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发起皈依三宝之心 太上感应篇浅释


   日期:2018/1/29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习与受持《太上感应篇》的人,要发起皈依三宝之心,并在自相续中逐渐增上并稳固这个皈依三宝的心,这是因为:学习与受持《太上感应篇》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和他人离苦得乐,只有进一步趋向皈依三宝,自他离苦得乐这件事才能趋于稳固与深入。

  所谓“三宝”,即是“佛、法、僧”这三者,因为稀有难得,并且能使真实皈依之人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安乐,犹如世间宝物珍贵稀有,所以称这三者为“三宝”。

  所谓佛宝,《皈依要门》中说:“初者,佛宝究竟的施设处乃是断证究竟、周遍有寂的法身智慧,及依此为增上缘,于地上菩萨前所现的色身——五决定之报身,又以此为增上缘,于净与不净众生前所现的能调化之色身,即化身。”

  这段话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是无形无相的法身智慧,这个法身智慧真实存在,无形无相,犹如虚空,遍布一切处。《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的“如来”,就是指如来的法身智慧,也就是说,如来的法身智慧不是有形状与颜色的物质,也不是音声,如果有人以形色和音声来理解如来的法身智慧,这个人是在行邪道,永远不能获得无上佛果。又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说,如来的法身智慧也没有离开一切形色与音声之相,而是一切相的空性本面。一个人如果认识了万法的空性本面,也就认识了如来的法身智慧。为什么要皈依这个究竟的佛宝——法身智慧呢?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一个人只有通过戒定慧,将自己的心转变成这个法身智慧,才能获得永恒而究竟的大安乐。一个人如果获得了这个法身智慧,就是获得了佛果,就是证悟了心性、证悟了万法的本来面目,或者说去除了自心中的无明迷乱,到那时,就已经去除了一切痛苦与烦恼的习气,可以永远享受无上大安乐,再也没有丝毫的六道众生所体验的种种痛苦了。所以,如来的法身智慧,是所有心灵的究竟去处与归宿,每一个对生命负责的人,渴求获得永恒安乐的人,都应该发愿获得这个如来的法身智慧,以这个法身智慧作为自心的终极皈依处。

  二是因为,如来的法身智慧具有“遍智”和“寻声拔苦”的功德。所谓“遍智”,就是三界六道的所有众生,即使一起祈祷佛陀,法身智慧也能毫不错乱地、没有任何混杂和遗漏地了知所有众生内心的祈祷以及他们一切过去的心行;所谓“寻声拔苦”,就是佛陀了知到众生的祈祷以及心行之后,可以化现报身与化身,呈现在有缘者面前,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救度,使他们离苦得乐。化现在见到心性的一地到十地菩萨面前的身相,叫报身;化现在没有见到心性的凡夫或部分见到心性的学道者面前的身相,叫化身。

  化现在一到十地菩萨面前的报身有五种:代表法界体性智的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大圆镜智的东方不动佛,代表平等性智的南方宝生佛,代表妙观察智的西方阿弥陀佛,代表成所作智的北方不空成就佛。

  化现在凡夫面前的身相有两种:一是净土殊胜化身,二是娑婆世界殊胜化身。所谓净土殊胜化身,就是化身净土中佛陀的身相——如化身西方极乐世界中的阿弥陀佛,化身东方琉璃光净土中的药师佛等等,都属于殊胜化身。所谓娑婆殊胜化身,就是化现在娑婆世界中的佛陀身相,如释迦牟尼佛以及其他贤劫千佛,都属于娑婆殊胜化身。

  对于佛陀法身智慧为了救度不同根基的有缘众生而化现的报身和化身,我们同样应该视为佛宝而发起皈依之心,因为在没有获得法身智慧之前,只能祈祷法身智慧,只能接受法身智慧变现的报身与化身的引导来修炼自心。

  什么是法宝呢?《皈依要门》中说:“言法宝者,尽轮回所有迷现及诸苦的根源,即是业、烦恼所知二障及其习气,于彼等能直接、间接断除的对治——三学之道,及能开示彼道的三藏教法,即是法宝。”

  也就是说,法宝就是教法与证法,教法即是经律论三藏,证法即是戒定慧三学。教法即是内心对戒定慧三学的理解,而证法即是内心生起的戒定慧功德。戒定慧三学可以使得我们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皈依佛陀之后,就要皈依佛陀的化身为我们宣说的“断恶行善、自净其意”之道,若不依教奉行,佛陀也无法救度我们,让我们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例如,《太上感应篇》中所宣说的善恶取舍,虽然不是释迦摩尼佛宣说的经,但却完全符合佛陀所宣说的因果律与善恶标准,因此可以作为“论”来对待,该论中所说的善恶取舍可以含摄在佛法的戒学之中,受持《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即是戒学的修持。

  什么是僧宝呢?《皈依要门》中说:“僧宝者,总说由无伪出离心而入道者,都是僧;别指大乘的圣者僧。”也就是说,所谓僧宝,有两种:一种是指那些对自心的无明与烦恼生起出离心,而真实趋入修行戒定慧的人,这类人叫凡夫僧;一种是指一到十地的菩萨,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圣者僧。

  一个人对佛陀以及佛陀所宣说佛法的理解,全部都依赖于善知识与善道友的帮助;此外,修行戒定慧无有障碍、具足顺缘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即是依止善知识与善道友,因此在皈依法宝之后,也要皈依僧宝。

  以上简单说明了什么是佛法僧三宝,如何皈依能赐予暂时与究竟安乐的三宝呢?

  首先,应该多方学习,阅读、听闻、观察与思维佛陀法身智慧的真实不虚,以及“遍智”与“寻声救苦”的真实不虚。一方面,要通过因明、唯识与中观正理,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确定法身智慧及其功德的真实不虚,一方面要通过阅读诸多圣者证悟心性以及救度众生的公案来增上信心。若对法身智慧及其功德的真实性生起信心之后,对法宝与僧宝的信心,自然就会生起。当对三宝具足信心之后,皈依之心自然就可以生起。

  其次,皈依之心生起之后,应该先通过仪轨受持三皈依,然后每日四次修持三皈依。所谓仪轨受持三皈,就是在出家师面前,通过皈依仪式,发誓从今以后要以“佛陀的法身智慧”、“佛陀报化二身宣说的法宝”以及“受持法宝的僧宝”作为皈依处。若实在找不到授予三皈的出家师,自己在佛像前发誓受持三皈依亦可。受持三皈誓言之后,就要每天三次修持三皈,也即在佛像(或观想的佛像)前发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以通过念诵皈依偈“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以及皈依之后的誓言“皈依佛,不皈依外道魔种;皈依法,不伤害一切众生;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来发愿。

  一个人若受持了这样的皈依誓言之后,佛经中说会有很多善神守护在此具有皈依誓言的人左右,使之时时生起善念,不偏离正觉之道。具足三皈依誓言之后,做一件善事的功德就会增上无数倍,也就是说,同样做一件善事,具足三皈誓言的人所产生的功德远远超胜不具此三皈誓言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皈依使得一切善行有了真实究竟的归宿——也即对究竟法身智慧的信心和证悟法身智慧的希求心。《无垢经》中说:“皈依福德若有形,尽虚空界无能容。”《日藏经》中说:“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涅槃经》云:“若人皈三宝,彼将速成佛。”所以,皈依功德无量无边,行人在受持《太上感应篇》的时候,应想方设法努力使得自心趋入此处所说的三皈依。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