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句经》:戒慎品第五原文和白话译文


   日期:2018/4/1 2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言

  《法句经》

  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梵文 Dharmapada ),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或译法迹。法,是佛弟子所行与所证的。迹,是形迹,足迹。依足迹去寻求,可以得知所到的地方。引申此义,聚集多「名」,能因此而圆满的诠表意义,即为句(此如中国所说的「筌蹄」)。

  《法句经》戒慎品第五(原文)

  十有六章。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人而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  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  后上天乐  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  得成真见  辈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  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何终为善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  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食知自节  悟意令应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内学正观  无忘正智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自清除苦  蠲除诸垢  尽慢勿生

  终身求法  勿暂离圣  戒定慧解

  是当善惟  都已离垢  无祸除有

  着解则度  余不复生  越诸魔界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已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满勿离  持戒清净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睹邪部

  是往吉处  为无上道  亦舍非道

  离诸魔界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5戒慎品

  【译文】

  戒慎品的大意是:教导授与人们无上善道,禁制人们邪恶非法之心之行,以致後来不生後悔。

  凡人若能常保清净(之心),奉持戒律至死不渝,专心致志修炼善德品行,若能如此戒德便成。(一)

  智慧之人知道护守戒德,其人生福报可以达致(佛、法、僧)三种境界:声名闻於天下而获得利养,死後亦可升入天界快乐无比。(二)

  常以佛法为准决定行止,护守戒德便可明达,可以成就真理正见,这样便是同辈之中吉祥之人。(三)

  持守戒律之人平安无患,可使身心免除烦恼:夜晚睡眠恬淡安详,一觉醒来常常身心欢喜。(四)

  修持戒德布施财物,广作福事是为来世福报,从此岸到彼岸,常到安住戒之境界。(五)

  以什么作为终生追求目标最好?又是什么东西最能使人安心止意?什么东西是人生法宝?什么东西偷盗不去? (六)

  持戒终身安住,戒德最能安心止意,智慧乃是人生法宝,个人福报盗劫不去。(七)

  比丘树立戒德,是为守护收摄六根:饮食知道节制,使意念开悟与佛法相应。(八)

  用戒律降伏妄心,护守意念务使端正安定:增加内养习学止观二法,不要忘却佛之教示。(九)

  沙门若能明达睿智坚守戒律,心内思惟佛教真理,按道行事如响应声,自然(内心)清净驱除苦恼。(十)

  抛弃各种垢染,不要产生惰慢之意,终身奉求佛法(教诲),不要片刻背离善知识。(十一)

  戒定慧三学,应当认认真真地思惟,如若全部清除了垢染,就能免除祸患破除有执。(十二)

  已经理解(戒定慧三学),便可超度尘世苦,其他妄念不复生,又能超越诸天魔界,人生犹如丽日当空清明净阔。(十三)

  狂放迷惑自我放纵,就会突破佛法常规表现出奇诡邪僻。佛教给我们的戒定慧三学,是我们寻求完满人生所离不开的法宝。 (十四)

  持守清净戒行,心意就不会自恣放纵:佛教导的大智慧已经获得,无须再看任何邪教书籍。(十五)

  这种清净戒行导人向往善处,乃是至高无上的大道,而且可以使你舍弃各种无道之行,助你超离诸天魔界。(十六)

  【原典】

  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戒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後无所悔也。

  人而常清,奉律①至终,净修盖口行,如是戒成。 (一)

  慧人护戒,辐致三宝②。名闻得利,後上天乐。 (二)

  常见法处,护成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三)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③,寤则常欢。 (四)

  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五)

  何终为善?何善安止?何为人宝?何盗不取? (六)

  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七)

  比丘立戒,守摄诸根④;食知自节,悟意令应。(八)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⑤;内学止观⑥,无忘正智⑦。(九)

  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⑧,自清除苦。(十)

  蠲除⑨诸垢,尽慢⑩勿生。终身求法,勿暂离圣。(十一)

  戒定慧解,是当善惟。都已离垢⑾,无祸除有。(十二)

  著解⑿则度,余不复生,越诸魔界,如日清明。(十三)

  狂惑自恣,己常⒀外避。戒定慧行,求满勿离。(十四)

  持戒清净,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覩邪部⒁。(十五)

  是往吉处,为无上道,亦舍非道,离诸魔界。(十六)

  【注释】

  ①律:戒律。

  ②三宝:佛、法、僧谓之三宝。

  ③恬淡:安閒宁静。

  ④诸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⑤正定:又译作三昧,即将心定於一处或一境的安定状态。

  ⑥止观:止,即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於特定之对象;觐,因止而获得的智慧。又可称之为「定慧」。

  ⑦正智:契合真理的智慧。

  ⑧应:响应、回应。

  ⑨蠲除:抛弃、抛却。

  ⑩尽慢:极度的散漫、懒惰。

  ⑾离垢:摆脱了缺点。

  ⑿著解:达到了对佛法的理解,即指对佛教所阐释的人生意义的开悟。

  ⒀已常:《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作「已常」,据上文意作「已常」,即超越了常规常态。

  ⒁部:书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