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如何受持感应篇?


   日期:2018/1/26 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于《太上感应篇》,学习完一遍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的!这才是刚刚开始,还需要通过下面所说的“修”和“行”来巩固和落实其中的道理。

  什么是“修”呢?《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所言修者,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也就是说,所谓“修”,就是不断地让自心缘着“善所缘”而安住,护持心中的“善所缘”,令其不丢失。

  例如,对于《感应篇》“总纲章”中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应当如何“修”呢?可以通过“前行、正行、结行”三个步骤来修。

  一、前行。于洁净的房间中,布置好分别代表佛陀身口意的“佛像、般若经、佛塔”,献上供品后以毗卢七法在事先准备好的坐垫上安坐,呼出心间浊气三次,念诵皈依偈与发菩提心愿词以调整内心,然后祈祷佛陀加持自己生起《感应篇》中所说的一切善、断除《感应篇》中所说的一切恶。如是完成“前行”后,趋入下面的“正行”。

  二、正行。观察修与安住修轮番而修。观察修,有时也称为思择修,是通过思维的方式抉择出“善所缘”;安住修,是让心保持在思择修抉择出的“善所缘”之上不动摇。

  先观察修:一切众生无时不在追寻着安乐、躲避着痛苦,然而苦乐是无因而生、偶然而得的吗?绝对不是。是外境的某个人造成的吗?也绝对不是。有时候,表面看来我们所感受的痛苦或快乐是外面的某个人强加给我们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一切外境的显现都只是隐藏在内心的业力种子在播放,外面的某个人加害我——这件事也完全是我们自己心田中的业力种子播放出的画面,而这个业力种子完全是自己过去身口意的造作所播下的。所以说到底,自己所感受的一切痛苦怨不得别人,都是自作自受,是自己过去所造恶业成熟而显现的;自己所感受的一切快乐也同样如此,是自己过去所作善业成熟而现前的,这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意思。“善业导致善报,恶业导致恶报”的规律会不会有错乱呢?众生的痛苦会不会是他们过去的善良所致、众生的快乐会不会是他们过去的邪恶所感呢?绝对不会。正所谓“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像有什么样的形状就会有什么样的影子,“善与乐”、“恶与苦”之间的因果对应也是毫厘不爽;又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与乐”、“恶与苦”之间的因果对应也不会有任何偏差。因此,我们一定要断除身心之上的一切恶、奉行身心之上的一切善。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要先好好闻思《感应篇》中所说的善恶,然后再努力按照《感应篇》所说的道理断恶修善。

  再安住修:内心安住在前面观察修抉择出来的“善所缘”之上,这个“善所缘”就是“我一定要先好好闻思《感应篇》中所说的善恶,然后再努力按照《感应篇》所说的道理断恶修善”。安住在这样的决心之中不动摇,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

  观察修与安住修轮番:若内心出现昏沉或散乱而不再能安住,就再次进行思择修,以思择修引发上面所说的决心(善所缘),之后在这个决心中安住。就这样,一旦失去对决心的安住,就立即通过观察修引发决心而再次安住。如是观察与安住轮番而修。

  三、结行。修法结束即将下坐之前,将这一坐修行的善根以及过去的一切善根全部回向自他一切众生断除一切恶、奉行一切善而成就无上佛果、获得究竟的安乐。

  像上面所说的这样,要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在坐上反复修持,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乃至上百遍、上千遍,直到“要断除《感应篇》所说的一切恶,奉行《感应篇》所说的一切善”这个决心在内心真实生起为止。然后再趋入“神罚章”的观修。

  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完成前行后,一边阅读“神罚章”一边思维其中的义理。“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先须避之。”念诵完这段话中的每一句,都可以思维一下:这些外在的神灵不是天生就要惩罚我,这些神灵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奖惩实际上都是我自心中业力种子在播放。如是思维就又生起“要好好修学《感应篇》所说之善、断除《感应篇》所说之恶”的决心。生起这个决心之后就尽力保持住,如果因为昏沉散乱而无法保持了,就通过观察修而再次引发决心,这样观察与安住轮番而修。结束修法之前要回向。

  上述“神罚章”修完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乃至成百上千遍之后,内心的“要断恶行善、要好好修学《感应篇》”的决心就会不断得以巩固。巩固之后,就趋入“举善章”的观修。

  例如,修“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句话时,完成“前行”后就开始观察修,也即思维这句话中的道理:所谓“是道”就是“善业之道”,所谓“非道”就是“恶业之道”。沿着身口意的善业之道而行,将来一定会离苦得乐;而沿着身口意的恶业之道而行,将来必定会遭遇诸多不幸,这是因果律所决定的。所以,对于善业应当毫不犹豫地趋入,对于恶业应当坚决果断地舍离,如《大学》中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对于断恶,决不能姑息、迁就或迟疑,应如毒蛇在前、猛火燃头时立即采取行动去除危险般,果断地断除恶业;对于行善,决不能等待、拖延、懈怠或犹豫不决,而应当勇往直前、当仁不让。内心生起这样断恶行善的决心之后就保持住,不能保持就又通过观察修而引发决心,引发决心之后就再次安住。如是轮番而修,结束时回向修法的善根。

  就这样,对《感应篇》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在坐上反复通过观察与安住轮番而修。对“举善章”所说的善,要发愿做到;对“举恶章”所说的恶,要发愿断除。只有这样,自心才会渐渐与《感应篇》相应。

  为什么要在坐上反复观修呢?《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盖从无始,自为心所自在,心不为自所自在,心复随向烦恼等障,而为发起一切罪恶。此修即是,为令其心,随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缘。”意思是说,从无始以来,自己的心放逸惯了,都是循着贪嗔痴等烦恼习气而趋向罪恶,很难有向善的可能。这样修,是为了让心能够自在地趋向善、住于善。

  什么叫“行”呢?就是坐下从身口意三方面奉行坐上所修的“善所缘”。举善章每句话所描述的内容都是坐上所修的“善所缘”;举恶章中的每句话描述的都是一种恶,对这些恶发誓坚决不犯,这也是“善所缘”。通过坐上观修,就使得这些“善所缘”渐渐成为心中的习气。这样坐下的奉行就变得有可能了,而且会越来越容易。不仅如此,坐下的奉行还会更加促使“善所缘”的习气变得坚固。

  例如,观修《感应篇》中所说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这句话时,对于其中的“忠、孝、友、悌”四个字所描述的“善所缘”,都要先在坐上观修串习,然后坐下遇到上级、父母、兄、弟时,就和善地对待他们,做种种予乐拔苦之事饶益他们。对于“正己化人”这四个字也是先坐上串习,之后坐下奉行,所有善行都是先要求自己做到,在此基础上再以慈悲柔和之心去帮助他人,让他人也做到。

  坐上的“修”与坐下的“行”,这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坐上的“修”,坐下往往只能随着往昔的恶习而转,不可能随“善所缘”而行。有人说:“道理我也知道,就是做不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没有将所了解的道理在坐上反复观修串习。此外,没有坐下的“行”,坐上的“修”也失去了意义,因为坐上 “修”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坐下 “行”。

  对于《感应篇》中所说的每句话,都要这样通过坐上修与坐下行来巩固和落实。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