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菡萏花开02,离欲知足心安常乐


   日期:2017/10/11 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教师节,恭祝所有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节日快乐!阿弥陀佛!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离欲知足,心安常乐。

  先解释一下这个题目,离欲知足,“离”就是离开,或者是远离都可以;“欲”就是欲念、欲望;“知足”,这个不用解释,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就是如果你能够远离欲望,能够知足,就是后面那四个字,你就得到了——心安常乐。这里这个“安”呢,是指安静、安详、安宁;那个“常乐”就是能保持住的乐,不是一时半会儿暂时的乐,它这个常乐就有这个区别。“乐”呢,就是安乐、快乐,表明你的心情愉悦。这个题目八个字,我就是这样解读的。离欲知足,心安常乐。

  下面我想重点说说这个欲字,欲望这个“欲”。大家知道这个欲呢,是一个“谷”字加个“欠”字,就是现在简化后的欲字。古时候这个繁体字这个欲,下面还有个“心”,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同修可能知道这个繁体字,年轻一点儿的可能就不知道这个字底下还得加心。我们汉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这个简化字实际上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保留这个繁体字。因为简化以后的汉字和简化以前的繁体汉字,有时候在意义上就不一样了。像我刚才说的这个欲望的欲,我们现在这个简化的欲,下面再加个心,就可以解释了。怎么解释这个欲呢?那个谷子的“谷”,谷穗的“谷”,就表明你有吃的,实际上也代表你吃、穿、用,你所需要的都有了,它只是个代表而已。那个“欠”是缺少的意思,为什么有个欠呢?是你心里想的。佛门有一句话,“一切法由心想生”。就是你心里总想着还欠你点儿什么,合起来这个字的意思就叫做欲,这个欲望的欲,就是这么解释。

  那大家看看当前社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欲望很高的人,他往往会什么都不满足。比如说,我每天早晨在我们小区里绕佛两个小时左右,天亮以后,晨练的人逐渐就陆陆续续的来了。有些人在那儿一边晨练、一边聊天、一边骂街。骂街是什么意思呢?不满意。心里对国家的不满、对领导人不满、对社会不满,等等等等。尤其是一些退休的老同志,说这样话的人更多一些。每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就心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种感恩之心?你这样想,我们的国家有十三亿多人口,可以说是一个大家庭,全世界我们是独一份儿吧,除了印度人口比较多以外,就是我们中国了。这么大的一个大家庭,我们现在能保持这样的安定,是不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报?我们在享受祖宗留给我们的福报,我们心里还不满意,还骂大街,是不是不应该的?

  为什么能骂大街呢?就是这个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你总觉得国家欠你的,共产党欠你的,你原来所在单位的领导欠你的,甚至你家里人也都欠你的,那你这个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你就永远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之中。

  最近呢,就是有这么一段话,我听了以后吧,我觉得真是很好笑。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前几年就开始流传了,怎么说的呢?说“吃中国的菜,住西洋的房,开德国的汽车,穿法国的服装,娶日本的妻子,找意大利的情人,喝澳洲的牛奶,坐英国的邮轮......”等等等等,这段话人们传得很广,什么意思呢?他们说,这就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也可以这样说吧,是他们认为是人生的最高享受。我说这是典型的国际化享受,是有些人追求的这种国际化的享受。

  大家想一想,咱们一条一条看,好在是第一条说的是吃中国的菜,还没有把老祖宗完全地抛弃,是不是?还留了一条,还惦念中国的菜好吃。除了这一条以外,其他的都和中国一点关系没有,你说这样的人他是中国人吗?你吃着中国的菜长大的,你就不应该忘记祖宗。你吃中国的菜,你想住西洋的房子,想开德国的汽车,想穿法国的服装,想娶日本的妻子,找意大利的情人,喝澳洲的牛奶,坐英国的邮轮,我说你这个好事儿都让你享受了,是不是?

  但是你想没想,当你真能把这些样样都享受到的时候,你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个问题你考虑过没有?可以这样说吧,如果这些个享受你都一 一享受到了,你可以算一笔账,你得付出多少幸福?付出多少快乐?付出多少自由?你获得这种享受要付出的代价,你想过没有?你算算这笔账。就是你获得了这些,你的心仍然是不安的,为什么?贪欲!你获得了这些你还想获得更多更多。

  这个贪欲呀已成为人类战争的根源,你说是不是战争的根源是因为贪欲引起的?那你说美国为啥这边的事儿也管,那边事儿也管,不就是贪欲吗?贪什么?贪人家国家的财富啊。你石油多,我得管着你,你这石油得归我,你不服,我就打你,是不是这样?所以,现在世界这个战争频发呀,就是因为贪欲引起来的,也成了人们痛苦、烦恼、不安的根源。中国有句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一句话,叫“万恶淫为首”;再有一句,“知足常乐”。

  就我刚才说这几句话,可以说在我们中国已经喊了几千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为贪欲入了监狱。因为贪欲入了监狱,有人因此而家破人亡,这在我们身边都不乏实例。有的人死无葬身之地,也有的人为情、为爱而精神崩溃,自杀或者杀人,这在我们社会现实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有个成语,叫“欲壑难填”,人的欲望就像这深不见底的、深深的沟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第一个欲望实现了,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等等等等。欲望越来越多,贪心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循环,是不是这样?最后这句话,“是一个没有终结的循环”,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永远没有结尾。有了儿子想要姑娘,有了房子想要别墅,有了车子想要名牌的,有了妻子想要情人,有了票子想要更多的,等等等等。

  等到这些个欲望都满足了,你却没有了欢乐,反倒觉得索然无味了。我有一个认识的人,他呢可以说是一个政府的官员吧,他在外地住,工作在哈尔滨,结果呢,就找了一个情人养起来了。养起来以后呢,他那面老家的妻子呢他还比较有良心,他还没想把她舍弃,就两边瞒。这面瞒着小的,那面瞒着大的。老家那面是妻子和女儿,女儿读了大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也不舍得把她们舍掉。但是这面又离不开,也舍不得,这面又生了一个儿子,没有户口,这个孩子怎么办?到六岁了,上不了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好和原配的妻子协商:离婚。这样他和第二个妻子才能成为合法夫妻,才能解决这个儿子的户口和上学问题。后来我听他说,“哎呀,人这么活着,也是挺累的,挺苦的。”他说,“这种累、这种苦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又无处去诉说,后悔也晚了。”所以说欲望满足了,没有了快乐,觉得索然无味了。吃遍了山珍海味,也不觉得美食的味道了。这是不是一种人性的悲哀?!过去了,他尝到了,他知道苦了。有人还继续走这条路啊!他没有吸取别人的教训呐。

  说到这个贪、这个欲,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可能有很多同修都听说过,蛇吞象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呢,是蛇吞了一条大象(就走那个大象),这是一个版本。另一个版本呢,是蛇吞了一个宰相(人)。这是两个版本。我今天给大家讲这个吞了宰相这个版本。这是个寓言故事,可能在一些寓言书里大家都能看得到。它是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人不能贪心。我就从头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来龙去脉。说故事,是讲哲理,让大家受益。

  有一个农民,他在路上,碰到了一条要冻僵的小蛇。因为冬天天气很冷,这个蛇又很小,所以就快冻僵了。这个农民还是有善心的。他就不忍心让这个小蛇冻死,他就把小蛇揣在怀里拿到家里去了。然后他精心地喂养这条小蛇,这条小蛇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就对他有一种非常感恩的心。然后慢慢地小蛇就长成了一条大蛇。然后这个农民就把这条大蛇,送到山洞里去继续喂养。渴了,给它山泉水喝;饿了,给它摘树上的果子吃。这个蛇是很有灵性的,它生起了感恩之心。总想报答这个农民,对它的救命之恩。

  有一次,这个蛇发现,那个山洞的门口就长出了一棵小灵芝。这个小灵芝越长越大,非常可爱。这个大蛇就日夜不停地保护这个小灵芝,它想让这个小灵芝惭惭长大。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皇上就悬重赏要这个灵芝。说谁能采到这支灵芝,就给他重赏,给钱呗。这个农民看到了这个重赏的榜,他就想:那个大蛇是我从小给它养大的,我跟它去商量商量,让它把这个灵芝给我,然后我献给皇上,我好得这笔重赏。他就去和大蛇商量。虽然大蛇是不甘心、不情愿的,舍不得这个小灵芝,但是,因为考虑到农民是它的恩人,它还是把这个灵芝摘下来交给了农民,这个农民就拿去献给了皇上,就得了一笔重赏。他就由穷人变成了富人。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那个皇后的眼睛得了眼疾,就是眼睛生病了。有人说,用这个蛇的眼睛可以把她的眼睛复明。皇上又发了第二道悬赏,就是谁能挖掉这个蛇的眼睛,把皇后的眼睛治复明,他就给他升任宰相。这个农民一听,这比重赏那还重要啊!所以他想:我再去和大蛇商量,让它能够献出它的一只眼睛,好让我把宰相当上。他就去跟大蛇说,“你行行好,把你的眼睛挖出来,让我去献给皇上吧,这样我就可以当宰相了。”大蛇长叹了一口气,说,“唉,那你就拿去吧。”然后就忍痛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交给了这个农民。这个农民,就把蛇的眼睛献给了皇上,治好了皇后的眼睛,然后皇上就让他当上了宰相。这是第二步。

  第一步是重赏,第二步是给官,宰相。那宰相在当时朝廷上是个要职啊。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这个农民想:我又有钱了,我又有官了。那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现在最最需要的就是长生不老,我永远不死。后来他就想,怎么办呢?有人说,“你要是把这个蛇吃掉了,吃它的心,这个蛇心,谁吃了,谁能长命,长生不老。”这个农民一听啊,应该说这个宰相一听啊,说“我还得和大蛇商量,让它把那个心献出来给我。让我吃了以后,永远长生不老。”他就回去跟大蛇商量了,“大蛇呀,你把你的心献出来,让我吃了吧!我就长生不老了。”大蛇无可奈何,又长叹了一口气,说,“唉,那你就来拿吧。”大蛇张开了嘴,这个宰相就从蛇的嘴进到了蛇的肚子里。为什么呀?他要去拿那个蛇心呐。进去以后,结果如何?大家自然就找到答案了,成了大蛇的一顿美餐。重赏也没了,宰相也没了,短命了,是不是?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非常深刻。现在很多人就像这个农民一样,永远不知足,结果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了。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比其他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都要发达的时代。但是,现代人的幸福指数,却在渐渐地降低,那种幸福感渐渐地降低,普遍感到生活的压力很大很大。为什么?一个原因——不知足。

  怎么样才能知足?

  我告诉大家,从几个方面,有的人肯定问了,“刘老师,那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解决呀?怎么才能知足呢?”我告诉大家:

  第一,看得破,能知足。

  近代诗人徐志摩有这么一句话,他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就是如果这个东西我得到了,是我的幸运;如果我得不到,是我的命运,如此而已,就是这样的。这是诗人徐志摩的一句比较出名的话。中国还有一句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两句话一直都被批判成是消极的宿命论。但是从佛教、佛法来说,事实上这些话,蕴涵了深刻的生命的真谛。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得明白的,让我们慢慢去体悟。被批评成是宿命论的话,却恰恰是蕴含了深刻的生命的真谛。

  给大家再讲一个小故事。

  战国时期,鲁国有个相国,叫公仪休。可能少数同修大概能听说过这个名字,这个人很出名。公仪休,就公众那个“公”,仪表的“仪”,休息的“休”,就这么一个人。他是鲁国的相国。这个人有个什么喜好呢?特别喜欢吃鱼。因为他是相国呀,很多人就给他溜须拍马呗,那就送鱼呗。你喜欢吃鱼,我就给你送鱼呗。但是这个相国,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从来不吃别人送的鱼。这个大家听明白了吗?“我爱吃鱼,但是别人送给我的鱼,我不吃。”不管这个鱼多么珍贵、多么稀有,凡是别人送来的,他一概不吃。

  身边的人就觉得挺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呢?你这么喜欢吃鱼,这么贵重、这么稀有的鱼,你怎么就不吃呢?”他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收别人送的鱼。”他说,“如果我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难免有人进一步贿赂我,我接受的贿赂多了,我的相国就会被罢免了,我官就没了。”他说,“如果我一开始就不接受别人送我的鱼,别人传开了以后,就没有人再拿鱼来贿赂我了。这样,我就会稳坐这个相国的宝座。”他说,“只要我不被罢免,不被罢免,我就不缺鱼吃。”

  你看看,这个相国把问题看破了。你说咱们说这个吃鱼、不吃鱼,吃什么样的鱼,是一件小事。但是,你想,他如果接受了贿赂,他的相国被罢免了,真像他所说的那样,他就没有鱼吃了。只要这个官能保住,他永远不缺鱼吃。这就是看明白了的一个相国。公仪休他看破了,不贪不求,所以活得心安自在。而不像有些贪欲重的人,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安宁;得到了美色,却失去了健康;得到了荣誉,却失去了人格。我一直觉得,人格是不可以失去的。不要贪图一点蝇头小利,把自己宝贵的人格失掉了。

  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这是前几年的。

  一个巴西的医生,他调查了583个贪官和583个清官,他跟踪调查了十年。这个十年的暗访,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贪官百分之六十以上得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十六个人是一个局的,什么局呢?福利局的。他们是集体贪污,又集体被撤职的,这十六个官员。这十六个人里是什么情况呢?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四十一岁,十六个人里有十五个人得了重病。其中,已经死亡了六个。而那583名清官的患病率不足百分之十六,到他报道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死去的。相差就是这么大,清官和贪官。

  为什么呢?为什么贪官是这个下场呢?因为贪官他担心受怕,神经高度紧张,导致了五行失调。我们懂中医的都知道,这五行失调能不得病吗?阴阳错乱,所以他就得病,得重病,他就死亡。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嘛!那个清官呢,他心安、坦然,没有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是不是?

  我记得我们委的同志们在我上班的时候,有人问我,有个老处长,因为比我年龄大,对我就像个小妹妹似的。就说:“素云呐,街上的警车嗷嗷叫,你啥心情?你害怕不害怕?”我说:“十台警车哇哇叫,我也如如不动。因为啥呢?我没有亏心事,这警车和我没关系。”那老处长就说:“素云呐,我可不行。我一听警车叫,我就心惊胆战。”我说:“为啥呢?”他说:“有亏心事呗!”同事之间,咱也不好问。反正我说:“等你们把腰包揣满的那一天,大概也就是进去那一天。”他们听了哈哈一笑,说:“素云呐,你的腰包啥时候能够塞满呢?”我说:“我的腰包永远是瘪的。所以,我永远也去不了你们要去的那个地方。”

  我举我们同事的例子,因为我在政府工作了二十年。亲眼所见吧,那都是我身边的同事嘛。有的和我年龄相仿,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有的同事被双规,我们机关干部被逮起来,有个名,叫“双规”(规定那个“规”)。有的被双开,都是成对的。什么叫双开呢?开除公职,开除党籍,这叫双开。然后,有的被拘留、有的被判刑。我认识的同事当中,判刑最多的一个是十八年。那是我们委当年提拔的最年轻的一个正处长,他那年是三十九岁,那是我们委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处长。就是这么一个年轻的正处长,时间不长,就被双规了。然后,就被判刑了,就被双开了,判了十八年徒刑。可惜不可惜?而且,我们这个处长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当他到我们委的时候,他穿的那个塑料鞋,现在孩子们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塑料凉鞋了。那时候有塑料凉鞋,是带那个鼻子的。就是这样一个鼻子、一个鼻子那样的,横梁。他那个梁有的都是断的,就穿成这样的一双塑料凉鞋到了省政府机关。最后时间不长,就被提拔为正处长了。结果又时间不长,就被判了十八年徒刑,什么都没有。

  当时,我确实挺心疼。因为啥?太年轻了。真是年轻有为,怎么就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无非就是钱呗!当时,我们领导派我去看看情况,我就去了。我一听说要判长刑,那个反贪局局长跟我说判长刑,真的,我心里都揪揪着,哎呀,这么年轻就判了长刑。长刑就意味着十年以上,结果最后就判了十八年。

  我们想一想,就是当你一个人进了监狱,你被判了刑,你的家人,老老少少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安宁的。你说,你图意个啥?我记得我跟一些要退休的老处长们在一起交谈的时候,因为都是同级别的,大家在一起又相处很久了,都互相比较了解了。因为我是搞反腐败工作的,我是搞纪检监察的,我是管办案子的,他们要是犯错、犯罪,那都得我去查。我干活又认真,一查一个准,查准了就得判。你说我忍心吗?我也不忍心。所以,我事先给他们做工作。我说:“要退休了,别临了临了给自己找个待的地方。还是回家去待着好,别上那样的地方去待。”他们有的人的理论、观点跟我直言不讳地说,“临了临了要退休了,权利马上就没有了。所以,在这时候,不搂白不搂,不贪白不贪。”他们还有他们的一套理论,弄得我哑口无言。劝不了那就由他们去吧。结果,一个一个地往里进,六十岁退休,五十八、九了就非得趁这个机会该搂搂,该贪贪。然后,两年以后进去了,就这个结局嘛。

  我们有的同志那个胆大的,你都想象不到。比如说,这一个处,有权的活儿她都拢着。然后,你要找她办事,我给你们学学什么样。她要是想给你办,为什么想给你办呢?大家想一想,有原因啊。那就是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可痛快了。如果她要不想给你办,你进了她的办公室,她连眼皮都不抬。她瞅你都不瞅一眼,根本就像没有你这个人一样。发达了好几年,掌了好几年权,结果进去了。最近我听说,可能是判了六年,女同志。何苦来的呢?她今年五十多岁吧,你说你进去了,判了六年徒刑,你的家人怎么办?你的孩子怎么办?尤其我说,当我们做家长的做了这样的事情,被这样处罚了,你怎么样面对你的孩子?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教给孩子什么了?将来孩子长大,也像你一样,去贪、去搂、去进监狱?作为父母,为孩子们想一想,也不要做这样缺德的事,是不是?

  所以我说,我所见的,我是这样看的,你就是,有人说被抓的是少数的,漏网的是多数的,要我说这些人吧,还真有一套一套的理论呢,漏网是多数的,说那网眼儿大,那眼儿一大,他就漏下去了,逮不着他。我是这么跟他们说的,我说:“就算你侥幸,能够从那个大眼儿里漏下去,你的良心受不受谴责?如果你还稍微有一点儿人的良心,你的后半生,永远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笔良心债你是永远还不完的。”

  你们大家想想,我说得有没有点儿道理?所以说,如果让良心债伴随你的后半生,一直把你送到坟墓里去,你上哪一道?就是三恶道呗。贪心作饿鬼,然后嗔恨上地狱,愚痴作畜牲。有的人说,作畜牲也挺好的,像那个猪啊,被喂得肥肥的,还啥活也不用干,一天就是吃。我说,“那你的未来就是猪,你就托生猪去吧。”要不说这人活啊,活不明白,最后把自己送到三恶道去了,他还不觉得苦。因为啥呢?他还没尝到滋味呢,等到他尝到滋味后悔就晚了。

  对这个问题,贪和不贪,我是这样看的,就是世界上的财富,无论聚集了多少,终有散尽、用完之时。你的荣誉、地位,无论有多么显赫,终有落幕之日。你在台上那非常显赫,光鲜亮丽,你手握重权,但是你总有落幕那个时候啊,你不能老当官啊,是不是?再说,再美的花朵,也终将会枯萎凋谢,这不就是自然法则吗,谁能违背得了?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的几十载,百八十年那叫了不得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一生争来的,你曾经非常非常喜爱的东西,哪样你能带走?一样你都带不走。连这个身体你都带不走,你说你能带走啥吧?

  我们这个身体,你的真我、灵魂、灵性,人家走了,该上哪上哪,你的灵性上哪?人家回老家了。你这个肉壳壳,这个臭皮囊,上哪去呢?火化炉,一把火,进去是一个臭皮囊,出来一堆白骨。有的烧出点舍利子,就觉得了不得了,这舍利子是宝。实际在我看来,统统都没有用。

  有的人一去送往生,非常注重这舍利子。我告诉大家:放下它,那个舍利子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你那个真我去了好地方,那才是真格的,这些都是假的。佛门不有一句话吗,“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昨天我说了,就那三个业,你能带着。你造的恶业,你带着;你造的善业,你带着;你修的净业,你带着。就这三样东西,你可以带,你不带着不行,是不是?其他的你什么都带不上。

  看破吧,看破吧!看破你就快乐了,你就幸福了。

  第二,放下,能知足。

  我看破了,我就是放不下,那你仍然是不知足那伙的。对不对?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要放弃的。只有学会了放弃,才能活得轻松。我觉得“人生也好,学佛也好,它是个减法,不是个加法。”你要是加法,你永远烦恼、痛苦;你要是减法,你逐渐逐渐你就轻松了,你就自在了。

  比如说,我们登山,你要带着沉重的皮囊、包袱,那你登山多困难啊。你要减轻一部分,你就轻松一部分,可能登山就顺利一些。只有登到了山顶,才能将无限的风光尽收眼底。你登不上那山,你在半山腰,你看到就是那个山腰的景色,山上的无限风光你看不到。所以大家一定要轻装上阵,一定要登到那个山的最顶峰,去尽收那无限美好的风光。

  给大家讲一个放不下的故事——放不下的故事。这个故事呢,我给它起个名,就叫“金币”的故事。

  有一个人,穷困潦倒,潦倒到什么程度呢?家里连张床也买不起。他家里家徒四壁,整个房间里就有一张长板凳。他每天晚上睡觉,就睡在这个长板凳上。有一天呢,他就想:我得琢磨琢磨,老这么穷也不行。他就想出一个招儿,什么招儿呢?向佛祖祈祷。求佛祖给他饭吃、给他房子住,能让他富起来。这个希望呢,佛祖真的答应了,给了他一个什么呢?给了他一个装钱的袋子,装金币的袋子。这个袋子里有几个金币呢?一枚金币。但是佛祖告诉他了,“你呢,从这个袋子里把这个金币取出来,那袋子就会生出另一枚金币,你再取出来,它又生第三枚金币。你不断地取,这金币就不断生,袋子里永远保持只有一颗金币。”但是佛祖嘱咐他,“当你要花钱的时候,你不取嘛,往外取,你有要花的时候,当你要花钱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忘记了,要把这个袋子扔掉,放下。”佛祖嘱咐的,千叮咛万嘱咐,“你千万要记住。”

  这个穷人得到这个袋子以后,一掏,真如佛祖所说,一枚金币放这儿了。又一掏,又一枚金币。就是这么掏啊,掏啊,这个金币永远也不断,永远保持一颗金币。他有时候就满地都是金币。他想:这些金币,够我花得了。就是我一辈子都花不了了,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袋子放下了?转念一想:不行,舍不得,那袋子里还有啊,那我还得去掏。所以他又继续一枚、一枚的,他拿一次,只能拿一枚。就这样,一天一夜,没闭眼睛,没睡觉,就一直在掏这个金币。就是这样呢,他还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这个袋子放下,因为这个钱还源源不断地来呢,还是等我再多拿一些的时候再放手吧。”因为就他一个人在拿,拿到最后,什么结果呢?累得他连把这一枚金币从这袋子里拿出来的劲儿都没有了。就是到这种程度了,虚弱到这种程度了,他还舍不得放下这个钱袋。结局呢?死在这个钱袋子旁边了。

  这就是一个没放下的例子。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我想对我们现代人,还是有启发作用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这个样子,除了赚钱,啥都不管,而且是永远都赚不够,赚了永远都嫌少。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休息的时间,没有锻炼身体的时间,没有陪家人的时间,没有看望父母的时间,等等等等,一点时间没有。你问他,他都说忙,就这一个字,就是忙。忙到最后,得了一身病,年轻轻的,得了一身病。身体垮了,家也破了。你这样,家人也远离你呀,是不是?妻离子散了,就是这样。你说赚了那么些钱,究竟要干什么用呢?为什么不把该做的这些个该做的事儿,把它做一做呢?

  你说,首先,咱们大家身边是不很多是这样的?尤其是年轻的同志,或者是中年的同志,就这个社会的应酬啊,实在是太繁多了。前两天,我跟小刁说,现在这个聚会呀,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兴起来的?战友聚会、同学聚会、师生聚会。现在佛友也聚会了,佛友们互相也整个群、整个网,群里一攉拢,聚会去了。我真是纳闷了,累不累?反正我没退下来之前,我上班的时候,我最愁的一件事就是出差,出差我不怕干活,我怕什么?我怕吃饭。那一天三顿饭,我实在受不了,一点食欲没有,满桌子山珍海味,一看肚子就饱了。所以我出差,我最怕的是吃饭。

  你说现在这些个聚会不都是吃啊,喝啊,猜拳啊,呜嗷喊叫的,有什么意思呢?我真是不理解。可能我想的、我做的,和人家想的、人家做的就不一致。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吧,反正那样的生活,要是搁我,我一天都过不下去。所以在这里,我劝那些钱赚得差不多了,生活过得去了,该放手就放手吧。否则到最后,健康没有了,小命搭上了,你那些个钱都是废品。

  我一再跟大家举个例子,我说:你这个人,这不就是个“1”吗,你的健康,健康的人是这个“1”,然后你得到什么呢?后面添“0”,这就变成十;再添“0”,变成一百、一千、一万等等,你后面那些“0”都是生效的。对不对?你这个一倒了,你后面那些个一千个“0”、一万个“0”、一亿个“0”,真的都是“0”了。听明白没有?你那个“1”你能不能立得住?立不住,所有的都真的是“0”!

  这是第二个:放得下,能知足。

  第三:不攀比,能知足。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人们的不安与烦恼,往往来自于无休止的攀比。身边比比皆是啊!比如有人说:“唉呀,谁谁谁能力比我差,但是他的职位比我高,凭啥?”不服气呗。还有人说:“我们邻居某某人家的孩子,那孩子可笨了,比我孩子那差多了。可是呢,那么个笨的孩子上了名校,心里添堵。”人家孩子上了名校,他那聪明的孩子没上名校,他心里添堵。还有的说:“张三挣钱比我多。”咱们有的妻子,我劝你们,不能这样看。有的妻子老埋怨丈夫,“你看人家谁谁谁的丈夫,人家老公,多有本事,多有能力,你看你窝囊废,也挣不回来几个钱。”就这样。

  有一次某某人说,“我要跟谁谁谁离婚。”我不能点名,点名伤人。完了我劝她,我说:“你千万可别跟谁谁谁离婚,你要跟他离婚,你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丈夫了。”那人自己不满意啊,觉得对比啊,人那老公如何如何能啊。要房子有房子,要车有车,要钱有钱,你看你,啥也没有,就是这样。这个是属于什么?嫉妒,对不对?那人家有钱不好吗?你干嘛要嫉妒啊!你知不知道人是前生修福修来的,不是抢来的呀,是不是?你干嘛要嫉妒人家呢?还有,张三的衣服、李四的衣服,哎呀,人是名牌,比我穿的漂亮,这是什么心情?羡慕、眼馋。说了半截话,眼馋,对不对?人家买个什么貂,你看都般对般的,我都没有。那你没有就没有呗,你没修那福报啊,人家修那福报,人就穿貂呗。但是,我劝大家,尽可能不穿这个东西,我不是在这提倡让你们穿貂。

  这等等等等的攀比,你说这个爱攀比的人,她怎么能快乐?怎么能幸福?因为她不满足啊,她不知足啊。你家里丈夫啥说没有、安分守己过日子,孩子也很优秀,三口之家本来是挺幸福、挺快乐一个家庭吗,就因为这个不知足,把这个家庭搅得一塌糊涂。是不是?进屋就愁眉苦脸。

  想过去,埋怨,如何如何不满意;想未来,觉得没希望;看今天,觉得不知怎么做,终日惶惶。你说,是不是自作自受自己找的?

  你换个念头,情况就不一样了嘛。比如说,过去不有那么几句话吗,“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你”,是不是原话不一定准确,意思是这样。说,“我回头往后一看呢,后面还有个推车的”。

  那就三个人呗,前面这个骑马,中间是我,我骑驴,后面有推车的。我看看前面呢,前面我觉得我不如你。你看你有马骑,我骑的是驴,这驴没有马快;我回头一看呢,后面还有一个推车的,他连驴都没有,你说这个他不就满足了吗?你非得就盯着前面那个,你不看后面那个,你就不满足嘛。你还是没有那个马,你要有马也好啊,你没有啊,你说你干嘛不自己把自己解放了呢。

  你就想,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就知足,知足了,你就幸福,你就快乐。

  讲一个弘一大师的故事。

  这个很多同修知道,弘一大师没出家前,可以说荣华富贵享尽了。那真是歌舞升平,美味佳肴。我们很多人都了解弘一大师,出家以后过着截然相反的生活。有一天,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去拜访这个弘一大师。正赶上弘一大师在吃饭。然后,这个夏先生一看,大师吃饭就吃一道咸菜。夏先生就问大师,“你一顿饭就吃这么一口咸菜吗?你不觉得这个咸菜太咸了吗?”弘一大师淡淡地说了一句,“咸有咸的味道。”这就是大师给先生的回答。过了一会儿吃完饭,弘一大师端着一杯白开水在喝,夏先生就皱起了眉头,又跟大师说:“难道你就没有一点茶叶吗?怎么每天都是喝这平淡的开水呢?”大师又笑笑回答他,“淡有淡的味道。”你看看,两句话,“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弘一大师的这两句话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慢慢地去品味。

  所谓的“咸”和“淡”都是我们自己心的体验,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分别心,没有咸,没有淡,咸也是淡,淡也是咸。

  烦恼人人都会有,如果哪个人说:“我一点烦恼都没有。”我恭喜你,你成佛了。但是,你达不到,烦恼人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能不能把它降低一些、控制一些。是不是?佛门讲是“境随心转”,这话大家都知道,“境随心转”就是不要让你的心被这个外界环境所转,这个就叫“境随心转”。

  如果你的心不受外境的转,不受外界的种种诱惑,你就心安常乐了。

  现在,外界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说实在的,我在政府工作这二十年,那个诱惑很难抗拒,真是。你要么同流合污,要么你就甘当另类。反正两条路,那我就选择了后一条,我就甘当另类。那个诱惑,真是每天都在你眼前。你看看你左右,同样有科长,有处长,有主任,等等等等。人家都干啥,当然不是说全体,但是,那个人数也为数不少。你看了以后,你怎么办,你怎么样来对待,你自己该怎么做,能不能把握得住?把握得住很艰难很艰难,真是这样。有时候,我自己也想投降。因为,你看,都在一起工作,你咋那么特呢?你咋那么各掰(另类)呢?是不是?尤其你还干监察工作,人家还怕你。到你这一查,你又给人查个贪污,你说咋整呢?我也想:哎呀,随大流吧,行啊,就这么的吧,反正你自己搂控制点自己就行。但是,我最后的结论是不行。做人,我就一定要清清白白,把这个人做到底,一直到我离开这个人世间。

  我告诉大家,远离诱惑、远离欲望,你心知足了。你后面那字,你就心安了,你就常乐了。它是连带关系的。

  我再告诉大家,怎么放下?

  看破、放下、不攀比嘛。知道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的,把那假的统统放下,把那真的提起来,你这么做就对了。那有的同修问:“老师啊,什么是假的?”一句话,能生能灭、会变化的,就是假的。你琢磨琢磨,能生能灭、会变化的,就是假的。

  就举咱们身体这个例子吧,它在变啊。前些日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开了个小悟,没开大悟,怎么开的呢?我翻相册,一下翻到我小时候照片。然后,我上小学的、上中学的,我工作以后,我在省政府工作以后一直到现在,我从前往后翻,我就悟到了一个道理:你现在你别说找小时候的那个你呀,你就找你昨天那个你都没有了。对不对?这个身体是假的!我们现在每天忙乎的还全都是为这个身体,怎么保护它呀,怎么营养啊,穿什么漂亮啊,什么名牌啊,是不是?全都往这个身体上胡拉,最后这身体不搭理你了,人家上火化炉去了。你说是不是这么的?

  我这一看照片,我就明白了,我就想:佛法真是奥妙无穷!学佛真好!它让你在生活中悟到很多哲理,能让你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那什么是真的呢?就一个,阿弥陀佛是真的。

  阿弥陀佛是什么?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真的。就这一个是真的,其他统统是假的。

  比如说,这个毛巾,这个毛巾现在这么看呢,打开你看,这是我跟师父学的,它是一个毛巾,那这毛巾是由线织成的,是不是?你把这个拆开以后,把这线一根一根一根你都给它抽出来,这毛巾不存在了,它变了,它剩下的就是线了,这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也不要执着这是毛巾。你说它是毛巾,我说它是线,你说谁说的对?不要执着这个东西,这个身体也不要执着。

  要执着什么?执着阿弥陀佛。

  因为你的自性就是阿弥陀佛。自性是真的,自性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就这一个是真的,它是永恒不变的,永远不会改变的!所以,阿弥陀佛是你的自性,那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全都在阿弥陀佛里。

  有的人说,“哎呀,怎么样我能变得漂亮一点儿,美美容。”我劝大家千万别美容,美容的结果是毁容。另外,你长的什么样那是爹妈给你的,是不?有时候我开玩笑,有的年轻孩子跟我说,你比如我家孩子吧,“你看,我长得那么像我爸,这底版也不好,把我整得这么丑。”我说:“你爹妈给你的,那是原装的,是最好不过了,你别今天这么修理修理,明天那么修理修理,那最后修理成那个脸都不是你了,是不是,都似是而非了。”那电视演过几个毁容的,我一看,太吓人了。那怎么这么说还有人还去美呢?最后美的结果——丑。就这么一个逆反啊,你要美还给你的就是一个丑,还是把父母给的那个本来的面目保留到最后吧,这是真的。

  最重要的,为什么说阿弥陀佛是真的?

  因为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你说你得到了阿弥陀佛,你成了阿弥陀佛。你是谁啊?你是无量寿佛啊!对不对啊?那无量寿佛,寿命没有限制,对不对?你干啥都行。你说去极乐世界,你是无量寿佛,该有多好!为什么这个真的你不要,你非得要那个假的?你就这鲜花吧,今天看比昨天那蔫了一点儿吧,你明天再看比今天又蔫了,然后再时间长它烂了,对不对?它在变啊!你为什么把这花当真的呢?啊,这鲜花真漂亮!能有几个月漂亮?它总有枯萎的那一天吧。所以说了这些呀,我不知道对大家能不能有点儿什么启示。

  有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说过这一段话,历经沧桑就是过来人了,是不是?这个老人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年少的时候,总觉得人生应该波澜壮阔,才不枉走过这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之后,才恍然大悟,人生中精彩的事儿不会超过百分之五。”他把人生分了三个段,精彩的事儿你这一生当中不会超过百分之五。“你痛苦的事儿,倒霉的事儿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这就百分之十了。“剩下的那百分之九十的平淡,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命。”

  但是我们确确是怎么的呢?不把这个精力用在这个百分之九十的平淡上,而是用在那个两个百分之五上。

  因为什么呢?是这么说吧,就是那个百分之五,虽然它是你人生中的精彩,它毕竟是短暂的。可是,很多人用自己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去让它更精彩,实际这精彩是有限度的。然后,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再去应付那个所谓的烦恼,所谓的倒霉,而把那百分之九十荒废了,你说这个是不是就不划算了?我们自己可以算算这笔账吧。

  刚才,我说的这个故事,大家思索一下,回味回味。这几个故事我都不是白给大家讲故事,是不是?如果要是这样,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了。所以我们通过这些个故事,要得到一些启发,要从中有所受益。

  下面,我想再说说“布施”。

  为什么要说布施呢?人呢,就是无论是穷也好,还是富也好,一定要学会布施。当年老法师,跟李炳南老师,跟章嘉大师学佛的时候,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失学的穷学生。老法师的文化初中没毕业;但是,你们看老法师现在那个书法,漂亮极了,那么厚重,那就是几十年的积淀,那就叫文化的底蕴。

  那时候,章嘉大师就告诉老法师,“要学会布施”。老法师说:“没有钱,搁什么布施?”章嘉大师说:“一分钱有没有?”老法师说:“有。”“那你就布施一分钱。”“一毛钱有没有?”“有。”“那你就布施一毛钱。”说:“一元钱有没有?”老法师:“有,但是布施有点难。”因为那是他的生活费了。所以,老法师的布施从一分、一毛、一元布施出去的,这就是他的老师教给老法师的布施方法。

  我们现在布施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搁心里装着,是不是啊?布施完了以后呢,总觉得是个事儿,不忘我为别人做了什么。

  昨天我觉得我说了两句,没怎么太说透。

  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故事吧。

  我今天就是给大家开故事会了。是什么故事呢?咱们还得说上帝,讲个上帝的故事。这上帝领着一个教士,就传教士吧,上帝说:“你跟我去参观参观我的天堂和地狱。”这个教士就跟着上帝去了。然后呢,上帝就带着这教士走进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人,这些人是什么样子呢?就是骨瘦如柴,面无人色。屋子里有一个大锅,那锅里是什么呢?煮的肉,肉汤,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然后这些骨瘦如柴的人,每个人手里拿着个大勺子,这个勺子与众不同在哪儿呢?把儿特别长,长把儿勺儿。然后这些个人呢,拿着这个长把儿勺儿去舀锅里的肉汤啊,往自己嘴里送,大家想想能不能送进去?送不进去啊,那把儿太长了,回不来弯儿啊,所以送不进去。他们为什么骨瘦如柴呢?因为他吃不着啊,有好吃的,他吃不着啊。完了上帝就跟教士说:“这就是地狱!”

  然后又领着教士到了另外一个屋,这个屋和前面那个屋类似,也有一个大锅,也是肉汤。这屋里这些人一个一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相同的是他们手里也都有这个大长把儿的勺子,跟那些人拿的勺子没有两样的。那大家想,为什么那些人骨瘦如柴啊?为什么这些人红光满面啊?能不能想出个答案?

  非常妙,因为这些人把儿不是长嘛,它往自己嘴里舀它进不去呀,他舀往别人嘴里倒,你喂我,我喂你,互相喂,都吃着了,所以就吃得红光满面啊。然后上帝就跟这个教士说,“这就是天堂!”

  啥叫天堂,啥叫地狱?一念之差,念自私,为自己,啥没得到。不自私,念别人,你看,救了别人也救了自己。所以说这个故事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今天这节课给大家讲了这么多故事,因为这两天我看了两本好书,我就在书中我受益了,我就想把我受益的东西都告诉大家,就像学佛一样,我听师父的经,听明白一点儿,我就告诉大家一点儿;听两点儿,明白两点儿,我告诉两点儿,我不保守。我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就想:哎呀,非常感恩这两本书的作者。其中有一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出家师父,现在是某寺院的一个住持,我得保护这师父,不能把师父的名说出来。这个师父他写这本书,是他一篇演讲稿儿,演讲。哎呀,我看了三遍了,我就觉得这个演讲稿太精彩了!谁看了谁都会受益的,我说完了以后,我可以建议你们去找这本书看。

  昨天董事长问我,“刘姨,你那本书是哪来的?”我说“你们二楼。”她说“哎呀,我们都没注意,到您这儿了,这书都成了宝书了。”我说“对,到我这儿就成了宝儿了。”

  你看书别白看,你得看出里面的门道儿。人不说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儿。就像听经似的,我一直告诉大家,有的会听,他受益大。有的不会听,他受益小,或者不受益。

  就像念佛一样,我要说你不会念佛,你觉得委屈,哎呀,几十年念阿弥陀佛,谁不会念啊。我说你真不会念,你要真会念阿弥陀佛,念几十年你早都成就了。你说现在还没消息呢,你还着急,老问,“刘老师啊,我念这么多年阿弥陀佛咋还没消息呢?”那我咋回答你啊。你说我说重了,打击你积极性;我说轻了,你没听明白,还是咱功夫不到位,是不是啊?

  看书啊,听经啊,读经啊,念佛啊,都一个道理:用心!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念,不是嘴。你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了,你就成功了。

  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幸福、快乐、自在的生活,愿你们将来人人都去作佛。

  这节课就到这里了,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刘素云)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