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62集)


   日期:2017/6/26 2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一九页倒数第三行:

  「四者不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疑佛不得一切种智」。念老的注解接著说,疑佛不得一切种智,「疑是故,於念佛往生法门,不能正信,乃感胎生。元晓师意,如是佛智,只应仰信,不可比量。故名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如何仰信?应如《起信论》所云: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於想念。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

  这里面举元晓师的话说,如是佛智,如是是指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只能仰信,不可比量,故名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怎么仰信?要像《起信论》所说的,「一切境界本来一心」,这一句话重要。一切境界,尽虚空遍法界,不但我们现前,六根所缘范围不大,很有限,距离远了就看不见,也听不到了。宇宙到底有多大?无限大。到底有多久?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这么大的境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以很短的寿命,自古以来超过一百岁的人不多。现在人的寿命,由於科技医疗的发达,过去六、七十都是老人,都很难得,现在七、八十还在工作的人,我们常常遇到。寿命是不是延长了?按照记录来说是延长了。这延长有没有价值?这一点我们要明了。这个延长对一般人来说没价值,为什么?延长无非是多受几年罪而已。我们居住的这个环境动乱,史无前例,中国外国历史上都没有。跟极乐世界对比,那一边极乐,寿命长有价值,有意义;我们这个世界寿命长,受罪,年轻有体力,年老体力衰了,不能随心所欲,苦不堪言,生不如死。这是今天!

  我们怀疑佛的最上胜智,不知道一切境界本来一心。这句话是真的,真的我们不懂,我们全是假的。本来一心,本来两个字要重视,谁知道?开悟的人知道,佛知道,法身菩萨们知道,阿罗汉还不知道,法身菩萨才知道。《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三贤还不到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也不知道,登地了知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真正知道一切境界本来一心。我们怎么能相信?我们是看到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诸佛如来,这么多法身菩萨,他们全证得了,能不相信吗?所以仰信也是有凭据的,也不是随便的,有根据。

  学佛最重要的条件,老实,老实人容易入门。为什么?一切境界本来一心,老实人能接受;不老实的人他不能接受,他有怀疑。老实人占便宜,他接受之后必定要证得。不接受,没有证得的指望。真正能相信,像极乐世界,没见过,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也没人说过,不是菩萨说的,不是阿罗汉说的,我们就凭释迦如来智慧、道德、德能,我们相信他。我们相信他没有妄语,我们相信他三业清净,言语清净、身心清净,给我们所说的话句句真实。虽然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也离不开实相,实相就是事实的真相。

  事实真相,就是一切境界本来一心。一切境界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同一个真心现出来的。佛说得很多,大小乘里头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现的是一真法界,识变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不知道。我们如果要知道了,一切境界跟我们的关系,比什么都亲,亲如父母、亲如兄弟。为什么?本来一心,本来一体。不是一家人,一家人不是一体,不是一心。这是怎么?这个心讲的是妄心,妄心能变不能现,能现的是真心。

  佛为什么要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我们这个世界跟他是一体,跟他是一个心性所变现出来的,他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跟他有分别,他跟我们没分别。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了,他住在哪里?他住在一心。一心是什么样子?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他在这其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为什么?一心一体。我们信不信?如果你能够相信,你就入大乘之门,初信位的菩萨。把信分为十个等级,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十信,《华严经》上所说的。如果我们不相信,那换句话说,没入门,在门外。门外看门里是对立,不知道是一体,不知道是一心,这叫迷失了自性,这叫六道凡夫。六道众生妄心用事,妄心做主,主仆颠倒了。本来做主的是真心,妄心是听命於真心,替它办事的。我们用主仆做比喻,主仆。迷失了之后就颠倒了,妄心做主人,真心做童仆。一迷一切迷,以为一切境界真有,不知道一切境界是假相,体是什么?体是一心。

  「离於想念。以众生妄见境界」,迷了之后就颠倒了。见,六根,举这个,六根都说到了,眼对的色,耳对的是音声,鼻对的是香,舌对的是味,意所对的,意是心法,妄心,所对的是妄想分别,错了。下面说得好,「妄起想念,不称法性」,称性是佛菩萨,不称性,六道凡夫。凡夫,把自性分成善恶无记,起心动念有善念,有恶念,有非善非恶,叫无记。这个无记还不错,无记在迷,它不觉悟,所以它不是真心,不是正念,不能不知道。它不称法性,就是妄起想念。法性,法性没有想念,阿赖耶起想念,自性不起想念,所以法性里头没有想,没有念。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决是决定,了是明了,没错误,有想有念,全错了。

  我们修行修什么?在虚幻境界里头明了之后,这个明了不是我们亲证的,我们听佛说的,我们能接受,我们老实听话真干,属於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叫与佛有缘。大乘教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跟佛无缘,什么人跟佛有缘,我们要知道。有缘,听话;没有缘的人怀疑。这一段文字上注解的,对於佛五种智,这叫佛智,怀疑,不能相信,这就跟佛无缘。於是我们明白了,无缘有两种人:一种是佛门内的人,一种是佛门外的人。佛门外的人,他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释迦牟尼佛骗人的,与佛没有缘。还有一种是门内的,皈依三宝,他也诵经,他也拜佛,对於经上所说的半信半疑,你说他不信,他相信,你说他真信,他疑问很多。这都可以说是与佛无缘,念一辈子佛,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些疑惑在,障碍他不能生决定信心,半信半疑。运气好的,像赌博一样,我就信一下,佛骗,骗一次就让他骗一次,投机侥幸。这是诸佛菩萨非常了不起的慈悲,在你最后一念,这一念要是不疑惑,把疑惑忘掉了,就在这一念当中你往生了,佛来接引你,很侥幸,真成就。何况没有疑惑的人。仰是敬,敬仰,我对佛真诚恭敬,我肯定佛绝不欺人,这种心态与佛有缘。半信半疑与佛无缘,那就完全在缘上,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你念阿弥陀佛,你求生净土,纵然一生造作五逆十恶,第十八愿讲得很好,阿弥陀佛都来接引你。全凭信愿,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往生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说得好!句句都是真实话。

  所以下面讲,「诸佛如来离於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在诸法说法性,在众生,在人,说佛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佛性法性是一不是二。所以,不但有情众生跟我们是一体,要知道,动物、植物,我们讲生物,再包括矿物,这都是诸法。能生能现的这些万法是什么?自性,诸法之性。简单的称叫法性,详细的说,诸法之性,就是诸法真性、诸法实性,这样大家意思就更清楚、更明了了。明了之后,信得过,没有怀疑,这在学佛是很大的进步,为什么?你再努力一点,平等心现前。平等是真心,不平是妄心。智慧的心现前,明了通达一切法,一切法一个性,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佛眼睛看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凡夫看不见,佛看见了。再放宽一点说,法身菩萨看见了,共同一法身。智慧,这是智慧现前,跟著慈悲心现前。一体,还有没觉悟的部分,他见到了,肯定是全心全力帮助他回归自性,为什么?回归自性就是帮助他离苦得乐。自性上没苦,没有苦就是乐。如果说还是有乐,有乐,乐也是苦,这一点希望诸位细心去体会。所以乐叫什么?坏苦,乐过去了,苦就来了,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无苦无乐是真的,极乐,苦乐都没有是真乐。佛在大乘经教里头讲得很多,要细心体会。

  我们今天离苦得乐,离了苦苦,还有坏苦,坏苦就是乐,乐又不长。我们以自身来做比喻,身体健康快乐,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好!五十就衰了,六十、七十,有很多人就过不去了,你问他乐在哪里?七十、八十就更不必说了,他所现的,所表的法,苦,苦不堪言。这些好在什么?假的,不是真的,找到真的就真乐了。真的是什么?真心,中国古圣先贤说诚意正心,乐不乐?真乐,他们真享受到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如果认真学习,真得受用。至乐无过於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苦,没有苦就叫做乐。不是真的叫你感到很快乐,感觉到这个很快乐,假的,不是真的。换句话说,苦乐二边都没有才叫真乐。苦是苦,乐叫坏苦,乐的时候不知道,乐离开你了,感觉到苦。你所爱的亲爱的人,你所喜欢的物,离开你的时候,你感到苦,舍不得离开,你被它迷了。佛教给我们要认识,这就是智慧。认识宇宙万物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原来全是假的,连念头都是假的,那怎么样?念头都不生。所以佛住的是至乐的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哪里来的苦,他哪里来的乐,他没有苦,他没有乐。有乐,乐离开你了,感觉到苦,相对的。佛法不说相对,佛法是绝对的,没有相对,要明白这个道理。相对的出不了六道轮回,相对叫边见,二边,对立。佛给我们讲五种错误的见解,第一个身见,执著身是我。身是我就有苦有乐,如何能把身放下,我苦我乐就没有了,你就解脱了。你要执著,这是个牢笼,很麻烦,你不能不知道。

  念老末后这两句话说得好,「若未能信得及,但虚心自谦,仰信诸智,亦得往生,不堕疑城」。这个提醒我们,至少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这一生没有白过,会有成就。「净业行人当三复斯言,深体虚心仰信之要。」最后这句话重要,虚心仰信。我为什么相信?我敬老师,我敬释迦牟尼佛,我相信他的话。我敬我的老师,我相信老师不骗我。这就叫仰信,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了,真信。仰信是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凭什么相信?凭这个相信,凭孝敬相信。

  底下这一段,「犹信罪福」。很难得,他还相信有因果报应,罪福是因果报应,做善得福报,做不善得罪报。我们看经文:

  【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一类往生的人生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秽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是净土,不一样,它那个地方没有苦受。我们这地方有苦,有苦有乐;极乐世界没有苦乐,二边不著,离四句绝百非,真乐!不是假的,我们凡夫无法想像。到极乐世界,简单的说,一切境界你都会称心如意,我只有这个样子,把极乐世界介绍给大家,心想事成,在极乐世界称心如意,这两句做到了。想不想去?我们要下定决心。所以他们能『修习善本』,断恶修善,『愿生其国』。

  念老的注解,「若有众生,於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还相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认真的断恶修善,求生净土,也行。「是为生边地者之行境」,行是修行,境是境界。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在哪里?在边地。边地也不错,经上告诉我们,在极乐世界莲花没开,要多长时间?佛告诉我们五百年。五百年,我们人间五百年,不是极乐世界。人间五百年很长,在极乐世界,感觉得五百年很短,并不很长,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有时差,不一样。

  『罪福』,五逆十恶这是罪,五戒十善这是福,很简单、很清楚、很明白。五逆是什么?这是世间的恶最严重的重罪,与自性完全相违背。第一个,杀父亲;第二个,杀母亲;第三个,杀阿罗汉;第四个,破佛身血,想害佛,佛福报太大了,害不了他,让他受一点伤可以,你说要他的命,不可能,他福太大。最后一个,破和合僧,真正修行的道场,你去障碍它,让他们不能修行。这五种罪,无间地狱,只要造一种,他都堕无间。

  五种,一种比一种严重,罪轻的是杀父亲。杀母亲的罪比杀父亲的罪重,为什么?母亲对你恩德大,你一生从小谁照顾你?母亲照顾得最多。母亲的恩比父亲恩大,所以不孝母亲是大不孝,不能不知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阿罗汉代表老师,老师辛苦教化众生,教多少学生,好老师你把他杀了,你让许许多多的人不能再受到好教育,这个罪比杀母亲的罪重。比这个更深一层的是杀佛,提婆达多当年在世,就是想把释迦牟尼佛杀掉,他对佛有嫉妒,他做新佛,希望别人来拜他,只能够破佛身血。这个因为念头不善,所以很重的罪。但是重罪的最后的一条,破和合僧,就是破坏道场。这个道场真正有人在修行,你破坏它,你障碍它,甚至於,有修养的人他回避,没有修养的人,如果生起怨恨心,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麻烦大。

  所以五逆,五无间地狱的因果,不能不知道。十恶:杀生、偷盗、邪淫,身三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种口业;贪瞋痴,意业,念头错了,这十恶。这十恶果报在饿鬼畜生地狱。五逆十恶,记住五逆是无间地狱,比什么都重,受罪受苦没有间隔的,就是没有休息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给你休息,非常可怕。从哪里来的?自己造的。一定要知道,十恶的这个业感得三途果报,五逆的罪业感得无间地狱。翻过来,五戒十善就是福,修福。人一生从小到大,从早到晚,以五戒十善对一切大众,你天天在修福,好!舍己为人,大福报,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不能敬信佛智,尚信罪福因果,而常修礼佛念佛,求生净土。因念佛实为诸善之本」,善中之善,没有比念佛更善的。所以劝人念佛,特别是抓住机缘,见人合掌,阿弥陀佛,他也会念一声阿弥陀佛。你这一声佛号度了他,为什么?他跟佛有缘了。一生当中能念一声佛号,与佛就有缘。「故云修习善本」,知道了,修习善本,善本就是念阿弥陀佛。「如上之人,信福不信智,信事而迷理,故堕疑城也」,怎么会堕到边地疑城?这个地方把这个因缘说出来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科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土大经科注)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