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一心不乱做事就是修行


   日期:2017/7/17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提到学佛,大家总会谈到自己的时间不够,怕自己学不好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你真的没有时间去打坐、诵经、拜佛的话,你一心一意地去做世间的工作,本身就是在修道、就是在学佛。并非放弃世间的工作,把自己关在家里诵经、打坐、拜佛,这才叫学佛。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一心一意地诵经、拜佛和一心一意地工作,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没有?你一心一意地拜佛,是在做一件事情;一心一意地工作,也是在做一件事情。既然都是一心一意地在做某一件事情,从本质上来讲,怎么会有区别呢?你只要是能够一心一意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训练自己的定力。你如果达到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境界,那就说明你有了一定的定力。你有了定力,想到任何一个国土去都可以。

  《阿弥陀经》里讲,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才可以往生极乐净土。它并不是说你“念佛”能够往生极乐国土,而是因为你念佛产生了定力,有了一心不乱的定力做基础,才可以往生西方国土。换句话说,你上班、工作一心一意,有了定力,你也可以借助这个定力,想往生哪里,就可以往生哪里。并不是说只有诵经、打坐、念佛,才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因为能够往生,是通过诵经、打坐、念佛而产生了定力,并非是诵经、打坐、拜佛这些形式。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为了产生定力,有了定力才能随心所欲。一心不乱是最大的定力。

  如果说世间的事你没有办法一心一意地去做,那么你想通过诵经、拜佛达到一心一意(一心不乱),那更是不可能的。因为世间法是最基础的,我们连世间法都做不好,都不愿意去做,又怎么可能通过修行,把学佛这种法做好呢?好多人认为世间法麻烦、复杂,实际上学佛修道,比世间法更要复杂。许多人误以为只要打坐、只要诵经或者是拜佛就够了,实际上这些仅仅是个皮毛、是个工具,借助于这个工具,培养出我们的定力,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的(第一步的目的)。如果连第一步都达不到,都修不出来。那么第二步的“慧”,就更难出现,因为“定”是基础。

  大家通常都喜欢打坐、诵经,实际上他是带着一种散乱心在打坐、诵经,他自己根本没有觉察到。如果说你的散乱心很强烈的话,你诵的经再多,坐禅的时间再长,也没有多大用处。往往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妄想反而更少,散乱心会更轻。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妄念多,散乱心重的话,你的思想就集中不起来,你就做不好事情。而你在打坐的时候,因为没有事情做,坐在这个地方,名义上是在打坐,实际上是在胡思乱想,但你觉察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师大德们不主张信众去打坐,而喜欢让大家在“行、住”当中锻炼自己心态的原因。

  大家是否经常发觉,越打坐妄念越多呢?因为你坐在这个地方没事情做,所以就会胡思乱想。如果是忙忙碌碌、很紧张地在工作的话,你哪里有机会再去打妄想呢?你一心一意在做事情,这本身就是“定”。这个“定”与你一心一意念佛的“定”,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连最基础的、做事情的定力都培养不起来,你想通过坐禅来培养定力,那更是困难。坐禅能够产生定力,往往是很高层次的人才可以做得到的。而现在学佛的人恰恰相反,世间的事情没有耐心去做,却想直接通过坐禅来培养定力。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明明是在坐禅,可是头脑里却像开运动会一样,里面的妄念根本断不了,甚至没出现过“一心不乱”,只有妄念纷纷,有时候在紧张的工作当中,更会出现“一心不乱”。

  如此说来,生活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利用它来修道,它本身也就是在修道。不需要你放下手里的工作,再把自己关起来修道。古人确有很多是呆在山上修行,那是因为他们在行脚若干年后,定力相当深了,需要最后的冲刺,才把自己关在洞里,住到山上,短期的修上1—3年,就成就了。我们现在是行脚的功夫没有、愿力也没有、参学的知识更不具备,可是都想把自己关起来,一头钻进洞里面修炼,结果修上几个月,长的修上一年、两年,什么也没有,反而容易失去道心,怪师父的法门不对。

  修道是需要大福报的人,才能做得到。不是说你坐在这个地方清净自在、没有人打扰,就证明你有大福报,这不叫大福报,因为任何人,只要狠一狠心,不管家庭、不管工作,都可以做到这样。问题是,你这样坐上几年下来,是否能够悟道?一个人成就,不仅是需要智慧,更需要福报。只有他的福、慧具足了以后,才能够达到。通常大家所说的“功德圆满”、“福慧具足”,是要靠在红尘中任劳任怨的历炼。

  世间任何一件事情的成与败,都需要因缘的和合与具备。我们学佛修道同样也是需要因缘成熟以后,才能够修道。进一步,才能够成道。既然是需要因缘的和合,那就不是一个人可以达成的,佛门里面通常讲的“法、财、侣、地”这四要素,本身就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成就的。但是你一个人可以去努力创造这些条件。抛弃世间的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修道,你会说这个条件我完全可以达到。固然这种条件你可以达成,但是你仅仅找到了一半。

  为什么说这种环境你具备了以后,才是找到了一半呢?往往在清净的环境当中,觉得自己的心性很稳定,可是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平时所修的一点定力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我们修的定与慧,是在“动”中使用,是在红尘中使用。既然是在红尘中使用,你想完全脱离红尘,不想进入红尘而修来定、慧,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佛法离开世间,根本没有立锥之地。实际上真正修炼的道场是在红尘。许多修行人离开红尘、跑到山上,这才是真正的“小乘”。大乘菩萨的路线,绝对不会离开人群、离开社会。

  修行和世间脱离,这仅仅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它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更快地返回人间、进入红尘。大家这么一听,是否会出现这样一种心态:我们都闭关两、三年,再赶快出来,返回红尘,这不是很好吗?乍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个人对红尘没有真正产生厌离心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离开红尘修道,即使你暂时离开了红尘,躲进了屋子里,可是你满脑子想的还是红尘里的事情。想红尘中的事情,一方面是周围的环境迫使你想,比如说你有家庭,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必须处理好。还有一种人,不是家庭需要他,而是他自己放不下社会上的这些七情六欲。当一个人没办法超越这些的时候,就算你条件具备了,暂时离开了红尘、躲进了山洞,你的因缘没有结束,过一段时间还会因为种种原因迫使你出来。

  大家通常讲到的“业力”,你根本就无法想象。任何一种因缘的成功,都不是现在马上可以达成的,真的是要经过好多世,慢慢促成的。有的人不想出家,环境逼得他出了家;有的人想出家,环境逼得他出不了家。正所谓:各有因缘,莫羡他人。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处在什么行业,你就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没有区别,从理上讲,也许大家都明白,可是真正要接受的时候,就困难了。为什么在理上明白了,而落到实际生活当中、落到言行当中又做不到呢?因为你仅仅是理解了,并没有感受,还没有实证到。你们在世间做过事情的人都知道,当一个问题出现在面前,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你哪有机会去胡思乱想呢?当你整个身心扑在这件事上的时候,跟你整个身心扑在念佛、念咒语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呢?

  古时候经常有人举行“般舟佛七”,就是七天七夜不睡觉、不坐下、不停地走动、不断地念佛、绕佛。念到最后几天,他身心高度疲惫,都僵硬了。你们可以想象,七天七夜不断地绕佛,不睡觉,七天七夜就是慢慢地走,慢慢地走,甚至连饭都不吃,身心高度紧张,绷得紧紧的,怎么会有机会打妄想呢?当他的身心高度紧张的时候,头脑里的杂念自然会停止,一旦头脑的力量停止以后,灵性的力量就迸发出来了。

  但是现在的人,很少走这条路线,也不适合走这条路线。目前通常走的路线是什么呢?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念“阿弥陀佛”或者是诵经。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不紧也不松,你们是否注意过“不紧不松”这句话?它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一种什么境界?不紧它就应该松,不松它就应该紧,又没有紧,又没有松,那么大家身心的力量在哪一边呢?肯定两边都不在,在中间。

  既然是在中间,你就没有办法入道。道它不是在紧的当中,就是在松的当中;不在紧的当中找到,就在松的当中找到。你又不想在紧张当中找,又不想在轻松当中找,你肯定哪里也找不到。因为一个人在高度放松当中没有杂念,在高度紧张当中也没有杂念。杂念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就是在不紧不松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密宗里身、口、意同时下手,就是为了高度紧张、高度忙碌、高度集中。

  他们是从紧张的一面获取。而汉传佛教的念佛、参禅,实际上它是从“松”的一面获取。一直松下去,松到最后,无可再松了,一旦身心的力量反弹过来,就会有一个大的转变。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尤其是一个凡夫的思想),如果能够把它像钟摆一样,完全摆向左边,就意味着它很快会摆向右边,你能够通过一个方法,把它全部摆向右边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很快会摆向左边。佛门里面讲:“不疑不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你用不紧不松的心态去做事,去用功,就像钟摆处在中间一样,既没有摆到右边,也没有摆到左边,结果你是很难悟道。

  一个人通过做世间的事情,能够集中,一旦他把这个力量转向修道,还是能够集中起来。如果你连世间的事情都没办法集中起来去做的话,你把力量转向修道,你同样还是没有办法学会集中。你能够在一件事情中学会了集中,那么你把这个记忆、这个方法带到任何一个领域里面,同样都能够集中。

  不存在你做世间事能够集中,把力量转过来修道,就忘记了集中的方法了。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的开国十大元帅是俗家人,如果他们真的能出家修行,每一个人都是一代宗师。因为他们对世间事能够全心全意、忘我地投入,这种力量一旦转移到学佛修道,同样会全心全意忘我地修道。

  一个能够全心全意修道的和尚,即便他还俗了,在世间法上他一样会有一番大的成就;在世间法上有成就的人,他就是出家当了和尚,同样也是做大和尚。因为他能够把这种力量集中起来,一心一意去做。有些人他在家做事成就不了,他出家学佛也成就不了;

  他出家成就不了,还俗了做世间事,他也成就不了。因为他没有办法把这股力量集中起来,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他只能带着非常散乱的心做事。专心做世间的事和专心做佛门里的事,丝毫没有区别。做事,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你能够一心不乱,就是修道。

  我经常爱给大家举的一个例子:银行里的会计、出纳员在数钱的时候,都是高度集中,他们平时就养成了一种随时就能高度集中的习惯。掌握了这种技巧、有了这种记忆力、习惯性,他们一旦把这股力量转过来参禅、打坐,会如同他数钱时一样,高度地集中。

  力量只有一种,不存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你把这个力量用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成就。问题是你是否驾驭了这种力量。在这里住得时间久的人,都知道我讲过如何训练自己的散乱心的方法:晚上打坐时,把灯关掉,点上一支香,眼睛一直盯着这支香,每天晚上观一支香。你能够这样做到一个月下来,你的杂念自然就会减少许多。当一个人散乱的心很轻的时候,再去做事情就会很清醒地去做,方向就会明确。不至于吃完了饭还不知道该干什么。到了现场还在发呆,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怎么下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散乱心太重了。

  古时候祖师们开辟道场的时候,哪里有时间天天去打坐呢?为什么古时候的祖师们,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就的越多呢?在道场建成了以后,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时候,人才出现的越少了呢?因为第一代建道场的人,整个身心扑在道场上,每天都在忙,根本没有时间打妄想。第一代把道场建好了,第二代不需操心去建了,优哉游哉、自由散漫。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开始丰收的时候,就到了有利可图、可争的时候了,就更不会有心去修道了。

  我们只要是细心查阅一下,就会发现:每一个庙里的开山和尚,多半人都成就了。你们以后可以注意这方面的资料,去查阅一下。为什么第一代建寺的人没有时间去修炼、诵经、打坐,早晚课都来不及去做,反而还会成就了呢?现在条件好了,有许多人不用去上班了、不用去建庙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一天诵多少经、念多少佛,为什么几年下来却不会成就呢?

  因为他没有压力,就像一个很轻的担子放在你们肩上,你们还有多余的力量东张西望、摇头晃脑、摆来摆去。如果二百斤的力量放在你们肩上,你们路都走不了,哪里还有机会打妄想呢?更不用说摇头晃脑了。这个时候你的思想和你肩上的担子合二为一了,这才叫做真正的“心与法合二为一”,这个担子就是法门。如果你没有办法达到心与法合二为一的话,要想成就绝无可能。什么时候修到心与所修的法合二为一了,你成就才有希望。

  就像弹琴,刚开始学习弹琴时,自己听不到自己弹琴的声音,弹久了,熟练了以后,自己就能听到自己弹琴的声音。为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我请教过教我弹琴的老师,她说,你猜猜看,为什么自己弹琴听不到,别人弹琴你能听得到呢?因为你的手指不灵活,当你弹琴的时候,你的整个身心都集中在手指上,所以听力就会减退。当你弹熟了以后,有足够的能力放松了,你的思想转移了,没有放在手指上,你跳出来了;而手指已经形成了神经记忆、肌肉记忆,它自然而然的在弹了。因为你跳出来了,所以这时候你能够听到自己弹琴的声音了。我们佛门里面常常讲的观照者、旁观者,实际上跟弹琴的道理一模一样。

  为什么我们现在观照者不出现呢、旁观者找不到呢?因为你既没有高度的紧张,也没有高度的放松。学习弹琴,一开始 就是高度紧张,身心绷得紧紧的,弹上两个小时,累得整个骨头像散了架一样,没学会放松。等你弹上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身心、手指自然放松了,弹起来一点都不会累。

  学开车也是这样,刚开始,一上车,抓住方向盘,整个身心绷得紧紧的,开上几个小时累得要死。等你学熟练了以后,用两个手指放在方向盘上,轻轻地搭在上面就可以。因为我是刚刚学开车,所以我可以谈这个道理。前几天学开车累得要死,掌握了以后,才知道根本不需要力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开始大家学打坐时,坐上两个小时,整个身心就像散了架一样,累得又僵又硬。而老坐禅的人,当身体累得不得了的时候,盘上半个小时腿,身体就放松了,体力就恢复了。越打坐身体越舒服、越轻松、精力越充沛。刚开始打坐时,坐上一个小时,就累得不得了了,想赶快躺在床上休息。为什么?因为你不会利用打坐时放松,你必须要下座,躺在床上通过睡觉放松、下地通过散步放松。有功夫的人,可以通过打坐放松。所以不需要下座、躺下睡觉放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