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发心和菩提心的区別


   日期:2017/9/13 16: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地道幻灯》论中云:“何人对于某事希求,利他愿望到达菩提,发心乃至大乘菩提。”这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对某些事物产生希求和喜好,就叫作“发心”;而为了利益众生,或者为了希望众生能够达到彼岸乃至获得菩提与佛果而发心,则叫作“大乘菩提心”。因此“发心”和“菩提心”是有差别的。

  “发心”可分为两种:普通人的发心和圣贤人的发心。这里所说的普通人,是指社会上那些尚未学佛修行之人,他们也会不自觉地从内心发出想望、喜爱、愿望、欲望等心愿,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无数想法,譬如想锦衣玉食、想财源滚滚、想仕途光明,更有甚者,还想着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等心愿也叫作发心。事实上,我们每种想法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皆有各自的心理基础。这个基础或因贪心、或因嗔心、或因我慢心、或嫉妒心、或邪知邪见、或善心,因种种心意而来的。而这一心理基础,又会引发相应的行为,故叫作凡夫的行为。凡夫的每个行为在完成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成就客观上的事实,比如为谋利去开公司,经过几十年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而在另一方面,这一行为更成就了我们的凡夫心。如果开公司的心理基础是贪心,那么在经营过程中,对公司的贪着之心也会随之增长,最后这个公司就成为其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人对于某些事情执迷不悟,贪着之心越来越重,以至发展到无与伦比的程度,自己所作都变为精神支柱,若是有一天,他失去了自己追求的人或事,那时候,他们失去了整个精神支柱,因此内心世界就会被染成黑暗。一般发心就是通过外在的想法和行为,最终引发并成就自己的某种心理和愿望,这种愿望不一定是善,也不一定是恶。如果我们的心跟随烦恼的话,我们的心变为凡夫心,以凡夫心为基础,所作所为都成了凡夫的品质。

  我们若想改变凡夫的思想和行为之前,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观念和行为,我们每次发心和做事都要通过正确的重复就像我们学打坐一般,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获得正确的姿势。发心和行为也一样,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要做得规范也很不容易,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让我们的心去接受想做的事情,然后改变自己的习气,最后将修学的东西用上去,改变的过程还需要经过相当时间的巩固。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往往已形成某种习惯性的思想和行为,一旦稍有松懈,马上会恢复到原有习惯中。只有在特别用心注意时,才会作出准确的思想和行为。事实上,我们的行为习惯也代表着心灵的习惯,心灵的习惯创造我们行为的习惯。因此,我们把凡夫心改变到菩提心上的落实,确实需要通过训练,这种训练可能要千万次,才能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调整到准确的状态之中。把我们的凡夫心变为慈悲心,把凡夫的品质变为圣贤的品质,这叫作善变。因此我们培养正确的发心是非常重要的,凡夫的发心基础是错误的,所以最终训练出来的就是凡夫心,是贪心,是嗔恨心,而不是觉悟的心,不是慈心、也不是悲心,更不是菩提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以训练凡夫心的功夫,用于训练佛菩萨的品质,训练觉悟的心,那么也会很快成就佛性。关键是我们不懂什么叫作菩提心,什么是觉悟心,更不懂得怎样去训练。如果我们学到了菩提心和觉悟心之后经常修炼,才能使你的发心和行为变为圣贤人的发心和行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