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二十一)


   日期:2017/9/21 1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9月1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修心七要》。

  遇违缘修一

  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境,但是发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遇到这些对境时,不能退失道心,更不能对佛法生起邪见。

  很多追求世间福报的人,有时候也会学习佛法,但是当他们遇到违缘、对境,如家庭或身体出现状况等,就会失去信心,甚至对佛法产生邪见。

  学佛修行的过程非常漫长,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违缘障碍,但对发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来说,这是锻炼自己、修行消业的机会。

  《俱舍论》的内容涉及小乘佛法,其中包括:修行过程的诸多阶段,修行必经的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其中加行道分暖位、顶位、忍位、法位四个阶段,修到忍位的时候,容易遇到违缘。

  修到忍位时,就不会再堕落三恶趣了。凡夫皆相同,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以贪嗔痴造了无数的罪业,这些业要彻底穷尽时非常容易遇到巨大的违缘障碍,但对修行人来说这是一个超越的机会,如果能依法对治,就可以彻底把这些罪业穷尽,再也不堕落恶趣——地狱、饿鬼、旁生。

  有些人认为学佛之后,不会再有业力现前,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这是不一定的。这是《俱舍论》所宣讲的,《俱舍论》是佛经的内容。对此佛经里有明确的说明,修到忍位的时候,才能把业障彻底消除,曾经造的恶业才会彻底穷尽,再也不会堕落三恶趣,这也是一个下堕三恶道,上升三善道的界限,即将要跨越界限时,容易出现违缘障碍。

  有些人学佛修行非常精进,依旧会出现违缘障碍,如果能依法对治,就是好事。我们学佛以后就是拥有佛法、具有智慧的人,遇到违缘障碍并不可怕,以智慧去对治,都可以超越。

  我们以修行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坚强,再强大的违缘、障碍,也不会伤害到我们。如果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强,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一点违缘障碍和对境时,就会受影响,甚至会退失道心。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这些都是好事,如果能依法对治,所有的业障,以贪心、嗔恨心、愚痴心造下的恶业都会立即清净、穷尽。

  第二种情况,我们学佛修行始终不离禅定的修炼,这是很重要的。讲《中观》时也讲过相关要点,大家都知道般若空性很殊胜,对此也很有意乐。但是要真正证悟空性,达到般若不二的境界,只有两个渠道,或者说有两个方法,一是不断地积累资粮,净除业障,最后通过上师的加持和窍诀,亲身体会空性,可以直接达到般若不二的境界。但如果不是一个上上根基之人,则很难有这种福报和因缘,也不一定能遇到那种殊胜的上师或者善知识。

  再者,净除业障和积累资粮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真正能一心一意地积累善根、忏悔业障之人,最终通过上师的窍诀和加持,同时具有强大的信心和信念,才可以超越,可以直接达到般若(不二)的境界,可以亲身体会大空性的真谛,但这必须是上上根基之人。

  以前大圆满法门的修行者们,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成就者。此外,汉传的禅宗也有很多同样的案例,但是这些都属于上上根基之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曾经有这种说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这种人是特殊根基者,前世肯定是修行人,今生善根、根基特别深厚,相续也是即将成熟了,但并非谁都能做到的。

  普通修行人是通过逻辑推理了知空性。我们实修中心闻思部的出家师父们,在学《因明学》,那里宣讲的是逻辑学。《中观》也有很多逻辑,以这些逻辑进行推理,从而对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可以说大空性,会逐步了知。但是这种了知属于比量见,非现量见。为什么称之为比量见?因为还没有远离言思,还属于凡夫的境界,根本不是超越的境界。我们要达至超越的境界,就应该如法修行,只有通过禅定的力量才能超越。

  我们以逻辑推理,对诸法的究竟实相产生定解,此定解只是相似的定解。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以禅定的方式去反复串习,最终可以获得超越的境界。超越即,在我们的相续中产生真实的定解,必须要靠禅定的功夫,才能达到真正大空性的境界。只停留在口头上说的阶段是没有用的。

  现在整个社会都流行禅文化,什么禅茶、行禅等,禅修班遍地开花。殊不知,真正意义上的禅修是有修学次第的,如果没有相似的定解,对空性的道理全然无知,无论是办禅修班,还是学修禅定,都毫无意义。

  现在社会上那些禅修班,其目的无外乎健康长寿,为了修身养性,也是可以的。如果真要达至超越的化境,就需要要证悟大空性的境界,更需要如理如法地修习禅定。

  禅定包括四禅八定,真正的禅定是属于色界和无色界的境界,他们的心,也属于欲界的禅定,但依靠此禅定无法超越,毕竟还没有超越欲界。此时主要修色界和无色界的心,也就是修持色界和无色界的境界,即超越欲界,进入无色界。无色界最低的层次和境界是初禅,超越欲界的同时进入初禅定,此阶段特别容易遇到违缘和对境,这是第二种情况。这时要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即将要超越的临界点,非超越三界,而是即将超越属于欲界的烦恼,处于此临界点,会受到百般的阻扰,这说明在我们修行越精进时,越临近突破时,越容易遇到违缘和障碍。

  修习禅定的过程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境界。刚才讲即将要超越欲界,进入初禅定的临界点时,容易出现违缘障碍。此时属于欲界的所有烦恼都要断尽,都要清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和障碍。如果你能依法对治,就能跨过这个界限,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界限,就可以成功超越欲界。

  当前,我们在修禅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违缘和障碍。现在有些人稍微精进一点,学佛修行的时间略微长一点,就觉察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分别念,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了。其实这并非坏事,是学佛修行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和过程,所以不要产生不必要的烦恼,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有这样的违缘障碍,就当作是修行的对境,是必须要经过的历练。

  第三种情况是即将要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时。阿罗汉的果位在小乘里是最高的境界。我们修到阿罗汉果位的前一刻,即将获证阿罗汉果位时,也特别容易出现违缘和障碍。

  曾经伟大的佛陀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即将成道时,遮天蔽日的鬼魔来阻挠他,不让他成道。但是他以禅定的力量,超越了一切违缘和障碍,最后获得了佛的果位,即示现成佛。

  阿罗汉是超越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很多细微的烦恼都要断尽。这时细微的烦恼前来做障,如果能以法对治,以智慧一一遣除,就可以超越三界,超越轮回,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此处总共讲了三个阶段,以及在此期间会出现的三种情况。我们依此类推,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出现违缘和障碍都是好事,是超越的机会。所以大家在遇到违缘和障碍时,避免产生邪分别念,更不要退失道心。如果真正信念坚定,真正明白佛理,真正具有智慧,是不会动摇的,更不会退失道心。因为你已明了这是修行的对境,也是超越的机会和成就的助缘,即时都可以转为道用。

  我们立誓胸怀菩提心,就要行菩萨道,就要践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的安忍波罗蜜,其中之一是求法苦行之安忍。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条件不能太优越,琐事不能太多,尽力放下这些琐事,这样我们才能顺利的修行,才能快速成就。如果放不下世间的琐事,追求享受,修行不可能圆满,也不可能成就。

  此要点虽属老生常谈,却颠扑不破——没有懒懒散散、舒舒服服成佛的先例,根本不可能!所以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信念,忍耐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等一切违缘障碍。

  密宗续部云:“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不顾一切地求法,不顾一切地修行,最终才能成就。而今,我们是否真的要艰苦卓绝,舍身忘死啊?并非如此。但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这种精神!不是学佛修行必须要经历这种艰难,不是必须要这样做。

  以前给大家讲过禅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有些人听后质疑:“我的业障太重了,是不是要断臂,以这种方式忏悔,才能清净罪业?”不是的,但我们必须要心怀这种精神。二祖慧可是这样做的,但他是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明白求法必须要具有这样的精神,必须要一心一意!

  他以现身说法来为我们后学者表法,不是让我们真的这样做。佛陀在世时,有很多小乘、大乘的追随者和弟子,也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当然也没有这样做的。但我们必须要心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这些所谓的违缘、障碍,就不足挂齿了。

  我们外表在学佛修行,内中心态却很糟糕,问题重重。看看密勒日巴的教言,他是即身成佛的成就者,是一位旷古绝今的苦行者。他说:“希望病了没人问,没人管。‘我死无人哭’,死后没人哭,‘瑜伽心满足’,能死在深山中,死在山洞里,心满意足了。”此“瑜伽”指的是他自己。

  我们应该具有他这种精神!但我们学佛,甚至出家,总是忧虑重重:我生病了谁管啊?也没钱,怎么治病呢?死了如果没人管怎么办?谁埋葬啊?这些琐事还用你考虑吗?到时候自然就有人把你埋了,根本就不必考虑这些!

  密勒日巴尊者说:我能死在山洞里,死在寺院里,就心满意足了,就圆满了!其中含义是修行人必须要具有这种精神和心态!

  很多学佛者始终不能放下世间的琐事和利益。这边学佛修行,那边搞世间的名堂,这样是不可能成就的。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宣讲,世间和出世间不可能一起成就!意思是学佛修行,若没有放下世间的琐事和凡夫的福报,还妄想出世间的东西,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讲“此岸与彼岸”,即想到达彼岸必须要放下此岸,如果不放下此岸,则绝无可能到达彼岸!

  也许有些人不理解,是不是我今后就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了?我讲的是学佛修行在于心态,不在于言行。如果心态不正常,没有放下世间的琐事和利益,是不可能成就,不可能到达彼岸的。所以心态很重要!

  其实,很多人内心特别脆弱,心力特别薄弱,总有一种逃避心,总是妄想那些不好、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人不可能解脱,内心不可能得到安宁,因为他总是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中。所以要心胸豁达、放下心态。

  是不是违缘、障碍,取决于你的心态。如果能调整自我,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智慧、有佛法,则一切都不是违缘、障碍。俗话说“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意思是不必心急如焚、焦虑不安,这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若能保持淡定泰然,以智慧去处理种种困境,一切很快会过去,结果也会很圆满。

  然而,每当我们遭遇问题和对境,就方寸大乱,着急上火。其实,这样反而会让事情更糟糕,心慌意乱之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错上加错,导致事情更棘手,更有甚者会家破人亡,陷入穷途末路。所以,心态很重要!只要心态好,就谈不上违缘和障碍。

  凡夫不过嘴上都会说要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如何调整心态?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是靠佛法,靠智慧!伟大的佛陀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终才获得了成就。这期间,他一直努力调整心态,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能调整自我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则达成自利他利的圆满,二利圆满就是佛的事业!这才是普度众生!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摆脱烦恼,无法掌握命运,怎么普度众生?

  初后行二事

  胸怀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每日晨起时,应首先观察自己的发心动机,如果发现是恶的,要即刻对治;如果是不善不恶的,就要调整,发利他菩提心,观想诸佛菩萨并发愿:在今日,我要为众生学佛修行。然后,尽全力去践行自己的誓言。其实,学佛修行落实到生活中,就是六波罗蜜。

  第一是布施。这一天之中,不为自己而为他人奉献、放下、付出。包括家人、同事、身边的众生,包括这一天中所遇到的所有众生。布施波罗蜜,指奉献和付出,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无论在家中、在单位,还是在外面,都要为他人着想,尽力付出和奉献,利益他人,让众生高兴,让众生生欢喜。

  第二是持戒波罗蜜。就是不伤害他人和自己,不染污他人和自己的相续,保护自他相续的清净。

  第三是安忍波罗蜜。每天都会遇到违缘障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不愉快之事!此时能依法对治,做到心无嗔恨,内心不乱、毫不动摇。

  第四是禅定波罗蜜。无论何时,自己的信念都要坚定不移。我经常跟大家讲,我们是要饶益他人、帮助他人,但是同时信念不能动摇,不能越过自己的道德底线,自己有禅定的功夫。自己具有禅定的功夫,以禅定的功德来对治内心的烦恼,对治这些对境,称为安忍。

  我们做任何善事,包括念佛、打坐、上课、做善事,都不能离开智慧,不能没有智慧的摄持。现在有些人虽然做了好事,帮助了他人,但也同时染污、伤害了他人,心生悔意,所积累的微少的功德也丧失了,这属于没有智慧的表现,所以智慧是最重要的。

  学修《入行论》时,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生起智慧而讲的。缺失智慧的教法,都不是佛法;缺乏智慧,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智慧是根本。无论做布施、持戒、修安忍、修禅定,都不能离开智慧,此即波罗蜜,波罗蜜就是菩提——究竟的智慧,所以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智慧。

  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才称得上珍惜此人身。每一天都不能浪费,不能离开学佛修行的状态。每天早上起床时,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在佛菩萨面前发个愿,这叫引发力,这样对自己一天的修行有极大的帮助。

  晚上睡觉时,不要躺下就睡,要先观察自己在一天中,有没有做过一些违背菩提心的事情,如果有就要忏悔。忏悔最重要的是下决心:“虽然今天我做了这么多违背菩提心的事情,做了这么多恶业,但是从明天开始,再也不做这些事情。”

  一天中,如果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善事或利益他人的事,就做个总的回向。回向指分享,做了功德和善事,把这些都分享给、献给一切众生。愿我做功德和善根的力量,令所有的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是很重要的,是每天早晚应该做的发心和回向。

  作为学佛人、修行人,做每件事情之前都可以先发愿,发菩提心,包括吃饭、洗澡等。事情做完之后,也要做个总结,观察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自己菩提心,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有没有做过对不起众生,或对不起家人和有缘众生的事情,如果有就要忏悔,如果没有可以功德回向。

  尤其在我们闻法、修法时,观察自己内心很重要。我们每天都在大殿修法、闻法,但是却没有观察自己的内心,心不在焉的随大家进大殿,漫不经心的随大家听课念课,结束后又茫然的随大家出去。心里怎么想的?心处于何种状态?根本没有照顾内心,也没有观察内心,更没有觉察内心。这是我们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们学佛修行为什么没有收获?我们学佛修行这么多年,心态和相续为什么没有改变呢?这是根本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反思一下,每天上课、闻法时,有没有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调整自己的心。百日共修期间,即使天天上课、天天闻法,也没有观察自己的内心,就不会得到佛法的功德,也不可能有变化,这一点很重要的。

  我们闻法、修法时,应该先发菩提心,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处于何种状态。是善是恶,还是不善不恶的状态。善也分很多层面,我们是发菩提心,进入大乘妙道的人,必须有菩提心的摄持。修法、闻法的过程中,不能离开菩提心,必须先有菩提心的基础,更要有菩提心的摄持。但事实上,你没有这样做,直至闻法、修法结束。在此过程中根本没有表里如一。现在仪轨念得很熟悉、很流利了,但是里面有什么内容却不知道。

  那天我过来看到很多人都在那坐着,好象在禅定中,好像入定了一样。实际是没有明白,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就知道早晚课、仪轨的含义包含了一切。按偈颂和仪轨修行才是如法的。仪轨有前行、正行和后行,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每一段修法,整个过程应该怎样做,都包含在这里面。

  我们念诵偈颂和经文,都是为了开悟见性,为了提起正念和善念。那里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没有一句废话。包含了什么?涵盖了什么?如果不去领会,不去体悟这些甚深的法义,只能做无用之功。

  有些人嘴上念的很流利,唱的很好听,但是心早就不在闻法的行列中,早就飞走了,心不在焉也是不如法的。大家跋山涉水到这里来闻法、修法,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大家都表里如一,如理如法的学修,才能得到佛法的功德,才能得到佛法的加持,最终能改变心相续,直至彼岸。

  以前给大家讲加行时,经常强调,要老实,要认真。我们学佛修行总是不老实、不认真。嘴上念的,都是美好的愿望、祝福,都是高深的境界,但心里全是烦恼、分别、自私自利,口是心非。这就是不认真、不老实。希望大家都能认真、老实。

  你们每天四座观想九加行的内容,但是表里如一的吗?在外表上看很庄严,很像个修行人。别人看不到你们的内心,你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心真如外表那么庄严吗?有那么清净吗?真的是一名修行人吗?要表里如一,不要在表面上装得很好,内心很肮脏,这样很难成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的不容易。对佛法生起信心,真正得到佛法的人,该是多大的福报,不是世间的福报能比的。有财富的人不一定有法福,有法福的人不一定有世间的财富。你们能对佛法生起信心,能这样学修佛法,是你们的福报,这叫法福。也许有些人不以为然,觉得学佛人,尤其是出家人一无所有。其实未必,我们是没有财富,但是我们有法福;我们没有物质生活,但是有精神生活;我们是没有世间的成功,但是有内心的清净和祥和,这就够了。

  凡夫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修行人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凡夫追求的是外在的解脱,学佛人追求的是内在的解脱,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追求、意乐不一样,没有必要互相排斥。众生的根基不同,福报不同,但都在地球上共存,都要和睦相处。大家一定要珍惜,一定要表里如一,一定要心口一致。

  我有时候会过来看看你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你们能珍惜,能表里如一。希望我来看一下,飞走的心就能收回来,纷乱的心绪能消停一点。今天就讲到此。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修心七要)(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修心七要)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