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十念往生疑


   日期:2018/1/11 14: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

  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堕陷也。

  —— 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

  这是《净土十疑论》里面的第八个疑问,叫“十念往生疑”。

  十念往生,是通平时和临终,这是依据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而建立的净土宗的核心思想。第十八愿是代表着四十八大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心、智慧心、善巧方便心的高度的结晶,是把往生的条件在行门上放在了一个无条件的这个界面上,平等普度一切的大愿,是要靠这个十念往生愿加以彻底地彰显。

  那在佛的果地上,代表着大慈悲心的显露,但是站在我们业力凡夫造业的因果层面,却是难信之法,所以就在我们的立场来看,就觉得很难相信。这一问的问题,也是从这个角度加以施设的,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无始以来..... 无始,是佛教常用的概念,指没有开端,表明我们的本觉妙明真心,一念无明妄动,生起了觉明之心,能觉和所觉就马上进入无明的心意识,进入无明大梦,从这个无明大梦来看,就用无始来 表达。就好像我们昨晚上睡觉做梦了,那什么时候开始做梦,我们是不了解的,如果了解了什么时候,哪一时刻做梦,我们还在醒觉状态。所以什么时候滑到梦境,我们不了解,就叫无始。

  无始以来我们在无明的状态当中,有贪瞋痴慢疑种种的烦恼,鼓动身口意三业,造作了无量无边的恶业,这些恶业的种子使我们在今生尽形寿遇不到佛教的善知识。

  遇不到善知识,当然就不能了解人生的真理和智慧,不能深信三世因果,不能了知自己本具佛性,这些轮回因果、自性的佛性、彼岸的极乐解脱的境界一概不知。

  今生,在无明的业识心里面,又有着厚重的贪瞋痴三毒烦恼,这三毒烦恼又鼓动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又重新造作一切的罪业。

  就像现在多少人不信因果,不闻佛法,杀盗淫妄酒,没有哪个恶不造的,而且造的恶业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恶劣。只要看最近的一些造恶的事情,那很让人觉得心很狠毒。十七岁的小男孩求爱不成,竟然用一个汽油打火,把对方的脸都毁容了,诸如此类,他都可以这样去做,完全是一个厚重的贪瞋痴的显露。

  对于这样无恶不造的众生,为什么在临命终时,十声念佛就能成就往生,一往生就离开了三界轮回,无量劫三界轮回的恶业再也不受果报了,这在道理上怎么能够说得通呢?

  确实,这个问题问得振振有词,难道这个因果就不受吗?看看这个回答,这个难信之法就得要用不可思议的佛法,藉以解释清楚了。

  首先,要认可一个众生轮回的生命业力的事实。众生无始劫以来,他是善还是恶,这些业力种子的多少,以及强弱的程度,在我们这些凡夫有限的认知范围当中,是不能了知的。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众生的善根也是不可思议。

  佛经里面常常说,佛会告诉我们,众生生在这个世间,之所以难以得道,修道难以成功,就在于我们的念头。我们举心动念大多数都是秽浊的念头、罪恶的念头,一念来,一念去,幻起幻灭,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八亿四千万也只是一个法上的表达,就是有天眼通的天人观察我们的念头,都说不清,而且念念不住,念念不息,生住异灭,非常地迅速。

  从因果的界面来说,不仅行为因果是存在的,更细微的因果是在念头上建立的。

  一个善念就能得善果报,一个恶念头就能得恶果报,念头的善恶果报的因果,如响应声。比如你向山崖大叫一声,随着你所叫声音的声波强度,回音也有多强,如影随形,影子随着你的形体,丝毫不爽。

  所以,为什么佛法重视念头,善护念,念头要无住,又要身心无住。为什么强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菩提心?你就智慧观照,不住在一切法上,不住一切法,就住在般若上,而般若又是真空妙有,又要修一切善法,直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善护念,善住其心。

  我们知道自己的念头这么多、这么罪恶,我们就会惊觉、震惊、觉悟起来,就会生起大惭愧心,知道轮回的根本原因是在念头。

  在念头当中,站在出三界的角度来看,有漏的善,你尚且不能离开三界,更何况一天到晚都是罪恶的念头,哪能离开三界呢?

  那么,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桩事情也不是很容易能够产生的。

  无始劫以来的善恶业的种子这么多,能够感得临终遇往生善知识,十念成就者,都是宿世的善业强,才能感得的。遇到善知识,在你临终讲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你还要相信,相信之后,还要有至诚的愿出来,然后实施信愿念佛之行,十念才能成就。

  如果无始劫以来,你恶业的种子占主导地位,你所现行的都是恶的境界,善知识是逢不到的。没有善知识这个增上缘为你宣说净土法门,那十念往生净土就没有讨论的前提了。

  前面讲,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应该很重,临终十念应该是轻的,这是我们凡夫的认知所认为的,实际上并不是这么这样一个结论。

  现在站在大乘圆顿的道理上,作一种校量。临终十念和无始劫的恶业相比,哪个重,哪个轻,是不能确定的。业力的轻重,不在于时间的长远,也不在于它是多还是少,而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校量。

  第一,在心。就是能造业的那个心是什么。

  第二,在缘。造业的缘,增上缘是什么状态。

  第三,在决定。造业的当下,你是用决定心,还是有间心、有后心。

  从这三方面,才能校量出哪个为重,哪个为轻。重者先牵,业力重的就牵引神识到哪一道里面去。

  首先来看,在心。我们世间的众生在造恶业的时候,他所依据的造业的心,是虚妄颠倒的心而生起来的。虚妄,就是我们造的心不是真心,而是妄心。

  《楞严经》就首先辨识我们无始劫以来有两种心,我们常常是认贼为子,一个是虚妄的心,就是我们无明的业识的心,“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业力凡夫都认这个心意识为我们的真心,用这个识心来修道,这是外道的普遍的特点,永远不能得解脱。这种心是颠倒的心。

  那么,虚妄颠倒的心,就是它能造的因,既然是虚妄颠倒的,它的力量就弱。而念佛人的心是什么,是在临命终时,听往生善知识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而生起来的。这是无量劫以来稀有难逢的这一刻。

  阿弥陀佛,从事相上来说是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往西边的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极乐世界的教主,从理上说,阿弥陀佛全体就是我们业力凡夫介尔一念的性德,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寿,寂照不二,全体的是实相、一真法界、佛性。

  我们闻说阿弥陀佛真实的功德,这真实功德就是实相的功德。实相的功德不可捉摸,但是绝对存在,无形无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真实功德就把它凝聚在名号上,这个名号就是实相,名号就是我们全体的自性的功德,全体自性功德,这就是真心了,由阿弥陀佛实相的名号生起了我们真实的心。

  如果阿弥陀佛名号是本觉,我们能念的心就是始觉。所以,这个心有虚实的差异,造罪恶的心是虚妄的心,念佛的心是真实的心,这两者的力量有天渊之别。

  佛教常常有一个比喻,叫“万年暗室,一灯点亮”。万年,就是时间很长,无始劫以来那么长的时间,有一个黑暗的屋子,这万年暗室就代表虚妄颠倒的心。“日光暂至,而暗顿灭”,日光暂至就代表我们真实的心,始觉的心,我们的心光暂时到了这个暗室里,黑暗的这个状况顿然就充满光明了。你不能说,这个日光只是一秒钟就来了,这黑暗怎么就没有了?这黑暗可是无始劫以来这么长的黑暗,怎么这么短的时间的日光一来就灭掉了呢?你能用时间的久近来考量吗?从道理上说,时间很长的黑暗,这么几秒钟的日光不可能把黑暗灭掉,但实际上就能灭掉。为什么能灭掉,因为黑暗是虚妄的,日光过来是真实的,真伪是不能并存的,有黑暗就不会有光明,有光明就不会有黑暗。

  真心现前,虚妄颠倒的心就没有了。而实际上,全体虚妄颠倒的心就是妙明本觉的心,全体的波就是水,全体的虚妄也是真如,这就是从真起妄的情况。

  所以,真实的始觉的心,就显得力量大,而虚妄颠倒的心,万年的暗室就显得弱。

  请看下面: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比较业力的轻重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在缘,缘就是外在的条件。在心是能造的因,在缘就从外面条件来看。

  我们世间的恶人在造罪业的时候,是从虚妄的、无明的、痴暗的心,缘虚妄的境界。虚妄的境界就是... 我们为什么造罪?无非是追逐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这五欲六尘是我们妄心所显现的虚妄境界,所以能缘的是虚妄的心,所缘的也是虚妄的境界,全体都是颠倒,由颠倒的境缘造作的罪。

  那念佛之心,是从善知识那里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名号,它有清净的功德。清净,就是这句名号远离一切烦恼的污染,是阿弥陀佛断尽无明,乃至无明习气都断尽的清净心的结晶。它是真实的功德,是阿弥陀佛契证诸法实相,以他的大悲愿力,导引无量劫积功累德的修行,这种功德所庄严结晶的名号。所以,这句名号就是真实的这种境缘了。

  我们从这句名号生起的真实心,系缘无上菩提心而生。这句名号也是阿弥陀佛无上菩提心的结晶,以他在果觉的层面成就的菩提心,来引发我们因地本具的菩提心。

  我们众生也有菩提心,这个菩提具有着无我的智慧、大慈悲和善巧方便,我们众生也本具这些德能,只不过被分别烦恼所遮盖,现在阿弥陀佛名号所彰显的菩提心,把我们本具的菩提心给诱导、开发出来,激活出来,以本质境,显发带质境。

  那么,这是真实的心,缘真实的境界,那就是我们本具的觉性,本觉为真实。虚妄的心,缘虚妄的五尘境界,生出的是伪。一真一伪,功能作用就有天地之差别了,不得相比。这又有一譬喻,真伪的差异,从我们现象界的道理和一个不可思议的本质界的道理来看,就越出了我们一般的认知范围。

  这里比喻毒箭,当被一支有毒的箭射中的时候,箭头带着毒性深入到肌肉骨髓里,一定是等待着死亡了,呜呼哀哉!这就比喻我们虚妄的心,缘虚妄的境界,一定是死路一条。但是,有一种鼓声,在《楞严经》里面都有表达,有一种药叫灭除药,涂在鼓面上,在打仗的时候,击这个鼓,如果有被毒箭射中了的士兵,听到涂了这个灭除药鼓的鼓声,箭就自然会出来,毒就会给它化解掉。这个灭除药的鼓声,就比喻成本觉的真实的境缘。

  那你不能以为,这支箭射得很深,毒已经渗透到肌肉、骨头里面,那肯定不能出来,但这个灭除药鼓的不可思议,就能一闻鼓声,箭就能出来,哪怕是射得很深,毒就能化解,哪怕是最剧烈的毒。这就是在本觉真实的境缘上的不可思议的功能作用。

  所以,我们缘阿弥陀佛的名号,缘无上菩提心,所生起的真实境缘,就能够在临命终时,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能带业往生。

  第三个要素,在决定。就是你当下造业的心和念佛的心是什么状态。决定,就是他是确定不疑的,没有犹豫不决的心。

  一个业力凡夫在造罪业的时候,他常常是有间心、有后心来造的。有间心,就是心有间隔;有后心,就是在这个念头之外,还有其他的念。那造业的心为什么是有间心、有后心呢?由于他不是对真实功德的因果所产生的,他是带着对五欲六尘的贪恋,想得到这些东西,但内心深处,他又有良心上的谴责,又有不安,又有怕做这事情的种种后果,有恐惧,他一定是患得患失的。所以这时候,他有间隔的心、有后心,他造的业,虽然显得很重,但本质上还是很轻的。

  一个净业行人在临命终时,他念佛求往生的心是无间心、无后心的。特别是《观经》讲的下品三辈,是五逆十恶的罪人在临命终时,已经见到了地狱境界现前,地狱猛火现前,已经看到他即将要下地狱的境界,就在这十分恐惧的时候..... 这种恶人可能平时跟他讲地狱,他会哈哈大笑,以为没有,到临命终时地狱境界真的现前的时候,他害怕了。这时候由于他多生多劫的善根,被这种剧烈的痛苦、恐惧所逼出了一个善的种子,善的种子现前,就遇到了往生善知识。往生善知识一跟他介绍阿弥陀佛的威神,十力、四种无畏、无量的慈悲,告诉他:“唯有阿弥陀佛才能救你”,这时候他的心就调动起来了。对他来说,只有一条活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不能往生净土只有到地狱里面去,他别无选择。这时候,他临终念佛的心非常猛利,就是突围的心,这时候就没有其他的恶念来间隔,这叫无间心。他念佛的时候,就在这十声念佛的当下,他的神识就出来了,舍离了这个业报身的寿命。这时候,念佛当下,舍寿命,神识马上就到了阿弥陀佛的莲台上了,在这中间没有其他的念头,也没有其他念头在这个念头的后面,就叫无后心。

  这在净土往生公案里面,多有表述。唐代的张善和,他就表达了无间心、无后心的情况。

  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杀牛的恶业肯定是要报的,所以临命终时就有很多牛包围了他,要跟他索命,这是地狱境界现前。他一看这群牛来索命,就赶紧叫他的妻子:“赶紧去叫比丘师父来!” 原来在每个村庄、集镇都有寺院,他的妻子马上叫来一个比丘。这比丘一看他所表述的情况,就告诉他:“现在唯有阿弥陀佛能救你啊!地狱境界现前,你赶紧念佛求生净土!” 张善和也挺有善根,一听就叫妻子拿火来,就要点香,但他都没有时间点了,一手拿着香,一手拿着火,就赶紧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非常猛利地念。念了几声,就跟比丘师父说,牛没有了,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就说:“佛来了!” 就走了,往生了! 这时候,就是无间心、无后心。

  这时候,临命终时的善念猛利,临终一念叫大心,它能够把你一生的业力(善恶业)全都给抵消,就带着这一念猛利的、突围的心,带着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接引的力量,马上往生。

  你看这一点,唯有净土法门才有这种胜妙,地狱境界和净土境界就在这念佛的前后,加以了一个本质上的转换。

  十法界当中,最苦、最糟糕的法界,就是地狱法界;十法界最好的法界就是佛法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法界。在这十声念佛当中,顿然把地狱的境界转换为佛法界了,地狱猛火化成清凉风,风吹来朵朵莲华,莲华上有化佛菩萨,接引这个地狱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就是临终猛利的心、决定的心,所显现的极大的转换功能。这在一般的通途教理当中,怎么也难以解释。这就有两个比喻:

  第一个比喻,一条绳索非常粗大,十围之索,十个人才能围的那个绳索,一千个人想把它弄断,都弄不断。但一个小孩子,一个童子有一把利剑,一挥,这条一千个人难以把它弄断的绳索,他就能够把它截为两分,截开了。“十围之索,千夫难制”,这从世间的善恶因果来看,确实是这个样子。但童子挥剑,他有一把利剑,这把利剑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十念往生的利剑,这是阿弥陀佛无量的愿力所凝聚的宝剑,你有宝剑在手,只要十声念佛,就当下往生。

  这就比喻,你在念佛的当下,如壮士屈伸臂顷,舍娑婆世界,就前往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不能执著,这么粗的绳索,一个小孩子怎么能搞断呢?一千个成年人都搞不断,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搞断呢?但是小孩子握了这把宝剑,就能弄断。你不能用可思议的世间的道理,来否定不可思议的出世间的道理,因为这把剑不是小孩子的力量,这把剑是阿弥陀佛磨砺出来的一把剑。所以,这就用力少,收效大,小孩子一挥,这条绳索就断了。

  第二个比喻,也是加深我们对这个道理的理解。业力的重和轻,一定要从它本质内涵去谈,一定要站在不可思议的佛法立场去谈,一定要站在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威力这个层面当中加以观照。

  又比喻千年的积柴,堆积了一千年柴火,这就比喻成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以一豆火焚,一豆火,像豆子那么小的火,去焚烧,很快就能把这一千年积累的柴火烧干净。千年积柴代表烦恼,少许的火,火就代表般若智慧,名号就是般若智慧的结晶,无量光。名号当中,无量光把我们能念佛的心光给再现出来,母光和子光显现出来,那无始劫以来的烦恼的积柴,在般若智慧火面前,也很快就能烧干净了。所以,在很短的时间,烦恼的柴薪就会烧得一干二净。

  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堕陷也。

  这一段,加深对临终十念成就和无始劫以来恶业轻重的比较,又有一个比喻了。

  就好像有人一生以来,还是信因果,修十善业道,按他自因自果的招感,应该能够生到天上去,十善业道是生天的善因。然而,这个善人在临终之时,却起了一念决定邪见,这个“决定”就是前面讲的无间心、无后心;这个“邪见”就是拨无因果,这是大邪见,没有轮回,没有因果,常常世间的哲学都是大邪见。尤其是拨无因果的邪见,是坠到阿鼻地狱的恶因。

  这就比况,他一生是修十善业,临命终时却被一念的邪见,而且是决定的邪见所引导,堕到阿鼻地狱。这时候,他决定的心,实际上也是缘恶的境缘产生的,恶业虚妄,但是他临终时的心很猛利,就能够消解他一生修十善业的这个善业,这一念决定的邪见,令他堕到了阿鼻地狱。

  那临终这一念就很重要了,临终这一念是决定邪见的心,让他到阿鼻地狱,由于它猛利故。那么,拿这个来比况,临命终时如果用猛利的心来念阿弥陀佛名号,佛号是真实的,引导的能念的心是真实的,而且它是无间、无后的心,这是无上的善业。由此,就能够消解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得以往生极乐净土。

  如果说,你临终念佛,不能够涤除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往生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话,这个观点是无有是处的,与净土不可思议的因果道理是不相应的。

  所以《观经》讲,至诚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是由于念佛的时候,心猛利故,就能伏住无始劫以来的恶业,乃至于可以灭除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决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需要怀疑的。

  这里谈到的十念往生,前提有一个心态,就是至诚心。你的力量的生发是:

  第一,你的力量猛;第二,你显发的心是至心,至心就是至诚心。

  这个至诚心,在佛门里面谈,就是在这至诚心当中,是无有妄念的。所以净土的祖师大德都在探讨,这十念是一个什么样的十念?鸠摩罗什大师谈到十念的心态,就有一个比喻。

  比喻有一个人,遇到一个冤家债主,拿着一把刀要杀他。这个人一看,冤家非要杀他,他就逃命,那冤家对头拿着刀在后面就追,这是生死关头了!这时候有一条河,横在面前,这个人就在想,这条河我怎么渡过去?我是穿着衣服就直接扑到水里游过去呢,还是把衣服脱掉再跳到水里去游?他这时候就在思惟我该怎么过这条河。不脱衣服跳下去,虽然时间不会浪费,但是怕身上的衣服浸在水里厚重,妨碍游泳过去。如果要脱衣服,又怕时间耽误,后面的杀人者拿着刀上来了。这时候他就思惟,是脱衣渡,还是不脱衣渡?这时他全体的念头就这一个念头。这时候家里有没有存折,存折多少钱,怎么处理,不会在他的思惟当中了,生死关头。

  所以你看,临终十念是这种状态的十念,这种状态也就是无间心、无后心,这种状态就是至诚心。

  这十念往生,有个前提,叫“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十声很好念,而且这十声你不要执著到底是多少声。

  有人曾经问昙鸾大师,说临终十声到底是多少声?是不是非得要念够十声才能往生?其实也不要这么机械地认为,十声念佛只是表明你业事成办这个道理,就是你感通佛力,往生的净业已经成办的意思。不一定就是十声,也许七声、五声、三声乃至一声。但一说,一般的凡夫都得要追究到底是几声,昙鸾大师就给他幽了一默:“到底几声,这个口诀,不能传六耳,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两个人,单独来告诉你”。追问到只能是幽默一下了。

  十声念佛,表明业事成办的道理。业事成办,实际上乃至一声,你只要感通上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就好像这个开关你打开了,全体都亮了,开关没有摸到,还是黑的。所以,要摸到这个开关。

  重要的是,要注意“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两句话。至心,就是至诚心,你当下这十声念佛,是至诚心去念,唯有至诚心才能感通得了。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净土的庄严,是从至诚心里面出来的,至诚心才能感得至诚心,至诚心不能跟虚妄的心产生感应,至诚心里面就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世间人在一念不生的至诚心状态当中,都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效果。

  汉代的李广,他是抗击匈奴的英雄。他有一天在守卫边境的时候,他是身先士卒,每天都要去巡边防。有一天晚上,看到好像有一只老虎在那里,他就拿箭一射,由于是晚上,他拉弓一射,第二天早上就叫士兵把那个老虎去找过来。士兵天亮就去找,没有找到老虎,再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在草丛里面像老虎的样子,李广在月光之下就认为它是老虎,一箭射过去,那个箭全都射到石头里面去了。这神力,神箭哪!李广自己看了都大吃一惊,这是我射的?如果再叫他射,怎么也射不进,但是在那个晚上,他认为就是一只老虎,射过去,就射到石头里面去了。这个事情一传开,尤其传到匈奴那里,都害怕之极,一听到那李广在守这个边境,他们都不敢来侵略。

  这个至诚心,当那些写书法的人进入那种状态的时候,他能写出神品,如果离开那种状态,他是没有办法的。

  西方文化也谈那些侠客,晚上在月光底下骑着马,到了很远的地方,等到他住客栈,再第二天早晨一看,原来他昨天晚上过来的是一条大河,但在月光底下,他怎么就骑着马过来了呢?就是不能动念头,在无念的状态当中,不可思议的现象就出来了。

  去年有一个感动国人的例子,一个母亲看到她的儿子要从阳台上掉下来,那么远的地方,小孩看到母亲来了,他就要去迎接他的母亲,就从阳台上掉下来了,掉下来的过程中,这个母亲就飞快的,也不知道有多少速度,就把这个小孩给托住了。这种母爱在紧急关头,就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

  《列子》里面讲,有个商丘开,他做食客,相信他的主人能够使富者贫、贫者富,他就很听话,很相信,他心无二念,就出现从高台上跳下来,他也不受伤,进入水里面也不被淹死,而且还真的把水对岸的珍宝给他带回来了,进入火里面去运东西,一点都不受伤。他就是很老实,至诚心。于是搞得其他人以为他有道,向他请求道术。商丘开说:“我没有道,我就是唯恐我的真诚心不够”,所产生了这些现象。所以,孔子都赞叹这个商丘开,至诚心能够感天地、泣鬼神,惊天动地。能够得到不可思议的结果,哪能仅仅是水火不入呢?

  我们要了解,至诚心就能感格。我们为什么十念往生还往生不了,就是虚假的心,机心在这里起作用,于是就感通不了,那真的是喊破喉咙也枉然啊!你只要至诚心一感,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至诚心。

  在至诚心里面,是清净的,能够开发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的显发,就对这个不可思议的出世间的大法,能产生信心,这就是信,是至信。“至心信乐”,这个至,是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就是你的信心,是清净的信心,是没有怀疑的信心,至信。

  由至信产生一种乐,这种乐就是信心欢喜,大喜遍涌心。通过信解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极乐世界超出三界的功德,知道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生死轮回,在今生能够解决,这种生起稀有难遭之想的大庆幸心,他就欢喜。所以,有些念佛行人一谈到念佛就很欢喜,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这种人都能往生的,这是他的善根。

  如果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气无力,念念念呢,觉得是不是真有阿弥陀佛啊?阿弥陀佛是谁啊?他跟我是什么关系啊?他会知道我吗?他会解决我的问题吗?他越念越有怀疑,就像在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一个居士谈体会,她就越念越有怀疑,越念越枯燥,开始还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最后念成了“哪有阿弥陀佛,哪有阿弥陀佛......”,她的怀疑的心就出来了。怀疑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有这怀疑的心,就越念越没有味道,越没有味道呢,懈怠的心、放逸的心,所有不善的心都出来了。他就没有做到至心信乐,这种念佛也绝对不能往生啊!

  “欲生我国”。欲,就是发愿,欲是希求的意思。建立深信,才能够引发切愿,恳切的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对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种种的苦难,有没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啊?有没有三界火宅不容一刻的停留啊?生死大事,我们还在这苦海当中挣扎,是不是如救头燃啊?这种紧迫的心,能不能出来啊?这个“欲生”,把愿求极乐作为我们生命当中唯此为大的一件事情。在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的满足,都是虚妄的,都是苦难的,都是轮回之本。从心理上一定把它截除、把它放下,也不需要在这个世间多活几年。

  最近有些居士一提到2012冬至那一天会怎么办,于是他就想到怎么办的问题,听说要准备压缩饼干,他准备更多的压缩饼干。压缩饼干有什么用呢?这时候你为什么不准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心态和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呢?这才是最好的准备啊!极大的苦难一旦现前的时候,就乘着这种苦难、这种因缘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这个世间肯定是灾难不断的,灾难这个苦果是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念头。试问我们的每个念头有几个是善念?都是恶念哪!恶念一定会得恶报的。这不要去问人,也不要去预测,从我们对心性当中的考量,都会推出来啊!由因可以推果,由果可以溯因,这个因果是可以进行考量的。

  所以,临命终时,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来庄严这句名号,乃至十声,最低限度要念十声,那最高限度呢?越念得多越好,多多益善。我们用这个“乃”,不要以为第十八愿,只是念十声就好了,于是我有多余的时间就去喝茶,去摆龙门阵,去摸麻将,去卡拉OK,那你这样都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至心信乐,是要我们尽形寿多多念佛,要像善导大师那样,一天念七万声、十万声佛号,要这样去念。只有把你整个的生命时间,你珍贵的命光都用在佛号上,才能表达你的至诚心。如果你觉得时间很难打发,做些无聊的世间事情,你的至诚心就有问题了。

  其实,我们净土宗祖师都在表范多多念佛,念得越多越好。平时念佛就是练兵,临命终时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我们的心,念念都在阿弥陀佛上,那临命终时这种心理定势的感格,一定是跟阿弥陀佛名号、西方极乐世界相应的,阿弥陀佛自然而然就会现前。自然而然现前,对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摆平,但只要我们感得阿弥陀佛临命终时现前,阿弥陀佛一来,他一定会放光,光明的注照就能使我们无始劫以来恶业的种子不起现行。而佛光使我们念佛的净业的种子,乃至于无始劫以来的净业种子,得到串习、得到现前,心无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这一点不要有怀疑。

  下面,就来探讨当时流传在隋唐之际的一个观点。这观点来自于摄论派,摄论派真谛三藏翻译的,当时成为摄论宗,有很多义学比丘学这个流派,法相唯识方面。他们就在探讨净土法门,十念往生有一个判释,就谈到“别时意”的问题。

  说:十念往生净土,不是今生往生,而是作未来世往生的一个因,叫“别时意”。别时,就不是今生,是其他时候。他为什么做出这么一个判断呢?就有一个基本的推论,说:往生净土,你只是发了愿,但完全没有修行。《杂集论》谈到,有人如果发愿生到阿弥陀佛的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这个即得往生,不是指今生,而是指来世或者是未来的多少世。还有经典当中讲,“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就是闻到无垢佛的名号,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经文都是别时之因,就是在其他时候成就的因。就好像一文钱,能够积攒到一千文,不是当下积攒,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最终积攒到一千文钱。别时意,是由于当下他都没有修行。

  这个观点,站在通途佛法的角度来谈,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愿行相资,才能到达成佛的宝所,你有愿,没有行,怎么能说你能往生或者尤其说你能成佛呢?那这里要辨识一个情况了。

  只是有发愿,没有修行,是别时之意,这在道理上是成立的。但是,你不能把它用在净土法门的十念往生问题上。十念往生,他是猛利地念佛,当下就是善行了。所以,智者大师在这里谈到临终十念往生,他是无间心、无后心的猛利十念,他是一个无上的善行。如果把十念往生作为别时意,这里的错误是非常大的。

  这个观点在隋唐之际非常普及,如果把净土念佛往生作为别时意的话,就会构成很多的学佛人不会念佛,为什么?我念佛没有作用,当生不能往生,都是未来世才能往生,谁会修一个未来世才能往生,不确定的法门呢?这个观点如果广为流行,实在是自误误他,错误颠倒之极!

  这再说得严重一点,就是谤法,就有四种过失、罪过。

  第一,谤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面分明谈到,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阿弥陀佛现在其前,接引这个往生人念佛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也是谈到三辈往生,乃至于《观经》谈到九品往生,都是谈当生阿弥陀佛现前,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哪部经典说,念佛不是今生往生,而是未来世往生的别时意。如果把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称为别时意,首先跟释迦牟尼佛的圣言量就有违背,这种违背就是一个诽谤的语言。这是第一,诽谤释迦牟尼佛。

  第二,诽谤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的证成。当释迦牟尼佛说念佛必定往生的时候,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称扬赞叹,十方诸佛伸出的广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表明无量劫没有说过一句假话的佛来做印证,公证人。

  第三,这种说法是诽谤十方诸佛的护念。《阿弥陀经》讲,只要信愿念佛,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在通途佛法来看,证到同生性的菩萨,才能得十方诸佛的护念。同生性就是,他是法身大士,才能有资格得十方诸佛的护念。那么,只要专心念阿弥陀佛的净业行人,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第四,做别时意理解,就会诽谤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四十八大愿的力量。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谈接引众生的,都是谈当下的利益,没有谈到别时意。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玄义分,还特别就这个问题加以了辨识。善导大师是在初唐之际了,玄义分是善导大师自己叙述,是在梦中感得梵僧指授玄义的,他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感应的力量在里面。也就是说,善导大师写《观经》的玄义、玄妙的义理,都不敢自己建立一个什么主张,都是仰靠佛来加持开发本具的智慧,所以梦中梵僧指授,就是在净土的祖师里面,都认为是阿弥陀佛梦中指授的。所以,善导大师说这部《观经》,从玄义分到其他的章节,都是感应的产物,所以一字一句不得加减,等同佛说的。

  就在玄义分里面,也是批评了别时意这个观点。因为十声念佛不仅在《无量寿经》里面谈到,在《观经》的下三品往生都谈十声称佛,即得往生问题。善导大师就有个判言,以《观经》中有关往生的经文来看,十声称念弥陀名号,就是愿行具足,十声称佛,就是叫十愿十行具足。

  为什么叫愿行具足呢?称南无,“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意故,必得往生。”这六字洪名,南无,主要是愿的问题。南无,多义不翻,有皈依的意思,有礼敬的意思,有度我的意思,有救我的意思,有归命的意思,有归元的意思,有丰富的内涵。南无,那时候的翻译是音译过来的,但是现在不要念成“南无(wú)”了。现在有些人望文生义,自己认为很聪明,一看到叫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就是南边没有阿弥陀佛,西边有阿弥陀佛,他还讲得振振有词,但是你把这个理解错了。

  南无,这里选择的是指归命,归命就是众生最看重的就是生命,俱生我执,身见,他就对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现在,归命的意思就是把生命交托出来,交给谁呢?交给阿弥陀佛,生命都能交托出来,表明他有信心,也有很强的发愿。那么,归命就具足信愿了。

  念阿弥陀佛就是行。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是把阿弥陀佛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菩萨大行都召唤过来了,由于这一句阿弥陀佛叫万德洪名,阿弥陀佛把他无量的功德,都凝聚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里面了,当我们至诚念佛的时候,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的菩萨万行的功德,全转为了我们众生的功德,所以当下就是行。你不能说念佛就不是行,念佛是无上微妙的菩萨大行。

  所以,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内涵,本质性法义的理解,就能够作出结论: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不仅是有愿,而且当下就有行,愿行具足,也就必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作了这种探讨之后,非常感慨地说道:净土法门是全体建立在佛的果地上的,是等觉菩萨已还的智慧所不能窥测的,不能测量的。所以,谈净土法门往生条件的问题,一定要援引圣言量,不可以菩萨的造论观点作为指南,菩萨还有浅深证悟的差异。

  在《观经四帖疏》最后一卷,解释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圆发三心的这段解释里面,善导大师还特别谈到,如果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人现在你面前,说十声念佛,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事,你不能听信,乃至于十信、十住、十回向、等觉菩萨在面前说念佛难得往生,你都不能相信。净土一法,一定要以佛的圣言量为主。而且当你在心性上、在智慧层面,在终极的道理上,建立了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圆教的道理之后,就是佛现前,说:“我原来讲的净土法门是方便法门,我更有更好的方法传授给你。” 这时候,你都要向佛顶礼,说我早先听到你老人家给我传授了净土法门,发愿终身受持,虽然佛还有更好的法门,我都不敢改变初衷。你有这样的信心,才叫真实的信心,才叫金刚般的信心。金刚信心,就是不为其他的别教别行所动摇,而能够破斥其他异解异行的力量。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净土五经一论》非常熟悉,不是一般的看个一遍两遍三遍,要反复去思惟,熟能生巧,过段时间再看一遍,过段时间再看一遍。净土宗的祖师是解释《五经一论》的权威注解,所以对《观经四帖疏》、《弥陀疏钞》、《弥陀要解》要熟悉。这样,就会对那些其他的宗门教下,站在通途教理的角度来质疑净土法门的这些观点,就会有一个辨别是非邪正的能力。这种辨别是非邪正的能力,是来自于我们对圣教、圣言量、《净土五经》和净土宗祖师著作的深入了解,所建立的参照系。如果我们修行净土法门没有这两个参照系,我们一定是会遇到很多相似的说法,没有办法加以辨识。

  比如摄论派讲,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即得往生,或跟你讲,你闻到无垢佛名即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这些都是不可能当生成就的。这里面你得辨识,你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得往生,往生的是依报的环境、依报的刹土,跟你闻到无垢佛名你即得成佛,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成佛,内涵上是不同的。往生到依报容易,得到正报的佛果,那当然就很难。

  我们净土法门也没有说:你今生念念佛,你今生就能成佛。而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能得阿鞞跋致,进一步能够修行,快速成佛。所以,求依报容易,求正报的佛果很难。

  这就比况,如果想移民到美国去,如果你符合条件,你移民到美国,做一个华裔的美国人,比较容易实现。但你说今生要到美国去做美国总统,可能就比较难了。它的条件比较高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大可能。所以,这些都要去辨识。

  净土法门为什么首先解决我们往生的问题。只要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一愿,就等于成就一切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是很容易的事情。而要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想成佛,那是难上之难,几乎不可能。

  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古佛再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十方诸佛都要赞叹他,你竟能在这个五浊恶世都能示现成佛,那太难了,太了不起了。在这五浊恶世,一般的人到这里连人的资格都具备不了的,脚跟都站不稳,都要下三恶道的,你还能够去破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都断尽,朗然大觉,业尽情空,这哪有众生办得到啊?这是非常难的事情,而释迦牟尼佛难行能行,竟然办到了!他是古佛再来呀!世间一个大学者,你能够做成很好的学问,也不是今生读书就能做成学问的。

  清代的袁枚赞叹黄庭坚,黄庭坚就有一个公案。他年轻的时候,二十岁中进士,文章写得很好,结果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引导到一个地方,原来他前世就是一个学佛的女居士。再翻开他前世的写的文稿,他大吃一惊,原来他考秀才、举人、进士的那些文稿,他上一辈子就已经写好了,无非他转为男身之后,就把它再现出来而已。这个公案一出来,袁枚给他一句话叫:“今生读书方已迟”。你今生开始读书,肯定方已迟,你不能成为大学问家。能够成为大学问家,都是多生多劫早已是读书的种子,他阿赖耶识里面就有这些信息,今生就把这些读书的智慧的信息调显出来,他才能成为大学问家。

  学佛为什么要谈善根问题,就是多生多劫你跟佛有过缘分,曾经学过佛,阿赖耶识有这个种子。

  我们很多比丘一出家,背《楞严咒》,几天就背会了,这不是他有这个种子吗?要么没有这个种子,可能背个几年也背不会,有些人一辈子也背不下来啊!众生善根不可思议,你不知道他的善根到底有没有,有多深厚,所以我们不能轻慢人,也许他学佛时间很短,但是一旦他学佛了,他也许进步很快,一闻千悟,善根起来了。

  六祖慧能,就谈到: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或没有智慧。六祖慧能他做一个獦獠的时候,在那里舂米,谁会知道他有那么深厚的善根,能够传承正法眼藏。一听《金刚经》“无住生心”,就心花怒放,就大彻大悟,就能传承禅宗的衣钵,一华开五叶。那六祖慧能的善根不可思议,他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然而一听《涅槃经》,就能把《涅槃经》的道理说出来,一听《法华经》,就能把《法华经》的道理说出来,这是他的善根。

  由此,我们今生得到人身,能闻净土法门,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生起一种信心,欢喜踊跃的心,也足以证明我们多生多劫有善根,若没有善根,我们听到这句名号是无动于衷的,甚至还会生起诽谤之心的。多少人你叫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去宣传净土法门,你都很难开口,他会觉得你这人很迷信。再说你劝他往生净土,他会觉得好像我们在骂他,希望他早死,都是很难说出来。那有时候他会反驳,哪里有阿弥陀佛啊?你拿个阿弥陀佛给我看看,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他还反驳得很有“道理”。所以这些都是缺乏善根的表现。《无量寿经》对这种人都已经给他授记,这都是从三恶道里面上来的,业障很重,不相信,要诽谤。

  所以,别时意的这些学者,用通途的教理来判摄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尤其是往生的条件,这要特别小心了。往生的问题是阿弥陀佛用五劫的思惟,无量劫积功累德的结晶,是阿弥陀佛愿力保任我们往生,他老人家只要我们信愿称名,没有施设任何的条件。你只要念佛,愿行就具足,不是别时意,而是当生就能往生的。

  所以,智者大师在这里希望净业行者要深切地思惟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大乘圆顿的了义,至顿至圆,了义当中第一了义,以佛的果地觉作众生的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这个道理思惟清楚了,我们对信愿称名,感通佛力,带业往生的信心,就会确然不拔,不会被其他宗门教下的观点所动摇。智者大师最后也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去相信那些净土法门之外的,跟阿弥陀佛的义理相违背的见解。如果相信了这些异见,就会自然而然地坠到六道轮回,陷落我们的法身慧命,永劫的轮回啊!

  今生闻到净土法门,就得当仁不让,撩衣便行,一定要解决往生之大事。要知道,今生不能念佛解脱生死,那一错就成百错,就在三恶道里面无量劫都不得出头,这就是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悲哀。大家一定要辨识这些妨碍我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不正确的见解,这些见解,现在表现的形态将会越来越多。

  比如我们这些年也听到,或者也看到一些小册子,都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化城,你要成佛还得要到这个世间来消业障才能成佛,说是化城。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分明讲到:这是一个法性土,涅槃的常乐我净,那个世间无衰无变,只要往生,一生成佛,哪里是化城呢?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本来是用一乘法来度众生的,但一乘法他信不及,感觉到五百由旬的地方很遥远,甚至走路都不想走,不想起步修行,所以佛应这样的众生根机,就在三百由旬当中变化了一座城,再告诉这些众生说:“成佛并不远哪!你看都能看到前面的城市啊!” 这些人一看,隐隐约约还看得到,好像不远,就鼓足勇气,开始来修佛法。这是修藏教的四念处,四正勤,七觉分,八正道分这些。等到通过这些修法,断了见思惑,证到阿罗汉,就等于到了那个化城。等证到阿罗汉的时候,这时候要跟他讲大乘法,要让他们回小乘心向大乘,这时候就会告诉他:“这个三百由旬的地方还不究竟,是中间的一个化城”。开权显实,这时候由本垂迹,来讲到终极的成佛的目标还在五百由旬的地方。这些行人透过三百由旬的修行,他的脚力上来了,他狭劣的心胸也打开了,这时候就有条件回小乘心向大乘心,一听到大乘的佛果,不可思议的功德,也油生向往,这时候他们就进一步修大乘方等经典的理念,进一步侵断尘沙,乃至于无明惑,最终圆成佛果。所以,这个化城是由实施设的权法,由于它只是一个权法,是为了到达那个成佛目标中间施设的,所以这个权法也就是实法,你不能把这个权法的化城,来指定这是极乐世界的情况。极乐世界是四土圆融在一土的实报庄严土,是阿弥陀佛所住持的究竟让九法界众生快速成佛的一个刹土。

  这些我们都要辨识清楚,如果你不理解这些道理的话,这就有点跟别时意的效果差不多。如果大家都认可别时意,那一般都不会修净土法门了。如果说极乐世界是化城,一般人也不会修行净土法门。我很不容易念佛一辈子,还是到了化城,还不究竟,还没有成佛,那我去干嘛呢?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这些异见。若相信这些错误的见解,我们的结局就很苦难了,一定要相信佛语,才能得到真实之大利,了生死之大苦,得涅槃之常乐。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十念往生)(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十念往生)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 

 大安法师: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