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回归心性的家园


   日期:2018/1/23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总是喜欢将注意力放在外境事物上,而对观察内心却毫无兴趣。如果我们能够稍微花一点时间来观察和关注一下自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念头就像沿着屋檐下落的水珠一样,一滴接着一滴,无有间断。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检视心中浮现的各种念头就会发现,这些念头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散漫”,一个是“混乱”。

  所谓“散漫”,是指这些念头缺乏一个专一的目标和方向。它们往往漫无目的,一会儿指向甲事物,一会儿指向乙事物,一会儿又指向丙事物,其所耽著的对境总是在不停地切换着。一颗散漫的心就像一只猿猴,一会儿在这棵树上呆呆,一会儿又跳到另外一棵树上玩耍,结果永远没有固定的归宿;散漫之心又像一个东荡西游的流浪汉,在东边的人群中看完一场戏,又到西边的人群中凑热闹,结果一天下来,什么也没有得到;散漫之心又像在水面飞行的蜻蜓,虽然频频“点水”,但终究于己无益;散漫之心又如掰玉米的小熊,掰一个扔一个,结果虽然掰了很多玉米,但最终仍然一无所获。

  所谓“混乱”,是指这些念头常常前后矛盾。几分钟之前我们还是竭力赞成某件事的,几分钟之后我们又开始坚决反对这件事。几十年之前,我们可能为了什么“主义”而热血沸腾,几十年之后,我们可能又为和这个“主义”格格不入的“信仰”而废寝忘食。总之,念头对事物的赞成和反对似乎并没有什么原则和道理可言。有时候,心看上去是按照某种原则来运作的,然而遗憾的是,心所遵循的所谓“原则”也潜移默化地随着时间在悄悄地改变着。过了一段时间,人们甚至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现在所奉行的“原则”和几年前所恪守的“信念”,竟变得迥然不同。

  凡夫心所具备的这种“散漫”和“混乱”的性质可以合起来并称为“散乱”。心在一段时间的“散乱”之后,往往会感到疲倦,于是心又不知不觉地进入对外境一无所知的“昏沉”状态。所以,“散乱”和“昏沉”的交替,就是凡夫生命的基本特色,也是凡夫心流浪生死苦海的一个基本的周期特征。在佛教密宗“六中阴”的教法中,将凡夫心一个念头的生起和消亡过程,加上念头消亡之后到下一个念头尚未产生之间短暂的无念过程,称为一个“一念轮回”;将凡夫心一昼夜中白天的清醒过程和夜晚的昏睡过程称为一个“昼夜轮回”;将凡夫的一生加上死亡到投胎之间的中阴历程称为一个“生死轮回”。所以,佛教中常说的“轮回”这个词,其目的可能不仅是为了揭示众生生命形式的不断转换,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凡夫心相续所具备的“散乱”和“昏沉”交替的基本周期特征。

  从生死轮回的长河中仔细分析心念的相续流就会发现,一颗散乱和昏沉交替的心,即便延续了成千上万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一会儿向东行走,一会儿向西行走,一会儿又向南行走,一会儿又向北行走,心中并无一个确定的方向和目标,那么这个人即便在沙漠中走上一千年一万年,也永远走不出沙漠。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心在一天内的活动进行检视就会发现,心一天的忙碌和奔腾不息,除了留下倦意和昏昏欲睡之外,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由于极度的疲惫,心此时不得不放弃对外境的执著,和外境暂时“分离”,进入昏睡无知的状态。当一个人此生的生命到了尽头快要撒手人寰的时候也会发现,心在这一生的劳累除了让自己的身体没有饿死和给自己留下一堆支离破碎的记忆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的心根本不可能将今世所执著的一切带到后世,甚至连自己平时最关心的身体都不得不放弃,更何况其它外境的人和事物呢?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每天虽然在疲倦和昏沉中睡去,醒来时却又不由自主地要到外境上去追寻;虽然在双手空空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到了后世却又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流浪和追逐。

  所以,要想结束散漫和混乱的轮回,我们必须为心找一个坚实可靠的方向和目标,使其朝着这个可靠的方向和目标坚忍不拔地前进。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造成心这种散乱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凡夫心具有“背觉合尘”的特性——也即心背弃自己本有的觉性和光明,到外境上去攀缘执著,追逐虚幻不实的外尘。因为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迁变的、虚幻不实的,所以心对任何有为法的追逐,最终只能像野鹿追逐阳焰水解渴一样一无所获。心最殊胜、最了义究竟的归宿就是“自我觉悟”——也即心自己通过“背尘合觉”,回归其本有的永恒不变的光明心性。因为心性的光明是“常、乐、我、净”的,所以一颗心只有以其自身的光明为归处才是真实可靠的。确实,任何一个已经真正走在了菩提道上的人都会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受到,心只有走在了这条归家的路上,才会踏实和安详,才具有真实的意义,心在任何外境上的追求,终究只会造成新一轮的流浪和漂泊。

  理解了凡夫心的散乱现状和散乱原因,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佛陀圣教中“戒定慧”无漏三学的真实含义。“戒定慧”不仅是断除散乱的根本手段,而且是将自心护送回“心性家园”的基本交通工具。“戒”的本质是心念的取舍和筛选——也即舍弃不好的心念,让心只选择“安全可靠”的心念,所以“戒”可以去除很多制造痛苦和散乱的心念,使我们的心具备一个初步的、大致的正确方向;“定”的本质就是“心一境性”——也即心只能持续在一种正确的状态上,沿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和目标持续不断地前进;“慧”的本质就是心对其本性有了部分或完全的体认和证悟。

  一颗散乱的心是渺小的,因为它不具备力量;一颗散乱的心是痛苦和混乱的,因为它没有固定而可靠的目标;一颗散乱的心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最终一无所获。而一颗无有散乱的坚定心是伟大的,因为它具足力量并可承办一切;一颗具有坚定信念的心也是安详的,因为它纯净、不混乱;将“回归心性家园”作为究竟目标的心是具足实义的,因为这样的心终究会证悟无上菩提,获得究竟的大安乐!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放生)(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放生)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生态放生”及其对当代佛教“放生”的启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护生放生 

 衍慈法师:放生的意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放生的现代意义 

 宽运法师:西方寺北角码头放生法会开示 

 宽运法师:戒杀与放生 

 宽运法师:素食、放生与生态环保 

 宽运法师:庆生放生 增福延寿──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妙祥法师:放生不会刺激养殖业发展 放生是光明 一灯能除千 

 怡僧法师:放生的意义 

 传喜法师:放生日 欢喜日 

 宽运法师:上天好生 怜悯万物──略述中国佛教放生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