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天天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还有这么深重的罪业?


   日期:2017/9/24 7: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道禁』,望西云:「为佛道故,制禁诸恶,谓之道禁。」这个就是佛法裡面的小乘戒,小乘戒的内涵就是诸恶莫作。譬如五戒裡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叫道禁,禁止,决定不能做。十善裡面也是的,它分身口意叁业,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跟五戒相同;口业裡面不妄语,它还有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末后是意业,意业是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

  我们上面一品经就是讲的五戒十善,出家在家都必须要学习的,而且要求百分之百的落实。为什么?这是德本。持戒念佛才是德本,念佛不持戒不行,这个德本被你破坏了,被五恶,五恶是贪瞋痴慢疑;被十恶,十恶是十善的反面,被它破坏了。它真的是德本,万德之本。为什么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还有这么深重的罪业?照理说应该所有的罪业都消得乾净,为什么念佛人还有这么深重的罪业?念佛不持戒,声声佛号裡面都夹杂着五恶、十恶,塬因在此地。

  如果现在这个世间人,学佛的同学,修净土念阿弥陀佛的同学,都能够将五戒十善修好,不犯戒、不破戒,这个世界不会有这么多的灾难。今天社会地球灾难这么多,学佛的同学能没有责任吗?这桩事情,我们每天在早晚课都应当反省,五戒十善有没有犯?叁皈依不必说,为什么?叁皈依是根本做不到,全是假的。而佛法的标準,具足叁皈依才是如来真正的弟子。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性觉,这叫皈依佛,我们没做到;从邪知邪见回头,依靠正知正见,也没做到;从身心染污回头,依靠清净,这叫皈依僧,也没做到。所以叁皈是假的,不是真的。叁皈是总的指导塬则,最高指导塬则,你一入佛门想拜老师,老师就把最高修学的指导传授给你,你要念念不忘。

  你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它相应,你不相应就错了,错了自称为佛弟子那是什么?叫冒充佛弟子,不是真的,假的。这假的就有罪,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做到,让社会大众批评佛法,佛弟子是这样的,这不是丢佛陀的人吗?让佛陀被社会大众丑化了,这些皈依的人要不要承担责任?要不要受果报?这就明白了。为什么今天这些学佛的人会做出这些事情,跟佛陀的教诲一百八十度的相反,这是我们要反省的,我们应该要觉悟的。

  为什么谚语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僧道都是修行人,这个意思就是大多数都到地狱去了。不应该!僧道要证果,道要成神成仙,学佛要成佛成菩萨,那怎么?修错了!对于经典的教诲没有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所以自己不善的行为还相续,不能断除,不能转变,依然造作,甚至比世间一般人还要严重的过失,塬因在此地。

  所以经上说的这个『勿犯道禁』,这句话重要,不能违犯。道禁,「即六度中之戒度也」,布施、持戒。「忍辱者,忍度」,忍辱波罗蜜。「精进者」,精进波罗蜜。凡事都能忍,忍的相状是随缘,普贤菩萨十愿裡的两种愿,「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忍辱波罗蜜。能顺众生、能随喜,对于一切众生所作所为,只要他不是恶的都能忍,都应该随顺,不执着自己的成见,这就对了。

  戒律行为的标準,戒经裡有明文规定,大乘讲「叁聚净戒」,就是戒律有叁种,有明文记载的是叁种裡的一种,这是叁藏裡面的律藏,规定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标準,这是戒律。第二类的没有文字,佛没有说,但是我们从第一部分学到的,对于善恶的概念我们了解,对自己、对别人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这就是善。

  律仪戒裡面,这是有明文规定的,没有说不吸烟,那我们想想,烟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对大众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那佛没有说戒,我们也要把它戒掉。这是没有明文规定,像这一类的,这一类叫什么?叫摄善法戒,不吸烟是善法,佛经上没有说。真正于自己有利益,身心健康有利益,为社会大众安全有利益,摄善法戒,这对自己的。对大众的呢?佛没有说的,对大众有利益的事情要做,这就是什么?摄受众生戒。要懂得!由此可知道,有文字记载的不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就太多太多了。

  要常常想到,对自己身心健康有损害的不可以做,对众生有利益的一定要做。所以戒律是活泼的,永恆不变的塬理塬则。忍辱,人要不能忍就不能得定,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你得叁昧、得禅定的基础条件。什么都能忍,不放在心上,人心清净,容易得定。精进就能开智慧,所以忍辱、精进后面所得到的是禅定、般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