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为什么学佛者众,得大利益者少?


   日期:2017/7/13 9: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云:“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

  这是一个条件句。如果有众生,这是条件满足的受众;能够恭敬礼拜,这是条件的具体标准;观世音菩萨,这是条件的对象;福不唐捐,是结果。这一句经文自成体系,有条件,有标准,有行做要求,有所做对象,有结果,把因、缘、结果都描述完毕了。

  1.若要获得福不唐捐的利益,首先需恭敬

  往往我们很容易被经文的结果蛊惑,看到经文描述的结果非常冲动,认为自己伸手就能把这个利益拿到手里。这个想法是很普遍的一种情况,但很遗憾,这个门槛没看到,利益是拿不到手的。我们都希望福不唐捐、希望功不唐捐,可前面的门槛我们是否发现了呢?我们是否有很明确的对象?比如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念佛很好,但是念哪尊佛啊,哪一尊菩萨好啊?如果阅读经文就会发现,佛陀提到的其他佛的德号不止几十几百几千了,哪一尊佛都无上圆满、无边殊胜、无尽功德、无量慈悲;佛推荐的大菩萨数量也非常众多,不管是四大菩萨、五大菩萨、八大菩萨、二十五大菩萨也好,到底我们称念哪一尊更好呢?

  佛为我们推荐如此众多的佛菩萨,并非是希望我们迷惑其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是这样目的;而是希望找到更契合我们当下状态的那一尊,作为对象去落实恭敬礼拜供养赞叹等等的修行手段。也就是说,称名也好,供养、赞叹、礼拜等等的手段,对任何佛菩萨都适用。你如此对待药师佛,如此对待阿弥陀佛,如此对待地藏菩萨、文殊菩萨都可以,都好用,这一点是通用的,但是因为对象不同,结果就可以不同了。

  亦如礼拜、恭敬、赞叹、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最基础的利益是百返生于三十三天,在忉利天可以生一百次,死完又生到忉利天。这样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收获如此不可思议的福报,于是我们就去做了,那么这个赞叹、礼拜、供养、皈依等等的手段,我们是否真的用对了心呢?是否心态是对的呢?《普门品》字数不多,但多次强调了恭敬。

  当我们想去落实如上种种的手段了,心里是否真正的升起了恭敬心、虔诚心?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自己虔诚,那么如果求的事情不被圆满,是说明被求的佛菩萨没能力圆满我们?还是说这里面哪里出了错?思维到此我们就要理解这个恭敬就很深了。

  佛以什么为心?菩萨又以什么为心?这个问题看上去没什么异议,因为佛教讲观心无常,随后次第衍生就形成了:观心不净、观心是苦、观心无我了。所以没有一个真实的心可得,而是以心来大略的说一下情况而已,没有一个真实的心可得,那么佛菩萨自然无心,也就不需要拿什么当心;但是这不会帮助我们理解佛菩萨的境界状态。佛是以众生心为心,所以佛念念都是利益众生、拥护众生、加被众生、慈悲众生、救度众生、解脱众生、圆满众生。在很多经文里佛对大菩萨常常叮嘱是——拥护众生!这个词就很奇怪,不是救度,而是拥护。

  菩萨是把舍己为众当心。菩萨是舍弃自己为了利益众生,这和佛是一致的,只是还有一个要舍的我相在;而佛无相,所以也就没有舍相可得。

  而我们有相啊,有各种各样的相,执着了假我、虚荣的、傲慢的、卑劣的、卑微的、畏难的、贪婪的、吝啬的、狭小的、愚痴的!我们执着了太多的所谓我,这和佛菩萨的无我很难契合。靠什么弥合我们同佛菩萨间的距离啊?实修是靠清净自我为手段,从而趋近佛菩萨的清净;发现自己内心里有各种各样不清净的心念行为,就努力的解决掉,除去这个影响,这就是修行。

  而《普门品》我们说是三根普被的,是钝利兼收的。如果要靠我们自我清净了,趋近于佛菩萨的清净,从而获得受用,这个门槛就不是一般的高了。这就肯定不能做为《普门品》的利益门槛了,因为太高了,普通大众不能圆满,自然就不是三根普被。

  所以恭敬的心态其实就是代替了自我清净的那个修行境界,当我们对菩萨升起恭敬心了,保持这个恭敬心,此一刻诸般杂乱的想法念头都被这个恭敬压制了;虽然我们没有靠修行战胜杂念妄想,但是我们借助对菩萨的恭敬压制了其他的想法念头,也就受用于趋近于佛菩萨的清净了。这个恭敬就等同于走了一个捷径,跨越了实修要辛苦很久才能达到的标准。所以恭敬心是真正实现三根普被的最低门槛,最下线的标准就是恭敬,《普门品》的所有的利益,我们如果达到恭敬就都可得。

  2.怎么才能升起恭敬心来?

  怎么才能升起恭敬心来?这就又要学习了。你不学习,不知道观音菩萨是何等威武!我们怎么恭敬他?只是看到了木雕泥塑的像了,觉得很好就恭敬吗?这个看到像升起的恭敬很脆弱,不能长久受用,开启的条件也不够好。

  《普门品》里举了众多的案例,那么多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案例,能帮助激发促成我们对菩萨的恭敬心。于是前面解除种种的恶难危急,我们理解了,只当成一个备用工具了,以后遇到什么水火灾难再去呼喊菩萨救援,这里有恭敬吗?所以那样理解也可以,但是没能激发促成恭敬心的产生。

  真的了解菩萨的伟大和不可思议了,就能升起恭敬了。如《地藏经》前面就提到分身集会,所有有地狱的世界都有地藏菩萨在工作,而且每个地藏菩萨都带领了众多的从轮回里被救度出的众生,这是一个强大的信号——在救度众生上是了不得的成就;经文随处可见的却是他的低调谦虚、温和不争,越是这样谦和,就越难思议每个分身怎么救度了那么多的众生?这一对比,必然产生对地藏菩萨的恭敬和赞叹来,也就是我们的恭敬是有料的,赞叹是有内容的;不是张口胡说,为了求利益瞎咧咧,装模作样的打妄语。

  在这里也是如此,世尊数次赞叹观音菩萨的不可思议神力了,几乎每段经文的结尾部分都是赞叹观世音菩萨;我们是否能理解为什么佛要赞叹他?那么我们如果赞叹菩萨,恭敬菩萨,我们是否有料可说呢?说不出东西来,赞叹也好,恭敬也好,礼拜皈依也好,都没有内在的东西,就是说明我们对他不了解。

  就像你遇到一个人,他说你夸我两句,说我两个优点!瞬间就木了,我也不认识你,我上哪去知道你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可夸的?同理,我们想点赞菩萨,有料吗?

  到这《普门品》大概一半的内容就算过去了,这大段以后还有二大块内容,我们是否了解了点观世音菩萨呢?是否还是世间的认知水平:观世音是位大菩萨!但是多大的菩萨,我们能说出来吗?所以想得到《普门品》提到的所有的利益,提到的所有的案例都想真实受用,就要跨越这个恭敬心的门槛;如果恭敬心起不来,《普门品》的所有的利益一分一毫少不少?也很难得到!

  这就和福不唐捐有矛盾了,也正是因为福不唐捐做了最低的基础保障,让我们忽略了对观世音菩萨恭敬的这个基础要求。

  在这句经文里看着是顺风顺水的一句话:如此这样做,就能获得如此的利益!这是很典型的佛经常用结构,可是逆着来看就发现好多坑啊,如果恭敬做不到,利益怎么得?如果恭敬对象不对,利益怎么得?如果恭敬也有了,对象也对,但是手段没有,利益还是得不到!这就是“学佛者众,得大利益者少”的原因所在了,就是描述的门槛,明晃晃的在那,我们就是不当回事。

  3. 恭敬的条件就算没做到,但只要去做,我们也依然可以得到对应的福利

  《普门品》最低保底的利益就是四个字——福不唐捐!我们从观世音菩萨处可得出轮回的结果,为什么这里提的是福?或者是福德,或者是福报了,而不是出轮回的功德?看到这里就倒吸一口凉气啊:如此这样做的结果,仅是以后的轮回里去受用福报,这是绝对不会白做的!这个保底利益虽然很实在,但是有点不给力啊。

  如果解读了福不唐捐就马上明白了:前面恭敬的条件就算没做到,没达到这个标准,我们也依然可以得到对应的福利,以后享用去吧,这肯定不白做了!但《普门品》里提到的现世利益,乃至危机解除的利益,就和福不唐捐有距离了。所以我们懂得不白做,但是也要争取进一步拿到更上一层的内容,而不是吃保底福利。

  如这句经文的基础结构:一,标准是恭敬;二,手段是礼拜供养等等;三,对象是观世音菩萨;四,结果是不白做。而福不唐捐给整部经文做了最低保底利益的承诺,那么就算标准、手段、对象这三者,我们可能稍有不对,也没什么大问题,肯定有基础利益可得,这四个字完全体现了三根普被、钝利兼收的普门精神。能懂得这个意思就会感慨:救度众生有多难了?就算路子已经清晰描述到一、二、三、四了,依然还会有众生做不明白、做不完整、做不对、做不全,还要动用最基础的利益保障。这如是种种福德的提着,和经文最后持地菩萨说:闻观世音菩萨普门神力的众生功德不少!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全文只有最后处提到是功德,而对应的是闻这一系列的内容,所以想得功德,想依靠此出轮回,就不应该是轻飘飘一带而过的去读;闻不进去,哪里有功德啊?但肯定有福德就是了。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小回向的原因了,如果我们闻不进去、理解不了,怎么获得功德?最多就是福德福报罢了。如果我们还抱着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的路子走,这无异于在说妄语!因为我们没获得功德,怎么能说拿我的功德去回向给谁谁谁呢?那个谁谁谁听到你这样忽悠他,不来踹你就不错了,就已经是他大慈大悲了。

  这里不得不提,很多学佛人很努力的去做,但是很难见效果!就是忽略了很难获得功德的问题。我今天机关枪扫射了一本经文,我就有多少多少的功德,然后就可以无尽回向,各种回向了!我们不明白经文告诉我们的具体是什么,怎么得对应的利益?怎么得对应的功德呢?所以能学佛这自然好,但是学明白才行啊;学不明白,那就是自己逗自己玩,最后还会说佛法不灵,这样的人好多啊。如果各位不想当佛教的负面教材,不想被我各种躺枪的言中,就要给自己一个期许:要学明白佛法,得到其中的大利益!不要浑浑噩噩的,拿自己的以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觉得、自己的执着去学佛,最后你执着的一定是受伤害的结果。

  所以福不唐捐虽然我们肯定获得,哪怕就是机关枪扫射几遍,但不要满足于此。如果我们真的想出轮回,那么对福德福报的态度要拎得清:这一生我能用就用用;这一生我用不上了,那么就不用了,因为此生完毕决定出轮回去,没有下一次生死轮回,也就不需要在轮回里的福德福报的衬托了。

  而这一生我们还真的离不开福报的支撑,学佛的路能走下去,需要福报支撑;我们能在某阶段有所体悟,还要有福报支撑;想开悟,也需要福报支撑;想学明白,还需要福报支撑;想顺畅,需要福报支撑;想消除厄逆,需要福报支撑;想求一个什么愿念,需要福报支撑;想获得一个对应利益,还需要福报支撑。几乎这一生就是凭借福报说话了!所以消业培福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亦如我们读经后,明白了对应的道理,能落实吗?需要福报支撑;能信受吗?需要福报支撑;能坚持吗?需要福报支撑;能在其中对应调整自己吗?还需要福报支撑;能见到利益继续跟进吗?还需要福报支撑。

  搞明白这个事情了,就真的又会感恩佛菩萨的慈悲,把福不唐捐的底子交代给我们了,鼓励我们努力去做,哪怕不明白也要去做,哪怕做的不那么好,有什么条件没达成,也鼓励我们去做;只要去做了,就必得其福利!只是我们看懂了,明白了佛心如此,就要去努力做到更好,这才顺了佛心,也才宽慰了佛菩萨的辛劳。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