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梁武帝、昭明太子、达摩祖师与《金刚经》


   日期:2018/3/11 21: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提起梁武帝,学佛的人大都听说过,因为大家基本都读过当年达摩祖师和他的那段著名的对话。可是大家也往往根据这段对话,认定梁武帝是个只修外在功德、不明大乘佛理的门外汉,是个不及格的学生,是一个反面教材式的人物。而且他最终被饿死的命运,似乎也或多或少地佐证了大家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学佛的人也大都诵过金刚经,金刚经起始便是“法会因由分第一”。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金刚经的三十二分则是编辑《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所作。相信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昭明太子是梁武帝的太子。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山中宰相”陶弘景。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的开创者,他给谁做“山中”的宰相呢?给梁武帝。

  达摩祖师、宝志公、傅大士三人共称“梁代三大士”。梁武帝虽与达摩祖师擦肩而过,但与另两位却过从甚密。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的公案,以及“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都非常有名。

  中国汉地寺庙的全面素食,起源于梁武帝的“制断酒肉”。

  现在拜忏所用的《慈悲道场忏法》即《梁皇宝忏》,也是由梁武帝发起,由志公禅师等制做而成。

  梁武帝佛道皆通,他还把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大力支持佛教,使南朝佛教至梁代达到顶峰,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佛教。

  梁武帝才识广博。他不但天资聪颖,而且一生刻苦,精通军事、经史、书法、棋艺、音乐、绘画等。梁武帝还大力提倡文化,使得梁朝的文化事业发展成东晋以来最为繁华的时期。《南史》如此评价:“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梁武帝大孝。“萧衍六岁时,母亲死,萧衍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父亲死时,更是悲痛得形毁骨立。他的儿子昭明太子也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太子悲痛欲绝,饮食俱废。

  梁武帝非常节俭。“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自47岁当上皇帝,后半生总共只做了5件新衣服。为了省钱,冬不烧碳,夏不饮冰水。他还素食,“豆羹粝食”,且每日一餐。

  梁武帝以“仁”治国,勤于政务,政绩非常显著。

  梁武帝诗文才华极高,是中国七言诗的开拓者之一。

  ……

  如此,我们对这位“佛心天子”梁武帝,应该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吧。梁武帝绝非泛泛之辈,梁武帝有大勇、大仁、大慈、大孝、大才、大德、大慧。

  那在学佛者最关注的佛学方面,梁武帝造诣如何呢?应该讲他自己严持戒律,佛学素养也是非常不错的,曾亲自讲过涅槃经并做注解。涅槃经义理深,内容广,能为它做注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需要很深的佛学底蕴。他能和三大士同一时代,而且互有关联,应非偶然。在过去的封建年代,任何教法的兴盛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扶持。梁代的佛教之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实有赖于梁武帝。他就好比印度的阿育王,对推广佛教不遗余力。至于他对佛性的领悟,客观讲理上是应该懂的,只是事上尚未实证。这也难怪,做为国君,虽然晚年他将主要精力都用于修持和推广佛法,但毕竟没办法像出家人那样专心禅修。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还不如无职务的居士更方便专注于实证佛法。再说,那时虽有宝志公和傅大士,但顿悟法门在理论上和教授方法上都还没有成熟,达摩祖师不是也才刚刚来到中国嘛。所以啦,这位老人家在当时未能开悟实证第一义谛,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做为一国之主,他为佛法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菩提心而言,这又远胜过自悟自度的普通佛子了,当时和后世多少人因他而受益!开悟嘛,这一世不行下一世继续努力,或在佛国净土再下功夫,但这一世就能利益很多人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有位有权有慧才可以办得到。梁武帝可称圣主。再说他与达摩祖师话不投机之后,经宝志公的点拨,也曾要派使者追达摩回来,这就证明人家不是孤傲之辈,是懂得悔改的虔诚佛教徒。

  至于梁武帝晚年在治国方面的失误,我想主要在他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身为君主,学佛是个人的事情,但治理国家是万民的事情。他首先应该把万民的事情处理好,再来忙个人解脱的事情。可人一旦对某事过于专注,难免就会考虑不周,顾此失彼。如果他能明白这一点,先禅位给有德子孙,然后再专修佛法,那就比较完美了。不过,退休是现代名词,在1500多年前可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就治国而言,他晚年确实有误,这是不必替他开脱的。但是,国事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难以未雨绸缪。易人处之,也未必就能高明到哪里。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是尽善尽美的。

  梁武帝还让我联想起了其他几位帝王,包括唐太宗、唐玄宗、雍正帝。唐太宗道佛并宗,治理国家方面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佛教方面支持玄奘法师译经,极大地丰富了汉地的佛教典籍,泽被后世以及东洋。唐玄宗早年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晚年却安于享受,用人唯亲不思进取,终酿成“安史之乱”,被迫退位,最后郁郁而终,结局比较悲惨。唐玄宗的结局与梁武帝有些类似,但是梁武帝晚年是专注于佛法修持,始终做到一切简朴、不近女色,并大做佛事功德;而唐玄宗晚年却是贪图享受,在声色犬马中居安不思危,并大兴土木修建华清宫,只为肉体享受而已。他们开创的盛世,基础也不同。梁武帝是处在割据乱世之中,他建立卓越政绩的基础,就比继承贞观之治大唐伟业的唐玄宗要差得太多,困难也是后者所没法比较的。他二人也有相似之处,即国力都是因经受叛乱而由盛至衰,本人也不得善终。梁武帝是侯景之乱,唐玄宗是安史之乱。再谈雍正帝,雍正帝的佛学修为确实比梁武帝深,是一位开悟了的皇帝,这在中国有佛教以来的历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了。他与梁武帝一样,都勤于政事,刻苦节俭,典型的佛教徒风范。另外,梁武帝舍身为寺奴,雍正帝舍雍王府为雍和宫,也都能做到舍。比起梁武帝,雍正帝佛法高明,但世寿较短,只活了57年,梁武帝则是活到了86岁的高龄。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接着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最后问:“对朕者谁?”

  达摩祖师回答说:“不识。”

  说实话,在当时大乘佛法尤其禅宗刚刚萌芽的时代,要能领略达摩祖师的奥义,确实非常困难。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梁武帝是草包,因为就算到了今天,大乘佛法在中国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又有几人能真懂得什么是圣谛第一义呢?又有几人实证了圣谛第一义呢?要怪只能怪两人的问答节奏太快,如果给他们几天的时间,一个慢慢讲,一个用心聆听,说不定梁武帝也能进一步明白第一义之理,至于实证则要看综合机缘了。实证之后,梁武帝还要不要做这些功德呢?当然还要继续做,只不过那时他就会三轮体空去修一切善法了。现在,我相信“佛心天子”梁武帝早已证悟自性。

  再谈昭明太子。此太子基本上继承了梁武帝的主要优点,聪明、刻苦、简朴、孝顺、仁厚、智慧。昭明太子可谓神童,“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文学方面,太子所编的《昭明文选》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曹氏父子领军的建安文学。佛学方面,太子也造诣极深,相信不在其父之下。他的金刚经三十二分则,相当于为金刚经做注,把金刚经的精要全指示出来,对后人研究金刚经有极大的帮助。三十二分则完全体现了他在文学和佛学两方面的深厚素养。我有时想,如果是他昭明太子而不是梁武帝跟达摩对话,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他的表现有没有可能比梁武更好一些?可惜啊,他无缘得见达摩祖师,并且就算见了也没什么用,因为他只活了三十岁,在梁武和达摩的历史性对话之后过了大约四年就去世了,这又怎能传承佛法心印呢?一叹!

  我们今天研究、读诵、修持金刚经,除佛陀、须菩提长老和译经者之外,还应当感恩于昭明太子。而如果没有梁武帝的提倡和亲自实践,佛法在南朝不会如此兴盛。昭明太子缺乏大的环境和熏陶,也难能有这般的佛法见地为金刚经做分则。所以,我们也要感恩于梁武帝。饮水要思源,我们对梁武帝父子应心存感激之情!

  金刚经易读难懂难通。研究金刚经最好参照注解,否则稀里糊涂没办法领悟妙义。我个人主张依《金刚经六祖口诀》和济公活佛的《金刚经注解》来读,因为此二人皆是开悟者、大成就者、可称祖师者,他们的注解直指本怀,晓畅简洁。还有索达吉堪布的《金刚经释》,完全用现代的语言,并且引证较多。如果要参研教理来读金刚经,那我推荐谈锡永上师主编的《金刚经导读》。如果要读更详尽的注解,那江味农居士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值得推荐。其他古人的注解,因所用文字对现代人是一大挑战,

  故不妨稍稍置后阅读,这包括憨山大师、傅大士、无著世亲等的颂和释。

  但是,真要明了金刚经,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先要研究其他经典。我主张在研究阿含时期的主要教义(我称之为‘根基法’)之后,研究楞严经,然后研究法华经,最后再来研究金刚经。为什么呢?因为金刚经是出离心、空性、如来藏和菩提心六度万行的高度结合,融会了大小乘佛法。修持金刚经就是在修持成佛的法门。而如果不先对这几大要点有所了解,要真懂金刚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有,真正做到通达金刚经,我想至少应该是在开悟之后。

  对于无暇阅读注解而又喜爱此经的学人,金刚经也是可以诵的,不过一定要尽可能专注,尽可能随文入观,读诵一遍或几遍后,放下经书,安然而坐,保持心境,久久自会受益。如果只是迷恋功德,心口不一地朗读,那应该没什么大用的。

  金刚经还应该和普贤行愿品一起读诵、修持。以前净慧法师就曾赠送二经的合刊本给在家弟子,鼓励每天读诵,因为金刚经有助修慧,行愿品有助修福,合在一起就是福慧双修!由此可见法师的一片慈心。当然啦,这是大致的讲法,其实两部经都是福慧双修、悲智双运的,只是详略有所不同。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