从哪里来呢?

  这个意思佛陀的表述是:“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狂歇,亦何遗失?”(《楞严经》)

  译文:

  佛说:“妙觉圆明的真心,本自圆满明妙,恒常存在,永不失去。既知无明为妄,又哪里来的第一因呢?若有所生因,(就说明是实有),就不会称其为妄了呀……这个迷的原因,实因迷自身而有,如果明白了迷本无生因,妄心也没有实体为所依,纯属如虚空花一样的幻现,则此迷尚且本来没有所生之处,又要灭除什么呢?得证菩提圣果的人,就如醒来的人讲说梦中的事,心中虽然清明,但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梦中所见之物取来示人呢?(因为根本不存在呀)。妄心本来没有起因,妄体本无所有。正如那个城中的演若达多,他找不到自己的头而惊怖狂走难道有真实的原因吗?(难道是因为他的头真的没了这个实在的原因吗)?如果忽然狂心顿歇下来,方知自己的头其实一直都在,并没有所谓重新找回来之说;其实,即使在其狂心未歇之时,他的头也从来没有遗失过啊。”

  这个问题,“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这个问题,除了富楼那问过,还有很多人问,比如金刚藏菩萨也问过。

  《圆觉经》:“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一、如果诸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又有无明?

  二、这无明是众生本有,为什么如来又说众生本来是佛?

  三、十方众生本来成佛道,后来起无明而成为众生,一切如来什么时候复生一切烦恼呢?

  广超法师在解释这段经文时,准确地指出:之所以有这么多疑问,是因为把佛和众生对立起来,并认为众生(无明)实有造成的。“这是因为有佛见与众生见而有的矛盾,在本经中说,在佛看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我与佛都没有差别。在众生看来,一切佛也是众生,就是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众生。这是迷惑造成的问题。迷惑者认为有迷惑的众生,有觉悟的佛,然后这两个法相比较,就得出上述三个问题。”

  通俗地说,就是:你之所以能问出这些个问题,正表明你正处于无明的状态,你如果是觉悟的状态,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好似对于一个从梦中醒来的人来说,他不会再问“梦里的那个人是从哪里来的?那幢楼房是谁建造的”的问题。既然知道是无明的状态问出的问题,能得出圆满的解答吗?佛说:不能。因为就像一个坐在船上的人,看两岸是移动的,如果船不停止,而想让移动的岸停下来,是不可能的;眼睛旋转不停,想让摇晃的水停下来,也不行;看着飘动的云彩,想让月亮不动,是不可能的——“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无明未停止,认为佛和众生都是真实具体存在的,且对立的,那么必然就会产生如上的三个问题。无明问出的问题,其性质也是无明,又如何能有圆满的回答呢?如果你问“一加一为何等于三?”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一加一从来就不等于三,还问什么为何呢?

  想起中学时同学间传的一道题。一头母猪带着10头猪崽过河,第一次母猪驮着三头猪崽游过河去,第二次又驮着三头猪崽过去了,第三次再驮着三头猪崽过去了,这时母猪在河对岸一数,十只猪崽都过来了。请问:为什么?

  你先猜猜看。

  我们还回到主题。接着思考:为什么说“把佛和众生对立起来,并认为众生(无明)实有”就是错误的呢?这是关键点,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佛是如何变成众生的?”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佛陀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广超法师的释义很精准:“一切如来微妙的圆觉心,没有所谓“菩提涅槃”,即是没有觉悟成道,没有解脱生死的涅槃现象,也没有成佛以及不成佛。没有虚妄的轮回,也没有不轮回——真实的涅槃。意思是说,我们认为有众生,有生死,所以我们才认为有所谓觉悟与涅槃。那么,也因为我们认为有众生,才认为有成佛不成佛这件事。如果你觉悟本妙圆觉心,犹如金矿提炼成纯金那样,并非从无金变有金,就知道佛不是从非佛变成是佛,没有虚妄的轮回及不虚妄的非轮回。那么,你就知道没有众生本来成佛、本来不是佛、后来成佛了、众生本来有没有烦恼……这些问题。”

  认为有佛有众生,其实还是二乘人的见解,但不是究竟的见地。究竟的见地是:无佛无众生。《圆觉经》里有一句经文让我浑身一震:翳华二法,非相待故。在我惯常的理解当中,病翳和空花肯定是相待而生的,因为有了病翳,才看到了空花,空花是因为病翳才出现的。那么病翳和空花相待而生,理所当然。相似的例子还有:你为什么看杯子里是一杯水,而饿鬼看是脓血,天人看是宝玉?因为你造了人的业,于是就显出水的外境;你是饿鬼,就显出脓血的外境;你是天人,就显出宝玉的外境。那么,自然认为水和人是相待而生,脓血和饿鬼是相待而生,宝玉和天人是相待而生。

  这样的认知,在二乘法层面,可以这样认知,属于方便说,容易让大众了解,但并非最终实相。那最终实相是什么呢?你如果认为相待而生,那就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在毕竟空的《圆觉经》《楞严经》境界,“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空花根本就不存在,还说什么相待而生呢?所有的东西是幻觉,连病翳这个人也是不真实的,谁和谁相待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个意思。水和人、脓血和饿鬼、宝玉和天人,也都是毕竟空、无所有,那么从究竟实相角度看,就无所谓相待了。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生死、涅槃和病翳、空花一样,根本没有什么起灭,都不是实在的事情。在毕竟空里,没有什么病翳空花,在妙觉圆照境界里,也没有什么众生之生死和佛之涅槃之对立法。

  这都在回答金刚藏那三个问题,句句都在表明毕竟空。既然毕竟空,无所有,还谈什么佛变成众生?谈什么第一念无明?佛、众生皆如空花水月,如来藏中谈什么起灭、对立?谈什么水、人、脓血、饿鬼、宝玉、天人?

  “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原本不存在,更没什么相待不相待。

  终极彻底,向上一路!

  如果,你昨晚做了个梦,在梦里你变成了一只狼,在草原上狂奔。第二天,你和朋友说起了这个梦,然后,你的朋友问你:“你什么时候变成一只狼了?”你会说;“没有,我当然没有变成狼,那只是在梦里,是虚幻的,我根本没有变成狼。”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我们现在问佛:“佛什么变成众生了?”佛也会说:“没有啊,你没有变成众生啊,你其实是佛啊,现在就是啊。”对,就像你即使在做梦时,觉得自己是一只狼时,那时的你,其实还是你,并不是狼。并没有所谓以前是你,晚上成了狼,后来醒来后又变回了你。

  没有,你一直都是你。

  在佛眼里,你一直没有变成众生,你一直都是佛!

  这是一乘法。而二乘法的认知不一样。

  二乘法认为万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因为做梦,你确实在那个世界成了一只狼,醒来后,你又变成了人。而《楞严经》却说“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意思就是:不,你从来没有变成狼。二乘法认为有佛、众生,有生死、涅槃,有无明、有轮回,但在一乘法的究竟实相当中,一法不立。“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在二乘法当中,有个十二缘起法,阐述了人的轮回的本质,也即在论述:人和哪种情况下,就变成了狼,又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从狼变成了人。但在《圆觉经》《楞严经》层面,没有这回事。众生、轮回皆是昨梦,既然是梦,根本不真实,也就不需要再去纠结什么。

  你从来没有变成狼,演若达多的头从来没有失去过,佛从来没有变成过众生。

  有位广州白云区文居士第一次参加皈命念佛培训,她分享说:

  皈命念佛第2天,我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伸手接我,我就马上伸手,阿弥陀佛接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说:你不用念佛了,跟我走走吧,散散心(他知道我心情不太好)。

  我说那我的家怎么办?他说傻孩子,这里就是你的家呀。

  我又说那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呀?

  他说你不是天天都在这里吗?

  我说我在这个世间很苦呀,然后就抱着阿弥陀佛大哭,心里感觉很苦。

  他说傻孩子,那些都是假的。

  好一个“你不是天天都在这里吗?”

  在梦里,我们一会儿去了非洲成为一个快要饿死的男孩,一会儿去了大西洋底,成了一只鲨鱼,一会儿又到了香港成为一个被人到处追杀的黑社会小头目……可在醒着的人来看,你一直都在床上躺着,你一直是你,没有任何改变!

  佛,就是那个清醒的人!

  总结:对于金刚藏的三个问题,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回答,二乘法的回答和究竟法的回答。但二乘法的回答,永远都不会圆满,因为是以意识心对意识心,永远都会有漏。“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相,无有是处。”“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以妄心回答妄心,越答越麻烦。一加一为何等于三?你越回答越迷乱。再比如:宇宙的边际在哪里?这似乎是个问题,但佛法认为宇宙根本是个幻象,是我们的妄想分别幻化出的东西,你如果把这个幻觉当做真实去研究,永远都是越研究问题越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如果把鸡和蛋对立起来看待,那么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终极答案。

  对这样问题的回答,必须首先不被这些问题本身所迷乱,去超越它,才能彻底解答它。上边那个母猪驮崽过河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答案是:母猪不会数数。是不是有气死人的感觉?没错,那是因为当我们正经儿思考一个问题时,很可能被问题本身给耍了。

  佛陀不会被金刚藏的问题所耍,金刚藏当然是认真的,但这个认真却是有着二乘人虚妄的内核。“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禅宗有个术语“香象过河,截流而至”,是说同样是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如果是小老鼠,则会找一个河水浅处,水流缓处,两岸距离近处,有树枝横在河中处,等等,找来找去,一不小心还会掉河里淹死。可大象过河不是这样,大象哪里也不找,就这么一脚塌下去。

  以后如果有人问你“第一念无明从哪里来?”“成佛后还会不会堕落成众生?”时,你就反问他:“一加一为何等于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