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不学习的坏处(二)


   日期:2017/6/28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呢?这里的“知”是“智”的通假字,“好知”就是喜爱智慧。“好知不好学”的人虽然主观上也喜爱智慧,表面上也阅读一些经书论典,或者听闻智者的言论,但是由于“不好学”的缘故,对所学的智慧浅尝辄止,因而所得到的智慧往往只停留在“闻慧”的层次上,更深层次的“思慧”和“修慧”根本没有在其自相续中生起来。有时候,由于没有好学的精神,学习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误解、邪解经论教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时候,由于自己尚无判断能力,甚至阅读不正确的书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些邪知邪论也不自知。

  《俱舍论》中说,所谓“闻慧”只是词句层次的了知,而“思慧”是通过对词句中所蕴含义理的不断观察和思维,从而在内心对词句中所蕴含的义理在思维层次上获得更加深刻的定解,而“修慧”是指自心对所获得的定解通过禅定等方法不断串习和安住后,自心无需再借助词句和思维即能任运具备的智慧。例如,某人听说了“自私不好,慈悲利他好”的词句之后,自己也能重复此词句,但是未必真正观察过该词句中所蕴含的道理,此时此人只是获得了“闻慧”;如果进一步在“闻慧”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和思维为什么“自私不好,慈悲利他好”,就会渐渐对该词句所蕴含的义理生起定解,此时此人所获得的智慧就是“思慧”;有了“思慧”,未必能够真正做到慈悲不自私,如果此人在“思慧”的基础上,进一步不断串习慈悲、戒除自私,渐渐就会越来越慈悲,如果无需借助于词句和思维,慈悲能在此人相续中任运生起,此时此人就获得了“修慧”。又如,某人读了几遍《金刚经》中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之后,就能背诵该偈颂,但是对这句话的真实义理到底是什么未必理解,此时此人所获得的智慧就是“闻慧”;如果进一步对该偈颂进行不断的思维,用各种教证和理证来不断观察为什么像山河、大地、房屋、树木这样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境、幻化、水泡、影子、露水、闪电”一般,虽然显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无有任何自性,这样就会在心中对“万法皆空”的智慧生起定解,此时这个人就获得了“思慧”。获得“思慧”层次上的空性智慧,此时还没有真正证悟空性,如果在“思慧”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观察和安住轮番而修的方法,让自心不断安住在空性的觉受和体验之中,久久无需借助词句和思维,空性的觉受在自相续中能够任运生起时,此人就获得了空性的“修慧”。

  由此观之,“好知不好学”之人,由于“好知”之故,可以获得一些“闻慧”和少许“思慧”,由于“不好学”之故,也即没有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思慧”就无法进一步深入和圆满,“修慧”也无法在其心中生起。在这些人心中,虽然知道一些词句上的道理,但是由于没有深入思考和实践的缘故,这些道理还处于真伪混杂、纸上谈兵的层次,是似是而非的“智慧”,离真实的智慧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些人往往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实的智慧,于是行为上就会“放心大胆”按照其所理解的“道理”去做,但是由于其所理解的“道理”并非真实的道理,所以其取舍必然会招致最后的失败,因此说这些人在取舍上的“放心大胆”实际上已经成了“放荡不羁”。孔子在这里用“荡”这个字,活灵活现地将这类人的形相跃然纸上。人怎样是“荡”呢?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明明是错误的,却自认为正确;明明是下劣的,却自认为很高明;明明是恶,却自认为善;明明愚昧不堪,却自认为聪明不凡。所以,“荡”实际上是无知和傲慢相结合的产物。

  《大学》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对万事万物的道理进行认真观察和研究之后,智慧就会渐渐臻于圆满,智慧圆满之后意就诚——也即内心会诚心诚意地按照真理办事,人做到意诚之后所思所想就正确,所思所想正确行为语言就会正确,行为语言正确家庭就和谐幸福,家庭和谐幸福则国家(或单位)就会秩序井然,国家长治久安则天下就会太平。由此可见,智慧圆满才会意诚,意诚的表现就是小心翼翼,始终保持正知正念,唯恐自己的身口意违越真理——也即因果规律和诸法实相。而“荡”刚好和“意诚”相反,思想、行为、语言极其放肆,无所顾忌,不畏因果。所以,“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这句话实际上是从反面解释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不好好地学习,就不会有圆满的智慧,智慧不圆满,意就不诚,意不诚的表现就是在身口意方面放荡不羁。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智慧不圆满而行为放荡不羁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不少人思考之后,认为人自私自利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在思想、行为和语言上往往会极其放肆地为个人谋取私利,呵护所谓的自我。有权的,便放肆地贪污受贿;有力气的,便会放肆地以力欺人;有点小聪明的,便会放肆地以小聪明骗人;能说会道的,便会放肆地以口欺人。事实上,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格物知至”而造成的放荡。如果我们愿意坐下来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自私自利实际上有百害而无一利。自私是我们整天闷闷不乐的根本原因,自私使我们整天忙忙碌碌无法停息,自私使我们的内心处于永无停息的追求之中,自私使我们时常怒火中烧不得安宁,自私使我们傲慢无礼、无视他人的所思所想,自私使我们嫉妒他人的安乐和成就,自私铸就了世间的一切悲剧和痛苦,自私会使我们堕入三恶趣受苦,自私使我们无法成就高尚的人格,自私使我们内心无法对可怜的众生生起慈悲。又如,有人认为杀生吃肉无有恶业、可以滋补身体,于是便放肆地杀生吃肉;有人认为只要无人知晓,贪污受贿或盗窃就不要紧,于是便乘“四下无人”之际放肆地贪污或盗窃;有人认为贪图女色并不是什么恶业,于是便放肆地邪淫;有人认为,说谎无有恶业,于是便放肆地说谎;有人认为恶口伤人可以解决问题,于是便肆无忌惮地讥毁别人;有人认为挑拨离间也不会有什么恶报,于是便随意地用言语破坏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说一些绮语也没有什么恶业,于是常常口说绮语;有人认为贪嗔痴是存在于心中的,只要没有付诸行动,可能也没有关系吧,于是便放纵内心的贪嗔痴。实际上,凡是放肆地行持十恶业者,都是没有好好观察和学习十恶业的危害所致。又如,有些人稍微听闻了一些佛法中关于空性的道理,就认为反正“万法皆空”,取舍因果也没有什么必要了,于是在行为上就开始放荡不羁起来了,吃肉、喝酒、邪淫、说谎样样皆沾染。古人说:“无知者无畏”,这句话一语道中了一个人放肆的原因是无知,而无知的原因则是不好学。

  麦彭尊者在《二规教言》中也说:“聪明智慧未究竟,聪明邪慧狡猾因,诡计多端假精灵,此乃放逸之过失。”意思是,有一类智慧没有臻于究竟的人,他们会耍小聪明,内心狡猾、诡计多端,以为没有什么过失,这实际上是由于放逸而造成的危害。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知道,“小聪明”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有时虽然暂时得到了所期望的结果,却会导致更多的过患和痛苦。

  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不学习怎么会有智慧呢?不实践怎么会有真知灼见呢?没有智慧,怎么会按真理办事呢?不按真理办事,怎么会让自他离苦得乐呢?所以,要想离苦得乐,必须从“好学”开始!(未完待续)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