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二十四)


   日期:2017/10/1 1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9月2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修心七要》。

  取三主要因

  无论想解脱亦或是成佛,都要具备三个主要的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学佛的目的各不相同。佛法里讲三士道,是根据众生的根基意乐而宣讲的。有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是追求世间的福报及人天的安乐;有些人为了追求自我的解脱,还有些人心怀普度众生之愿望,目的迥然不同。

  《修心七要》主要宣讲的是大乘佛法和菩提心,大乘菩提心就是普度众生的愿望。如何定义大乘修行人?不求世间福报!若求世间的福报,肯定非大乘修行人。我们可以以这种发心和心态,来检验一个人是否为大乘行者。

  只求自我解脱于六道轮回,是一种自私自利,并非大乘修行人。何为大乘修行人?心怀普度众生之宏愿,学佛修行皆为普度众生,别无所求,普度众生,是唯一的发心和目的!

  如何才能普度众生?首先要获得究竟的佛果。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悉皆圆满,才有普度众生,广转法轮的能力。转法轮之后,有了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教法下获得解脱和利益的,才是自己的所化众生,这才是真正普度众生的事业。

  我们自己想解脱、成佛,要具足三个主要的因。三个主要因,第一是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华智仁波切讲过: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未提过不依止善知识,仅仅依靠自我造就及胆识就获得解脱成佛的历史,如果不依止上师善知识,只凭借自己的那点知识和胆量,是不可能获得成就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稍有知识,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常会做如是想:我不用依止上师善知识,自己学修就能成就!这说明他根本不懂佛理,也没有善根。佛法与其他的学问和宗教不同,无论你多么聪明博学,若不依止上师善知识,不可能获得成就。

  想精通世间的学问,也要依靠老师的教导,佛法博大精深,内涵非常深奥仅仅依靠自己的微薄之力无法获得成就,

  在显宗小乘的教言中,佛对阿难说:一切的成就都源自善知识,如果不依靠善知识是不可能成就的。大乘密宗续部里更是强调:如果没有上师的窍诀,不可能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大空性,如果没有上师的灌顶和加持,更不可能获得究竟的佛果。

  我们可以依照佛法、依佛理去衡量,便能了知,佛法的核心就是三学——戒、定、慧。

  首先是戒学。学佛先要受戒,在小乘佛法中受别解脱戒必须依靠亲教师才能得到戒体;在大乘佛法中需要有善知识传授,才能得到菩萨戒的戒体;在密宗要接受具德上师的灌顶,才能得到菩萨戒密乘戒的戒体。

  三戒,小乘里讲别解脱戒,大乘里讲菩萨戒,密宗里讲密乘戒,这三个戒的戒体都要依靠仪轨的,依靠上师善知识,否则根本无法得到戒体。若无戒学的功德则无法生起定学的功德,若无定学的功德更不可能生起慧学的功德,若是相续中没有三学之功德,怎能有佛法。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也能了知。

  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指导讲解,我们不可能精通教理,若未精通教理,何来坚定的信心,又怎会得到加持和能量?若无加持和能量,何谈成就和悉地?一切的成就都源自坚定的信念,而坚定的信念则是从明理中来。

  盲目的信仰是迷信,不是佛法。有些人说些惊天大话:“我自己研究佛经就可以了……”佛经特别的广博,藏传佛教《大藏经》,有一百多卷,仅仅通读一遍,也需要几年时间,且经文内容深广,窍诀分散,还有很多了义、不了义的教言。了义和不了义有时根据众生的境界而定,也可能跟时间和地点有关系。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指导和传授,很难掌握佛经里的殊胜教言和窍诀,

  最终当我们相续中产生真正的定解时,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的加持引导,也无法见性证悟。学佛修行、解脱成佛始终不能远离上师善知识,更不能没有上师善知识,不依止上师善知识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就,这是依止上师善知识的重要性,特别的重要。

  依止上师善知识,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观察上师善知识。密勒日巴尊者曾说过:弟子不观察上师如同服毒,会丧失慧命,上师不观察弟子如同跳崖。所以观察非常重要。

  以分别心很难衡量、观察一位成就者的境界,但是通过观察言行示现,也能了知是否是具德的上师。好比未见山顶有火,但是看到浓烟滚滚,即可推断山顶上有火,虽不知远方有水,但见水鸟纷飞,也可判断远方有水,通过言行示现,同样可以了解他人内心的境界、功德。此外佛经中也宣讲了上师善知识的功德。

  无论修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还是密法,都要依止具足法相的善知识。那什么是法相?法相即是特征。若要认识一个事物,需要依靠他的特征来认识,佛法里讲的法相就是特征,以特征认识,才是正确无误的。善知识也是,我们通过法相来认识,才能了知,是否是一位真正的上师善知识。

  上师善知识的法相讲了很多,小乘里叫亲教师,是传授比丘和比丘尼戒,沙弥和沙弥戒的人。亲教师要具足三种功德:一、稳重;二、才智;三、人格功德。

  第一,稳重。小乘的善知识,亲教师,必须是比丘或比丘尼。对比丘来说,受持比丘戒要满十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戒律无有破损,尤其是没有破坏根本戒,如果曾经破坏过支分戒,必须通过忏悔,恢复为具有清净戒律的人,如果期间曾有还俗等行为都不算稳重。

  第二,才智。精通三藏,尤其精通律藏。能传戒,擅长宣讲戒条,有摄受弟子的能力。

  第三,人格功德。小乘佛法里讲了二十个五种功德,具足这些功德的比丘或比丘尼才是具足法相的善知识或亲教师。

  做为大乘的善知识,要具足三学,精通三藏,尤其精通大乘教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无法摄受弟子。

  还要发菩提心,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菩萨戒。菩萨戒有很多,根本戒有一条、四条、十八条。一条戒是不舍众生。无论怎样都不能舍弃众生,这是愿菩提心的根本戒,如果舍弃了众生,愿菩提心的戒体就会在相续中消失。没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的戒体也不复存在,没有墙,又怎会有墙上的图案?根本戒里的根本戒是不舍弃众生。

  发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不能舍弃众生,这个众生包括所有的有形无形的众生,包括你的敌人,包括你最讨厌的人。如果舍弃了众生,就丧失了菩提心,不会有菩萨戒的戒体,不会有菩提心的功德。

  大家经常念诵的上师的愿望,是我初到汉地弘法时发的愿:宁舍生命,不舍众生……很多人都觉得很震惊,很了不起,具足信心之人,会钦佩这位上师之伟大;不具信心之人,也许会觉得在说大话!其实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这样发愿,并且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些誓言。

  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之人,如果连这个愿力都没有,那所做的一切全都打水飘了。无论何时,都不能舍弃众生包括有形无形的众生。不舍是指我的缘份,人与人之间因缘不同,虽然暂时无法利益帮助他,但也不能舍弃。

  如何做到不舍弃呢?将来有能力利益他时,或成佛时,一定度化他,这样的发心也叫摄受众生。这样,不会有舍弃众生的过失。即使你暂时离开了他,甚至不辞而别,但以后有能力,有机会时,还要利益他,帮助他。有这样的发心就可以,这是大乘善知识的法相,要以这样的法相衡量是不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识。

  现在也有这种现象,依止善知识后,偶尔见一次面,做一下供养,就OK了,其实不能这样。得遇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就要长期依止。长期依止即是《前行备忘录》中宣讲的,依止善知识时,并非单纯的修行,而是闻思。要大量闻思,善知识要给弟子们大量宣讲佛法。

  就像我们的上师如意宝,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众弟子传讲佛法,后来生病住院还通过网络给四众弟子传法,哪怕即将圆寂,依然还在给众弟子传法。这就是唯一利益众生,利益弟子的方法。

  “不讲法没关系,一灌顶就成就了,不用讲法,给大家传授一下窍诀就会见性……”没有这种事!佛祖释迦牟尼佛也是历劫苦修,成道传法,直至涅槃。他给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四十多年,几乎日不缺讲,以这种方式利益众生,以这种方式摄受弟子。

  现在好多人的能力似乎已经超越了佛陀,信众很多,弟子很多,但不传法,也不讲经说法,按佛的教理来衡量,他无法利益弟子,也无法利益众生。

  希望在座的各位,在依止善知识时,要观察他有没有慈悲心,观察他是否用自己的生命来给众生讲经说法,如果有,就是具足法相的上师。否则,即使再有名气,再有威望,依止他也不一定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功德和利益。

  身为金刚乘传密法的上师,要具足何种法相?自己受过灌顶,没有破坏过根本誓言。密乘以灌顶的方式让相续成熟,以守护誓言的方式获得悉地,不守护誓言,不可能获得悉地;得到了灌顶,没有破坏过根本誓言,并且精通续部,会操作长短仪轨,掌握共同或不共同的灌顶,否则如何教导他人?如何摄受弟子?还要有宣讲密续的能力,传授窍诀的能力。不止是精通密宗的续部,若不精通其他的佛理,摄受弟子也是很难的。

  能观察弟子的相续,还要会调伏弟子的相续,当弟子相续成熟时,要给他传授窍诀,让他见性。现在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叫根本上师。让你开悟、见性的人才叫根本上师。无论是否有名气,有势力,只要能让你见性,就是你的根本上师!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是否能把他视为自己的根本上师?若你自己具足这样的信心,他绝对能让自己开悟见性,也可以将他视为根本上师!

  然后是传授窍诀。不是谁都具备调伏弟子的能力,这是很难的。合格的上师能给弟子传授窍诀,前提是弟子要时时亲近上师,让上师了解他。现在有些人认为依止上师之后,不必亲近上师,这是错误的。

  我之前也说过,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特别深重,都不肯下功夫精进学修,所以没有什么危险!如果真能下功夫,却做不到时时亲近上师,上师也没有时时观察,很容易出问题,很容易走火入魔。这不是闹着玩的,修法不是外在的,是内在的,属于精神上的问题,是很危险的。

  上师具备观察、调伏、传授窍诀的能力,并能让弟子见性,这都是很重要的!

  先观察然后再依止,才是如法的。不要盲目地依止,盲目地崇拜,盲目地相信,盲目地追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就崇拜、追随。过几个月、过几年,又生起邪见,这是非常不如法的!按佛理讲,依止以后是不可以观察的!

  依止时,是以善知识的法相——特征来观察,看他是否具足这些。如果具足,他就是上师、善知识,如果不观察,就随随便便地相信、追随、依止,是不如法的。

  《前行备忘录》里形容,“随随便便遇到的人,也起不到什么利益的作用”。如果随随便便依止一个普通人,不会得到任何的功德和利益。

  再者,“颠倒宣说见解和行为的人”。现在疯疯颠颠的人特别多,伪装成就者。若是行为和见解都不符合佛法的教理,就不是佛法,不是佛则可能是魔。为什么还把他当作成就者?为什么还要追随他?

  《前行备忘录》里讲:“假设把他作为上师来依止,那纯属是魔知识,不是善知识。”见解和行为颠倒,不符合佛法的要求,跟佛的教理不一致的人,就不能依止。即使神通广大,势焰熏天,也不能相信、不能追随,因为那是魔知识,依止了他,将来要跟他一起下地狱!

  所以观察上师,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先观察后依止。你通过观察,找到了具足法相的上师,认为跟他很有缘份,知道他真正能利益自己。这个时候就要下决心依止,依止后就不能再观察,否则是不如法的。若此时再观察,疑虑丛生,会影响自己的信心,耽误自己的成就,这都是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没有好处。

  所以依止上师后不能再观察,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指遵从上师、善知识的教导,上师、善知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否则,就不是合格的弟子。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弟子,不是好弟子。这是在大乘佛法里,尤其在密宗里,特别强调的依止上师的重要性。

  在显宗,尤其在小乘佛法里,也讲依止上师的规矩。比如《沙弥五十颂》里讲的三件事:洗脸刷牙,上卫生间,绕佛塔,不必问你的亲教师,其他的事无巨细都要询问,都要请示上师。上师允许,你可以做;上师不允许,就不能做。上师让你走,你就可以走;上师不让你走,你就不能走,要依教奉行。

  一位具德的上师,对你的要求,给你安排的一切,都是在摄受你,利益你,所以要依教奉行。依止的时间要足够长,以前很多上师、善知识,包括我们的历代祖师,都是上上根器之人,但是他们依止上师的时间也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是互联网世界,全球的交流都没有距离和障碍,跟旧时不一样。以前要跋山涉水到上师面前,当面接受他的传授,依止上师善知识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现在不需要这样辛苦了,但依然要长期依止,随时亲近。

  亲近是不是经常来看望上师,经常跟上师聊几句?不是。亲近就是谛听,听他所传讲的佛法。依止上师就要服从他,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让你念什么你就念什么。按次第,按传承、按要求去学修,这就是依止上师。

  作为儿女,不能让父母生气;作为大乘修行人、密乘弟子,不能让上师伤心,要让上师生欢喜心。如果忤逆,造业,破坏上师的事业,破坏、染污僧团,上师肯定会生气。如果你保护僧团的清净,保护上师的弘法事业,依教奉行——听话,精进学修,上师肯定会很欢喜。让上师生欢喜心,对你来说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成就。这样,相续自然就会清净,成就自然就会圆满,这是不可思议的!现在这样讲,可能你们不理解,到时候就能明白。

  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上师善知识的重要及恩德,如同一句歌词形容的“上师的恩德比山高,上师的恩德比海深”,确实是这样的。一切的成就,一切的加持都来自于上师善知识,所以一定要令上师生欢喜心,不能让上师伤心、难过。以上为第二,如理如法依止上师善知识。

  第三是修学上师的意行。你跟随上师,依止上师,亲近上师,要获得何种利益?就是身口意跟上师学,与上师相应。我们有这样一句法语,上师说什么自己说什么,上师做什么自己做什么,上师想什么自己想什么,身口意要与上师相应。这样自然就能成就、圆满。最后,自相续获得上师的修行境界,自相续与上师的相续融合。

  依止一位具德的、具足法相的上师,对自己的今生今世乃至生生世世的利益不可限量!好比我们依止上师如意宝,去喇荣之前,我们可以说是很坏的人,依止了上师之后,别的暂且不说,上师德泽广厚、高情远致的品德,深刻感染了我们,我们也逐渐变成了良善之人。一切都源于他的感染力,也可以说他的磁场,这是千载难逢的师徒情缘。有这样一句成语“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人的秉性很难改变,但是我们依靠具德的上师或大成就者,就可以获得改变,把一些恶劣的品质都清除掉,这非常重要!

  还有其他的,我们在学佛修行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加持、功德,全部来自于上师,在此不多赘述。

  依止上师之后,最初要模仿他。他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学他的人品,学他的清净戒律,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学这些功德。你喜欢这些功德,依止了具足这些功德的人,也发愿跟他一样,成为这样一位具足殊胜功德之人。

  最终要与上师相应,与上师无二无别。上师有色身,也有法身,我们每天都在修上师瑜伽,最终目的是要与上师的法身无二无别,就是与自己的自性无二无别,这叫回归自性。

  上师瑜伽是一种殊胜的引导,以此法门修行终会见性。虽然你的自性从未离开过你,但是你却总是寻而未见,恰恰因为佛性始终跟我们在一起,未曾远离,所以我们无法见到它,亦如眼睛看不到眼睫毛一样。我们通过上师瑜伽,跟上师的法身无二无别,以这种方式,最后与自己的自性无二无别——明心见性,回归当初。

  《前行备忘录》中讲,若是没有领会上师的密意,而只是在行为上(在表面上)学修,显然成了诈现威仪——表面上伪装、欺骗之意。我们平时在表面上看似很清净、很有境界,但内心却很肮脏,一点也不清净。因此我们首要之务是得受上师的密意,随之再学修其行为。若是遇到了、找到了一位具足法相的善知识,要先观察,若能随时亲近他,并且他能给我们指导、解决问题,就不要犹豫,可以下决心依止。

  依止上师的时间一定要足够长,并且能依教奉行,如理如法地学修他的意行,最后获得与他同等的境界。

  第二个主要的因是具足信心。信心是一切成就、加持的来源。学修皈依的时候讲过,信心有三种,第一是清净信心,指我们对佛法及其无漏的功德生欢喜心。我们对寺院、对佛法僧三宝及上师善知识生欢喜心,就是清净信心,但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对无漏的功德生欢喜心。

  我们对打坐、上课、闻法有没有欢喜心?一说打坐,就很欢喜,这样打坐才会有效果;上早晚课生欢喜心,迫不及待地想上课;闻法时也很欢喜,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讲的都是佛法,都是真理,这些都叫清净信心。有了这些欢喜心,你才能得到闻法的功德,才能够获得加持。所以,清净信心很重要。

  第二是欲乐信心。不只是欢喜,更想获得这些功德,自己也想成为佛菩萨、上师那样伟大的人物,有这种发心、欲望,就是欲乐信心。

  第三是胜解信心。深信自己努力、精进,同样可以成佛、成菩萨,与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一样,能普度众生、利益众生。因为自己也有佛性,只要努力学修,佛性就可以显现。如果佛性显现了,自己也是佛,对这个道理坚信不疑,这叫胜解信心。

  这三种信心都是我们学佛修行的动力。现在很多学佛人开始时有点新鲜感,所以很精进,过了一段时间,新鲜感过去后,就没有动力了。这说明缺乏三种信心,好比一辆汽车没有发动机或发动机出了问题,就无法启动。所以,要反复观察自己,如果有问题,就要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发动机——信心出问题了?这是很重要的。

  信心是一切加持、成就的来源。没有信心就没有修行的动力。

  第三个主要的因是学佛修行要具备条件。比如,生活上不能堕落二边,条件太优越、太富裕了,不利于修行,所以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就可以。在我们这里,大家的基本生活条件都具足。

  有些居士,尤其是一些出家师父,到我们这里来,待几天或一段时间就下山了,因为觉得这里条件太差了。山下的寺院条件都特别好,但学佛修行不是享受。

  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以前在喇荣,大部分人生活条件都特别差,但是有一些其他寺院送来的,你们称之为活佛的人,条件至少比我们好。当时,上师如意宝特意为那些活佛成立了一个学习班,叫活佛班,大概有五六十个人。有些活佛跟我们关系很好,经常会有来往,表面上看他们也很精进、很用功,几乎不浪费时间,但是他们的学修成绩并不是很好,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考上堪布。对此我很纳闷,也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条件好,事情多,因此而耽误了学习和学修。

  所以,我告诉后来的年轻出家人,学修时,第一,条件不能好,钱不能多;第二,事不能多,不能有琐事扰心,这样可以专心学修。否则,会影响成就。

  若是条件太好了,吃的好,肯定吃的就多,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忍不住还要吃,这样容易犯困,就会睡觉。再者,若是条件好,睡觉的地方比较舒适,躺下就不愿意起来。睡得太舒服了,早上时间到了还不想起来。住的地方好,里面有很多摆设,今天擦一擦这个,明天又擦一擦那个;今天摆弄一下这个,明天又摆弄一下那个,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光阴荏苒,时不待我。所以修行人条件不能太优越。

  当然条件也不能太差。若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保障也不行。释迦牟尼佛曾经和外道修行者一起苦修了六年。后来瘦的不象样了。外道认为成道是通过苦修——少吃少喝,甚至不吃不喝,夜不倒单地修,才能解脱。后来佛醒悟过来了,知道苦修是不能获得解脱和成就的,所以远离了他们,自己修行获得了成就。

  佛陀这也是给在我们后学者现身说法,让我们明白单纯的苦行是不行的。后来佛陀吃了东西,也喝了牛奶,身体才恢复了健康,也有打坐的力气,到了菩提树下入座,终于成道了。后来外道的师父就诽谤佛陀,也不愿意亲近佛陀,质疑他获得的成就。他们认为若舍弃了苦修,不可能获得成就。虽然这是历史,但由此我们应该明白,单单依靠苦修是不能成就的,所以生活的基本条件还是要有保障的。

  我们讲加行的时候讲过,暇满的人身非常难得,为了能更好的学佛修行,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密宗里讲,我们的身体是座坛城,可以供养。生活不堕二边,要保持中庸,这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其他学佛修行的条件和机缘也很重要。现在我们这里所有的条件都具备,比如在实修中心,除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吃穿住用等样样俱全外,还有佛法。每天都可以听闻佛法、修持佛法,所有的课程任你学、任你修,环境优美,无人打扰,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太差劲了,整天得过且过,一切错过,总有一天你一定会后悔的!

  我经常跟大家讲,这样的机缘和条件都不会长久,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每分每秒。现在正是给自己充电、加油的大好机会,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多充电,多加油。虽然要面对种种的对境、违缘,但等你充足电、加满油后,肯定会跟其他人不一样。若是不珍惜机缘,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所以希望大家都不要虚度光阴,不要懈怠懒怠,要精进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是个人的事,跟道场没有关系,跟我没有关系,跟别人也没有关系,跟同修也没有关系,都是自己的事。俗话说“个人吃饭个人饱”,你自己吃饱了就不饿了,别人都饿了,你也不会饿。所以,学佛修行是自己的事。

  你们学佛修行好象是为了面子,好像不好好学佛修行就没面子,好像是为我、为寺院、为同修而学修,错了,这都是自己的事。

  以上讲了三个主要因,第一依止善知识;第二具足信心,信心来自明理,首先要明理,明理很重要;第三是生活,就是学佛修行的条件,不堕落二边,保持中庸,这三点很重要。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修心七要)(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修心七要)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