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07讲-2 |
||
|
||
第四个“念施”。什么是念布施?禅宗所讲:“放下!”就是内布施,什么都放下了,把心中杂念妄想都布施掉,这样也可以到家,可以得神通啊!这是佛告诉你的,是修法的大原则。更扩而充之,心心念念反省自己的过错,把不好的心行通通去掉,起心动念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就是念施。 第五个“念天”。天有什么可念的?释迦牟尼佛承认有天主的,甚至介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二十八天。你们不要小看了天道,功夫、善行不到,还不容易升天呢!佛也承认有神仙,可以活到几万岁。怎么炼成的?《楞严经》也告诉你了。佛并没有说他们不对,只是说他们还没有得正觉。因为他们没有悟到本体,如果他们得了菩提正觉,就不叫外道了。人没有善行的话,随便你有什么功夫也进不了天堂。佛对天道说得很详细,譬如欲界天有多少天——当然并不在地球上,而是在另外一个星球。人死后想往生这个天道,还真不容易呢!至于人如何升到色界天道中去,除积善累德之外,还要靠禅定的功夫。四禅八定做不到,是升不了天道的。我们修行了半天,初禅都没有到达,来生能再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楞严经》里已经告诉你,如何修定升到六欲天。 第六个“念休息”。这可不是光睡觉,而是万缘放下。实际上真得休息就是禅定。真得休息,可以证果,为什么?《楞严经》也告诉你八个字:“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中国话“歇”就是休息。大休息就可以证菩提。我们睡觉是假休息,身心皆空,万缘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都休息掉了,那才叫大休息。所谓“念休息,是要你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念念放下。 第七个“念戒”。这节另外专题再讲。 第八个“念安般”。安般也叫安般守意。这个要注意了!非常重要。念安般就是念出息、入息、修持气息。后来天台宗的止观,讲究出入息的方法,也就是从安般守意来的。安般守意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的,印度的婆罗门教、瑜伽术里早都有了,只不过佛用佛学的方法,将它与般若观行融会在一起。传到中国以后,又跟道家打成一片,守窍、炼气都与它有关系。中国的高僧,有神通证果位的那么多,都同这个念安那般那有关系。修气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生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那么发达,未来的时代更忙碌了,最好是采用这个方法,不走这条路子,修行想得果位很难,真的很难啊! 我们先插一段经文,《增一阿含经》卷第七《安般品第十七》,佛教他公子安般守意的方法:“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佛也是肉体之身,需要休息的。“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座起,便往世尊所。”私情上他们是父子;教仪上也是弟子之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为什么一面坐?因为佛在打坐休息,所以行了礼后,坐在旁边等着。“须臾”,过一阵子,佛出定了,下坐,罗云退坐,赶快去问父亲:“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世尊回答说:“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你现在问我这样大的修行问题。“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这里有四个字要注意:“善思念之”,意思是说,你懂了以后,还要去研究,不要只是盲目地迷信。方法我来教你,自己要好好地去研究。 世尊告日: 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 要注意!你们打坐坐不住,两腿不争气,那不是“两足尊”。如果两腿的气通了,你们的寿命可增加几十年。 佛告诉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身。站着也能正身,睡也有睡的正身,吉祥卧、摊尸法都是正身的一种。 我们打坐做功夫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实,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识的境界。纵使你现在做到身体忘了,感觉到内外都是光明,也还没超出第六意识的范围。在《楞严经》里的五阴区宇中,还只属于色阴的范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有些人静坐在一片光明中,未来的事情也能知道,以为是“灵感”。你若学过唯识就知道,那是第六意识的反面,是所谓独影意识的作用。境界多得很呢!因为你学佛,所以就会看到佛、菩萨,这是意识境界。拿小乘修证的理论来讲,你意识没有专一,没有“正意”。所谓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换句话说,你处处在犯成,一般人随便谈戒,谈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识,一点都没有正,随时都在造地狱种子的业,现行变成种子非常厉害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说,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专一。 |