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万行大和尚:忽略了它,就达不到结果 |
||
|
||
实际上成就的方法很多,有定中成就、动中成就、梦中成就,不一定非要盘腿打坐或者拘泥于某种形式才能成就。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容易让自己放松、找到灵感、进入状态的姿势和方法。众生的根基不同,业力不同,所以祖师才设计了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让我们容易入门。 就像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食物,不同的人吃了,身体反应不一样,有的人容易吸收,有的人不容易吸收,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不容易发胖。所以每个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吃适合自己的食物,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 问:请问师父,熟睡的时候,我在哪里? 师:我先问你,醒着的时候,你在哪里? 问: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师:所以你就处于迷失的状态。你醒着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怎么会知道睡着的时候在哪里呢?所以你要先问自己:现在我在哪里? 问:可以答在极乐世界吗?极乐世界不是在心中吗? 师:从理论上讲,你的回答是对的。但是佛法讲的是亲证,就像拿刀子割自己的肉一样,必须真切地感受到、体验到、体悟到,而且还要能做主。我们都知道佛性是清净的、圆满的。但这不是我们证悟到的,而是祖师爷告诉我们的,又有什么用呢?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家说生孩子很痛,我说:“我知道,我知道。”实际上我怎么可能知道呢?我是听别人告诉我的。所以理悟和证悟是有区别的。 过去,祖师不会让徒弟了解很多道理。因为道理了解得越多,你越不愿意去做功夫,越不愿意去亲证。所以当你出家以后,师父会选择什么时候让你听法,什么时候不让你听法,让你听到什么程度,到了什么程度让你听什么法。 过去的祖师通常怎么教刚出家的弟子呢?他会对你说:“你先去劈柴吧。”你劈了三年的柴,他又说:“你到菜地去种菜吧。”等到你会种菜了,他又说:“好了,你再到花圃去种花吧。”他让你干的活一个比一个细腻。劈柴是粗糙的,种菜相对细腻一些,养花更细腻。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工作都需要细心、专注,掌握轻重缓急。当你干这些活都达标了,都能达到专注忘我了,而且有了辨别能力,知道菜怎么种,花怎么栽培,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剪枝……你有了择法眼了,师父就说:“你到禅堂里来跟我坐一支香吧。”你坐一支香就开悟了。师父告诉你:“你开悟了。”你还不相信,到外面跟人一过招,就知道自己开悟了。否则,还不知道自己开悟了。 其实在劈柴、种菜、种花这几年的过程中,你散乱的心已经收回来了,粗糙的心也磨细了,我执也磨掉了。所以过程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过程。我们佛教有个专用术语——“路途即家事,家事即路途。”路途就是结果,结果就是路途。你忽略了路途,就达不到结果。 你想要结果,我不能告诉你结果,我也无法教你结果,我更无法给你结果,我只能教你过程,教你路途。当你把过程、路途把握好了,结果不用说,肯定能把握好。 所以我看你能不能修法,就看你能不能干活,会不会忘我。如果在工作中你能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在修法的时候你也能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如果做最粗糙、最基本的事情,你都达不到专注忘我,做细腻的事情,你更达不到专注忘我。修行,越到后面越细腻。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字著述、17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